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皇宮見聞

清風心中忐忑不安,卻故作鎮定,仔細詢問了一些見駕的規矩,公主仔仔細細的回答了,清風聽了,總算鬆了一口氣,沒有想象中的複雜,沒有什麼三拜九叩之類的大禮,那些估計都是朱熹之流後弄出來的。看着眼前的美貌佳人,聽着車外馬嘶人叫的喧譁,清風恍惚覺得是在某個電影的製片現場……

馬車來到大興宮南門景天門前停了下來。

“皇上現在能下朝了嗎?”清風問道。

“哪有這麼早下朝的時候?我們先去見娘娘們……”清風打量着這景天門,和紫禁城的城門差不多,有着鮮豔的紅色,城上的衛士盔明甲亮,威風凜凜……清風和公主走的是側門,清風想,中門大概是隻有皇上來了才能開。

進了城門,這就是屬於大興宮的外城,兩側是門下外省和中書外省。二人又換乘玉攆,沿路所見的大多是禁衛軍和太監宮女,也有不少官員,走了近一炷香的功夫,纔到達內城,二人下了攆,公主問道:“駙馬,前面還有很遠的路,你的身體行嗎?”

清風是笑非笑的看了她一眼,說道:“我也想問你這句話來着。”

公主唾了一口,臉還是不由自主的紅了,清風心想,這樣單純的人兒,後世可是屬於稀有品種啊。

清風本着少說少錯的原則,倆人進了長樂門,只看着紅牆黃瓦,朱漆大柱,雕廊畫棟,飛檐翹角……看着雖然賞心悅目,可是心情卻和當初遊紫禁城時的心情沒法比。

經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繞過太液池,蓬萊山,清風走得腳軟,心裡再次下決心要鍛鍊身體,要不然空有一身富貴,卻沒命去享受,豈不冤枉!

看着眼前輝煌耀眼的建築,這來來往往的宮女太監,清風心中慨嘆,爲什麼人人都向往那至高無上的權利?還不就是因此嗎!只不過這些人會不會有高處不勝寒之感?

先去晉見的是韋貴妃,自從長孫皇后去世之後,李世民雖然沒有再立皇后,卻是非常寵愛這位韋貴妃的,韋貴妃現在也是實際上的後宮之首。

太監進去稟報,公主一旁含情脈脈的對清風說道:“貴妃娘娘最喜歡詩詞文章,當然也喜歡文人墨客,駙馬不用擔心。”

清風有些受不了這樣的目光,趕緊轉過頭去,心想,我擔心什麼,我是激動,也不知道這位皇上的寵妃長得什麼模樣?有沒有我現在的模樣漂亮?我現在的身體若是個女人就好了……一定傾國傾城。

不論是以一個男人還是以一個女人的眼光來看,清風都對自己現在的相貌不滿意,太過漂亮,有些女氣,在清風看來有些男不男,女不女的。

清風以前最喜歡那種有點憂鬱的氣質男,不用長得太好看,但是一定要有氣質。可惜,這種男人不太好找,而且是大多數女人的最愛,而清風自己是屬於站在人羣裡最不惹人矚目的那種人,又是孤兒的身份,男人們都很現實,誰都想少奮鬥十年,找個有錢又漂亮的女人做老婆,清風自然就成了等外品,從來沒有人注意到清風的優秀,不對,當然有一個人,那就是紫雨……

太監很快的就出來請清風和公主進去,清風拿出一付淡漠的模樣,其實心中對這皇宮的一切都好奇的要命,不過若是左顧右盼的,定會被身邊的公主瞧不起。

韋貴妃坐在一道叫軟煙蘿的簾子後面,是一種雨後初晴的顏色。清風不動聲色的跟着公主行過禮,貴妃娘娘說道:“把簾子撩起來吧,公主夫婦也不是外人。”一個宮女上前撩起簾子,一個三十多歲的貴婦出現在眼前,坐在一個紫檀木的臥榻上,頭戴鳳冠,身着綵衣,額上貼着金箔剪成的花瓣,清風記得有一句詩寫到“對鏡貼花黃”,以爲這就是花黃,後來問過公主,才知道這叫梅花妝,又叫落梅妝。

韋貴妃問了公主幾句家常話,纔對清風說道:“本宮知道你喜歡古籍,最近倒是得了幾本,就送你做見面禮。”

清風趕緊謝過,夫妻倆正要告辭,太監又來報,德妃楊氏來了,清風懷疑這位就是隋煬帝的公主,李世民的表妹,三皇子吳王李恪和六皇子李愔的母親,不由多看了兩眼,楊氏也是三十多歲的樣子,顯然是保養的好,德妃笑着向韋貴妃見禮,又和公主寒暄兩句,說道:“賢妃身子不大爽利,讓本宮轉告公主和駙馬,就不必去給她請安了,都是一家人,以後再見也是一樣。本宮和賢妃娘娘的見面禮都送到宮門處了,走的時候別忘了帶着。”

二人謝過了,便往淑妃處,隔着簾子行了禮,淑妃只請公主進簾內說話,把清風晾在一邊,二人嘀嘀咕咕不知道說些什麼,清風很是鬱悶,等到告辭出來,太陽已經老高了,清風聽說馬上就去見皇上,立即興奮起來,嘴裡卻說道:“其他的妃子處不去好嗎?”

“那些沒名沒姓的理她做什麼?”晉陽身爲嫡子,顯然沒有把其他人放在眼裡。晉陽身邊侍候的春陽說道:“公主,奴婢打聽過了,皇上下朝後和幾位大臣到承恩殿去了。”晉陽想了想,說:“到承恩殿。”

一行人七繞八繞,清風早已經迷糊得東西南北都分不清了,開始還注意欣賞各處的特色景物,最後只恨不得趕緊回家倒上一會兒,身體本來就不好,得了腦震盪又沒好好休息,昨夜又被人下了春藥,忙活了多半晚,現在只覺着雙腿象灌了鉛一樣,又不敢說,怕公主笑話。好不容易到了承恩殿,又等上了半天,清風只盼望着太宗皇上說太忙,沒時間見他們,沒想到皇上宣他們晉見。

承恩殿裡幾位大臣神情肅穆,清風一眼就看見了自己的老爹,自己和公主進來,他連眼皮也未瞭一下。清風跟着公主拜完了皇上又拜太子,太宗皇上比清風的父親李績還要年輕幾歲,小麥色的肌膚,透着紅潤,頜下五縷長鬚,端坐在龍椅上,看不出身高,只是兩眼露出精光。太子長着白色麪皮,透着清虛,陰鬱的眼神,也留了鬍鬚,站在太宗皇上身邊,面無表情。清風很好奇,不由多看了幾眼,也看不出他到底是不是個瘸子。

清風只覺得殿內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的身上,感覺後背開始冒汗,只好眼觀鼻,鼻觀口,口關心,目不斜視,更不敢張望了。

皇上問道:“朕聽說你摔壞了腦子,昨日還跟英國公說,不必急着來請安,怎麼這就來了?”

“臣謝謝皇上的照拂,臣只不過是頭稍稍有些暈,忘記了一些往事而已,其他的並沒有什麼不適。”清風恭謹的回答道。

公主插話道:“父皇,你和叔叔伯伯們還在議那個九曲玲瓏塔嗎?到現在還未想出主意嗎?”公主眼睛四處亂瞟,目光終於在一個人的手上定位,清風順着公主的目光望去,一個鬚髮斑白的老者,手中託着玲瓏塔,那玲瓏塔就跟西遊記中托塔天王李靖手中塔一樣,只不過金光燦燦,是純金打造的。

“李伯伯,把玲瓏塔給我看一看可好?”公主嘴上商量,卻已經把玲瓏塔拿到了手裡,端詳了半天,遞給清風,說道:“駙馬你看,這塔底有一孔,塔尖也有一孔,那個突厥使者說從塔底到塔尖共有九道彎,這麼針鼻大的孔,卻讓我們用線穿過去,這不是難爲人嗎!”

“可不是,我老程也是這個話,這突厥使者分明不懷好意,我們管他三七二十一,打過去就是,反正早晚也是打。幹他孃的!”清風心頭一動,這位莫非是程咬金?

託塔的那位說道:“打是要打,現在卻不是最好的時機,東邊的高麗國,渤海國,可都不太老實,若是東西兩下同時開戰,卻也不妙。”

清風聽得明白,想來是突厥拿着這九曲玲瓏塔來給天朝出點難題,想看看天朝是否有能人,存了試探的意思,若是大唐無人能解,戰爭未必能起,卻也是丟了朝廷的臉面。

清風看着手中的玲瓏塔,做工異常精細,塔分九層,四面,每面都有一尊佛像,到了第九層,佛像小的象黃豆,但是每尊佛像的五官卻清晰可見,以突厥那樣的馬上民族,能做出這樣的玲瓏塔?清風表示懷疑。塔底和塔尖都有一小孔,不仔細看,還以爲是一隻小螞蟻趴在上面,想到此,清風面上一喜,我知道怎麼穿過線了!

衆人還在討論打不打,怎麼打,太子說:“本宮看駙馬面露喜色,想來是有了主意了,父皇何不請駙馬說說?”清風心頭一顫,乖乖,這位太子的眼睛好毒啊。

看見太宗皇上看過來,清風趕緊說道:“臣倒是想到了一個主意,也不知道成不成?”

皇上笑道:“成不成的,也得試一試。”

清風吩咐內侍到外面捉兩隻螞蟻,再到御膳間拿點蜂蜜來,衆人都莫名其妙,老程說道:“小六子,你要和泥玩,回家叫你小媳婦陪你玩去,叔叔伯伯們可沒空陪你!”

清風也不言語,公主氣嘟嘟的嗔道:“程叔叔,你再胡說,我揪你的鬍子!”老程誇張的趕緊捂着鬍子住了嘴,惹得大家一陣笑,想來公主沒少揪他的鬍子,倆人鬧慣了。

不一會兒,兩個內侍跑了回來,清風拿過線,綁住螞蟻的腰部,誰知一不小心,就把螞蟻勒死了,公主說道:“我來。”一會兒功夫,線綁好了,清風把螞蟻放到塔底處,又在塔尖抹上蜂蜜,衆人全都恍然大悟,老程說道:“老話說得好,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老狐狸的兒子,天生就是個小狐狸……”

衆人都笑,只有李績繃着臉,公主想笑又不好意思笑,清風說道:“不知道程叔叔生的兒子又是什麼。”衆人鬨堂大笑,老程臉皮再厚也不由漲紅了臉,皇上笑道:“老程也有吃癟的時候!”老程瞪了瞪眼,說道:“這個小六子的一跤摔得好啊,腦子開了竅,不是以前的書呆子了。好!我老程喜歡!”清風看着眼前的君君臣臣,有些發呆,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啊!清風現在有恍然若夢之感。

公主說道:“快看啊,出來了,出來了,螞蟻爬出來了!”定睛一看,可不是,小螞蟻被蜂蜜給黏住了,正在和蜂蜜戰鬥呢!衆人俱喜,公主說道:“父皇,駙馬立了大功,你賞他些什麼?”

“哦,駙馬今年才十六歲,已經是五品官了,就不升你的官了,這皇宮裡的物件,你想要些什麼?”皇上笑呵呵的問。

清風一喜,怎麼,我想要什麼都行?轉念一想,要那麼多身外之物又有什麼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

說到這裡,就要介紹一下清風的性情,清風一向都很豁達,別看是窮人出身,天生對錢財之物不太放在心上,當然是在自己的肚子吃飽了之後。都道是越窮越大方,越富越摳門,這話清風認爲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就因爲摳門才能攢下錢,當然是因爲大方,所以才窮了。

而且清風凡事都想得很開,這是往好聽上說,說得不好聽,就是有些神經大條。清風實在想不開的事,就撂在一邊,不去想它。要不然換了誰從一個女人變成一個男人,不心裡崩潰纔怪呢。

清風說道:“皇上不是已經賞了臣了嗎,那麼一個如花似玉的女兒都白白的便宜了臣,臣也不再需要什麼了。”

公主聽了,心花怒放,玉脂般的肌膚都放出光澤來,她衝清風眨了眨眼睛,衝皇上說道:“女兒給父皇講一個故事吧,春秋時的魯國律法規定,凡是從其他國家贖回魯國人,國家都會補償贖人之人,孔子的弟子子貢也贖回一個魯國人,卻拒絕領取報酬,孔子說,你領取報酬,並不會損毀你的人格,而你不領取報酬,以後就再也不會有人贖回魯國人了。”

皇上哈哈大笑“你這個孩子,轉彎抹角的不就是想要報酬嗎,清風不要,朕就把機會讓給你,你想要什麼?”

“真的,父皇,你可不準反悔!”見皇上答允了,公主方道:“女兒就想替駙馬要父皇的那把綠倚琴!”。.。

第36章 最難消受第177章 居心不良第115章 午夜驚魂第97章 做賊一樣第69章 因禍得福第27章 得意忘形第21章 再遇高陽第58章 忐忑不安第108章 陰陽相濟第12章 父子情深第193章 投資第139章 盛名在外第93章 重生……第103章 半夜來人第156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172章 海盜第151章 虛驚一場第142章 莫名其妙第9章 妖精紅藕第155章 意外第186章 捉蛇捉七寸第145章 永寧之死第32章 討價還價第193章 投資第1章 回到古代第167章第73章 和尚辯機第59章 無可奈何第177章 居心不良第67章 不忠不孝第65章 孤男寡女第112章 告別的節目第148章 芳心可可第40章 陰謀味道第93章 重生……第166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151章 虛驚一場第115章 午夜驚魂第126章 出大事了第161章 不思量自難忘第52章 順其自然第170章 惡趣味第100章 禍從天降第88章 又見辯機第27章 得意忘形第140章 瓜田李下第142章 莫名其妙第181章 別嚇唬我了第36章 最難消受第60章 擔回虛名第8章 兄友弟恭第23章 三人大戰第35章 柔情似水第175章 窮怕了第69章 因禍得福第30章 牡丹花下第46章 塞翁失馬第86章 他想幹嘛?第111章 阿紫擔心第164章 高調外放第154章 思慮不周第146章 意在流求第1章 回到古代第127章 陰陰的笑第69章 因禍得福第44章 癡人說夢第142章 莫名其妙第22章 活該倒黴第35章 柔情似水第166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156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112章 告別的節目第51章 晴天霹靂第164章 高調外放第49章 頭痛不已第11章 懷英捱打第159章 引蛇出洞2第59章 無可奈何第185章 御史大人來了第150章 閨怨第168章 揚州別駕第32章 討價還價第55章 罪魁禍首第66章 插科打諢第180章 祭奠第120章 一問三不知第104章 病得厲害第113章 心驚肉跳第132章 痛打落水狗第52章 順其自然第117章 一箱謝禮第122章 打着燈籠找的第180章 祭奠第113章 心驚肉跳第27章 得意忘形第34章 釜底抽薪第79章 一箭雙鵰第35章 柔情似水第180章 祭奠
第36章 最難消受第177章 居心不良第115章 午夜驚魂第97章 做賊一樣第69章 因禍得福第27章 得意忘形第21章 再遇高陽第58章 忐忑不安第108章 陰陽相濟第12章 父子情深第193章 投資第139章 盛名在外第93章 重生……第103章 半夜來人第156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172章 海盜第151章 虛驚一場第142章 莫名其妙第9章 妖精紅藕第155章 意外第186章 捉蛇捉七寸第145章 永寧之死第32章 討價還價第193章 投資第1章 回到古代第167章第73章 和尚辯機第59章 無可奈何第177章 居心不良第67章 不忠不孝第65章 孤男寡女第112章 告別的節目第148章 芳心可可第40章 陰謀味道第93章 重生……第166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151章 虛驚一場第115章 午夜驚魂第126章 出大事了第161章 不思量自難忘第52章 順其自然第170章 惡趣味第100章 禍從天降第88章 又見辯機第27章 得意忘形第140章 瓜田李下第142章 莫名其妙第181章 別嚇唬我了第36章 最難消受第60章 擔回虛名第8章 兄友弟恭第23章 三人大戰第35章 柔情似水第175章 窮怕了第69章 因禍得福第30章 牡丹花下第46章 塞翁失馬第86章 他想幹嘛?第111章 阿紫擔心第164章 高調外放第154章 思慮不周第146章 意在流求第1章 回到古代第127章 陰陰的笑第69章 因禍得福第44章 癡人說夢第142章 莫名其妙第22章 活該倒黴第35章 柔情似水第166章 玉人何處教吹簫第156章 請將不如激將第112章 告別的節目第51章 晴天霹靂第164章 高調外放第49章 頭痛不已第11章 懷英捱打第159章 引蛇出洞2第59章 無可奈何第185章 御史大人來了第150章 閨怨第168章 揚州別駕第32章 討價還價第55章 罪魁禍首第66章 插科打諢第180章 祭奠第120章 一問三不知第104章 病得厲害第113章 心驚肉跳第132章 痛打落水狗第52章 順其自然第117章 一箱謝禮第122章 打着燈籠找的第180章 祭奠第113章 心驚肉跳第27章 得意忘形第34章 釜底抽薪第79章 一箭雙鵰第35章 柔情似水第180章 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