第519章:有鳳來儀

金德曼入隋晉見多次,但是到洛陽還是第一次,她覺得見楊侗一次面,實在太難了。

只因她每次面見楊侗的地方都不一樣,一次比一次遠,最先是涿郡臨朔宮,接着是鄴城神武宮,現在又輪到洛陽了,她懷疑下一次,或許會是盛名遠傳新羅的大興大興宮、江都江都宮、太原晉陽宮,甚至會是陰山下的義成城昭武宮、西北明月郡的揚武宮(原高昌王宮)……

她這感慨,不僅是爲自己的雙腿叫苦,還是讓大隋鋒芒畢露的銳氣驚到了。

與之同車的還有一個美少女,她穿着淡黃公主裙,身材窈窕,呈露在外的肌膚如暖玉般白裡透紅,她的更是容貌完美無瑕,雙眸清澈有神,猶如一泓盪漾秋水,自入洛陽城,一雙眼眸便轉過不停,不時發出驚歎。

此女,正是金德曼的妹妹——金勝曼!

楊侗遠征高句麗時,新羅想參與到高句麗戰場之上,通過分擔大隋部分壓力之功,撈到一根骨頭啃,於是金勝曼和她姐姐奉父王之命去前遼東拜會楊侗,到了地頭之後,才知道楊侗已經破了平嚷城便回國去了,而高句麗之戰也以高建武尊大隋爲君、割讓大片國土、賠償大量錢糧而告終。

兩三年過去了,金勝曼尤記得聽到那個消息之後,自己心中的震撼。

高句麗弱嗎?肯定不弱,否則,新羅也不會成爲半島之上的萬年老二了,可這個將新羅壓制得動彈不得的國家,卻讓楊侗以摧枯拉朽之勢輕鬆搞定,這是差距,是邊陲‘大國’和蓋世強國之間的差距。

那一刻,她對大隋這個少年皇帝無限敬仰,連帶着對大隋土地產生濃厚的嚮往之情。

他們一行人是從定鼎門入城,洛陽定鼎門相當於大興明德門,是洛陽的主城門,進入定鼎門,一條筆直寬闊、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大街呈現在眼前,這便是一直通向紫微城的定鼎門大街,不過洛陽百姓一般稱之爲天街!

天街兩邊一望不到邊際的高牆,紅牆綠瓦,盡顯帝王恢弘氣象,不說眼花繚亂的金勝曼,便是多次入隋的金德曼也被洛陽震撼了。

相比之下,有神武城之美稱的鄴城雖也恢弘大氣,氣勢磅礴,可鄴城是從廢墟之上拔地而起的新城,相較洛陽,還缺乏一些底蘊,比洛陽多了幾分雍容華貴氣質,卻少幾分刀光劍影、歲月積澱的底蘊。

而洛陽,城內城外的城牆之上雕刻着戰爭的滄桑,刀痕、箭孔記述了它飽經戰火的風霜。這也是楊侗再三強調要保存的痕跡,他認爲這纔是一座雄城的底蘊和歷史,這些戰爭痕跡的存在,外賓不但不會感到‘寒酸’,還會從刀痕、箭孔之中看到大隋的尚武精神,以及堅韌不拔的品質。

大街上人來人往,異常熱鬧,金氏姐妹不時看到穿着漢家服飾的突厥人、胡人招搖過市,他們在漢人當中,頗爲另類,然而周圍的隋人卻是見怪不怪的模樣,

看着街上各種樣貌的人種,金德曼暗自感慨,不愧是天下最大都會,在規模、規劃、氣度上,天朝上國風範盡顯無疑。她知道大隋收復洛陽不久,在洛陽以南還有戰爭在進行,戰爭時期尚且如此繁華,天下一統後的洛陽將是如何繁華?她無法想象。

往來行人的臉上、舉止上,都沒有戰亂時代應有的彷徨,他們顯得很淡然,這是大隋王朝強大的軍隊、強大的戰鬥力所給予他們鎮定和自信,他們堅信大隋不會敗,堅信大隋鐵軍能夠讓洛陽不受侵犯,更堅持大隋王朝會重新一統天下,正是這份堅定的信念,人們纔會這般鎮定自若。

金德曼望着東張西望的妹妹,不由一嘆,很顯然,洛陽的繁華已經讓妹妹把此行任務拋諸腦後。

她們這次奉命前來中原,參拜大隋皇帝,名義上說是進貢、慶賀大隋又一次取得勝利,實際上是求援來的;高句麗雖然被大隋取走九成土地,損失的青壯、錢糧不計其數,但是對於自動晉級爲三國老大的新羅來說,高句麗還是一個強勁的敵人。

其實一來以來,新羅就是半島三國中的受氣包。

高句麗實力強悍時,對新羅恃強凌弱,攻伐不止且不說;便是百濟這個萬年老三,它也不是個東西,數次入侵新羅領地燒殺強擄,每當新羅奉上禮品,它就會照單全收,然後兩國言歸於好,達成守望相助的同盟關係,可一等到高句麗揍新羅的時候,百濟立馬翻臉不認人,屁顛屁顛的跟在高句麗身後禍害新羅。

除了本土之敵,連隔海相望的倭奴國也時不時的來新羅劫掠一番……現在更過分,索性賴着不走了。

當金德曼的父親金白淨登基時,他面對的是一個亂轟轟的新羅,不過金白淨也是一有爲之君,他建立和完善各種官制,訓練強軍,使新羅頂着各方敵人。

他們本以爲高句麗被大隋狠狠收拾一通,處於半死不活的處境,於是夥同百濟進攻,可百濟也不傻,知道高句麗若是完了,那麼自己便會成爲新羅的下一目標,於是答應得好好的,可是當新羅出兵的時候,從背後捅了新羅一刀子,轉而跟高句麗合夥幹新羅。

新羅北方是高句麗、南方是百濟,還有一個倭奴國時不時從海上幹一兩下,新羅的處境可想而知,不過三面受敵這種事情,新羅也不是一兩次了,撐一撐也能撐得了,可偏偏這時候,新羅內部有人妄圖取金氏代之,內鬼對於一個三面受敵的國家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咋辦?

抱大腿!

於是金德曼又來了。

這一次,接見她的不是老朋友房玄齡,而是另一名官員,此人名叫杜如晦,他的眼睛彷彿可以洞徹人心,看上去有一種超凡脫俗的魅力,給人沉默寡言,卻又高深莫測的感覺。杜如晦比溫文爾雅的房玄齡嚴肅,給人的感覺是相當不好說話那一類。

但好在,杜如晦官位相當高,是大隋檢校禮部尚書,這也能看的出大隋還跟以前那般看重新羅,倒是讓金德曼放心不少,如果楊侗隨便派一個小官,那她真不知如何是好。

金勝曼和姐姐坐的馬車是類似於御輦,她看向杜如晦,說道:“大隋物華天寶、天下聞名,早就聽說大隋百姓個個穿着絲綢衣裳,三歲孩童亦能出口作詩,人人安居樂業,連乞丐都沒有。也聽說洛陽巍峨莊嚴,氣勢磅礴,處處散發着帝王之氣,今天一見,端是人間最繁華富庶之地。”

杜如晦汗了一下,半真半假的說道:“三歲孩童連字都認不出幾個,怎麼可能出口作詩?便是有,也是如同大海中的幾顆珍珠,極爲罕見!至於財富嘛,以前確實是人人安居樂業、無行乞之人,然而經過多年戰亂,早已不能和以往相提並論。”

“尚書大人真乃至誠君子!”金勝曼說道。

“過獎了!實話實說而已……”不哭窮,怎麼好意思跟你們討要軍費呢!

見妹妹終於讓這個木頭人開口了,金德曼連忙道:“敢問尚書大人,不知聖上何時有空接受吾我朝拜?”

杜如晦說道:“聖上日裡萬機,何時有空不是在下可以確實的,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聖上極爲珍視新羅友誼,相信這兩三天,就會召見王女閣下。”

“多謝尚書大人告之。”

“尚書大人,聖上是不是三歲能作詩的珍珠?”金勝曼彷彿對楊侗很有興趣,“還有,我聽說劉太后夢黃帝而懷聖上,聖上出生之時,天降異象,九龍環繞……”

杜如晦都不知應該怎麼說了,大隋沒有神化楊侗,誰想到偏遠的新羅居然視楊侗以爲神,不過他也知道,這對大隋是好事,於是說道:“聖上乃是百年皇族龍氣之匯聚,承天道,繼大統,有這些異象也合理!不過時間久遠,聖上又是一個低調的人,所以很多異象並未外傳。我所知曉的也不是很多,不過有一件事,確確實實發生了……”

“還請尚書大人告之!”金德曼得到杜如晦明確答覆,懸着的心也放了下來。

“王女可知上古名劍湛瀘?”

饒是以杜如晦之智,可一時之間編不出合理的神化故事,索性拿楊侗的佩劍湛瀘劍做文章。他爲了做到知己知彼,之前專門通過房玄齡瞭解來金德曼,知道她是一個精通漢學的女子,覺得金德曼應該知道湛瀘劍的傳說。

果然不出所料,只聽金德曼說道:“在遼東,新羅雖非最強國度,卻最崇慕中原文化,我對湛瀘劍倒是知道一些!”

金德曼說新羅崇慕中原文化,確非虛言。新羅的先祖是辰韓人,辰韓人措辭和秦朝相似,比如稱弓叫弧、叫賊爲寇,喝酒則是行觴……所以新羅又被稱爲“秦韓”。

稍一沉吟,金德曼又說道:“湛瀘劍又名仁道之劍,據說這把神劍通體黑色、渾然無跡,它就像上蒼一隻目光深邃、明察秋毫的黑色的眼睛,注視着君王一舉一動。相傳湛瀘劍先爲越王所得,後傳至越王勾踐。因勾踐戰敗,無奈之下將湛瀘劍進貢給了吳王夫差。然而吳王無道,湛瀘劍竟自行離開,飛至當世名君楚王身邊。從此,湛瀘劍便化爲正義與仁德的代表。小女子才疏學淺,也不知對是不對?”

“王女淵博!所言半點不差……”杜如晦讚了一聲,接着說道:“湛瀘神劍是一把劍,更是一隻眼睛,君賢能,則劍在側,國興旺。君無能,劍飛棄,國破敗!”

“這和聖上有何關聯?”金勝曼問道。

“聖上出生之日,湛瀘劍從天而降,至此成爲聖上之佩劍;此外,精緻優雅之劍承影、尊貴無雙之劍純鈞、誠信高潔之劍七星龍淵,以及蚩尤配刀都在聖上之手。”

“全是自己找到聖上的?”金勝曼問道。

“是的!”杜如晦一本正經的模樣讓人看不出絲毫不對。

金勝曼驚歎:“真厲害!”

金德曼則是半信半疑,她能肯定的是這些傳說中的名劍、名刀一定在楊侗之手。

驀然,她心頭一動:新羅比大隋更信神鬼,回到新羅之後,倒是可以讓父王制造一些神蹟,以獲取百姓擁戴!

杜如晦深知過尤不及,面對金勝曼的一再詢問,卻是模糊應答!忽然看到不遠處熟悉建築,笑道:“驛館到了,王女先行休息一下。在下也要向聖上交旨了!洛陽雖不如十多年前繁華,卻處於恢復之中,南市是大隋兩京最大的集市,它相當於大興城西市兩倍,有一百多行當,商鋪數千家,商賈聚集,堆貨如雲。來自突厥、西域的商人有很多稀奇之物,若是王女有興致,不妨讓驛卒帶路。”

“多謝尚書大人。”金德曼情知杜如晦不會告訴自己更多信息,便領着手下進了驛館。

……

杜如晦完成任務,徑直奔向王宮交差。

“參見聖上。”

“平身!”楊侗指了指下首位子,示意杜如晦入座,笑問道:“怎麼樣?”

“新羅三面受敵,日子過得相當困難,應該是要聖上出面調解。但是臣以爲這不是重點。”

“理由呢?”

“高句麗最強之時,聯合百濟也奈何不了新羅!而高句麗喪失了九成國土,實力大減,更加不可能滅得了新羅,現在新羅表面上三面受敵,實際上卻比以前輕鬆四五成,不至於千里迢迢的跑來求援。”

楊侗點了點頭,又詢問道:“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

杜如晦分析道:“子嗣不昌乃是國之大忌,而新羅真平王只有一個女兒,就算他讓女兒繼承大統,新羅官員也不會贊同,說不定新羅內部已經有這苗頭了。”

頓了頓,杜如晦又說道:“臣記得真平王上位之時,國內不服他的人甚多,叛亂不絕;內外交困的真平王遂遣使入隋朝貢,文帝冊封真平王爲開府、樂浪郡公、新羅王!承認其正統地位,自此,新羅內亂漸平。”

聽到這番話,楊侗說道:“這不就是狐假虎威嘛?”

“正是如此!”杜如晦點了點頭,接着說道:“當時的大隋剛剛完成一統,對遼東三國影響、威懾其實並不深;可是反對真平王的勢力還是偃旗息鼓了,說明新羅對中原王朝懷有不可思議的敬畏;今之大隋在遼東勢如中天,對遼東三國的威懾是實實在在的實力,遠非文帝時期的大隋可比,然而聖上至今都沒有冊封真平王,這也間接助長了一些新羅人的野心!”

“如今新羅上下,不管是金德曼,還是與她爭奪繼承權的人,都想得到聖上的冊封,只要聖上承認了,那他就是下一任新羅王。就算是真平王也沒辦法改變。所以臣認爲金德曼此來的主要目的是求聖上封賞,爲她自己,也是爲她父親!只要聖上的旨意一到,新羅內亂的兆頭不平而息。”

楊侗失笑道:“照你這麼說,朕應該冊封還是不冊封?”

“單純從一國來說,內亂的新羅符合我大隋的利益;但是把高句麗、新羅、百濟放在一起的話,臣以爲新羅需要穩定,不然內亂重重的新羅會讓另外兩國吃得乾乾淨淨;而下一步,將會是半島的統一之戰,不管是高句麗還是百濟勝出,他們都會向北發展!雖說我大隋的遼東長城高大、雄厚,可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就算長城不失,他們也可以從海上進軍。所以,臣的意思是保證新羅的安寧,讓三國之爭繼續下去。”

“不謀而合!”楊侗喝了一口茶水,道:“金德曼想利用朕去狐假虎威,若不付出一點代價,怎麼可能!”

“聖上,新羅那鬼地方能有什麼?”杜如晦忍不住問道。

“美女!”

“……”

第362章:關隴世家的底蘊第746章:羌兵出山第966章:大勝、大喜大悲第772章:何不食碘鹽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737章:啓用虎弟第067章:太子妃韋蓉第776章:戰事畢,再鼓勵第792章:匯兵第366章:全城歡呼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495章:正統王朝雷霆之怒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117章:喜訊傳來第810章:急轉直下第484章:緊急行動第935章:瘧疾阻大軍第217章:李密抉擇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127章:奸商第385章:受三公,位極人臣第592章:和親,又見和親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037章:七夕節第527章:論戰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669章:大勢浩蕩,順昌逆亡第611章:禦敵之力,以制敵第061章:關隴之謀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第630章:凌敬在行動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975章:現在的年輕人,太卑鄙了第266章:三大巨梟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第696章:聖武三十六天罡第166章:李唐決議(求收藏推薦)第365章:王者歸來第885章:人謀不如天算第447章:困守孤城第289章:那一夜第595章:來年攻略,各部窘境第573章:聞‘隋’喪膽第378章:裴矩思退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642章:家國天下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593章:居安思危,統一思想第752章:一路追趕第271章:女娃救父第160章:新年(求收藏推薦)第014章:民亂第839章:外強中乾花架子第535章:我們還是先走爲妙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第253章:兩線(求月票全訂)第876章:異常年景,所用非人第131章:士族陰謀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986章:唐皇之死(求票)第451章:蕭女月仙第095章:英雄輓歌第904章:意外動胎氣第642章:家國天下第886章:議新堤,出險情(求票)第713章:失之五里第174章:將星閃爍(求收藏推薦)第229章:天下驚第514章:偷聽少女心第932章:兵臨城下,內外交困第292章:雙雄會第400章:莫道帝王皆無情第944章:李氏兄妹之決斷(求票)第412章:又當爹了第579章:凱旋之師第946章:兩大要地之爭(求票)第889章:決大堤,毀罪證第584章:楊廣之心第806章:玄奘,你怎麼看?第240章:百家(求月票訂閱)第448章:天生二五仔第820章:李世民逆襲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604章:敗亡前的瘋狂第874章:一封家書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461章:誘餌?第290章:倍受爭議第057章:扔下海扔下河第118章:整頓官制第843章:想學?我教你第156章:拿下平陽(求收藏推薦)第888章:一筆國運生意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
第362章:關隴世家的底蘊第746章:羌兵出山第966章:大勝、大喜大悲第772章:何不食碘鹽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737章:啓用虎弟第067章:太子妃韋蓉第776章:戰事畢,再鼓勵第792章:匯兵第366章:全城歡呼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134章:風陵渡下蠱(求收藏推薦)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495章:正統王朝雷霆之怒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117章:喜訊傳來第810章:急轉直下第484章:緊急行動第935章:瘧疾阻大軍第217章:李密抉擇第242章:長安議科舉(求月票全訂)第127章:奸商第385章:受三公,位極人臣第592章:和親,又見和親第188章:老謀深算(第五更求首訂月票)第037章:七夕節第527章:論戰第163章:國士李景(求收藏推薦)第669章:大勢浩蕩,順昌逆亡第611章:禦敵之力,以制敵第061章:關隴之謀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第630章:凌敬在行動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975章:現在的年輕人,太卑鄙了第266章:三大巨梟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第696章:聖武三十六天罡第166章:李唐決議(求收藏推薦)第365章:王者歸來第885章:人謀不如天算第447章:困守孤城第289章:那一夜第595章:來年攻略,各部窘境第573章:聞‘隋’喪膽第378章:裴矩思退第643章:牽制李唐,魏使求援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642章:家國天下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593章:居安思危,統一思想第752章:一路追趕第271章:女娃救父第160章:新年(求收藏推薦)第014章:民亂第839章:外強中乾花架子第535章:我們還是先走爲妙第917章:垂死掙扎(月底年底求票)第253章:兩線(求月票全訂)第876章:異常年景,所用非人第131章:士族陰謀第952章:將星隕落(月初求票)第986章:唐皇之死(求票)第451章:蕭女月仙第095章:英雄輓歌第904章:意外動胎氣第642章:家國天下第886章:議新堤,出險情(求票)第713章:失之五里第174章:將星閃爍(求收藏推薦)第229章:天下驚第514章:偷聽少女心第932章:兵臨城下,內外交困第292章:雙雄會第400章:莫道帝王皆無情第944章:李氏兄妹之決斷(求票)第412章:又當爹了第579章:凱旋之師第946章:兩大要地之爭(求票)第889章:決大堤,毀罪證第584章:楊廣之心第806章:玄奘,你怎麼看?第240章:百家(求月票訂閱)第448章:天生二五仔第820章:李世民逆襲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745章:兵進臨洮,楊侗遭難題第604章:敗亡前的瘋狂第874章:一封家書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461章:誘餌?第290章:倍受爭議第057章:扔下海扔下河第118章:整頓官制第843章:想學?我教你第156章:拿下平陽(求收藏推薦)第888章:一筆國運生意第668章:計中計,各有所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