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又見杜張

楊雲楓暗道:“要死鳥朝上,老子也豁出去了!”想着立刻道:“這不是臣的錯,也不是公主的錯,錯就錯在,公主乃是千金之軀,天之驕女,是皇上您的女兒,所以臣不能娶她!”

李隆基這時勃然大怒,拍着桌子喝道:“好你個楊雲楓,如此說來,不是你的錯,又不是穎兒的錯,倒是朕錯了不成?”

楊雲楓既然已經決定豁出去了,也就沒什麼好怕的,立刻拱手道:“皇上,臣也沒說是您的錯,只是臣與公主就是因爲身份問題,所以臣不能娶她!”

李隆基怒視着楊雲楓良久,這時反而奇道:“朕當真是不明白了,古往今來,多少人擠破了頭皮要做駙馬,朕的穎兒如今都不嫌你已經是有家室之人,主動對你表明心意,朕也恩准了,這不是天賜良緣,天作之合麼?你爲何要拒絕?莫非你的意思是,娶穎兒倒是委屈了你不成?”

楊雲楓聞言立刻道:“臣不是這個意思,臣的意思是,臣不是攀龍附鳳之輩,臣也不能爲了公主,做了對不起糟糠之事!”

李隆基這時怔怔地看着楊雲楓良久,突然放聲大笑道:“好,好,好一個楊雲楓,不攀龍附鳳……朕果然沒有看錯人!穎兒果然也沒看錯你!”

李隆基龍顏大悅地看着楊雲楓良久,這時小二送上了酒菜,高力士在一旁嚐了幾口後,這才親自送到桌前,給李隆基與楊雲楓斟滿了酒,李隆基端起酒杯,看着楊雲楓,沉吟了片刻,這才笑道:“雲楓啊,朕早就聽聞你號詩絕,但是自你來長安後,卻鮮有佳作,今日你我相談甚歡,你不妨作詩一首助興如何?”

楊雲楓心中汗顏,暗道這都是“賣弄文采”文采惹下的禍根啊,如今李隆基也要自己賣弄,這可如何是好,給皇帝作詩卻不能像爲其他作詩,沉吟了良久之後這才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雙手揹負站在窗前,這時喃喃道:“開元盛世憶仲夏,萬歲龍顏馭風華。載歌載舞長安曲,詩曲雙絕驚天下。”(筆者閒著!)

歷史記載李隆基是《唐詩三百首》中的唯一一位帝王,而此《唐詩三百首》是清人所著,也無需拍李隆基的馬屁了,所以由此可見李隆基的詩文才華也是可見一斑,而李隆基又酷愛作曲,歷史記載玄宗在看完楊玉環的舞蹈後,借興作出《霓裳羽衣曲》,可見李隆基的作曲才華卓越,所以楊雲楓憑空捏作的這首詩,其實也就是在拍李隆基的馬屁。

李隆基聽了楊雲楓的一詩後撫須沉吟了半晌之後,這時起身指着楊雲楓笑道:“雲楓之才當真是天下無雙,不過這詩曲雙絕似乎有點誇張,朕詩詞不如李太白、楊雲楓你,作曲不如李龜年三兄弟,而云楓你那曲《水調歌頭》,也足以將朕比了下去,何來的雙絕?”

楊雲楓連忙拱手道:“這是聖上謙虛,微臣這些不過是草莽狂放之作,卻不能登大雅之堂,如何能與萬歲媲美?”

李隆基笑而不語,走到楊雲楓的身邊拍了拍楊雲楓的肩膀,看着長安街市上人來人往,這時轉頭看向楊雲楓,問道:“雲楓,之前你多在市井,與百姓多有接觸,在市井之間、才學之士眼中,朕算不算得有爲明君?”

楊雲楓不想李隆基會問自己這番話,自己剛纔這個時代也不過幾個月,與市井之徒接觸也並不多,不過好在他是後世之人,後世歷史對李隆基已經早有記載,楊雲楓立刻道:“縱觀華夏千百年,能有如此盛世者,也唯聖上開元一朝!”心中卻在暗道:“可惜啊,歷史上對你老人家的評價也是雙面的,大唐的盛世和碧落都是經由你老人家之手的。”不過這些話楊雲楓如何敢對李隆基說。

李隆基這時微微一笑,眼睛漸漸的眯了起來,手中握着酒杯,卻也不飲,一副陶醉的模樣,良久之後這才轉頭對楊雲楓道:“雲楓,你說的不錯,後無來者朕姑且不敢說,但是前無古人只怕也未必不是真,想朕登基以來,一直以太宗爲榜樣,勵精圖治,改革創新,雖不能說半點無過,但是也攻大於過,朕不指望後世之君能以朕爲榜樣,所謂一代人做一代事,朕這一生只怕也無愧於我大唐的列祖列宗了,剩下來的就交給後世之君吧,也交給你們這些年輕人了!”說着拍了拍楊雲楓的肩膀,眼神中透露出無限的寄望。

楊雲楓站在李隆基身旁,聽着李隆基這些類似於自贊的話語,但是心中對於身旁的這個古代君王,千古一帝,還是由衷的佩服,按照大唐如今的光景來看的話,他的確是前無古人,即便是說後無來者也不爲過,李隆基的自信也是有根據的,比之後世的那些吹噓出來的康乾盛世要有過之而不及了,古往今來,華夏五千年,也唯獨開元一朝能稱得上真正的盛世,無愧於“盛世”二字。

楊雲楓心中一陣唏噓,感受着大唐長安盛世的昌盛繁榮,彷彿自己已經完全的融入了其中,這也同時使得楊雲楓心中更加的驚羨李隆基,自己身邊的這個垂暮老人一手創造的這個盛世,也對這個曇花一現的盛世過早的凋謝,由衷的感到惋惜,自己沒有來這個時代,也許就只能空嘆幾聲了,但是如今自己來到了這個時代,就一定要儘自己所能,來扭轉這個局勢,楊雲楓心中也涌起了一股從來沒有過的使命感,與一種生爲華夏兒女,龍的子孫的自豪感,這兩種感覺錯綜複雜,兩者交雜,使得楊雲楓的心情從來沒有此刻這般的澎湃。

楊雲楓此刻還不知道,就是他楊雲楓,在大唐接下來短短數年的時間內,將以一人之力,力挽狂瀾,扭轉了整個大唐的走勢,將大唐帝國推向了另外一個高峰,但是後世的歷史學家對楊雲楓的此人卻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相,也有人認爲他已經超過了曹操,是古往今來第一權臣,華夏第一奸雄,此處暫且不表。

李隆基的眼神此刻變化無常,從開始的驕傲、自豪、滿足漸漸地轉變爲一種失落,自己也莫名的失落,在他的心裡涌起了一種想法,別人無法得知的想法,但是楊雲楓卻能明白李隆基此刻的想法,如此盛世,又豈能後繼無人,此刻的李隆基定然在位太子人選而頭疼。李瑛楊雲楓沒有接觸過,不知道其爲人,不過按照歷史上的記載,他成天的抱怨皇帝對他孃親的不公,估計也是一個不成氣候的主,起碼他不具備一個帝王應有的隱忍與大度。

楊雲楓正想對李隆基說話,想告訴李隆基以後遇到安祿山立刻殺了他,但是轉念一想,自己之前也曾經想過,這個時代最重走向沒落,其實與有沒有安祿山沒有關係,即便殺了一個安祿山,還會有第二個安祿山,這是時代的問題,政策的問題,楊雲楓想到這裡,心中唏噓一聲,話到嘴邊還是沒有說出口。

卻在這時楊雲楓見樓下走過兩人,一人縱聲大笑,道:“子美兄,你太過緊張了,你我權可將這次來長安當做旅遊散心,即便殿試不能高中,也無需此行……唔,這邊有家酒樓,你我不妨大醉一場,明日殿試明日再說,雲楓兄不是有詩曰‘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麼,子美兄你又何必如此耿耿於懷?”

楊雲楓見那說話之人,正是自己在洛陽之時結識的張旭與杜甫,只見二人此刻正站在酒樓下,張旭神情舒坦,滿臉笑意,而杜甫則是愁容滿臉,楊雲楓聽及張旭剛纔對杜甫的話,知道二人定然已經高中了洛陽的會試,如今來長安是參加殿試的,這張旭似乎對於殿試一事根本無動於衷,而杜甫卻耿耿於懷。

楊雲楓面露喜色,立刻衝着樓下叫道:“伯高兄,子美兄!”

樓下的張旭、杜甫二人聞言皆擡頭看來,張旭一見是楊雲楓,立刻笑道:“雲楓兄,想煞伯高矣!”說着見楊雲楓身旁還站着一人,氣度非凡,心中頓時一凜。

杜甫擡頭看到楊雲楓,臉上的愁容也減退不少,微微一笑,連忙拱手道:“雲楓兄!”

李隆基這時見楊雲楓遇到了熟識之人,臉上微微一笑,立刻對楊雲楓道:“原來是雲楓你的舊識?方纔聽他二人在說殿試一事,看來是在會試中的佼佼者了,不妨爲朕引薦一下如何?”

楊雲楓本覺得在李隆基面前叫其他朋友,有些失態,不想李隆基卻是如此說來,心中頓時一喜,暗道:“若是向李隆基引薦張旭與杜甫,說不定李隆基愛才,破格提拔也說不定!”

楊雲楓想至此,立刻對李隆基拱手道:“是!”說着隨即跑下樓去,拉着張旭與杜甫二人的手,笑道:“二位仁兄,真是想煞小弟了!來,今日你我兄弟三人長安重逢,定然要痛飲千杯……哦,對了,樓上還有一位貴賓,想要結識二位仁兄,來,雲楓爲二位引薦……”一邊說着一邊拉着張旭與杜甫上了二樓。

張旭與杜甫剛登上二樓,就感覺不妥,這酒樓之上竟空置無人,只有一座,而那楊雲楓口中的貴客一臉的貴氣,就連身邊站着的無須男子都覺得有些特別,心中頓時一動,張旭與杜甫在來長安之時,已經聽過了一些楊雲楓的事蹟,暗中猜想此人應該是什麼達官貴人。

楊雲楓沒注意二人,連忙走到李隆基身旁,爲三人引薦了一番,卻未透露李隆基的身份,只說是李三爺,而李隆基聽楊雲楓介紹杜甫與張旭之後,立刻露出了一絲的驚羨之色,笑道:“原來是揚名天下的杜子美與張伯高,真是聞名不如見面,二位請坐!”

張旭與杜甫連忙道謝坐到一邊,李隆基讓高力士給衆人斟酒之後,笑道:“杜子美的一首《醉八仙》,道出了我開元一朝的八大才子,而伯高兄在元宵節爲楊雲楓書寫的《水調歌頭》狂草一書,更是震驚寰宇,今日李某能一次見到二位高才,真是榮幸之至啊!來,李某敬二位一杯薄酒!”

張旭與杜甫連道客氣後,一飲而盡,杜甫暗中打量了一番李隆基,心中隱隱感到此人絕不簡單,而張旭卻沒有注意,只覺得李隆基有些礙事,妨礙他與楊雲楓敘舊,不過礙於李隆基是楊雲楓的朋友,也只好勉強坐着。

楊雲楓將張旭與杜甫二人的表情盡收眼底,已經明白了二人的心思,想及剛纔他二人談及明日的殿試,立刻道:“伯高兄,子美兄,你二人是來長安參見殿試的?”

杜甫微微點了點頭,握着酒杯,眼睛卻落在李隆基的身份,沉默不語,而張旭卻哈哈一笑道:“說是來殿試也可,不試也可,伯高本來對做官也就無甚意思,不過是陪子美兄前來罷了,若是能混上一官半職就權當是撿來的,若是空手而回,也沒什麼好失望的,其實伯高以爲,當官還如果做百姓,樂的逍遙自在,倒是子美兄,揹負家族名聲……”說到這裡,微微一嘆。

李隆基聽在耳內,臉上依然保持着微笑,打量了一番張旭與杜甫後,端着酒杯自飲一杯,卻聽楊雲楓道:“伯高兄此言差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你我寒窗十年所爲何?”

李隆基這時看向楊雲楓,讚道:“好一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雲楓真是妙語連珠啊!”

張旭瞥了一眼李隆基,面露不喜之色,這時對楊雲楓道:“雲楓兄現在已經是朝廷命官,自然如此說了,不過我以爲還是做百姓好,升官發財與我張伯高無緣!”

李隆基這時淡聲道:“張先生此言差矣,當官不一定爲發財,爲官者應該立品爲上,私利爲小,大義爲先,這纔是爲官之道,這也是讀書人學之所用,將一生才學貢獻給朝廷,貢獻給天下百姓,百歲之後亦能千秋留名,豈不是美事一樁?”

張旭冷冷一笑,看了李隆基,不再說話,楊雲楓這時連忙對張旭道:“伯高兄,李三爺所言極是,爲官可以爲百姓做更多事,你我都是男兒之身,理應挑起國家興亡的重任,建立一番功業。”

張旭這時微微一笑,端起酒杯自飲一杯後,這纔對楊雲楓道:“天下官場自古一般黑暗,即便伯高有救世之心,也是有心無力,不如沉淪市井之中,醉看人間百態!”

李隆基這時道:“若是天下讀書人都像張先生如此想,那何人出來做官?況且伯高兄說天下官場一般黑,言不盡是,如今開元一朝,堪稱古來盛世,又何須有救世之情懷?”

張旭這時淡淡地道:“古來盛世?呵呵,也許吧……”說完不再言語。

李隆基此時的臉色漸漸變得難看了,楊雲楓連忙道:“今日只談風月,不論國事,來來,雲楓敬三位一杯!”

三人皆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張旭與李隆基明顯不悅,杜甫則是一直不動聲色,細細的打量着李隆基與李隆基身後的高力士。

李隆基這時突然哈哈一笑,對張旭道:“張先生只怕是無爲官之才,所以才憤世嫉俗吧?”

張旭聞言這時也笑了起來,卻見他看着李隆基道:“既然這位先生如此說,我張伯高也沒什麼好反駁的,不過我張伯高雖無將相之才,但是任一個地方刺史,還是綽綽有餘!”

李隆基這時嘴角揚起了一絲笑意,端起酒杯,道:“那麼希望明日二位先生能夠高中了!”說着敬了楊雲楓與張旭、杜甫三人一杯後,這才起身對楊雲楓道:“雲楓,我還有要事,你就留下陪陪你二位摯友,告辭了!”

李隆基說完爽朗的一笑,口中喃喃自語兩聲,帶着高力士下了樓去,張旭與杜甫看着李隆基下樓後,又擡頭看了一眼二樓,這才笑着離去。

杜甫這時問楊雲楓道:“雲楓兄,這個李三爺究竟是何方神聖?”

張旭這時冷笑一聲,舉起酒杯,道:“怪人一個,管他作甚,飲酒,飲酒!”

楊雲楓本來想告訴張旭與杜甫李隆基的真實身份,想想還是沒說出口,只是道:“日後你們自然知曉!”說着看向張旭,心中卻在暗想:“方纔見李隆基那開心的樣子,似乎並未對張旭的言談放在心上,似乎他對張旭還格外的有興趣,希望明日的殿試,杜甫與張旭不要吃驚纔好!”

李隆基走後,張旭頓時感到自在了許多,酒館的二樓頓時也開始上客了,開始了吵鬧之聲,張旭喝的興高采烈,談笑風生,從張旭的口中,楊雲楓也知道,自自己從洛陽來長安後,洛陽會試也如期的舉辦了,這一次的結果並沒有作弊的嫌疑,杜甫高中第一,張旭也進了前十,本來張旭的文采也是一斑,只是其字跡潦草之極,考官根本無法辨清,本來是想將張旭刷下來的,但是張九齡一眼認出是張旭的字跡,破格將張旭留在了前十之內,至於那份考卷,也被張九齡珍藏了起來,但是具體內容就不得而知了,也許對於張旭來說,這也是一個悲劇,別人之重視他的字,卻不在乎他寫的是什麼。

楊雲楓一邊恭喜張旭與杜甫,一邊向二人說自己在長安的一些境況,張旭笑道:“前兩日來長安,就聽聞雲楓兄的大名了,長安的市井之中,至今還流傳雲楓兄不畏強權,勇闖裕親王府奪災糧的軼事呢!”

楊雲楓連連自謙了幾聲,這時卻見一旁有人端着酒杯向楊雲楓走來,道:“楊大人,草名也久仰你的大名,草名替長安百姓敬大人一杯酒!”

楊雲楓聞言一愕,轉頭看來,心中一動,眼前之人醉眼迷離,一身的酒氣,雙頰微紅,正是前些日子遇見的羅玉林,這些日子太忙,都快忘了此人了,楊雲楓連忙端起酒杯,與羅冬林喝了一杯,笑道:“這位兄臺,不妨坐下同飲幾杯如何?”

羅玉林聞言也不客氣,立刻坐到了楊雲楓的一邊,對張旭與杜甫卻是視而不見,一味地打量着楊雲楓,這時突然打了一個飽嗝,砰地一聲趴到了桌子上,竟然打起了呼嚕。

楊雲楓與張旭、杜甫三人一陣愕然,隨即相視一笑,這時三人心中似乎都想起了在洛陽之時,紙醉金迷,徹夜流連酒坊之時,無奈好事皆不能長久,如今時光一去不復返,三人這時同時長嘆一聲,異口同聲道:“卻不知太白兄現在何處?”

第02章 宮廷詭宴第02章 囚中名將第19章 險種已深第21章 連環陷害第43章 貝兒之願第44章 疑雲重重第03章 皇帝召見第30章 千人上書第34章 益州一夜第03章 計得猛將第14章 查無此人第08章 酒宴敲詐第26章 宗氏聯盟第21章 情愛糾結第30章 千人上書第05章 一進王宮第56章 晉升爲父第32章 一箭雙鵰第29章 夜色琴音第13章 兩女談判第24章 天父地母第20章 安排副使第12章 吳府顯威第15章 前往東都第04章 拒贅宗府第03章 東門受辱第30章 酒精作用第17章 陽奉陰違第06章 楊家大姐第57章 欲回長安第15章 前往東都第07章 衛大小姐第41章 林中遇險第19章 險種已深第39章 血濺含元第09章 欽差大人第01章 遼東雪景第24章 天父地母第18章 雅州調兵第04章 紫宸宮內第25章 康阿犖山第37章 狐臭之謎第42章 酒樓小別第14章 元宵佳節第50章 美人之計第13章 二進王宮第10章 尋找缺口第05章 萬盛樓上第18章 皇家刺客第27章 一箭雙鵰第23章 販賣考題第30章 騎兵構想第27章 公孫出手第23章 大年三十第51章 一斑櫻紅第20章 樹林受阻第37章 狐臭之謎第48章 便宜老爹第11章 監牢若市第31章 拜訪楊宅第10章 公孫大娘第39章 血濺含元第45章 豐王秘密第29章 張九齡甕第27章 出其不意第39章 水道遇伏第06章 政治交易第15章 羣英薈萃第29章 一樁交易第10章 尋找缺口第32章 一箭雙鵰第13章 奉命徵糧第01章 盛世長安第15章 宮殿踐行第27章 戰火遼城第55章 鴻門之宴第40章 大明宮變第34章 下葬之日第14章 鴻鳳一閣第38章 真愛之辯第38章 忠王不忠第10章 深謀遠慮第21章 連環陷害第22章 雲楓週刊第35章 過渡時期第18章 城門宣旨第42章 風吹雲散第20章 再回益州第15章 雷霆手腕第07章 俠女鞭法第02章 鮮于仲通第57章 欲回長安第17章 陽奉陰違第14章 火拼王宮第23章 烈酒配方第22章 一封休書第12章 宴請名流第39章 皇上有旨第38章 急中生智第19章 玄宗之威
第02章 宮廷詭宴第02章 囚中名將第19章 險種已深第21章 連環陷害第43章 貝兒之願第44章 疑雲重重第03章 皇帝召見第30章 千人上書第34章 益州一夜第03章 計得猛將第14章 查無此人第08章 酒宴敲詐第26章 宗氏聯盟第21章 情愛糾結第30章 千人上書第05章 一進王宮第56章 晉升爲父第32章 一箭雙鵰第29章 夜色琴音第13章 兩女談判第24章 天父地母第20章 安排副使第12章 吳府顯威第15章 前往東都第04章 拒贅宗府第03章 東門受辱第30章 酒精作用第17章 陽奉陰違第06章 楊家大姐第57章 欲回長安第15章 前往東都第07章 衛大小姐第41章 林中遇險第19章 險種已深第39章 血濺含元第09章 欽差大人第01章 遼東雪景第24章 天父地母第18章 雅州調兵第04章 紫宸宮內第25章 康阿犖山第37章 狐臭之謎第42章 酒樓小別第14章 元宵佳節第50章 美人之計第13章 二進王宮第10章 尋找缺口第05章 萬盛樓上第18章 皇家刺客第27章 一箭雙鵰第23章 販賣考題第30章 騎兵構想第27章 公孫出手第23章 大年三十第51章 一斑櫻紅第20章 樹林受阻第37章 狐臭之謎第48章 便宜老爹第11章 監牢若市第31章 拜訪楊宅第10章 公孫大娘第39章 血濺含元第45章 豐王秘密第29章 張九齡甕第27章 出其不意第39章 水道遇伏第06章 政治交易第15章 羣英薈萃第29章 一樁交易第10章 尋找缺口第32章 一箭雙鵰第13章 奉命徵糧第01章 盛世長安第15章 宮殿踐行第27章 戰火遼城第55章 鴻門之宴第40章 大明宮變第34章 下葬之日第14章 鴻鳳一閣第38章 真愛之辯第38章 忠王不忠第10章 深謀遠慮第21章 連環陷害第22章 雲楓週刊第35章 過渡時期第18章 城門宣旨第42章 風吹雲散第20章 再回益州第15章 雷霆手腕第07章 俠女鞭法第02章 鮮于仲通第57章 欲回長安第17章 陽奉陰違第14章 火拼王宮第23章 烈酒配方第22章 一封休書第12章 宴請名流第39章 皇上有旨第38章 急中生智第19章 玄宗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