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李世民的事情

貞觀二十二年五月,阿史那社爾先後攻破五個抵抗**的城池,生擒龜茲王、龜茲國相等一大批龜茲貴族。押解回朝,以候李世民處置。阿史那社爾於龜茲王族之中挑選恭順者,繼任王位。

龜茲悉平,西域震駭。西突厥、于闐、疏勒、安國等國家爭相向**贈送駝馬糧草。

阿史那社爾勒石記功而還。

六月,安西都護府遷至龜茲,**駐紮龜茲城。

就在西域那邊取得節節勝利到時候,長安城內,卻是分外的不平靜。

貞觀二十二年的時候,李世民的身體已經很差了。朝會之上處理政務時,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站在下面望着這位帝國的統治者,張允文心頭忽然涌起莫名的悲涼來。當初自己初見他時,他意氣風發,指揮大軍圍王世充於洛陽,戰竇建德於虎牢,面對虎牢關外的大軍,神色自若夷然不懼,是何等的氣魄。然而歲月如刀,坐在這皇位之上幾十年之後,李世民竟然衰老至此。

在李世民之前,那些跟隨他一起打江山、治理天下的文臣武將就挨着去世了。萊國公杜如晦,死於貞觀四年;鄭國公魏徵,死於貞觀八年;申國公高士廉,死於貞觀二十一年;宋國公蕭瑀,死於一個月之前;還有段志玄、虞世南等一大批文臣武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剩餘僅僅七八人。而且樑國公房玄齡、衛國公李靖,這些朝廷頂樑柱如今纏綿病榻,久不上朝。

每每想到此處,張允文心頭就不由得一陣難受。

去年冬天的時候,王屈也終於離開了人世。這位老爺子十分堅強的在病榻上支撐了數年時間,最終含笑離開了人世。臨死之前,不光是王妍張允文,還有太原王家也派出了人。

目睹了王屈的離去,張允文更加珍惜身邊的人了。無論是對閉門不問世事的尉遲恭,還是自己的姨夫姨娘,隔三岔五便會帶着兒子女兒前去拜訪,以搏長輩歡顏。

至於李世民,張允文此時對這位英明之主心中存有畏懼,打定主意,只管敘親情,不問政事。

張允文之所以對李世民心存畏懼,全是因爲李世民這兩年的所作所爲。彷彿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活不上幾年了,李世民開始有序的在朝中扶植起李治的勢力,打壓那些權柄極大的官員。

先有張亮。這位大將在征討高麗之時,表現還不錯,立下了不少戰功的武將,任刑部尚書。貞觀二十年的時候,陝人常德玄告刑部尚書張亮養義子五百人。而且曾經和術士公孫常說“名應圖讖”。後來又向術士程公穎問道:“我手臂之上,生有龍鱗,欲舉大事,可乎?”

當然這些話語都是那個告狀的人說的,至於張亮是否真說過這些話,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張亮養義子五百,這倒是一個事實。而且在他的衆位義子中,有個叫做張渾的傢伙,如今還是炮兵營的郎將之一。

當御史大夫馬周等人向張亮問及此事之時,張亮一口否認。而馬周等人查不出證據,那個告狀之人也列不出證據。在這樣情況下,按理說來,將是一個死案子。可是,當馬周將這一情況上報給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沉默片刻,陰着臉說道:“張亮養有義子五百,他一個刑部尚書養這般多的義子做什麼用?當然是造法了!”

李世民的一句話,將整個事件的性質定了下來。

得到暗示的官員紛紛上言,說該將張亮欲圖造反,當將其拿進獄中,斬首示衆。朝中只有將作監少匠李道裕進言道:“亮反形未具,罪不當死!”說張亮尚未造反,不應該斬首。

不過這個聲音沒能擋住李世民的決議,張亮依舊是被判處斬首。

李世民遣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進入刑部大牢,代他向張亮道別。

在大牢裡面,房玄齡輕嘆一聲,沒有說話。而長孫無忌則是義正言辭的說道:“法者,天下之平,與公共之。公自不謹,與兇人往還,陷入於法,今將奈何!公好去!”

聽了長孫無忌這話,張亮放聲大笑,聲音中帶着一股悲涼之意。

三日之後,張亮與程公穎被斬首於西市。

而到今年二月的時候,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李君羨值守玄武門,而當時,太白金星多次在白晝出現。李世民認爲這恐怕是什麼預兆。召太史占卜。太史占卜之後,告訴李世民,說:“女主昌!”

沒過幾日,民間又流傳着《秘記》,說:“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對於那個預兆和民間流傳的話語,李世民感到非常不爽。

恰逢李世民李世民大宴諸武將,這李君羨也參加了這場酒宴。

酒至半酣時,李世民讓衆臣行酒令以助興,而這酒令卻是讓各位武將各自說出自己的小名,以搏衆人一笑。從李績開始,一個個喝得半酣的武將舉起酒杯毫不猶豫的說出來自己的小名。若是在平時,恐怕這些豪放的武將恐怕還會忸怩一下,不過現在,在酒精的刺激之下,這些武將毫不猶豫的說出了自己的小名,惹起衆人一片笑聲。

輪到李君羨時,他打了個酒嗝,站起身來,不好意思的說道:“微臣小名五娘!”

李世民和衆將領頓時愕然,片刻之後,衆人才發出一陣轟然大笑。

這李君羨生得高壯魁梧,脣上頜下更是長滿了鬍鬚,怒放戟張,看起來凶神惡煞的。這樣一個男子漢的小名卻是“五娘”,這種差距還真讓人捧腹大笑。

然而笑過之後,像李績這樣智謀深沉的人卻不由面色一變,望着這李君羨的眼神中充滿了同情。

那太史所說的“女主昌”,而這李君羨小名“五娘”;民間流傳“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而這李君羨是左武衛將軍、武連縣公,這官職和爵位之中都帶着一個“武”字,其中意味,就不能不讓人多想了。

果然,李世民臉上的笑容漸漸僵硬起來。剛好在這這時候,下一名武將站起來,說了自己的小名。

後來,這李君羨受到了李世民的排斥非常悲劇的從左武衛將軍變成了華州刺史。更悲劇的是,到任華州刺史後不久,一名布衣員道信,說自己通曉佛法,能夠辟穀不食。而這李君羨還深信不疑,與這道信交往甚密。

沒過多久,御史彈劾李君羨與妖人相通,圖謀不軌。而李世民則是辣手將這位李君羨斬首。

整個事件和前隋的那場“桃李章”案子差不多,都是說有人將要取自家江山,而作爲皇帝將所有嫌疑人掃除乾淨。

在李君羨被誅殺之後,李世民向太史令李淳風問道:“《密記》所云,可信麼?”李淳風答道:“臣仰稽天象,俯察歷數,知此人已在宮中,爲親屬,自今不過三十年,然而,其是否能王天下,似乎讓人琢磨不透!隱隱中,有星辰拱衛,近於紫薇之後,晦明難測。微臣也說不準!”

李世民當下狠聲道:“那朕便殺盡宮中疑似之人!這怎麼樣?”

李淳風卻說:“天之所命,人不能違也。況乎此人能否王天下,尚難預測,陛下還是不要多造殺戮了!”

李世民沉默片刻,終究長嘆一聲,不再追查此事。

而此時,也傳來房玄齡病危的消息。李世民的注意力轉移到房玄齡身上了。

在七月的時候,房玄齡還是辭世而去。

最後一個遭殃的武將卻是薛萬徹。

這薛萬徹在征伐高麗的戰爭中,獨領一軍,功勞頗大。然而,在薛萬徹領北路軍進攻遼東北面的幾個城池之時,對待下屬卻是頤指氣使,肆意侵佔下屬功勞,破城之後,又貪墨城中財物,中飽私囊,令下屬極度不滿。

九月的時候,右衛將軍裴行方上奏,彈劾薛萬徹的種種罪行,除了在高麗的那些之外,還有最近軍中的一些罪行。

李世民令人調查之後,發現這些彈劾竟然都是事實。於是,薛萬徹剝奪了官職,流放至象州。

縱觀張亮、李君羨、薛萬徹三人,他們三人被李世民處理的時間都是在貞觀末年,這時候,李世民的健康明顯下降了不少,而李治已經開始更加廣泛的參與到這個帝國的政務之中。朝中大臣,諸位武將之中,李靖命不久矣,李績謹慎深沉,程咬金從不會參與什麼事情,而張允文是李治的姐夫,而執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等投降將領,掌握着一批忠實的手下,況且對李世民死心塌地,所以,諸位武將中,那些有異心,居功自傲者便是他清除的對象。他不知道,一旦自己離世之後,李治是否能夠駕馭住張亮、薛萬徹等人。所以,他必須爲李治接任帝位,掃清可疑的障礙。

再看看文臣之中,長孫無忌是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隱隱成爲文臣之首,有長孫無忌的支持,李治坐穩皇位,絕對沒有問題。

最後一個讓李世民擔憂的卻是所謂的“李泰餘黨”。當年,李泰與李承乾爭奪儲君之位,兩邊各自攀引朝中人物,將朝中半數大臣捲入到那場風波之中。如今,此事雖然塵埃落定,但是如今李承乾已經客死他鄉,而李泰卻仍舊在均州做他的逍遙王爺。想起李承乾的離世,李世民心頭還是狠狠的疼了一把,雖然李承乾忤逆,但終還是自己的兒子,不明不白的客死黔州,實在是讓李世民心疼不已。雖然他下令追查過此事,但是卻沒有什麼線索。

李泰如今還在做他的逍遙王爺,而朝中還有不少的當初是李泰一黨的大臣,還有一些如同房遺愛、柴令武之類的人物。在奪嫡之爭落幕之後,他們沒有受到的處罰並不是很嚴重。雖然隨着年紀的增大,這些人已經沉穩不少,但是,誰也保不準他們是否還有別樣心思。

所以,李世民還有許多的事要做,不少的人要殺!

第170章 產業第433章 張網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179章 角力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507章 大限第35章 袁天罡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39章 斷腿第143章 趙德言第423章 千里追殺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491章 洛陽商稅第176章 大漠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197章 糧草第292章 會面第109章 押注第268章 大軍壓境第194章 烽火起第441章 薛延陀覆亡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153章 再次出塞第51章 封爵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153章 再次出塞第456章 大勢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486章 身世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279章 軍旅軼事第302章 憤怒第443章 蘇烈任職第366章 武氏媚娘第45章 開業第84章 埋伏第478章 虛驚一場第394章 凌煙閣第114章 跑步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294章 分裂第433章 張網第358章 密謀造反第287章 客棧第183章 朝堂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107章 軍事院校第381章 火速馳援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136章 道教之事第304章 玩具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421章 南北分兵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196章 僵持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58章 東宮動作第158章 三而竭第141章 赴宴第89章 除根第14章 新兵到來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397章 亂平第57章 劉家兄弟戀愛了第266章 局勢第394章 凌煙閣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13章 送信第2章 蘇聯教官第32章 馬鐙、馬鞍和馬掌第10章 青城宮軍議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113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97章 貞觀第195章 出征第313章 定局第32章 馬鐙、馬鞍和馬掌第181章 剿匪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481章 親人第475章 行會初立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507章 大限第133章 安置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377章 于志寧第33章 賞賜第150章 天威將軍與徵遠將軍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84章 埋伏第135章 袁天罡和孫思邈第9章 裝神弄鬼
第170章 產業第433章 張網第189章 議事堂內第179章 角力第137章 汝南公主第369章 歲月如歌第507章 大限第35章 袁天罡第359章 承天門外第39章 斷腿第143章 趙德言第423章 千里追殺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491章 洛陽商稅第176章 大漠第437章 再進平壤第197章 糧草第292章 會面第109章 押注第268章 大軍壓境第194章 烽火起第441章 薛延陀覆亡第462章 接風洗塵第450章 返回長安第153章 再次出塞第51章 封爵第12章 潛入虎牢關第153章 再次出塞第456章 大勢第235章 偵察營出動第486章 身世第156章 先鋒鐵騎第279章 軍旅軼事第302章 憤怒第443章 蘇烈任職第366章 武氏媚娘第45章 開業第84章 埋伏第478章 虛驚一場第394章 凌煙閣第114章 跑步第436章 生擒淵氏第294章 分裂第433章 張網第358章 密謀造反第287章 客棧第183章 朝堂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107章 軍事院校第381章 火速馳援第330章 天子之怒第136章 道教之事第304章 玩具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184章 軍校改制第364章 吐蕃局勢第421章 南北分兵第387章 香消玉殞第196章 僵持第407章 新羅使臣第58章 東宮動作第158章 三而竭第141章 赴宴第89章 除根第14章 新兵到來第321章 滿月之慶第397章 亂平第57章 劉家兄弟戀愛了第266章 局勢第394章 凌煙閣第355章 上書求情第503章 悠悠歲月第13章 送信第2章 蘇聯教官第32章 馬鐙、馬鞍和馬掌第10章 青城宮軍議第365章 李佑生事第113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97章 貞觀第195章 出征第313章 定局第32章 馬鐙、馬鞍和馬掌第181章 剿匪第40章 三棱軍刺與六五式軍刀第438章 平定高麗第481章 親人第475章 行會初立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507章 大限第133章 安置第31章 劉黑闥叛亂第154章 好久不見第377章 于志寧第33章 賞賜第150章 天威將軍與徵遠將軍第477章 緊急召回第84章 埋伏第135章 袁天罡和孫思邈第9章 裝神弄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