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

九九重陽節上午,成都城還處在拜祭天地、祖先的神聖氣氛中,但是過了午後,太極宮方向就傳來驚天動地的廝殺聲,南城再熱鬧也壓下住那拔山摧城一般的喊殺聲、慘叫聲。節日的氣氛在這一瞬間一掃而空,全城百姓惶恐散開。

宮廷政變並非首次在成都城發生,百姓對於皇城今天發生的事情,隱隱約約有所預料。不過百姓的想法其實很簡單,誰坐龍椅不重要,只要自己的小日子過的好就行了,但他們也怕忽然闖入家中爲非作歹的亂兵,於是家家戶戶關上門庭,忐忑不安拿着令自己心安的‘武器’警惕的望着家門,要是有亂兵闖入,大不了拼死一搏,在護家這一方面,蜀中漢子從不慫。

但是當殺聲漸遠,便是烏雲密佈、狂風大作,大雨隨着閃電雷鳴瓢潑而降,雖然時辰還是白日,但黑雲低垂、暴雨襲擊的蜀中,竟如暮色濃重的黃昏一般。

突如其來的暴雨下了整整一個時辰,卻沒有減弱趨勢,如注大雨瘋狂倒向人間,彷彿要用最純潔的蒼天之水,洗淨人世間的萬種醜惡。

這一下,便是蜀中硬漢們也怕了。

畢竟今天是拜祭天帝、祖先的重陽節,在這麼一個特殊日子裡,先是宮中大殺特殺,接着來這麼一場天昏地暗大暴雨,誰不怕?

一個二個都以爲今天拜得不夠誠,惹來天帝、祖先發怒示警,紛紛都扔下手中‘武器’,把所有香燭點上,然後把家中女性全叫上,一律跑去神龕前恭恭敬敬的長跪不起。

比起普通老百姓,一些稍有學識的人則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覺得這是天降警兆。

概因自古以來,凡是天相迥異往常,人們都會拿來與人世間對照,當董仲舒“天人感應”學說問世之後,更是將這種觀念推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此人們認爲君王失德,上天便會以異常的天相降下警示,皇帝往往要祭祀天地、大赦天下,表示迴應上天,自己改過自新了,重則還要下《罪己詔》來平息上天怨氣,如果天象還是這麼異常,很有可能造成民心不穩,若是正好又是在帝王昏庸、貪官污吏橫行時代,暴民四起、烽火處處都有可能。

“天人感應”是否存在不好說,但董仲舒的“天人感應”絕非是“君王失德、天降警兆”這一套,他所說的“天”是指秦末陳勝吳廣這些活不下去才鋌而走險的農民武裝力量,他用這個“天”來戒懼皇帝,使之自斂。並把秦始皇權力不受制約,引發農民起義,加速亡國的慘痛教訓,變成皇帝的精神枷鎖,從這方面來看,董仲舒“天人感應”的思想主要是爲了約束無人能制的皇帝,希望皇帝對“天”有所顧忌、不一意孤行。

然而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解讀,“天人感應”中的“天”專指天上“老天爺”去了,至於董仲舒創學時的“天”早已爲“天之家族”所忘。

楊侗不推這一套,甚至還要求孔穎達等大儒在校正典籍時,結合聖人創學的時代背景來挖掘聖人之學的初衷真意,但他這回,是實實在在的享受到了升級版“天人感應”的實惠了。

因爲之前就風傳李世民殺父殺弟,使他一下子就犯了“十惡”中的“逆、不道、不孝、不睦、內亂”五惡,如果再把反隋也算上,就是“十惡”俱犯的“十惡不赦”之徒了。這樣一個人還活着,終於惹怒了老天爺,於是在祭祀天帝、祖先的重陽節,降下嚴厲的警兆。

一些人甚至覺得自己和連蒼天都唾棄的李世民同處一城,自己都要受到牽連,即便沒有死在戰爭之中,恐怕也會受到蒼天懲罰。而與天罰比起來,被唐朝魔鬼化的隋軍似乎也不那麼可怕了。

人皆此心,頓時流言四起,越傳越玄乎,越傳越可怕。而恐懼也如同瘟疫一般在城內蔓延開來,百姓們乾脆收拾起簡單行囊,偷偷叫回還當唐朝兵的丈夫、兒子,然後冒着大雨一起逃出成都城,一些原本來成都城躲避戰亂的四周百姓,又跟着人潮一起向青城方向逃難,因爲很多人都說那裡的山大王愛民如子,拿出很多白花花的米飯賑濟災民,一傳十、十傳百,使成都以西的官道上,出現了絡繹不絕的遷徒百姓。

本來他們也不可能這麼勝利出走,但身爲城防大元帥的豆盧寬都落得一個滿門抄斬的下場,城防軍正處於羣龍無首的混亂局面,如今又受到‘天罰’流言攻擊,所以當他們一經親人召喚,偷偷摸摸的當起了逃兵,那些觀望的士兵也在這種大勢面前,開始引發了雪崩一般的效應,成隊成隊的當起了逃兵。

這種騷亂如果再持續下去,很快就會演變成全城軍民大逃亡,接下來就是人去城空。

這種羣龍無首、軍心民心盡皆動盪的局面,也最是考驗文武官員隨機應變、臨陣決斷能力了,因爲現在全城騷亂,單純說好話,大家不會聽;若是以暴力的方式來威懾的話,九成以上都是蜀中人士的唐軍士兵輕則置之不理,重則先把施發號令的官員捅死,然後在推波助瀾者的挑動下,造成全城大譁變,一不做二不休的奪了城池。

“關上城門,然後告訴百姓們,就說朝廷今天請到了袁天罡仙長,他會親自到各坊做法施粥,只要吃了他的粥,闔家老小平安長壽。”馬三寶的本來是負責抄家的,但見到全城大亂,便站出來,擔起了平息騷亂重任。

他知道這時候文武都不行,便利用在蜀中民間頗有名望的袁天罡來做文章,他的及時出現,以及化解的策略,可以說是挽救了唐軍、挽救大唐帝都。隨着北大營將士在全城奔走疾呼,騷亂漸漸被遏止。

“這個馬三寶,倒是有幾分真本事。”看着騷亂漸止,而且那些羣龍無首的士兵也受此影響,開始發揮出了一些作用,人羣中的姜振忍不住稱讚了起來。

馬三寶這份臨陣指揮、隨機應變的能力,在大隋或許排不上號,但是在將星寥寥的僞唐王朝卻是少見的了。

“此人能文允武,確實是個厲害人物,休說是何潘仁、向善志、丘師利之流,便是李仲文也要遜色幾分。他是平陽公主李秀寧最得力的將領,娘子軍至少有三分功勞是他的。”旁邊一名仙風道骨的中年道士說道。

“不過他再厲害,也僅此而已了。以當前的局勢而言,就算僞唐再有數萬個比馬三寶更強的統帥,也改變不了什麼。”姜振看了身邊的道士一眼,不禁笑出聲來,因爲身邊這名道士正是被馬三寶利用的袁天罡,他好笑的說道:“袁道長,你的傳說,在蜀中、蜀南廣爲流傳呢。說起你的大名那是婦孺皆知,人們都說袁仙長有起死人而肉白骨之能。”

“荒謬、無稽之談。”袁天罡苦笑道:“我只會點醫術、會觀點星相罷了,哪有什麼起死回生之能?不過這才符合他們心中的神仙形象,世人心中的神仙、英雄,往往是完美無暇的,到最後,連自己都不認得世人說的那個人就是自己了。現在就算我親自站出來否認,恐怕大家都認爲我是冒充的,然後把我活活打死。”

姜振哈哈大笑:“那道長,現在是不是要去做法施粥”

“有毛病。”袁天罡瞪了他一眼,調頭就走。

“給我站住,喂,道士說你呢……”然而袁天罡想走,卻走不了了,只見馬三寶帶着一隊人衝了過來。

“將軍找我何事?”袁天罡不解的問道,道教早在李唐立國之初就給自稱是老子後人的李淵定爲國教,道士的地位在李唐王朝遠比和尚高,袁天罡也不怕馬三寶搞事。

馬三寶他上下打量了袁天罡一下,點頭道:“就你了。”

“將軍這話是何意?”袁天罡只聽得一頭霧水。

馬三寶說道:“你這道士人模狗樣的,有那幾分仙風道骨的氣派,你幫我冒充下袁天罡仙長。”

“我就是袁天罡,何須冒充?”袁天罡差點氣歪了鼻子。明明是同一個人,你還讓‘人模狗樣’的袁天罡去冒充“袁天罡仙長”?

人模狗樣和仙長的差別也未免太大了吧?

“裝的挺像的,我差點真信了。看來你沒少用袁仙長的名頭坑蒙拐騙,既然裝得這麼有氣派,那就是你。”馬三寶笑道:“把他帶來!”

“……”傳說中可以呼風喚雨、一瞬千里的袁仙長,萬般無奈的被幾名士兵用長矛頂着走了。

看得差點笑抽的姜振也不忘正事,吩咐手下把城內發生的情報發給楊侗。

……

朝廷方面,安民公佈直到雨停的黃昏時分才姍姍來遲,公告上說:淮安王李神通利用長相酷似皇帝李淵的傀儡蠱惑元從禁軍,悍然發動了宮廷政變,英明神武的太子殿下事先察覺到兵變陰謀,於是將計就計,最終把逆黨一網打盡,李神通、豆盧寬等逆首兵敗戰死,其死後,逆首被太子李世民誅滅滿門,朝中雖有人惋惜,卻沒一人出來勸阻哪怕一句。

這是因爲在兵變之前,李神通利用出入皇宮的機會,對皇帝下了劇毒,致使皇帝中毒太深昏迷不醒、朝不保夕。事後,太子廣召天下名醫,如果能解皇帝所中毒,賜國公之爵、賞金萬兩。

關於朝政方面,太子李世民也做出一番調整,以皇帝昏迷未醒、無力理政爲由,自立爲總攬一切大小軍政的攝政王。

李世民隨即下達了第一道攝政王嘉獎令:高度讚賞安民得力的左驍衛大將軍馬三寶,授京兆尹之職,加封剡國公,總攬帝都軍政要務,負責城防事宜。在平叛中立下大功的李道弼、李道立、李玄素、杜君綽、屈突壽、屈突詮、高履行、高質行等人也得到了合理的封賞。

抱恙在家的相國宇文士及得知兵變發生後,仰天慟哭、吐血暈倒,躺在牀榻上一病不起。

宇文士及因爲江都之變,和原配妻子南陽公主的感情無法彌合,甚至連兒子宇文禪師也不願揹負逆賊後人之名,幾年的關中之戰前,他孤身一人逃去了隋軍大營,然後在楊侗主持下入籍楊氏,成了大隋宗親,與宇文氏一刀兩斷。

夫妻之間有國恨家仇這一條無法逾越的天塹,宇文士及也不指望妻兒重回身邊,在這種認命的心態之下,之前的感情再深也隨着不相往來、歲月流逝而慢慢變淡,當續娶的李唐壽光縣主爲他生下兒子宇文普照、女兒宇文修多羅,曾經那段夫妻情分終是微不可聞,成了記憶中的一個碎片。於是就安安心心的當了半個李氏宗親,努力爲大唐效力。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奪嫡最爲激烈之時,追隨李世民征戰四方的他,自然而然被視爲李世民集團中的一員,他也是以晉王黨自居,但如果和皇帝、妹夫,且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李淵相比,李世民顯然是不如的,歸根到底,他始終是把李世民利益放置在國家和李淵之下,在不損害李淵和大唐利益基礎上,再去支持李世民和李建成鬥。

以他豐富的人生經歷,一眼就看穿了朝廷公告冠冕堂皇下的慘劇。

本來宇文士及早在玄武門之變發生之後,就已經做足了充分的心裡準備,只是當人倫慘劇真正到來的時候,宇文士及發現自己並沒有想象中那般淡定,依舊感到悲痛萬分,既是爲李淵的下場感到悲痛,也是對李世民失望和憤怒,同時也擔心妹妹宇文昭儀、外甥李元嘉安危。

自己的生死,宇文士及倒是沒有考慮過,李世民的人品雖是渣到極點,但是對待認可的人卻是極爲優厚,能夠放心大膽的大事託付,自己再怎麼說,也是李世民的“功臣”,所以並不擔心李世民對自己狠下毒手。

便在宇文士及茫然思索之時,前來探病的趙慈景,跟隨宇文普照走進病房。

“趙相國,公主見到聖上了嗎?”宇文士及一見到趙慈景,便擡起紅通通的眼睛,頗爲期待的望着同樣雙眼通紅趙慈景。

他聽說李世民雖然禁止文武百官打擾中毒的李淵,但長沙公主、襄陽公主、高密公主、長廣公主卻紛紛入宮,這也讓他心中還有一絲希望。

而趙慈景的妻子便是長廣公主,要是她都見不到李淵,問題就明朗了。

“見是見到了,但那不是聖上。”趙慈景迎着宇文士及的目光,黯然神傷的說道:“公主說她們姐妹呆在病房的時間只有數十個呼吸,雖然她的姐妹都說病榻上昏迷不醒的人是聖上,但是她比較細心,目力也非常好,一眼就看出那人不是聖上。”

“何以見得?”宇文士及着急的追問。

“公主說那人額頭上的擡頭紋是橫紋,而聖上是豎紋。”趙慈景說出了妻子發現的破綻。

額頭上的擡頭紋一般都是天生,多爲橫紋,豎紋比較少見,但李淵不僅天生就有擡頭紋,而且還是影響到臉蛋的美觀的豎紋,李淵還很年輕的時候,就被姨表楊廣戲稱是“阿婆”。

楊廣地位高,貴族子弟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他的一句戲稱,卻使李淵的“阿婆”綽號在關隴貴族流傳開來,別人不好意思研究他的紋,但他的子女顯然沒有那麼多顧慮,可以明目張膽的看,要不是聽長廣公主說,趙慈景都不知老岳父的皺紋是豎的。

“我做夢也想不到,李世民竟然如此喪心病狂,先殺弟後殺父,他以爲暫時不登基就能減輕他的罪惡嗎?”聽趙慈景這麼說,宇文士及徹底死心了,恨恨的罵了起來。

“不僅殺弟殺父。”趙慈景冷冷的說道:“還霸佔庶母。”

“什麼?”宇文士及心頭巨震,緊接着便擔憂起了美貌如花的妹妹。

“宇文相國也無須太過擔憂。”趙慈景安慰道:“公主只是說尹德妃、張婕妤被送去了東宮……。”

“該死的畜生!”宇文士及不待趙慈景說完,便已憤怒的破口大罵,“簡直連畜生都不如,剛剛父親,就霸佔庶母,他他……”

宇文士及氣得劇烈的咳嗽了起來,趙慈景連忙替他捶背,“相國爲這種人氣壞身體不值得。而且事情也未必就像你擔心那樣,李世民也許是讓尹德妃、張婕妤去照顧那假皇帝,畢竟她們是聖上最寵愛的嬪妃,如果她們就近照顧,並說那假皇帝是聖上,能夠幫助李世民隱瞞一部分人。”

“趙相國說得對,我要保重身體。”宇文士及點了點頭,覺得爲李世民氣壞身子不值得,至於趙慈景後面的解釋卻是聽不進去了。

緩了一會兒,才說道“李世民已經失去了道義,給了楊侗攻打成都城的最好藉口和機會,哪怕大唐亡國,百姓也只會拍手稱快,我倒要看他最後會是什麼下場。”

趙慈景又說道:“我聽說城中百姓紛紛逃向清城縣,相國不覺得蹊蹺嗎?”

“你是說,楊侗提前得到消息了。”宇文士及自然知道所謂的青城亂民其實是隋軍,之所以裝着亂民,是因爲隋朝在蜀中被醜化得相當嚴重,楊侗在拿不出實際案例證明大隋親民的情況之下,這纔打起了蜀中亂民放糧旗號來吸引百姓前去投奔,當餓慘了的災民和流民到了之後,再以隋朝的名義賑濟,百姓一旦得到妥善安置,對隋朝的形象立即大反轉,有了這些百姓擁宣傳,就會有更多百姓前去投奔隋朝,從而徹底把唐朝的根基掏空。

趙慈景說道:“豈止是提前得到消息啊!我懷疑楊侗早就知道李世民要發動玄武門政變了,所以他才把治理黃河、反貪反腐弄得那麼聲勢浩大,目的是讓我們放鬆警惕,誤認爲隋朝沒有精力攻打大唐,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明顯就是給李世民宮廷政變的機會!”

宇文士及點了點頭:“你說得對,這就是楊侗佔據絕對優勢,卻沒有把大唐消滅在荊州的根本原因,他是希望大唐爛了根基、失去了民心,然後再出手。這也好,就讓骯髒的大唐被戰爭的烈火焚淨吧!”

說到這,宇文士及語重心長的對趙慈景說道:“慈景,你是大唐的駙馬,楊侗是不會放過你的。現在的大唐王朝已經不值得你賣命了,你走吧,走得越遠越好。”

“我也是這麼想的。”趙慈景嘆息道:“當我知道聖上不在的時候,心就死了。我和公主已經決定帶着孩子離開成都城。我擔心楊侗得到兵變的消息之後就打過來,所以打算今晚就走。”

宇文士及奇道:“你們要去哪裡?”

“我們夫妻準備去找南詔找孝恭。”趙慈景灑脫一笑:“天下這麼大,總有我們一家人的容身之所!”

“這就好,祝你們一路平安。”宇文士及臉上露出了誠摯的笑容。

“多謝相國祝福。”趙慈景沉吟了一會兒,建議道:“恕我直言,相國的處境和身份比我還要尷尬,要不跟我們一起走吧?”

“聽你這麼一說,我也動心了。”宇文士及笑了一下,搖頭道:“我也要走,但不是今天。”

“既然相國也有離開的打算,我認爲還是一起走的好。”趙慈景補充道:“城防軍還有我的老部下,我可以讓他們放行。要是馬三寶明天全面接管城防,想走就想不了了。”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我妹妹還在宮中,我不能扔下不管。”宇文士及說出了難處,稍微想了一下,又對趙慈景說道:“這樣吧,我的家小跟你們今晚離開。我留下來營救皇子皇女,不管能救多少,都會在隋軍打到成都之前,帶去南詔找你。你看如何?”

“那就這麼說定了。”趙慈景點了點頭,他也想過要救小舅子、小姨子,只是他與李世民有過節,連宮城都進不去,哪裡救得了人?

宇文士及怎麼說也是李世民的嫡系,出入皇宮的機會比他多,而且不受人檢查,他現在既然願意擔起救人之責,那自然再好不過了。

兩人商量了一下細節,趙慈景這才告辭而去。

第101章:梟雄的崛起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924章:智取人復縣(求票)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384章:登基大典第435章:秀才遇到兵第881章:相國示警第432章:再布一局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638章:李密決心定江南第115章:和談第252章:四大優勢(求月票全訂)第105章:坦白第885章:人謀不如天算第632章:雷霆萬鈞第778章:李世民窮則思變第499章:天大懲罰莫過於此第484章:緊急行動第266章:三大巨梟第075章:突厥來犯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982章:立威入城第944章:李氏兄妹之決斷(求票)第313章:國事家事,諸事不順第732章:三畤祭祖(補昨天)第879章:倒儲聯盟,各懷鬼胎第616章:割斷一份親情第625章:帝王之諾第270章: 壞人變老了第184章:機遇(求首訂)第321章:以大隋的名義第779章:退往襄陽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354章:軍務司出世第125章:外國來使第105章:坦白第606章:致仕不成,反晉升第028章:民團第276章:謝幕第057章:扔下海扔下河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502章:帝都定洛陽第619章:是非恩怨終成空第676章:雪中送炭,李淵交底(月底求票)第042章:拜主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864章:年終大清剿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第430章:江淮之虎第906章:我也是一個兵第437章:舉起屠刀第116章:全力西進第060章:李建成的心驚第348章:歸師莫堵第316章:登基好日子第081章:天時地利人和第208章:雖遠必誅第386章:九卿九部第315章:隋文漢景之高遠第911章:父子交鋒(求票)第571章:樓觀歧暉刺隋皇第135章:最後一次讓你(求收藏推薦)第391章:一個女人,關係皇家尊嚴第301章:劣根性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694章:聖武三年,諸事皆順第521章:金勝曼的葷招第379章:問策裴矩第645章:聽天由命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588章:吐蕃野望第732章:三畤祭祖(補昨天)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675章:裴矩解惑,世民遇刺第014章:民亂第160章:新年(求收藏推薦)第211章:首戰第434章: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753章:聯合行動第877章:新運河,一無是處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605章:謀李淵,擬設內閣第578章:事態變遷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327章:契苾生死抉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289章:那一夜第718章:走火入魔第559章:賞罰不明第873章:爲僞唐內鬥創造機會(年底求票)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474章:無忌,你怎麼看?第423章:一年第328章:老程搗亂第526章:隋之五敗,應者雲集第099章:李淵應對第100章:演技出衆
第101章:梟雄的崛起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924章:智取人復縣(求票)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384章:登基大典第435章:秀才遇到兵第881章:相國示警第432章:再布一局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638章:李密決心定江南第115章:和談第252章:四大優勢(求月票全訂)第105章:坦白第885章:人謀不如天算第632章:雷霆萬鈞第778章:李世民窮則思變第499章:天大懲罰莫過於此第484章:緊急行動第266章:三大巨梟第075章:突厥來犯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982章:立威入城第944章:李氏兄妹之決斷(求票)第313章:國事家事,諸事不順第732章:三畤祭祖(補昨天)第879章:倒儲聯盟,各懷鬼胎第616章:割斷一份親情第625章:帝王之諾第270章: 壞人變老了第184章:機遇(求首訂)第321章:以大隋的名義第779章:退往襄陽第574章:將軍難免陣上死第354章:軍務司出世第125章:外國來使第105章:坦白第606章:致仕不成,反晉升第028章:民團第276章:謝幕第057章:扔下海扔下河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502章:帝都定洛陽第619章:是非恩怨終成空第676章:雪中送炭,李淵交底(月底求票)第042章:拜主第524章:一代梟雄之謝幕第864章:年終大清剿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第430章:江淮之虎第906章:我也是一個兵第437章:舉起屠刀第116章:全力西進第060章:李建成的心驚第348章:歸師莫堵第316章:登基好日子第081章:天時地利人和第208章:雖遠必誅第386章:九卿九部第315章:隋文漢景之高遠第911章:父子交鋒(求票)第571章:樓觀歧暉刺隋皇第135章:最後一次讓你(求收藏推薦)第391章:一個女人,關係皇家尊嚴第301章:劣根性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694章:聖武三年,諸事皆順第521章:金勝曼的葷招第379章:問策裴矩第645章:聽天由命第951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票)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588章:吐蕃野望第732章:三畤祭祖(補昨天)第304章:天下再分南北朝第785章:熱血沸騰,不殺不行第675章:裴矩解惑,世民遇刺第014章:民亂第160章:新年(求收藏推薦)第211章:首戰第434章: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753章:聯合行動第877章:新運河,一無是處第953章:截獲隋朝機密,沒命傳出去第605章:謀李淵,擬設內閣第578章:事態變遷第567章:六月債,還得快第327章:契苾生死抉第205章:紛爭(求月票)第289章:那一夜第718章:走火入魔第559章:賞罰不明第873章:爲僞唐內鬥創造機會(年底求票)第601章:獨孤整的後手第474章:無忌,你怎麼看?第423章:一年第328章:老程搗亂第526章:隋之五敗,應者雲集第099章:李淵應對第100章:演技出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