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紫宸宮內

李隆基此時的心情是大好,宮廷樂隊奏完了一曲《水調歌頭》後,又連奏了好幾只曲子,衆人也飲了十幾杯酒後,李隆基臉上的笑容這才漸漸的消退,一臉嚴肅地看了一眼殿下衆人,示意音律師停止奏樂,這時對楊雲楓道:“楊雲楓,你在《雲楓週刊》上對於洛陽春試舞弊案一事,做的評論,朕也看過了,此事本來在洛陽以及洛陽周邊的士林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不過你的週刊也算是給朕、給朝廷都挽回了幾分顏面!”

楊雲楓聞言立刻起身,走至殿中,跪倒在地道:“草民不過是如實將事情的真相刊登在週刊之上,未有半點隱瞞與杜撰!皇上對春試舞弊案果斷判決,換士林學子一片赤誠之心,這完全是皇上的功勞,草民不過是將事實的真相寫給大衆看,不敢居功!”

李隆基這時看着楊雲楓良久,淡淡地道:“平身吧,朕看你的《雲楓週刊》中的一些評論,之前都是對朝政,以及一些政策都作出了一些點評,語言雖然犀利,但是也有幾分道理,而爲何單單春試舞弊案一事,卻是隻褒不貶呢?”

楊雲楓見李隆基瞬間功夫就從一個貌似只會貪圖享樂的庸碌帝王樣,轉變成了一個威嚴的君主,心中不禁連連汗顏,看來是自己小看了李隆基了,本以爲此時的李隆基也只是一個垂暮之年的無爲帝王,看來這個觀念錯的極度離譜了,李隆基畢竟早年也是一代聖君,千古明主,即便晚年時期不復年輕時期,但也是個政治家。

楊雲楓暗道,自己總不能說是因爲想要保命吧?心中一動,立刻道:“回稟皇上,春試舞弊案的發生,自也有其制度上的缺陷與不足……”

楊雲楓說着見李隆基微微皺起了眉頭,立刻又道:“不過這畢竟是朝廷對寒門子弟的一種恩賜,選才於民的一種手段,如果草民再在這裡妄加點評的話,只會造成士子的不滿與義憤,所以爲了安撫士子的情緒,草民也只能針對性的提出一些看法與評論,皇上聖明!”

李隆基一雙龍目緊緊地盯着楊雲楓良久後,這才道:“你也是爲大局着想,怪不得你,不過你方纔說科舉的制度上有缺陷與不足?朕倒是想聽聽你的見解!”

楊雲楓心中好笑,作爲後世之人就是有這個優點,對過去的事只要關注一點,就知道了大概,這科舉制度的弊端,在後世即便是高中文化的人,只怕也能說出一兩個來,何況自己還是大學生?

楊雲楓想到這裡,心中粗略的整理了一下思緒,立刻道:“第一、科舉的考題問題!”

李隆基聞言不禁皺眉道:“考題問題?自來這考題若不是帝王親自所出,也是當世大儒所出,題題都是引經據典,有何問題?”

楊雲楓立刻道:“皇上,請恕草民直言……自從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直到我大唐纔有了完善的科舉制度,而科舉至今,所謂的考題都是一些引經據典之題,草民也只是舉例,若是一個學子對於數學幾何有研究,有如何能高中?正所謂‘一枝獨秀終凋零,百花齊放纔是春’啊……”

李隆基似乎沒明白楊雲楓的意思,立刻又問道:“這是開唐之初就已經定下的制度,你的意思是,要朕開設一堂數學幾何的考場不成?”

楊雲楓聞言立刻拱手道:“皇上聖明,一個國家的運作,除了皇上,身在朝堂以及各州縣的臣工外,更需要涉及各行各業的人才,除了精通經典之外,還需要其他門科的各種人才,修橋補路需要建築人才,審理官司需要法律人才,管理田地需要農業人才,管理工商需要工商人才……諸如此類,若是讓一些不是這類專才之人,執掌其位的話,不但造成人才流失,還嚴重阻滯辦事效率,就好比如果長安要修一座橋,就要先從下面開始一層一層上報,最終報到工部,最後由工部一層一層下達指令,最後才能落實,如此一來一去,起碼要耗費幾個月的時間,如果光是一個橋樑倒也罷了,若是遇上災情之類的,時間就是生命,如此耗費時間在手續上,草民以爲不值……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能只看一門功課如何,就決定此人的命運……”說着見李隆基的臉色不對,立刻拱手道:“這些知識草民的片面之詞……”

楊雲楓的這番話雖然說的犀利,而且從古至今,只怕也唯獨楊雲楓會如此說,李隆基聽楊雲楓將開唐盛舉之下的科舉制度說的如此錯漏百出,心中本也不快,但是細細一想,又覺得楊雲楓所言也有點道理,這時立刻對楊雲楓道:“接着說下去!”

一旁坐着的李澄本來都以爲李隆基會勃然大怒,不想他卻能忍了下來,心中不禁都一陣好奇,李澄這時看向李穎,卻見李穎正盯着楊雲楓看,臉上絲毫沒有表情。

這時楊雲楓心中也有點發怵,自己此刻畢竟經是當着李隆基的面數落着他先祖定下的規矩的錯漏,萬一這李隆基當真生氣了,自己可也就當真腦袋不保了,不過此時見李隆基竟然還要聽,立刻將心一橫,拱手道:“第二,制度問題!”

李隆基立刻道:“制度又有何問題?”

楊雲楓道:“由於科舉是做官的捷徑,加上四年纔有一次會考,十年寒窗,能高中的那已經是萬里挑一的幸運兒了,有些士子終其一生都在苦讀詩書,也未能高中,導致家中貧寒,田地荒蕪,最終家破人亡!”

李隆基聽到這裡,冷聲道:“那你以爲如何?應該如何改革?”

楊雲楓立刻道:“草民以爲,可以在各縣設置官辦學校,設小學,中學,大學,取消私塾,統一州縣的考試製度,統一教科書,除了儒家經典之外,還要分設數學,幾何、農業、工商、法律、政治等各門各科……成立專有的教育部門,由朝廷直接管理,學生按時間上下學,一年分兩學期,分寒暑兩個長假,勞逸結合,寒暑假期,回家還能充當一些勞動力,促進生產。小學讀完考試升中學,中學讀完考覈升大學,小學與中學爲義務教學,普及百姓知識層面,也就是提高生產力,比如農民多學農業生產知識,可以提高農業收產量,提高工人工業知識,可以提高工業生產等等,升遷大學必須考試擇優而取,而不能讀書者令其回家務農、從商、參軍都可,再在長安、晉陽與洛陽三都設立太學院,從大學中擇優取仕……如此年年就都有太學畢業生可用,也不必四年一次才能將官員換血,也不至於讓他們一生都耗費在書本之上……這樣一來,也可以減少官員老化,同步設立官員退休計劃,任何官員到了一定年紀都必須離休,當然了,如果貢獻較大的,可以設立朝廷養老計劃……”楊雲楓也知道自己這般說,當中還有不少漏洞,但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已經遠遠進步了一大截了!

李隆基聞言眉頭依然緊皺,喃喃道:“小學,中學,大學?統一教科書?考試製度?這些還真是聞所未聞啊!”李隆基一邊說着一邊看着楊雲楓,對於楊雲楓的這些新鮮說法,李隆基也的確是第一次聽聞,這時哈哈一笑,對楊雲楓道:“你的這些說話,的確很是有趣,雖然朕有些地方並不贊同,但是也可見楊雲楓你的見識一斑,後生可畏啊!”

李澄是着實爲楊雲楓捏了一把汗,楊雲楓的這番說辭要是當着滿朝臣工的面說,那將是天下官員的公敵了,好在李隆基並沒有怪罪。

卻聽李隆基又說道:“你的這番理論也着實是有些意思……不管怎麼說,洛陽春試舞弊案一事,你鮮有貢獻,而且在來長安途中,多次救了公主,朕應當賞你纔是!”說着轉頭對李澄道:“澄兒,聽說楊雲楓即將是你府中的仕從了,你認爲賞他些什麼比較好?”

李澄聞言立刻起身道:“父王,兒臣以爲此事完全是父皇你當機立斷,楊雲楓不過是執筆之勞,不如就賞他良田百畝以茲褒獎吧!”

李隆基聞言立刻點了點頭,道:“良田百畝?嗯,也好,就賞賜良田百畝!”

楊雲楓立刻上前謝恩道:“多謝皇上賞賜,不過草民皮毛之功,不敢要如此豐厚的獎賞,請皇上收回成命!”

李澄聞言臉色一變,立刻對楊雲楓呵斥道:“楊雲楓,父王賞賜,你也敢拒,你也忒放肆了!”說着連忙對李隆基拱手道:“父皇,楊雲楓一介草民,不懂規矩,還請父皇莫要怪罪!”

李隆基也顯得甚爲不悅,這時看向楊雲楓,沉聲道:“楊雲楓,朕知你不懂禮儀,這次不怪罪你……”

豈知楊雲楓立刻道:“皇上,草民並不是不受賞賜,而確實不敢受如此重賞……”

李隆基看着楊雲楓良久,這時哈哈一笑,心中暗道,這楊雲楓雖然在洛陽名動一時,不過依然是個土包子,立刻道:“朕平日賞賜羣臣,動則就是良田千畝,今日只是賞你百畝良田罷了,朕已經覺得有些拿不出手了,你竟然嫌重,哈哈,朕真是好久沒這麼開心過了……”說着將酒杯中物一飲而盡。

楊雲楓這時卻正色道:“田地往大了說,是國之基石,往小了說,也是民之根本,自古民無地則亂,皇上您賞賜草民良田百畝,可知這百畝良田,可養活多少百姓?”

李隆基聞言一愕,卻聽李澄這時衝着楊雲楓喝道:“你放肆,如此與皇上說話!”

李隆基卻揮了揮手,這時站起身,走下殿來,走到楊雲楓的身邊,這時才道:“今日也不是什麼朝會,只是朕久聞楊雲楓你的名號,所以只是與澄兒,穎兒的一個普通宴會罷了,楊雲楓,你既然有話要說,朕今日心情又好,你就不放直說吧!”剛纔聽了楊雲楓對科舉制度的一番言論,李隆基雖然認爲好多都是聞所未聞之事,但是有些地方也說的恰到好處,雖然不可能爲了楊雲楓的一席話就廢除了現在的科舉制度,不過對楊雲楓的獨特見解,還是有點興趣。

楊雲楓這時立刻道:“皇上,魏晉時期的朝廷採取的是抑制兼併土地的,雖然也有地主擁有大多土地,但是在律法中寫明瞭各級地主可以擁有的土地數量,而且朝廷還會干涉土地的買賣,防止土地過分的集中……”

李隆基這時皺眉道:“原來你還精通史書啊,真是難得……不過這與朕賞你良田百畝又有何聯繫不成?”

楊雲楓立刻道:“皇上賞賜草民土地,雖然不多,只有百畝,但也是在支持草民土地兼併,縱觀歷史,以往各朝到了末期,人口都是比初期幾倍增長,而那時候的土地,大多數都在財閥、貴族、官員手中,原來的自耕田地越來越少,農民卻逐漸越來越多,而那些財閥、貴族、官員、包括地主在內的階層,對佃戶又格外的苛刻,造成進一步的兼併,最終沒有土地的農民將越來越多,而這些農民若是聚集到一起的話,皇上,那將是多大一個問題啊!”

李隆基聽楊雲楓說到這裡,心中頓時一凜,楊雲楓雖然沒有說明問題的嚴重性,但是身爲君王的李隆基如何能不明白,一旦百姓無田地,聚集在一起,那就是國家的動亂根本,也許改朝換代也是無不可能啊。

李隆基這時看了楊雲楓一眼,連忙扶起楊雲楓,道:“古來君王都是如此,卻沒有一人有根本辦法解決,楊雲楓,你既然能看透這一點,似乎應該也有下文吧?”

楊雲楓立刻道:“皇上,其實此事很好解決,就是皇上從草民開始,不再以田地作爲賞賜,田地是農民的根本,而農民則是國家根本,根本一動,天下大亂,天下一亂則社稷動搖,根本萬不可動啊,皇上!”楊雲楓說的真切,自己都佩服自己的口才了,心中暗道,能否得到李隆基的賞識,也就在此一舉了。

李隆基這時道:“即便如此,朕……嗯,這個,開唐以來,歷代先皇賞賜的土地也不計其數了,這個問題應當如何解決?”

楊雲楓知道李隆基本來是想說自己賞賜了不少土地,覆水難收,如今也不能當着楊雲楓的面如此說,只好將罪責強加到自己的祖宗頭上了。楊雲楓這時道:“這個問題很好解決!”

李隆基這時心中一動,一直沒有說話的李穎,此刻已然是看着楊雲楓,李澄手心此時已經滿是汗水了,生怕楊雲楓走錯一步,楊雲楓畢竟是自己保舉之人,他楊雲楓人頭落地事小,自己在李隆基面前顏面盡失才事大。

李隆基微微一笑,“哦”了一聲,道:“很好解決?那麼你倒是說說,當如何解決?”

楊雲楓從拒絕李隆基賞賜田地開始,心中就已經有了全盤的計劃了,此刻立刻道:“可以由朝廷出面,按照市價購買所有貴族、財閥、官員以及地主的地,由朝廷來直接做這個最大的地主!有此當中還可以省去了不少環節,而佃戶的賦稅也可以直接上繳朝廷,收歸國庫!自古只有逃稅漏稅的官員、地主,何時見過逃稅的百姓乎?”

李隆基這時眉頭一動,心中暗道:“人才啊,真是人才!”嘴上卻淡淡地道:“若是如此,朝廷做了最大的地主,豈不是得罪了財閥、貴族、官員與地主?”

楊雲楓這時立刻道:“自古只有無民不成國之說,從未聽過無官不成國的,況且皇上也不必一步到位,此政策可以慢慢實行,先從貴族開始,貞觀時期,朝廷精簡朝廷官員,減少國家開支時,也是先從貴族下手,皇上可以先從皇親開始,給天下臣民做個表率,後來再推到長安官員,逐漸推行到地方官員、貴族,最後再向地主下手之時,已經是水到渠成了!”

李隆基一生都是在向貞觀學習,如今聽楊雲楓如此一說,心中頓時豁然開朗,暗道:“朕讀《貞觀政要》多年,卻爲何沒有想到這個辦法?”

其實歷史上的有作爲的君主無不以唐太宗爲榜樣,初期的李隆基也確實是如此,不過如今的他就不免……而楊雲楓的這一套辦法也不過是照抄了王安石的變法罷了。

李隆基這時走到楊雲楓身旁,立刻拍了拍楊雲楓的肩膀,轉頭看向李澄,問道:“澄兒,你準備讓楊雲楓在你身邊任何職?”

李澄聞言立刻道:“兒臣是想讓楊雲楓暫時作爲兒臣的侍讀!”

李隆基這時卻搖了搖頭,道:“侍讀?不成……”說着走上殿去,坐下後,這纔對李澄道:“朕的意思是讓楊雲楓在你手下先做個曹掾官吧!”

李澄聞言臉色微微一變,這曹掾官向來是監督各級官員與地方藩王的,雖然只有從五品,但是卻是直系中央,可以直接上奏給皇帝的,皇上此意就是楊雲楓雖然在自己手下,但是卻已經不是他李澄的人了,而是皇帝直接委派的官員了。另外一個意思,李澄更加清楚,如今這長安到處都流傳這皇帝要廢除太子了,而這個曹掾官向來是監督地方藩王的,皇帝的這個意思已經很明確了,看來李澄要去外地做藩王了,也就表示李澄將會退出太子之爭。

李澄心知肚明,雖然心中有想法,但也不敢當着李隆基的面表達出來,只好上前拱手道:“是,父皇!”

楊雲楓雖然對歷史多少有些瞭解,但是對這官職卻是不甚瞭解,如今心中滿是疑問,這曹掾官究竟是個啥玩意,自己也完全不知,不過這畢竟是李隆基這個皇帝老兒親自封的,立刻跪倒在地,拱手謝恩道:“草民謝皇上隆恩!”

李隆基對楊雲楓道:“你去豐王府中做事,可要盡職盡忠,不得有半點疏忽,以後可就不要自稱什麼草民了!”言外之意就是讓楊雲楓好好的監督豐王李澄,有什麼事情立刻向朝廷,向他李隆基稟告。

楊雲楓立刻拱手道:“是,微臣知道!”楊雲楓不瞭解曹掾官的官職,自然也就沒聽明白李隆基的話外之音。

李隆基這時對楊雲楓道:“既然你不要百畝良田,那麼朕就賞賜你黃金百兩,綢緞玉帛兩車,以茲褒獎,你退下吧!”

楊雲楓聽李隆基如此一說,心中頓時一樂,自己剛剛在發愁天地會招攬人手的錢財何來,如今這李隆基就給自己送來了,也省得自己去宗武御那要了,連忙謝恩退下。

李隆基見楊雲楓退出宮殿外後,這才轉頭看向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李穎,這才道:“穎兒,楊雲楓的確是個人才,你沒有舉薦錯!”

李聞言立刻起身行禮道:“那也要父皇有識才只能才行啊!”

李隆基聞言爽朗一笑,李澄則是看向了李穎,心中暗道:“原來是皇姐向父皇舉薦的,爲何事先沒有對我言明?”

第35章 皇城暗涌第37章 狐臭之謎第13章 招爲駙馬第44章 再進鴻鳳第23章 烈酒配方第11章 浪漫雪夜第05章 一進王宮第01章 遼東雪景第26章 宗氏聯盟第09章 欽差大人第01章 遼東雪景第36章 遼城之變第29章 夜色琴音第16章 皇上失憶第47章 剛聚便離第09章 蛇蠍心腸第23章 販賣考題第08章 酒宴敲詐第24章 兩女之爭第15章 前往東都第03章 東門受辱第33章 六昭使者第04章 以身試毒第01章 遼東雪景第06章 楊家大姐第10章 深謀遠慮第19章 倒戈相向第42章 酒樓小別第04章 紫宸宮內第02章 初到戎州第21章 就地正法第37章 計外之謀第11章 夜道遇襲第21章 再臨崔府第14章 元宵佳節第55章 鴻門之宴第41章 女人的心第25章 生死之間第40章 南北割據第22章 青梅煮酒第10章 尋找缺口第36章 姐妹重逢第34章 完全可以第53章 過鴨綠江第37章 八閩才女第27章 公孫出手第06章 王宮兵變第06章 戎州之變第17章 意味深長第27章 坐鎮待援第35章 叛軍會談第33章 最後計劃第16章 自動請辭第20章 遼城一日第06章 戎州之變第44章 商州來援第34章 乘機要挾第27章 坐鎮待援第21章 情愛糾結第20章 樹林受阻第20章 心機深淺第38章 真愛之辯第29章 洞房花燭第29章 夜色琴音第40章 新羅求援第17章 強勢作風第06章 雲楓書齋第56章 晉升爲父第05章 欲擒故縱第07章 崔府療傷第21章 情愛糾結第10章 皇城詭辯第26章 蒙面女子第10章 太真道姑第17章 爲子鋪路第04章 統軍之威第26章 宗氏聯盟第47章 剛聚便離第04章 統軍之威第39章 皇上有旨第42章 又遇馬賊第20章 安排副使第21章 玄宗私訪第18章 步步緊逼第05章 巴州救災第08章 刺史上門第49章 爲伊憔悴第14章 酒樓相交第25章 康阿犖山第14章 元宵佳節第39章 極力備戰第14章 謀以利害第13章 家破人亡第26章 準備作戰第05章 一進王宮第12章 宮宴羣臣第38章 忠王不忠第16章 中秋佳節第02章 吳氏之謀第15章 大婚之前
第35章 皇城暗涌第37章 狐臭之謎第13章 招爲駙馬第44章 再進鴻鳳第23章 烈酒配方第11章 浪漫雪夜第05章 一進王宮第01章 遼東雪景第26章 宗氏聯盟第09章 欽差大人第01章 遼東雪景第36章 遼城之變第29章 夜色琴音第16章 皇上失憶第47章 剛聚便離第09章 蛇蠍心腸第23章 販賣考題第08章 酒宴敲詐第24章 兩女之爭第15章 前往東都第03章 東門受辱第33章 六昭使者第04章 以身試毒第01章 遼東雪景第06章 楊家大姐第10章 深謀遠慮第19章 倒戈相向第42章 酒樓小別第04章 紫宸宮內第02章 初到戎州第21章 就地正法第37章 計外之謀第11章 夜道遇襲第21章 再臨崔府第14章 元宵佳節第55章 鴻門之宴第41章 女人的心第25章 生死之間第40章 南北割據第22章 青梅煮酒第10章 尋找缺口第36章 姐妹重逢第34章 完全可以第53章 過鴨綠江第37章 八閩才女第27章 公孫出手第06章 王宮兵變第06章 戎州之變第17章 意味深長第27章 坐鎮待援第35章 叛軍會談第33章 最後計劃第16章 自動請辭第20章 遼城一日第06章 戎州之變第44章 商州來援第34章 乘機要挾第27章 坐鎮待援第21章 情愛糾結第20章 樹林受阻第20章 心機深淺第38章 真愛之辯第29章 洞房花燭第29章 夜色琴音第40章 新羅求援第17章 強勢作風第06章 雲楓書齋第56章 晉升爲父第05章 欲擒故縱第07章 崔府療傷第21章 情愛糾結第10章 皇城詭辯第26章 蒙面女子第10章 太真道姑第17章 爲子鋪路第04章 統軍之威第26章 宗氏聯盟第47章 剛聚便離第04章 統軍之威第39章 皇上有旨第42章 又遇馬賊第20章 安排副使第21章 玄宗私訪第18章 步步緊逼第05章 巴州救災第08章 刺史上門第49章 爲伊憔悴第14章 酒樓相交第25章 康阿犖山第14章 元宵佳節第39章 極力備戰第14章 謀以利害第13章 家破人亡第26章 準備作戰第05章 一進王宮第12章 宮宴羣臣第38章 忠王不忠第16章 中秋佳節第02章 吳氏之謀第15章 大婚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