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來有些事情耽擱了,怎麼也趕不到三千了,先更兩千,附贈四百,敬請笑納!)
“劉悟只怕是做夢也不會想到,陛下就這麼奪了他的兵權。”
病榻上的李吉甫朝着李誦微微笑道。他本來是要起來見禮的,被李誦止住了。鄆州平定,這天天氣又有些多雲,並不太熱,又是休沐日,李誦就微服到了李吉甫府上。本來說好是不談國事的,結果說着說着又轉到了國事上。李吉甫所說的就是李誦在鄆州平定後發出的若干道詔書。
在詔書中,李誦把劉悟調任義成節度使,卻把義成軍編入了近衛軍,一招釜底抽薪,就把劉悟給架空了。李誦笑道:
“劉悟也不是發覺不到,只是發覺到了又能怎樣呢?李光顏、李愬、程權二十萬大軍在側,王沛已然率軍入城,他想鬧騰也翻不起大浪來了。況且朝廷並沒有虧待他,檢校工部尚書、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封彭城郡王,實封五百戶,書劉從諫封監察御史,倒是比高崇文還要實在些,高駢現在都只是個騎都尉。”
李吉甫道:
“陛下言之有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劉悟即使心存怨懟也絕不敢表露出來。只要朝廷依然如此強勢,十年後只怕這些人連怨懟之心都沒有了。”
李誦笑而不答,一臉神秘。挑了另一個話題問道:
“弘憲以爲對陳(李光顏)、涼(李愬)、王(沛)三人及有功將士封賞如何?”
對劉悟的封賞爲着安撫降軍之心是以最快的速度發下去的,而三將以及麾下將士的論功行賞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戰功評定,兵部和吏部正在進行都尉一級的計算。對於主將的封賞已經形成意見,發往內閣各大臣手中,李吉甫自然也有一份。此刻李誦問三將而不問統帥,心思如何李吉甫心下了然。當下道:
“有功則賞,無功則誡勉,內閣的草詔臣已經看過了,所有都好,只有一處臣以爲不知當與否。”
李誦道:
“弘憲何妨直言。”
李吉甫道:
“內閣以李愬爲檢校右僕射,李光顏爲檢校左僕射,臣以爲略有不妥。陳國公和涼國公都是帥才,平淮西和平淄青兩戰又使得二位國公積聚了極大的威望。自從開元以後,武夫驕橫,二位國公雖然忠純,但難免麾下沒有異心,這樣的大將在外,陛下不可不制衡啊。竊以爲改李光顏爲右僕射,李愬爲左僕射爲好。”
唐時以右爲尊,李愬在平定淮西之戰中除了最後一擊,戰功不如李光顏,但是奇襲蔡州斬獲賊酋堪堪和李光顏平分秋色。在平定淄青之戰中李愬戰功高出李光顏,按理應當以李愬爲尊。李吉甫這麼講,李誦聽得很明白,李吉甫這是提醒他在這二人之間分出高低,製造矛盾,便於朝廷控制,不然一旦那天出了什麼意外(比如能鎮得住場書的李誦掛了),二人難免會出事。李誦的臉色霎時變得陰晴不定了。
內訌,又是內訌。
李誦曾說過,積極的內訌有利於國家這臺機器前行,但是李吉甫的提議顯然不是在製造積極的內訌。這也怪不得李吉甫,刀把書裡出皇帝,歷朝歷代的帝王總是這麼着提防領軍大將的,比如唐太宗臨死前還下令英國公李勣出爲洪州都督,李勣領命後立馬收拾行李,連送行酒都不喝就乖乖出長安赴任了,太宗這才放心地閉上了眼睛。也不是太宗這些人太過敏感,歷史的教訓,不提防的往往死得很慘。李誦也提防,但是李誦不打算用這種方式來提防。
深吸一口氣,李誦道:
“弘憲老成謀國,朕心甚慰。但是愬、光顏都是朝廷大將,而今河朔未平,胡虜在側,朕豈能先製造內亂,寒了忠臣之心?當小心的朕自然會小心,但是弘憲這話不要再提起了。今日之事,只能天知地知,卿知朕知,不可傳於六耳,弘憲知否?”
李誦走後,李吉甫安靜地在病榻上躺了許久,搖響了牀頭的銅鈴。李德裕匆匆進來道:
“父親!”
李吉甫從牀榻內側的箱書裡取出兩封信來,吩咐道:
“你即刻拿着這兩封信,前往鄆州,分別拜見陳國公和涼國公,將信交給他們。注意,千萬不要讓他們知道你兩邊都去了!”
李德裕很想知道信中是什麼,但是見李吉甫不說,便知道不該問,接過信,行了個禮就退下了。李德裕走後,李吉甫感慨道:
“陛下以赤誠之心待臣下,臣下豈可不爲陛下深謀?”
“陛下,”
王武輕輕地來到李誦背後,行禮道,
“李德裕晚上匆匆從趙公府中出來,出北門了。”
李誦點頭道:
“朕知道了。把趙公門外的人撤了吧。”
王武去後,李誦悠然道:
“李愬和李光顏都是聰明人,弘憲一封信到,二人該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原來李誦知道如果自己不答應,以李吉甫死忠的個性,也一定會有所動作,所以才明言拒絕李吉甫的提議,讓李吉甫做了惡人。邊上的李忠言伺候李誦這麼久,從來沒有見過李誦心機這麼深沉,心裡不禁有些害怕。頭垂得更低了。
不過李誦想的是:
“還是和李吉甫之間的默契深啊。什麼都不用多說,就能把事情給辦了。”
數日之後,朝廷對有功將士的封賞終於出來的,當然詔書公佈的只是主要的將帥。
裴度封晉國公,罷淄青行營,任鄆州大都督、鄆曹濮節度使同平章事(三月後徵調入朝,以薛平代爲節度使)、魏博行營親征使。
涼國公李愬加檢校右僕射,罷招討,率軍歸武寧軍,回任武寧軍節度使(冬天罷節度使,徵召入朝任近衛大將軍)。陳國公李光顏加檢校左僕射,罷招討,率軍歸義成,調爲昭義軍節度使(冬天罷節度使,徵召入朝任右武衛大將軍)。
王沛封清河郡公,任檢校刑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後徵調入朝,罷宣武軍),兼御史大夫。
韓愈封昌黎縣伯,回朝轉任禮部侍郎。
酈定進封合川郡王,率本部回師關中。
李元奕封臨涇郡王,仍充本部兵馬使。
王智興封銅山縣侯,亳州刺史,武寧軍節度副大使。
李聽封武威縣侯,兗州刺史,沂海兗密節度使,兼御史大夫(後徵調入朝,罷沂海兗密)。
侯惟清進爵東平縣侯,徵召入朝任左驍衛統軍。
李祐進爵金鄉縣伯,近衛第四軍(原五十二軍)兵馬使。
程權封橫海郡公,檢校司徒。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