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將盟書交給王德之後,便由王德將盟書轉交李世民。李世民看過之後不由得勃然大怒。
“山東世族不出仕爲官也就算了,竟然不顧百姓的死活準備燒燬賑災糧食。不知各位覺得應該如何處置此事?”李世民開口對滿朝文武問道。
此時長孫無忌等人個個閉口不言。畢竟對於他們來講,讓山東世族吃點苦頭,絕對算得上是一件好事。
“父皇,兒臣覺得應該將五姓七宗的家族叫到長安城來,讓他們在太極殿上當面對質。”看到無人開腔,李恪便開口對李世民說道。
“馬上傳至五姓七宗家主,讓她們即刻前往長安城。朕要親自與他們當面對質。”李世民點了點頭後說道。
這時李恪再次開口對李世民說道:“父皇,兒臣已經將滎陽鄭家所有直系親屬押解到了長安城。滎陽鄭家的家產也全部查封了。”
“難道你就單憑這一張盟書,就斷定滎陽鄭家有株連九族之罪不成?”李世民開口對李恪問道。
“盟書是滎陽鄭家的管家親手交給兒臣的,而且這張盟書的主導者,也是他滎陽鄭家家主鄭冷白。”
“但是這還不足以讓兒臣大動干戈。兒臣抄了滎陽鄭家是因爲鄭冷白派人暗殺顏廷明。並且栽贓嫁禍本王。”李恪開口對李世民說道。
“你是說刺殺顏廷明的人,是滎陽鄭家派出來的?”李世民開口對李恪問道。
“父皇,何不將鄭冷白押上太極殿,讓他與兒臣當面對質。免得他覺得兒臣冤枉了他。”李恪開口說道。
李世民點了點頭,便命人將鄭冷白帶上了太極殿。當衆人看到鄭冷白的時候,一個個不由得嘆息搖頭。
此時的鄭冷白落魄的已經不成樣子,畢竟這一路之上在木籠囚車中度過,這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鄭冷白進了太極殿之後,便開口對李世民說道:“皇上,雖然我滎陽鄭家拒絕出仕爲官。但也不至於抄了我滎陽鄭家吧?”
“爲何抄了你滎陽鄭家,想必你比誰心中都清楚。”李恪開口對鄭冷白說道。
“還請齊王殿下說明,否則我還真就不知道犯了什麼罪。”鄭冷白一副受了冤枉的表情,對李恪問道。
“你可認得這張盟書,這可是你親筆所書,想必你應該不會太陌生吧。”李恪從李世民的手中拿回盟書,對鄭冷白問道。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封僞造的盟書,就能治我滎陽鄭家於死地。看來齊王殿下真的已經是隻手遮天了。”鄭冷白一臉不屑的說道。
“本王就知道你會強詞奪理,但是你可知這盟書,本王是從何處得來的。”李恪笑着對正冷白問道。
李恪說完之後,便命人將滎陽鄭家的老管家帶上了太極殿。只不過這個老管家卻並非是真正的管家,而是由墨翼書喬裝改扮的。
只不過墨翼書的易容術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就算是和老管家朝夕相處的鄭冷白,也沒有看出絲毫的破綻。
墨翼書上了太極殿之後,便開口對鄭冷白說道:“家主,事到如今狡辯也沒有用了。試圖聯合山東世族燒燬賑災糧,以及派人暗殺顏廷明的事情,齊王殿下已經全都知道了。”
“就連我們暗中僱傭無魂閣的人殺人滅口,也已經被齊王殿下掌握了足夠的證據。看來我滎陽鄭家註定要因此而滅亡了!”
“休要信口雌黃,沒有想到我的身邊竟然養了一條狗。一條咬自己主人的狗。”
“不知道齊王殿下給了你什麼好處,竟然讓你做出如此賣主求榮之事。”鄭冷白怒聲的對老管家說道。
“家主,沒有想到你竟然準備棄車保帥。好在我這裡有你給無魂殿的親筆信,以及於山東世族的往來書信。”老管家說完之後,便從懷中掏出了數封書信。
當然,這些書信都是李恪僞造的。但是卻足可以讓鄭冷白大失方寸。
果然不出李恪所料,此時的鄭冷白已經臉色大變。剛纔那囂張跋扈的表情也消失的蕩然無存。
整個人直接癱軟的坐在了太極殿上,雙目無光的看着前方。彷彿此時已經魂不附體了。
李恪上前兩步問道:“鄭冷白,事到如今你還想狡辯不成?”
“哈哈哈,沒有想到我滎陽鄭家,竟然毀在一個管家的手中。也許這就是因果循環吧。”
“不錯,這一切都是我主導,爲的就是將你趕出河南道。因爲你的存在已經徹底的傷及了世家大族的底線。”鄭冷白一臉無奈的笑容,開口對李恪說的。
“父皇,兒臣已經查明瞭事情的原委。還請父皇按照大唐律法,來定滎陽鄭家家主鄭冷白的罪責。”李恪開口對李世民說道。
“先將鄭冷白收押在監,等其他五姓七宗的家主來長安城之後,讓他們當面對質,然後再定其罪責。”李世民開口說道。
看着鄭冷白被壓了下去,李恪開口對李世民說道:“父皇,如今河南道的災情已經徹底的解決。”
“可是兒臣卻將山東世族徹底的得罪了,就算是再留在齊州,恐怕也是舉步維艱。”
“所以兒臣希望父皇可以廢去兒臣齊王爵位,收回河南道節度使的官職。讓兒臣回長安城做一個逍遙王。”
聽到李恪的話,李世民不由得皺了皺眉頭。原本李世民覺得,長孫無忌等人已經不會再爲難李恪。李恪大可以再回齊州擔任河南道節度使。
可是李世民萬萬沒有想到,李恪竟然提出要回長安城。而且還是交出手中所有的權力。
李世民便不解的對李恪問道:“你爲何會生出這樣的想法。不要忘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你可是代朕治理河南道,難道還有人敢質疑你的權威不成。如果你還有什麼擔心的話,朕倒是可以賜你一面金牌。”
“父皇,雖然一面金牌便可讓兒臣在河南道發號施令。但是卻無法平息某些人對本王的陷害之心。”
“也許有朝一日父皇會看到,兒臣欲起兵謀反的證據。到時候恐怕兒臣就算是身上長滿了嘴,也是百口莫辯。”
“於是其被人陷害而死,還不如讓兒臣回長安城,好好享受兒臣的餘生。”李恪前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