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英倫小戰國

“貞觀十四年二月十五日,航向正東偏左六度,利風,順流,無事!”

杜睿又在他的航海日誌上留下了一筆,自打離開泉州港,他的航海日誌已經記錄了整整三大本,或許在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前,這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份航海日誌了。

四個月前離開蒂卡爾城之後,杜睿的船隊一開始南下,沿岸航行,再繞過了馬島之後,折返向北,在巴拿馬運河被開鑿以前,想要通過美洲大陸,這也是唯一的辦法了。

從瑪雅人手中掠奪的黃金珠寶無數,巨大的財富也讓船工水手們對此行更是充滿了期待,只是杜睿並沒有對他們言明,這一次,他們將要前往的,可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和混沌的澳洲道,矇昧的美洲大陸相比,那個世界更加接近於文明。

橫穿大西洋,即便是在西方的大航海時代,航海科技大爆炸的年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條航路上,當年不知道沉沒了多少條船,多少西方水手葬身大海,當然也正是有了這種犧牲,西方世界纔得到了大量來自於美洲的財富,間接的刺激了西方世界從農奴制經濟,跨越到了資本主義經濟。

這一路行來,上天似乎也有意玉成此事,雖然風浪是少不了的,但是總歸也沒有再碰上此前那種惡劣的環境,不過也有兩條船經受不住海上的顛簸,命沉大海,但是好在救援及時,船上的水手,物資都被搶救到了其他的船上,並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

人員上面,除了有十幾個水手因病去世之外,倒也沒出什麼太大的亂子,在出海之前,杜睿就在船上儲備了大量的柑橘,爲的就是防止壞血病,出過海的人都知道,在大海上最危險的不是狂風巨浪,而是壞血病,一旦發病,基本上斷無生理。

病死的水手,杜睿也只是下令,保留了一些他們隨身的物品,便將屍身沉入了大海,在大海上討生活的人,最終迴歸於·大海,也算是有始有終了。

此行,杜睿的目的就是穿越英吉利海峽,然後在英倫的朴茨茅斯靠岸,但是在沒有雷達和實用測繪工具的條件下,究竟會到達什麼地方,誰也不敢保證。

“少爺!”馮茗走了進來,顯得憂心忡忡。

杜睿見了,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馮茗道:“少爺!我們在海上已經顛簸了月餘了,要是再找不到陸地靠岸的話,小人擔心船上的人”

馮茗沒有把話說完,但是他的擔心杜睿已經知道了,在這個沒有任何娛樂項目的年代,在大海上,水手們除了每天聚在一起賭博之外,根本就沒有其他可以消遣的方式,但是天長日久,人們難以排解這份壓抑的情緒,就會爆發出一種在航海上的專業病症一一大洋綜合症!

其實說白了,就是抑鬱症,這種病症就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後世,人們也難以解決,所以往往在西方國家的船上,會配備牧師,爲的就是排解船員的鬱悶情緒。

對此杜睿也沒有辦法,他能帶着這些人出海遠行,靠的不過是財富的誘惑,船上的這些人大多都是泉州到底的貧苦百姓,雖然推行了新法,但是想要讓他們的生活條件一下子有質的飛躍,也不大現實,爲了讓家人能更好的生活,這些人才到大海里闖蕩,能讓他們拼命的也就只有海外隱藏着的巨大財富而已,靠什麼大義,能鼓動飛虎軍的將士,但是對船工水手來說,遠遠沒有金銀財寶,更加牢靠。

此前從澳洲道駛向美洲大陸的時候,船工水手們在船上足足忍耐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那基本上就已經是他們忍耐的臨界點了,對於同樣陌生的世界,若是長時間看不到陸地的話,他們心中難免就會引發絕望的思想,到時候,可就真的麻煩了!

“若是不行的話,就再分散一些黃金珠寶,不能出了大亂子!”杜睿對此也是一籌莫展,他的才學橫貫古今,但是面對這些問題,他就無能爲力了。

馮茗接着又道:“少爺!方纔穆公子說了,若是今天還不能找到陸地靠岸的話,我們就要做好防風的準備了!今夜會有大的暴風雨!”

“該死!”杜睿聞言,忍不住咒罵了一聲,真實屋漏偏逢連夜雨,他就知道此行定然不會順風順水,沒想到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穆天顏在觀測天象方面,很有天分,對於他的預測,杜睿也不疑有他,可是現在讓他找地方避風,他又能到什麼地方去找。

思慮了一番之後,杜睿一咬牙道:“且不管那麼多了,你吩咐下去,拉滿風帆,只管按照既定的航線前行,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能不能闖過去,就看今天的了!”

杜睿從來都不相信命,即使重生了之後也是一樣,所有的一切他都希望能在自家的掌控之中,但是如今身處浩瀚的大海之中,人力顯得異常渺小,他也不得不像個賭徒一樣,將未來寄託於運氣上了。

按照杜睿的估算,航行了這麼多天,早就應該到達英倫纔對,可是都這麼多天過去了,陸地還是沒有影子。

杜睿在船艙之中坐不下來,也跟着走了出去,海風水來,一股鹹鹹的味道,讓杜睿也清醒了不少,雖然是在白天,但是天色卻有些陰沉,海水被映襯的都成了藍黑色,四周圍的氛圍給人的感覺異常沉重。

期待當中的英倫島還是不見蹤影,杜睿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滿心期待着,等待奇蹟的發生。

此時的英倫還遠遠不像後世那般,甚至還不是一個同意的國家,不要說蘇格蘭,威爾士地區,就連英格蘭地區,也還是羣雄混戰。

如今這個時期,在英倫的歷史上,被稱爲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隨着羅馬軍隊的撤出,蠻族人對羅馬化不列顛的侵擾越來越頻繁,到公元410年時,自顧不暇的羅馬帝國拒絕援助羅馬化不列顛,羅馬官員也接着離開了不列顛,於是在5世紀下半葉日耳曼部落紛紛涌進了不列顛,他們分別是盎格魯人、撒克遜人以及朱特人。

這些日耳曼部落打敗了當地的凱爾特人,戰敗的凱爾特人逃到了後世的威爾士以及英格蘭西南部的康沃爾地區,他們中的一部分還越過英吉利海峽來到後世法國的布列塔尼地區定居。

作爲戰勝者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以及朱特人慢慢組成了七個小國,它們分別是撒克遜人的蘇塞克斯、埃塞克斯、韋塞克斯,盎格魯人的盎格利亞、諾森布里亞、麥西亞以及朱特人的肯特。

等到8世紀晚葉開始,維京人對不列顛島進行了侵略,他們象蝗蟲一樣將英格蘭沿海地區破壞殆盡,並於865年對英格蘭展開全面入侵,但最終他們被韋塞克斯王國的阿佛列大帝擊敗,被迫在英格蘭東部定居下來。

這塊地區因爲實行丹麥人的法律而被稱爲丹麥法區,此後阿佛列大帝的繼承人經過激烈的戰鬥,終於征服了丹麥法區,最終統一了英格蘭。

不過在10世紀晚期丹麥人再次對英格蘭地區展開侵略,卡努特大帝於1016年最終征服了整個英格蘭,並一直統治到1042年。

隨後,韋塞克斯王朝的懺悔者愛德華恢復了中斷了的撒克遜王系,隨着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在1066年在黑斯廷斯戰役中獲勝,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才最終終結。

如今的英格蘭地區正處在七國混戰的時期,彼此之間分分和和,征戰不休,今天是盟友,明天就有可能是敵人,這倒是很像戰國時期的七雄爭霸,不過他們之間的戰爭規模與中國戰國年代相比較的話,難免就小家子氣了許多。

如今這個英倫小戰國之中,最爲強大的,無疑就是位於不列顛島東南一角的肯特,該王國大約在公元5世紀中葉由入侵英格蘭地區的日耳曼部落中的朱特人建立。

關於該王國的建立,後世的歷史學家依然爭論不休,按照傳統說法,公元449年朱特人在其部落首領亨格斯和霍薩兩兄弟的率領下,在英格蘭南部沿海地區登陸,他們是受當地不列顛人的邀請,前來幫助當地人抵抗北方皮克特人的侵略的。不久以後,亨格斯和他的兒子埃斯克馬上調轉槍頭,和邀請他們前來的不列顛人首領沃丁根鬧翻,朱特人很快就打敗了當地人,並在大約相當於今天英國的肯特郡的區域建立起肯特王國。

肯特王國的埃特爾伯特在6世紀末在英格蘭稱霸,據說他的霸權範圍一直延伸到杭伯河以南區域。在公元597年,埃特爾伯特在其首都坎特伯雷接待了羅馬教皇格里高裡派出的傳教使節聖奧古斯丁,並在聖奧古斯丁的影響下,接受了洗禮,成爲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國中第一位接受基督教的國王。

但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中,肯特王國國力衰退,週期性地爲麥西亞王國和韋塞克斯王國所征服和瓜分,最終在8世紀後半期淪爲麥西亞王國奧發統治下的一個省份。奧發死後,肯特人在796年爆發了反抗麥西亞的起義,但被殘酷鎮壓下去。

公元825年時,肯特被韋塞克斯王國的國王愛格伯特徵服,被迫承認韋塞克斯的君權,隨後肯特成爲韋塞克斯王國的一部分。

在肯特王國之後,第二強國就是盎格魯人在5世紀末葉建立的東盎格利亞王國,它的領土範圍大體相當於後世英國的諾福克郡和蘇福克郡,盎格魯人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和北德地區。這個王國的早期歷史很模糊,不過該王國大塊領土地處沼澤地帶之中,使得它處於一個比較有利的防禦位置,這個因素讓東盎格利亞王國在6世紀末葉成爲盎格魯.撒克遜諸王國中的一個強國。

東盎格利亞王國的國王裡德瓦爾德接替了肯特的埃特爾伯特成爲南英格蘭的霸主,裡德瓦爾德曾幫助埃德溫擊敗了諾森布里亞王國的國王埃特爾弗裡特,並讓埃德溫登上諾森布里亞王國的王位。但東盎格利亞王國的主導地位卻隨着麥西亞王國的崛起而削弱。

公元650年以後,東盎格利亞王國長期淪爲麥西亞王國的附庸國。公元825年,東盎格利亞人在韋塞克斯王愛格伯特的援助下發動了對麥西亞王國的起義,儘管他們隨後擺脫了麥西亞的統治,但又淪爲韋塞克斯的附庸國。

更壞的事情接踵而來,865年冬季,入侵英格蘭的丹麥人在東盎格利亞王國境內過冬,869年,丹麥人重臨故地,這一次他們可不再是短暫停留,他們征服了整個東盎格利亞王國,丹麥人摧毀了王國境內的修道院,並謀殺了東盎格利亞人的年輕國王,聖徒愛德蒙。

隨後一直到公元9世紀70年代時,韋塞克斯的阿佛列大帝擊敗了丹麥人,迫使丹麥人在英格蘭東部的丹麥法區居住時,東盎格利亞通過韋塞克斯和丹麥人於886年的和約成爲丹麥法區的一個部分。不過丹麥法區的丹麥人不久以後又故態重萌,不僅幫助維京人侵略韋塞克斯,還不斷地侵擾該王國。最終韋塞克斯國王長者愛德華在917年最終征服了丹麥法區,統一了英格蘭,從那以後,東盎格利亞就成爲英格蘭一個伯爵領地。

諾森布里亞也同樣是盎格魯人建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它最初由兩個獨立小王國組成,這兩個小王國以迪斯河爲界。其中的一個獨立小王國是伯爾尼西亞,它的領土範圍包括後世的東蘇格蘭、英格蘭的伯維克、羅克斯堡、東諾森布里亞以及達勒姆地區。另外一個獨立小王國是德拉,它的領土範圍包括今天英格蘭的約克郡的北部和東部地區,這兩個王國都是盎格魯人在公元500年左右時建立的。

伯爾尼西亞的國王埃特爾弗裡特在位之時,將兩個小王國合併爲諾森布里亞王國,併爲統一後的王國增加了蘇格蘭以及威爾士領地,不過埃特爾弗裡特被德拉的愛德溫打敗,並被取而代之。

愛德溫於627年接受了基督教,並在英格蘭建立了諾森布里亞的霸權,可惜好景不常,在632年,愛德溫被威爾士的格溫尼德王國的國王卡德瓦爾隆殺死,這個王國是和麥西亞國王彭達結盟以反對諾森布里亞的。

經過一年的混亂後,諾森布里亞的王位由伯爾尼西亞的奧斯瓦爾德獲得,奧斯瓦爾德請來聖埃丹進行凱爾特基督教的傳教工作,不過,奧斯瓦爾德也被麥西亞的彭達殺死了。

繼承奧斯瓦爾德爲王的相繼是奧西烏以及埃克格里菲斯,在這個時期中,諾森布里亞的國力逐漸衰微,相反的是,麥西亞王國卻國勢蒸蒸日上。不過,奧西烏在宗教方面還是有所建樹的,他在惠特比宗教會議上確立了羅馬基督教會對凱爾特基督教會的領導權。

7世紀晚葉以及8世紀時期,諾森布里亞王國在政治上長期處於傾軋、爭吵、不和,不過該王國的教會、藝術、學術、文學卻處於一個黃金時代。

867年,入侵的丹麥人在諾森布里亞王國的首都約克獲得了勝利,他們佔領了王國的南部地區,諾森布里亞的盎格魯人只能夠控制迪斯河以北,福斯灣以南的一個小王國。

丹麥的克努特大帝征服整個英格蘭後,在諾森布里亞設置了丹麥人伯爵,這些丹麥人伯爵中,以死於1055年的西瓦特爲最具實力。

但是諾森布里亞人卻在1065年將西瓦特的繼承人託斯提格驅逐,託斯提格的位置被麥西亞伯爵埃德溫的弟弟摩卡爾取代,1066年,託斯提格在挪威的哈羅德.哈德拉達的陪同下,重返諾森布里亞,並在福爾福德戰役中打敗了摩卡爾和愛德溫,這時,剛剛獲得英格蘭王位的哈羅德二世迅速趕往北方,擊敗了託斯提格和哈德拉達。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諾曼底公爵威廉抓住了哈羅德來回征戰,疲於奔命的弱點,在英格蘭南部的黑斯廷斯擊敗了哈羅德,結束了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麥西亞同樣也是由盎格魯人建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它的領土範圍大體相當於現在的英國的米德蘭地區。該王國大約在公元500年左右建立起來,但其早期歷史含混不請,只有到了國王彭達統治時期,麥西亞的歷史才變得清晰起來。

彭達將麥西亞的勢力範圍擴展到韋塞克斯以及東盎格利亞,成爲杭伯河以南的英格蘭霸主。彭達死後,麥西亞的霸權在3年之內一蹶不振,在這個時期,諾森布里亞王國派來的一名傳教士使麥西亞王國皈依了基督教,不過彭達的兒子伍爾夫赫爾重新建立了一個更爲強大的麥西亞王國。

8世紀時,埃特爾巴爾德爲麥西亞王時,整個南英格蘭都爲麥西亞的勢力範圍。麥西亞的霸權在奧發時達到了鼎盛,他控制了東盎格利亞、肯特、蘇塞克斯,並迫使韋塞克斯和諾森布里亞對他維持着臣服的關係。奧發還在麥西亞王國的西部建立了奧發牆以保護西部地區免遭威爾士人的侵擾。

奧發死後,麥西亞的霸權地位逐漸衰落,其霸權地位爲韋塞克斯所取代。當9世紀初韋塞克斯王埃格伯特擊敗了麥西亞後,麥西亞曾短暫地承認韋塞克斯的宗主地位,不過在874年,當入侵的丹麥人嚴重破壞了麥西亞後,麥西亞恥辱地屈服於丹麥人,其東部地區通過886年韋塞克斯和丹麥人的和約,成爲丹麥法區的一個組成部分,西部地區則爲韋塞克斯的阿佛列大帝控制,至此,麥西亞的獨立歷史宣告結束。

埃塞克斯則是由撒克遜人建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它於公元6世紀初期建立。這個王國的王族祖先可以上溯到歐洲大陸上日耳曼人所尊崇的主神沃登,這也是其他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的統治者所聲稱的。

埃塞克斯王國的領土範圍包括後世英國的埃塞克斯郡、米德爾塞克斯郡、哈特福德郡大部以及倫敦。大約在604年,埃塞克斯國王塞伯特在他的叔父,肯特國王埃特爾伯特的影響下,接受了基督教。但他一死去,繼起的國王就驅逐了倫敦主教梅利圖斯,王國很快又恢復了異教的信仰。不過在653年,國王西格伯特又向諾森布里亞國王奧斯維提出派遣傳教士到本國傳教的請求,奧斯維向埃塞克斯派遣了塞德,塞德使埃塞克斯再次信奉了基督教,並在王國境內建立了教堂。在伍爾夫赫爾爲麥西亞王期間,埃塞克斯承認了麥西亞的宗主權,從此便開始了埃塞克斯爲周邊強國支配的歷史。

825年,埃塞克斯和其它東部盎格魯.撒克遜王國一道,臣服於韋塞克斯王國,並作爲韋塞克斯的一個伯爵領地。886年韋塞克斯和丹麥人的和約,使得埃塞克斯淪爲丹麥法區的一個部分,但在917年爲韋塞克斯國王長者愛德華收復。

蘇塞克斯也是由撒克遜人建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它的領土範圍在今天英國東南部威爾德地區的南部。蘇塞克斯王國在5世紀末期建立,其建立者是撒克遜人的首領埃勒,他在幾次戰役中打敗了凱爾特人,建立起一個短暫時期內的軍事霸權。

但是人們在研究這段歷史的時候,發現對這個國家早期200年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7世紀末時,這個王國還是信奉異教,直到約克主教聖威爾弗裡德在王國傳教,才使這個王國的民衆信奉了基督教。

685688年時,韋塞克斯國王卡德瓦拉征服了蘇塞克斯,在卡德瓦拉以後爲王的因尼統治期間,蘇塞克斯繼續臣服於韋塞克斯。

771年時,麥西亞的奧發已經將包括蘇塞克斯王國在內的鄰國征服,從那時起直到825年,蘇塞克斯一直處於麥西亞的統治下。825年時,蘇塞克斯和其它東部盎格魯.撒克遜王國一道,臣服於韋塞克斯王愛格伯特。

最後要提到的就是韋塞克斯,它同樣是由撒克遜人建立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在495年由塞爾迪克領導下的撒克遜人建立,據傳他率領族人在今天英國漢普郡沿海地帶登陸。到了塞爾迪克的孫子塞夫林時,撒克遜人的定居點已經遍佈希爾騰山脈,原先的居民凱爾特人則被撒克遜人從泰晤士河上游河谷和塞文河下游之間的區域驅逐出去,但塞夫林本人卻被撒克遜人放逐。

直到8世紀末葉時,韋塞克斯王國一直處於強國的陰影下,先是肯特,然後是諾森布里亞,最後是麥西亞。不過這一時期韋塞克斯也並非毫無作爲,國王卡德瓦拉對鄰國開展了幾次成功的戰役,他的繼承者因尼一方面向西面的不列顛人小王國擴展領土,一方面迫使肯特進貢。因尼死後,韋塞克斯陷入了混亂狀態中。

直到愛格伯特爲王時,韋塞克斯的國勢再次振興起來,他成爲了全英格蘭的宗主,不過他的繼承人被迫放棄了一大部分霸權以集中精力來防禦丹麥人的入侵。到了阿佛列大帝統治時,韋塞克斯的歷史和英格蘭的歷史聯繫起來,到了10世紀長者愛德華、埃特爾斯坦、愛德蒙、埃特爾雷德相繼爲韋塞克斯國王時,韋塞克斯逐漸對包括丹麥法區在內的整個英格蘭建立了鞏固的統治。

但在國王愛德加平靜的統治後,新國王埃特爾雷德再也無法抵抗維京人的入侵,維京人首領也是丹麥國王的克努特在英格蘭建立起丹麥人的統治。克努特家族的消亡導致懺悔者愛德華成爲英格蘭的最後一位韋塞克斯王系國王。隨着諾曼征服,韋塞克斯不再成爲政治概念,而成爲地理概念,它一般指現在英國的多塞特郡。

不列顛島的這段歷史,從混亂到統一,然後再到被人摘了桃子,可以說這個七大王國走到最後,沒有任何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反而被一個莫名其妙的諾曼底公爵威廉摘了桃子。

從這一點上來看,不列顛的盎格魯.撒克遜時代倒是和中國的七雄爭霸很相像,韋塞克斯統一了英倫,也爲他人做了嫁衣,秦國也同樣滅亡了六國,成爲天下霸主,但是最後卻被流氓混混出身的漢高祖劉邦,將家業都繼承了過去。

杜睿也是爲了給衆人多一份信心,這纔將衆人都聚集在一處,給他們講一講英倫如今的現狀,和他們即將要面對的情況,爲的就是給他們一份心理暗示,告訴他們陸地就在眼前了。

等杜睿口乾舌燥的完成了地理普及,正準備再給他們簡單的普及一下英文的時候,瞭望手突然一聲驚叫:“陸地!大人!看到陸地了!”

第26章 閉門謝客第42章 風起第77章 陰損第53章 鬥智第十八章第2章 失孤第15章 是非功過第50章 交河道大總管第62章 希臘火第18章 密謀第70章 碩鼠第71章 密談第40章 宴會第8章 不想起名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二十六章第63章 一觸即發第七章第39章 富人和窮鬼第二十六章第21章 把妹第62章 此身許國難許卿第5章 寶島第47章 你讓朕爲難了!第二十七章第76章 這孩子叫狄仁傑第83章 紛紛攘攘第77章 收得佳徒第26章 反抗還是屈服第六十一章第12章 朝中來人第26章 怒極攻心第七十八章第12章 兄妹情深第四十五章第31章 突襲第69章 二世祖第27章 綏州戰事第75章 私塾先生第20章 北疆有事第10章 第一桶金第34章 全功第30章 土著問題第70章 談判第43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54章 後宮之主第62章 對奏第二十一章第五十九章第6章 狼子野心第1章 永徽八年第三章第1章 我們回家了第89章 我的小小未婚妻第二十五章第6章 忠僕第42章 父與子第35章 安市之戰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71章 密談第12章 文采不減當年第七十八章第70章 李承乾的感情生活第六十二章第49章 魏王李泰第65章 彈丸小國第十一章第28章 一觸即發第67章 彈劾第15章 貴人第十七章第9章 野心第11章 醉長安第50章 嚴拒第74章 海戰揚威第24章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20章 鬆贊老布第四十二章第37章 繼續進軍(上)第6章 汝南公主第52章 諫太宗十思疏第94章 勇能搏虎第四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15章 李貓第14章 南下第3章 遠行歸來第93章 宴前挑釁第76章 講個屁和第35章 喋血孤城第51章 井底之蛙第六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第53章 三戰而下第三十二章第35章 喋血孤城第二十三章第53章 三戰而下第64章 大軍出,天下動第36章 約法三章
第26章 閉門謝客第42章 風起第77章 陰損第53章 鬥智第十八章第2章 失孤第15章 是非功過第50章 交河道大總管第62章 希臘火第18章 密謀第70章 碩鼠第71章 密談第40章 宴會第8章 不想起名第88章 你是皇十四女?第二十六章第63章 一觸即發第七章第39章 富人和窮鬼第二十六章第21章 把妹第62章 此身許國難許卿第5章 寶島第47章 你讓朕爲難了!第二十七章第76章 這孩子叫狄仁傑第83章 紛紛攘攘第77章 收得佳徒第26章 反抗還是屈服第六十一章第12章 朝中來人第26章 怒極攻心第七十八章第12章 兄妹情深第四十五章第31章 突襲第69章 二世祖第27章 綏州戰事第75章 私塾先生第20章 北疆有事第10章 第一桶金第34章 全功第30章 土著問題第70章 談判第43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54章 後宮之主第62章 對奏第二十一章第五十九章第6章 狼子野心第1章 永徽八年第三章第1章 我們回家了第89章 我的小小未婚妻第二十五章第6章 忠僕第42章 父與子第35章 安市之戰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71章 密談第12章 文采不減當年第七十八章第70章 李承乾的感情生活第六十二章第49章 魏王李泰第65章 彈丸小國第十一章第28章 一觸即發第67章 彈劾第15章 貴人第十七章第9章 野心第11章 醉長安第50章 嚴拒第74章 海戰揚威第24章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20章 鬆贊老布第四十二章第37章 繼續進軍(上)第6章 汝南公主第52章 諫太宗十思疏第94章 勇能搏虎第四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15章 李貓第14章 南下第3章 遠行歸來第93章 宴前挑釁第76章 講個屁和第35章 喋血孤城第51章 井底之蛙第六十一章第二十一章第53章 三戰而下第三十二章第35章 喋血孤城第二十三章第53章 三戰而下第64章 大軍出,天下動第36章 約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