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整頓官制

匆匆數天,楊侗的凱旋之師終於抵達了鄴城。

在鄴城城南。

唐王楊侑、左僕射楊恭仁、民部侍郎楊師道、刑部侍郎魏徵、學部侍郎孔穎達、工部侍郎姜行本、商部侍郎凌敬、御部侍郎劉政會,以及文武大員盡皆在列。

楊侗一眼看去,一座恢弘大氣、氣勢磅礴的巨大城池立刻浮現在了眼前,光城門就是涿郡的數位之多,好像是一顆巨大的龍首一般,時刻吞噬天地之間的靈氣、龍氣、王者之氣。

“恭賀王兄凱旋歸來。”楊侑立即上前行禮。

“臣等拜見殿下,恭賀殿下凱旋歸來。”鄴城文武也是立刻彎腰施禮。

“都不必多禮!”楊侗大手一揮,柔和的聲音帶着一股威嚴。路過楊侑身邊的時候,在他的驚呼聲中,將之提到了馬背上。

衆人苦笑。

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喜迎王者之勢,就這樣沒了。

當楊侗緩緩入城之後,只見寬闊筆直的街道兩旁,百姓夾道歡呼,楊侗一邊朝百姓揮手示意,一邊向身邊的楊恭仁道:“以後沒必要搞這種無謂無聊無用的面子工程,擾民不說,還容易發生踩踏事故。”

楊恭仁非常欣慰的笑道:“殿下,這不是臣等刻意安排的,是百姓們自己來的!鄴城九成百姓都是背井離鄉,來自四面八方流民、災民,若不是殿下細心安頓,他們絕大多數都會死在戰亂之中,感激、尊敬之心,發處肺腑,非常的純粹!”

“這是百姓自發對殿下的尊敬!”魏徵感嘆道,自楊廣登基開始,天下大戰連連,具體死了多少人,根本沒法計算,百姓都渴求過上太平的日子。而楊侗的各種制度,都是處處爲生活在最底層的老百姓着想,得到百姓擁戴理所當然。

楊侗道:“能有今天的基業,其實是大家的功勞!是地方官吏的功勞,更是每一名將士的功勞!同時,也是辛辛苦苦、重建家園的百姓們的功勞。只不過我是帶頭人,所以百姓把功勞、感激、尊敬、忠誠都給了我而已……”

“多謝殿下褒獎……”

衆文武感激至深。他們確實有功勞,但如果沒有楊侗這個伯樂,如果不是楊侗知人勝用,他們又哪有出人頭地、建功立業的機會?

綿延的軍隊緩行!

終於抵達了神武宮。

望着正前方巍峨雄壯、氣勢磅礴的宮殿羣落,楊侗的心情極度的愉悅!

當初從涿郡南下,是在晚上到的鄴城,稍稍休息,又連晚去了河內,說起來,這還是他第一次有大白天目睹這個新城市,新宮殿。

神武宮佔地面積兩萬畝,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屋舍、花園、亭臺、假山、湖泊、更是多如繁星,論及規模,僅次於長安大興宮、洛陽紫微宮的皇家宮殿!

規模宏偉、氣勢雄渾,又不乏精雕細琢之處!

而時間僅僅一年多。

這也難怪姜行本說同門之中,唯有宇文溫繼承了宇文愷的城市建設之才華,從這倉促修建而成的神武宮即可看出他天才般的設計。

在正殿——朝天殿舉辦盛大的慶功宴後!

楊侗來不及去見幾位至親,即與楊恭仁等人商議官制的問題。

三省六部制初創於隋朝,主要掌管朝廷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覈與貫徹執行,完善於唐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爲二十四司。

尚書省六部,目前已經演變成九部,增加了學部、商部、御部。

三省之間現在的分工是:中書省制定政策,草擬詔敕;門下省審覈復奏;尚書省九部頒發執行。如果中書省所擬詔敕有失當之處,門下省有權予以封駁,要求重擬。對於各部門呈上的重要奏章,必須通過尚書省交門下省審議,門下省認可後,方準送中書省呈交皇帝批閱;如認爲有不妥之處,可駁回修改。

由於楊侗的問題,三省九部體制現在已經十分完備,各個部門職責明確,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又相互牽制;各種職官分工細密,職守分明。地方官制也已經完善,屬於日常事務性質的九寺,以及少府、將作、都水、軍器四監都已任務分明!

中泱級別的各大部門和地方官員已經接近於最完善的明朝官制,所以都無須改動。

只不過楊侗畢竟沒有稱帝,所以中書省、門下省,以及九寺並沒有設立罷了。

現在要解決的主要是官員品級、爵位、文散官、武散官以及軍隊問題。

官員品級方面,照搬唐朝,依正、從、上、下分爲九品三十級。一品、二品、三品設正從兩級,四品到九品設正從上下,比如說,四品,依高低分爲正四品上、正四品下、從四品上、從四品下……

爵位恢復楊堅時期的正一品親王,從一品嗣王、郡王、國公,正二品郡公,從二品公,從三品侯,正四品伯,正五品上子,從五品上男。

女性方面的爵位則是爲

正一品公主、妃、王妃、王太妃、國夫人

從一品:郡主

正二品: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郡夫人

從二品:縣主、郡夫人

正三品:婕妤、良娣

正四品:美人、郡君、良媛

從四品:郡君

正五品:才人、縣君、承徽

從五品:鄉君

wWW●тTk ān●C ○

正六品:寶林

正七品:御女、昭訓

正八品:采女、奉儀

三十級文散官則是在楊廣的‘九大夫’制的基礎上稍作變化,光祿大夫(從一品)、前、後光祿大夫(正、從二品)、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銀青光祿大夫(從三品)、前後左右正議大夫(正四品上、正四品下、從四品上、從四品下)、前後左右通議大夫(對應五品四階)、前後左右朝請大夫(對應六品四階)、前後左右朝散大夫(對應七品四階)。在八品、九品四階上,則分別設立前後左右朝議朗、前後左右宣直郎。

三十級武散官分別是正一品大元帥,從一品元帥,正從二品的次帥、少帥,正從三品的輔國大將軍、衛國大將軍!接下來的就更簡單了,四品四階分別前後左右四大將軍,五品四階爲四鎮將軍、六品四階四定將軍、七品四階四平將軍、八品四階四徵將軍,九品四階則爲上校、少校、上尉、少尉。

至於大隋兵制也不科學合理

單純從府兵上說,千人府、二百人團、一百人旅、五十人隊、十人火的確是夠了,但是這一套並不適合作戰部隊,主要問題是規模過小,不利於統帥進行統一指揮,在突發戰爭中,由於從屬問題,不利於隨機應變,導致錯過戰機,被敵人一一殲滅。

故而,對於作戰部隊,楊侗設立了萬人軍、五千人師、千人衛、三百人團、百人旅、五十人隊、十人火七級。其中軍的主將爲三等將軍,分別大將軍、上將軍和將軍;師設正副三將,正將爲虎賁將軍、副將爲左右虎牙將軍;衛也是正副三人,正將爲鷹揚郎將,副爲左右郎將,團爲校尉、旅爲旅帥、隊爲隊正、火爲火長。

另外——各郡有維穩郡兵,縣有民團,盡歸兵部管轄,主管將領稱爲都尉、副將稱爲校尉,關係清晰明瞭。

軍級最高長官之上又有天策上將軍一人,統帥各軍,這一職位當然是楊侗本人。

目前軍級大將軍、上將軍、將軍全部空缺。

李靖、李景、裴仁基、楊善會、楊元弘、高君雅、高雅賢、韋雲起、鄧暠、王辯、賈務本、王威、秦瓊、羅士信、裴行儼、牛進達、蘇定方、尉遲恭、薛萬述、薛萬淑、薛萬均、薛萬徹、薛萬備、周紹範、沈光、錢傑、麥孟才、麥仲才、張鎮周……等文武兼備的智將、武將都從師級虎賁郎將起步。

不過諸多虎賁郎將的軍職雖然一樣,資歷、功勞卻不同,像李景來這種老將,他的資歷肯定遠高其他人,資歷的區別由武散官來體現,散官品階高低示資歷。

功勞不同則由爵位來體現,比如說李景資歷雖高,但是爲楊侗所立的功勞卻遠不如最初追隨他的秦瓊、羅士信、裴行儼、牛進達和李靖,也不如文官裡的楊恭仁、楊師道、孔穎達,所以這八人現在已是第一批縣子。

當然,李景有楊廣冊封的從一品滑國公,這個楊侗肯定會承認!只不過其他人的爵位可以升到國公,而李景已經到頂了,他的功勞積累到一定時候還是滑國公,但這是楊侗所封的滑國公,和楊廣版本的截然不同。同樣道理,裴仁基、楊善會、楊元弘、韋雲起、鄧暠、張鎮周等老一輩的文武散官,楊侗也都一一認賬。

只不過他們現在的優勢,無非是在俸祿上體現罷了,但楊侗對於‘從龍之臣’一向大方,私下裡賞賜的錢財珍寶並不少,所缺的不過是一個虛名罷了。

在名這一方面,可謂是委屈一衆老夥計了,但楊侗也沒辦法,因爲他要體現北隋官制的高品質。像李淵那樣隨隨便便就甩出近百個國公的壯舉,不僅沒意義,還會導致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問題出現,最終,極有可能造成悲慘的發生。

楊侗麾下文武都是豁達之人,並不在意這些虛名,再說了,現在全天下都是反王,有的是晉升的機會!楊廣冊封的職位是萎靡的過去,他們更在意未來的輝煌,楊侗‘小小’的冊封,品階雖低,但含金量高,是精神的起點、是輝煌的未來!

“殿下,我們的地盤大了一倍,三省九部、九寺四監是不是都應該完善起來了?老實說,微臣壓力挺大的。”

一人之下、萬人之下的楊恭仁提出了意見。

楊侗沉吟道:“諸位以爲呢?”

楊恭仁、楊師道、魏徵、孔穎達、姜行本、劉政會、凌敬精神陡然一振,之前,楊侗一直不願設立名目繁多的部門,主要是設了也白搭,除了空耗國庫,沒啥用。

但是,大家認爲楊侗雖不稱帝,北隋卻是一個事實上說的獨立王朝,該有的必須有。

此時,難得聽到楊侗鬆口,衆人連聲附和。

楊恭仁又說道:“戰爭年代,講究效率,若是有了門下省和中書省,事事需要走程度,很容易誤時…微臣以爲暫時不用設立。不過尚書省應該加強起來了!”

楊侗道:“現在六部,已經發展到了九部,楊僕射認爲如何分職?”

楊恭仁道:“尚書省九部,設左中右三個僕射職位,各統三部。而九部之中,有忙碌的吏部、兵部、民部,有清閒的禮部、御部,也有職能單一的商部、學部!故而,臣建議忙按照閒搭配的原則,分派給三僕射。”

楊侗點頭道:“合情合理,以後左僕射掌管吏部、禮部、御部;中僕射掌管民部、工部、商部;右僕射掌管兵部、刑部、學部;僕射以下,左右侍郎爲次官、左中右丞各一…都事六人、主事六人、吏部考功六人…諸司設左右郎中各一,左右員外郎一人…左僕射不變,各部侍郎升爲尚書,調韋雲起爲禮部尚書…”

“來恆爲吏部右侍郎”

“張萬歲爲太僕寺卿,掌牧馬、畜牧政令。”

“宇文溫爲將作監,將作大匠!”

“其他主職暫且空着,等有了合適人選,再一一設立起來。先把令史、書令史、掌固之類毛毛小官招募了再說!”

聽到毛毛小官之說,衆人無不大汗!

第462章:洛陽第383章:大刀闊斧第335章:攻略西域第024章:血戰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071章:討媳婦第948章:隋失二將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393章:燕王妃裴清華第575章:多乎哉?不多也第345章:衆智成一計第025章:金甲大將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886章:議新堤,出險情(求票)第533章: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927章:倒黴的楊廣第720章:一夜風雲涌第269章:鬼子國的崛起第280章:起兵伐隋第309章:一鳴驚人第780章: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第723章:黃河畔,縱論李唐第430章:江淮之虎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843章:想學?我教你第003章:單挑第602章:指塔贈金,楊廣再出徵第297章:兵臨城下第942章:患難夫婦第916章:李秀寧請戰第175章:頡利登基(求收藏推薦)第044章:以商補田第027章:新政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834章:大隋半月談第089章:絕響第039章:天賜猛將第860章:李建成的憤怒(求票)第580章:大國氣度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967章:逼蕭瑀接權力之劍第681章:任用降臣第554章:順勢而爲,我是錘子?第658章:相互夜襲第865章:除夕夜話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679章:圖窮匕現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016章:安置第827章:黯然退出第691章:大唐的‘忠臣’們第639章:玩火自焚第442章:李密特使第531章:將軍傲氣第301章:劣根性第154章:和親2(求收藏推薦)第791章:河岸遇伏第445章:李世民西進第512章:蛇與農夫第227章:污點大儒第744章:滅‘世’神刃終出鞘第800章:神鬼不出,誰與爭鋒第052章:玩票大的第014章:民亂第672章:忠義之將王伯當第673章:窮途末路,臨死一搏第261章:一將誤全軍第719章:恢復祖宗之法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766章:無名小卒裴行儼第293章:絕望的戰爭第020章:論竇建德第405章:武士爭鋒第869章:戰雲起交州第395章:‘逗牛’戰術第762章:明天叫陣,決一雌雄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429章:誰佔了誰的便宜?第113章:怒放的玫瑰第605章:謀李淵,擬設內閣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331章:天威第576章:遷新居,姐妹夜話第490章:有死無生攻防戰第032章:金鳳來朝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685章:事未了,殺劫到第867章:李氏三兄弟第311章:孝恭立功世民憂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069章:能不能舉第426章:李淵謀洛陽第144章:陰差陽錯(求收藏推薦)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575章:多乎哉?不多也第100章:演技出衆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
第462章:洛陽第383章:大刀闊斧第335章:攻略西域第024章:血戰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071章:討媳婦第948章:隋失二將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393章:燕王妃裴清華第575章:多乎哉?不多也第345章:衆智成一計第025章:金甲大將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886章:議新堤,出險情(求票)第533章: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927章:倒黴的楊廣第720章:一夜風雲涌第269章:鬼子國的崛起第280章:起兵伐隋第309章:一鳴驚人第780章: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第723章:黃河畔,縱論李唐第430章:江淮之虎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245章:胡漢雜居問題多(求月票全訂)第843章:想學?我教你第003章:單挑第602章:指塔贈金,楊廣再出徵第297章:兵臨城下第942章:患難夫婦第916章:李秀寧請戰第175章:頡利登基(求收藏推薦)第044章:以商補田第027章:新政第985章:怎麼證明你是李淵第834章:大隋半月談第089章:絕響第039章:天賜猛將第860章:李建成的憤怒(求票)第580章:大國氣度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967章:逼蕭瑀接權力之劍第681章:任用降臣第554章:順勢而爲,我是錘子?第658章:相互夜襲第865章:除夕夜話第031章:房玄齡所見所聞第679章:圖窮匕現第480章:李淵的套路第016章:安置第827章:黯然退出第691章:大唐的‘忠臣’們第639章:玩火自焚第442章:李密特使第531章:將軍傲氣第301章:劣根性第154章:和親2(求收藏推薦)第791章:河岸遇伏第445章:李世民西進第512章:蛇與農夫第227章:污點大儒第744章:滅‘世’神刃終出鞘第800章:神鬼不出,誰與爭鋒第052章:玩票大的第014章:民亂第672章:忠義之將王伯當第673章:窮途末路,臨死一搏第261章:一將誤全軍第719章:恢復祖宗之法第763章:鬥將,還得萬人敵第698章:李元吉職權擴大第766章:無名小卒裴行儼第293章:絕望的戰爭第020章:論竇建德第405章:武士爭鋒第869章:戰雲起交州第395章:‘逗牛’戰術第762章:明天叫陣,決一雌雄第909章:爲了大唐,長街殺弟第429章:誰佔了誰的便宜?第113章:怒放的玫瑰第605章:謀李淵,擬設內閣第828章:年產百萬行不行(月底求票)第331章:天威第576章:遷新居,姐妹夜話第490章:有死無生攻防戰第032章:金鳳來朝第707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685章:事未了,殺劫到第867章:李氏三兄弟第311章:孝恭立功世民憂第206章:決不退縮(求月票)第069章:能不能舉第426章:李淵謀洛陽第144章:陰差陽錯(求收藏推薦)第656章:烈女逆襲單雄信第575章:多乎哉?不多也第100章:演技出衆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