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遠行歸來

餘額不足

貞觀十年,一個璀璨奪目的年代,杜睿前世在誦讀這段歷史的時候,都不禁要被大唐的繁華所折服,再掃除了一切內憂外患,修生養息的數年之後,大唐正是從這時出發,開啓了一段讓後世無數人都稱頌的貞觀之治。

遠離了長安,遠離了大唐的政治核心,杜睿也少了很多煩心事,雖然尚且不能親身加入到創造這個輝煌盛世當中,只能作爲一個旁觀者,未免惋惜,誕生能親眼目睹大唐逐漸的走向繁榮昌盛,杜睿依然對身邊發生的一切感到無限欣喜。

聽雨軒內,杜睿倚着欄杆,看着雨滴打在湖面上,雨聲雖然稀稀落落的,但是到了杜睿的耳中,此刻缺陷的格外安靜。

“少爺!”黛玉不知道什麼時候,走到了杜睿的身後,將一盞茶放在了杜睿身邊的石几上,輕聲喚了一句。

杜睿回頭,見是黛玉到了,不禁一笑,他很喜歡這個柔弱的女孩兒,有的時候,杜睿都懷疑她是不是也經歷過轉世重生,不然的話,怎麼會將《紅樓夢》當中的那個林黛玉學了一個十成十。

“你身子不好!怎的不在房中歇息!這些事,讓元春她們幾人來做就好了!此時正值雨季,別再犯了病,就不好調理了!”

黛玉聽着杜睿關心的話,心中不禁一陣悸動,面上也映出桃紅色,道:“少爺!近幾日奴婢身子已然大好了,若是連這些小事都做不來,奴婢在府中豈不是成了吃閒飯的了!”

杜睿聞言一笑,搖了搖頭,見黛玉還是站在他身旁,便道:“有事嗎?”

黛玉聞言,心中不禁一陣煩悶,暗惱自己嘴笨,不像姐妹們一樣會說話,平日裡見寶釵和杜睿每次在一起的時候,都是有說有笑的,可輪到她的時候,卻完全變了樣子,總是說不上兩句,就相對無言,這讓她的心中好像針扎一樣的痛,自打進了杜府,她便將一顆心都撲在了杜睿的身上,對於自己的身世,她也清楚,不過是癡心妄想罷了,如今杜睿更是被太宗指婚給了安康公主,一個是大唐最尊貴的公主殿下,一個是流離失所,被杜睿收留到了府中的下人,奴婢,這其中有着天大的差別,在寶釵的規勸下,黛玉如今倒也沒有了那般妄念,只是希望能時時的留在杜睿身邊,早晚能見得到面,至少讓杜睿心中能有她一點點位置,她便心滿意足了,只是現在看來,便是連這點兒小小的要求,似乎都很難實現。

黛玉的心中苦悶,低聲道:“是杜貴大叔回來了,如今正在前廳候着!”

杜睿聞言,心中不禁一動,暗道:可算是回來了!

當初杜睿在這杜家堡裡開了那麼多作坊,全都交給了杜貴打理,到如今,那些作坊也已經一再的擴大規模,單單在杜睿那些作坊裡工作的人數便已經超過了五千餘人,便是放在後世,以杜睿這般規模,都可以稱得上是個大資本家了,當然這也都是受到了生產技術,生產方式的侷限。

如今杜睿的七寶齋已然開到了大唐的各個角落,便是西域的一些國家,也能看到七寶齋的影子,公子紙,墨鏡,糖,玻璃製品,鏡子等等商品,爲杜睿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儼然已經讓他成爲了大唐首富,說是富可敵國也不是妄言。

貞觀八年秋天的時候,杜睿便派杜貴遠行,出西域,前往歐羅巴洲,如今時間過去了一年多,杜貴總算是回來了!

之前的這段時間,杜睿一直都在計算着杜貴的行程,感覺也差不多應該到了,可是卻始終不見蹤影,這讓杜睿不禁暗暗擔心,這個時候,不同於後世,根本就沒有及時的通訊儀器,再加上此行,要經過高唱,吐谷渾,以及西域衆國,雖然此時因爲大唐的兵鋒震懾天下,那些西域的國家,對大唐商人倒也不敢留難,但是杜貴此行帶着的貨物可謂價值連城,難保那些西域的小國不會心存歹念,再加上語言不通,誰知道會發生什麼情況。

再加上此時東歐,北歐尚且還處在一片夢寐之中,杜睿給杜貴的地圖也不近詳實,萬一杜貴走錯了路,沒有到達拜占庭,反而去了別的地方,那其中的危險可就不言而喻了。

好在雖然延誤了些時日,但杜貴總歸還是回來了,這讓杜睿這些日子懸着的心也總算是落了地,趕緊起身,朝着前廳趕去。

到得前廳之時,杜仲一家人已經都在了,正拉着杜貴敘話,看到杜睿到了,杜貴忙上前見禮:“少爺!杜貴幸不辱命,總算是回來了!”

杜睿心中也是激動,拉着杜貴的雙臂起身,仔細的看了看,見杜貴臉上已經需起了絡腮鬍須,面色雖然因爲風吹日曬,變得微黑,但是整個人卻精悍了不少,給人的感覺就好像鐵塔一般。

“好!好!回來便好!回來便好!快來和我說說,此行的見聞!”

杜睿拉着杜貴坐下,此時杜雲蓮這個專愛湊熱鬧的也過來了,就好像平時聽杜睿說故事一樣,找了個好位置,一雙大眼睛爍爍放光的看着杜貴,等着開場。

杜貴有些不自然的道:“少爺!小人拙嘴笨舌的,便是講也將不通透,不如還是讓韋先生來說的好!”

杜貴所說的韋先生,乃是當初杜睿初到杜家堡時,上門自建的一個年輕學子,姓韋,名鑠,字行之,杜睿開始見他文采不錯,特別是不死讀書,對時事頗有見解,便本不想留用,怕耽誤了他的前程,但是韋鑠執意要入杜府,甚至連續兩日立在門前,不吃不喝,杜睿無法,只好留他在府上做了個賬房先生。

貞觀八年時,杜睿派杜貴遠行歐羅巴,韋鑠便自告奮勇,要一同前去,杜睿見他意志堅定,便只好同意了。

杜睿聽杜貴這般說,便道:“既如此,快去請韋先生前來!”

對於韋鑠,杜睿從來都不曾將他當成府中的下人看待,當初也曾有名言,但凡找到了好去處,來去自由,而且此前和韋鑠評論時事,二人倒也相得益彰,再加上年歲差的不錯,便成了摯友,方纔只顧見到杜貴激動,卻忘了還有一個韋鑠。

時間不長,韋鑠便到了,和杜貴一樣,也黑了不少,當初那個溫文爾雅的青年,此時也變了模樣,一路的風霜,讓他看上去老了不少。

“少爺!韋鑠見禮了!”

杜睿笑道:“行之兄不必如此,你我是朋友,這般稱呼反倒生分了。”

韋鑠聞言,卻板着一張臉道:“禮不可廢!”

杜睿頓時一陣無奈,這個韋鑠什麼都好,而且對很多事情看的都十分通透,也十分豁達,唯獨這性子實在是讓人無奈,刻板的很。

“好!隨你吧!坐!你來說說此行的見聞!”

韋鑠一聽到這個,心中不禁對杜睿異常感佩,當初臨出發之時,杜睿便曾經交給他們一些歐羅巴洲此時的人文風貌記載,當初韋鑠還以爲盡皆妄言,可是沒想到真的到了那裡之時,才發覺,居然與杜睿所說相差無幾,心中對杜睿的敬仰,頓時更深了些,直接將杜睿當成了人們口中的文曲星一般看待。

“多虧少爺,在下當真不虛此行,西域的人文風貌,不需在下多言,在下便說說這歐羅巴洲!”

第五十六章第五十五章第22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68章 軍神第11章 秦王破陣樂第二十四章第15章 李貓第五十九章第27章 不敢領受和不容拒絕第12章 澳洲道第62章 英雄遲暮第63章 再生事端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23章 公理和強權第1章 大計劃第51章 密謀第54章 後宮之主第二十章第十三章第71章 飛虎軍初顯威第39章 富人和窮鬼第10章 駕臨第45章 飛渡第30章 捷報傳來第八章第1章 晉陽有喜第59章 慈不掌兵(續)第70章 各有算計第5章 離情別緒第六十七章第23章 只恨生在帝王家第十八章第2章 良友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三章第66章 葉齊德第69章 二世祖第24章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2章 失孤第62章 善後事宜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62章 英雄遲暮第二十九章第9章 野心第55章 內華夏而外夷狄第十六章第45章 世家之道第38章 草木皆兵第62章 羅敷有夫第35章 蒂卡爾城第65章 教訓淫僧第61章 相思牽掛第45章 多事之秋第九章第64章 搜府第六十一章第8章 賺錢第39章 騎兵出擊第19章 悲劇承乾第二十八章第16章 燧發槍第40章 幻滅第65章 大獲全勝第八十一章第七章第90章 汝南公主第四十五章第4章 憫農第15章 室利佛逝第34章 全功第13章 抉擇第18章 畜生何異第12章 朝中來人第1章 心驚膽顫第30章 正氣歌第26章 怒極攻心第54章 術數第36章 逃出生天第63章 安定地方第47章 故人第76章 這孩子叫狄仁傑第6章 狼子野心第七十五章第36章 天下洶洶第50章 交河道大總管第52章 鞠智盛第31章 豎子第65章 一路向西第42章 三條妙計第2章 長安消息第18章 下來受死第46章 明照萬里第4章 心機第二十一章第66章 玉枕第62章 希臘火第十三章第1章 貞觀二十二年第六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第五十五章第22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68章 軍神第11章 秦王破陣樂第二十四章第15章 李貓第五十九章第27章 不敢領受和不容拒絕第12章 澳洲道第62章 英雄遲暮第63章 再生事端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23章 公理和強權第1章 大計劃第51章 密謀第54章 後宮之主第二十章第十三章第71章 飛虎軍初顯威第39章 富人和窮鬼第10章 駕臨第45章 飛渡第30章 捷報傳來第八章第1章 晉陽有喜第59章 慈不掌兵(續)第70章 各有算計第5章 離情別緒第六十七章第23章 只恨生在帝王家第十八章第2章 良友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三章第三十三章第66章 葉齊德第69章 二世祖第24章 貪心不足蛇吞象第2章 失孤第62章 善後事宜第59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第62章 英雄遲暮第二十九章第9章 野心第55章 內華夏而外夷狄第十六章第45章 世家之道第38章 草木皆兵第62章 羅敷有夫第35章 蒂卡爾城第65章 教訓淫僧第61章 相思牽掛第45章 多事之秋第九章第64章 搜府第六十一章第8章 賺錢第39章 騎兵出擊第19章 悲劇承乾第二十八章第16章 燧發槍第40章 幻滅第65章 大獲全勝第八十一章第七章第90章 汝南公主第四十五章第4章 憫農第15章 室利佛逝第34章 全功第13章 抉擇第18章 畜生何異第12章 朝中來人第1章 心驚膽顫第30章 正氣歌第26章 怒極攻心第54章 術數第36章 逃出生天第63章 安定地方第47章 故人第76章 這孩子叫狄仁傑第6章 狼子野心第七十五章第36章 天下洶洶第50章 交河道大總管第52章 鞠智盛第31章 豎子第65章 一路向西第42章 三條妙計第2章 長安消息第18章 下來受死第46章 明照萬里第4章 心機第二十一章第66章 玉枕第62章 希臘火第十三章第1章 貞觀二十二年第六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