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皇事

七月份,皇帝以及中樞,在老君山避暑時,收到了來自於吐蕃的兩封書信。

中山王李覆文,用自己很粗獷的字體,書寫着自己的思念之情,父親母親,弟弟,以及姑姑李薇兒等,直白,簡單,令人感動。

而衛王李賓,則比較細膩的手法,描繪了吐蕃的境況,雖然儘量的美化了,但依舊是讓人感受到其惡劣的環境。

“果不思量,膚色漸紅,別有一番美感——”

這下,太妃侯氏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思念,當場落淚。

李嘉也頗爲無奈,只能讓其先回避暑山莊而去。

而書信到的時候正是皇帝一行人去觀摩木軌馬車。

得益於木軌的精進,木軌馬車大行其道,規模超過了百里,即光化軍至鄧州。

不過,爲了節約成本,基本是運送糧食,以及軍國要事,其餘的人想要乘坐,還真的不行。

當然,這對於皇帝來說並沒有什麼。

爲了取悅於美人,兒女,李嘉讓他們坐上馬車,走了十幾裡,快如閃電。

很好的滿足了衆人的好奇心。

結束後,李嘉嘆了口氣,招李淮入了馬車,問道:“不知前唐時,帝崩後,後宮如何處置?”

李淮嚇了一跳,忍不住瞧了瞧皇帝的臉色,見其正常,這才鬆了口氣,說道:“回稟陛下,其無外乎有三種。”

“一者爲殉葬,如秦,其後甚少,直至武宗皇帝,其甚愛其妃,所以自爲殉葬!”

說白了,唐朝時,殉葬幾乎退出歷史舞臺,只有唐武宗一例罷了而且是要求這兩妃強制殉葬的。

當然,殉葬這事,南宋也幹過,宋高宗寵幸才人李氏、王氏,高宗駕崩後,孝宗爲了滿足高宗的心願,強制殉葬。

元朝殉葬大成,遺留到了明初,明英宗才止。

“二者,乃是守陵,或者出家,無有子嗣的低等嬪妃,只能去守帝陵,出家,不得再行改嫁。”

李淮繼續說道:“最後,有子嗣者,可去往蕃國,由其子養老,封太妃,如太宗妃韋氏,永徽元年正月廿九日,冊拜紀國太妃。”

“嗯!”

聽到這,李嘉不由得感慨道:“殉葬之事,孔子在陶俑培養時,就預料後人會起,不料,果真如此!”

李淮面對這般感慨,只能低頭不做聲。

“太妃過於思念衛王,罷了,我雖然有礙於吐蕃環境,不忍太妃年歲大去受苦,但想來,人世間的苦楚,能大得過母子分離之情嗎?”

李嘉不由得說道:“我意成全太妃,讓其去往衛國,頤養天年,你覺得如何?”

“陛下聖明!”

李淮哪裡有不遵的道理,忙道:“此乃成全孝道,微臣豈有反對之理?”

見此,李嘉笑了笑,打定了主意。

既然侯氏自己都願意,自己何苦做惡人?

不過,馬車並沒有因此沉默,皇帝繼續說道:“我聽聞,歙(she)州的婺源縣,有一人,名喚胡昌翼,乃是昭宗何皇后的遺腹子,還曾中過明經科的進士。”

“可有這回事?”

“微臣不知!”

李淮瞠目結舌,這個消息,太過於突然了。

昭宗的遺腹子,何皇后的兒子,這豈不是正宗的嫡宗?

“你肯定不知!”皇帝輕聲道:“我也是才知道的,射聲司傳來的消息,真是好啊,我以爲前唐的嫡宗,已經被滅門了呢!”

李淮聞言,心如重鼓擂錘,額頭生汗。

安史之亂,唐玄宗只帶走了自己兒子,其餘的大部分宗室,死傷慘重。

而到了黃巢之亂,唐僖宗也自顧自地逃竄,留守的唐宗室,再次被屠殺,幾乎是一乾二淨。

到了唐昭宗乾寧四年(公元897年)8月,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的部下韓建,盡將諸王斬盡殺絕於十六宅。

而此時的宗室,只有十一王,僅存的近支宗室:

李嗣周、李戒丕、丹王李允、通王李滋、皇兄儀王、皇弟睦王李倚、嗣濟王、嗣韶王、皇叔祖彭王李惕、嗣韓王李克良、嗣陳王。

而朱溫又將唐昭宗兒子屠殺。

理論上來說,大唐的嫡系,也就是唐玄宗之後,基本是蕩然無存了。

李嘉的祖宗,纔得到重用,來到嶺南。

所以,歷朝歷代,唐朝的宗室是真慘,前期有武則天屠殺,後期有戰亂,關鍵還時不時的內卷,讓人苦不堪言。

“這般,你去婺源看看,到底是真是假!”

皇帝輕聲說道。

“微臣明白!”李淮心頭一沉,低聲道。

“你明白什麼?”

李嘉見其臉色,直接就笑了:“你去辨別他的真假,若是真的,就帶回洛陽吧,就如同衛王一樣,分個地方給他。”

“如果真只是傳聞,你就離開。”

“諾!”李淮沉聲應下。

“對了,你帶點宗正寺的老頭子去,一些宮廷的東西,他們應該能認識。”

李淮心事重重而去。

他當然明白,之所以讓自己去,一個是因爲他深受信任,位高權重,二來,也是他遠親宗室的身份。

雙重加持,才讓他有了此行。

不過,好壞難料。

着實讓他難以心安。

待其走後,李嘉臉色瞬間大變。

昭宗嫡子的身份,足以在整個大唐掀起波瀾。

而且,他感覺到了一絲威脅。

眼眸中止不住地冒出殺意,但最後,他終究還是止住了。

“罷了!”

李嘉嘆了口氣:“只是個普通人,就封得遠遠的吧,最好不會回來。”

想到這裡,李嘉就惦記起小琉球羣島,這裡孤懸海外,而且是在去往日本的途徑中,大量的商船路過。

這也就意味着,一切的消息,都逃不過掌控,而且沒有擴地的空間,也就意味實力的不變。

再適合不過了。

不一會兒,就來到了避暑山莊。

他去拜見了太妃侯氏,見其已經收斂起,李嘉這才說道:

“我思量再三,想着母妃牽腸掛肚地惦記二哥兒,心裡着實不是滋味。”

“皇帝莫要這樣說。”侯氏忙道:“二哥兒忙着軍國大事,我也應該高興纔是。”

“母妃,若是,我是說,若是你不嫌棄吐蕃的貧瘠,兒臣願意成全二哥兒的思念之情。”

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1282章羈糜?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八百四十八章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八百八十章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1149章第1106章修法第七章赫赫李府第1323章胡昌翼第1294章印刷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1311章威逼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1106章修法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二章不速之客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1383章安國第九百四十二章第1403章教子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九百八十三章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1237章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六百八十六章第1347章巡查國子監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1366章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七百四十章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1158章仇恨第1179章忽悠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1231章開藥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1390章治河第1336章鼓動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六百八十六章第1410章危機第1223章第1237章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第1145章建議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1336章鼓動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1345章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
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1282章羈糜?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八百四十八章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八百八十章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1149章第1106章修法第七章赫赫李府第1323章胡昌翼第1294章印刷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1311章威逼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1106章修法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二章不速之客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1383章安國第九百四十二章第1403章教子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1368章關門打狗第九百八十三章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1237章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六百八十六章第1347章巡查國子監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1366章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七百四十章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1158章仇恨第1179章忽悠第一百零二章啓程耽羅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1231章開藥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1390章治河第1336章鼓動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六百八十六章第1410章危機第1223章第1237章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第1145章建議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四百二十七章冰塊第1336章鼓動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七百七十四章嫁衣第1345章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