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

李谷出得徐子文居住的院落門,這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楞了一會兒,眼前的趙王府一如其舊,官吏們主要集中在前院和正堂一帶,等着趙王傳召下令。

將士沿着趙王府四周擺開,明面上趙王只有百多護衛,其實他已經招滿了一個營的府軍,由各層將領統帶,在外還有過千人的暗子,都是府中的親信才知道這些暗子的存在,這些人多半是在廂軍中掩藏身份,和普通的依附趙王的廂軍不同,這些直接出自趙王府的人手當然更加忠誠和可靠。

王府之中,護衛持弩或執矟來回巡邏,到處是宏偉或精巧的房舍,到處是修剪整齊的花樹和堆砌漂亮的山石,一個個小庭院連環套在一起,由一條條青石板路相連,從正門到正堂再到後園,一個個院落組成了龐大的幾百間房舍的親王府邸,在福州城中,趙王府規模最爲宏大,花費也是最大,人手也是最多。

幾個幕僚談笑着走過來,他們是往後園去,趙王特許這些人可以隨意在後園遊玩,他們看到李谷,都是趕緊拱手致意,李谷也是微笑着還禮。

在垂花門下,明與暗的光線之中,李谷臉上的表情也是陰晴不定,最終,這個中年男子使勁握了握拳,然後邁開大步走向自己的居所,在那裡,李谷的心腹和徐子文的人手已經在等候最後的決定,只要李谷決心下定,這些人就會到蒲家領取各種物資,用趙王的人脈打通沿途的關卡,一直將這些物資和人手,源源不斷的運往建州。

功名富貴,這纔是男子該追求的東西,這時候不奮力一搏,等着被別人搶走地盤和權力,最終鬱郁一生嗎?

……

徐子先的迎接馬隊和馬車,從海上抵福清岸邊,再從福清出發,抵達福州城門時,已經是黃昏時分了。

徐子先看看天色,笑着道:“時間倒是差不多剛好。”

騎馬在一側的魏翼哈哈一笑,說道:“明達,緊張否?”

婚禮在大魏這個時代可是被稱爲昏禮,古人成親,六禮流程的最後就是親迎,也就是新郎官親自將妻子接回家中,這是禮儀的最後一個環節,哪怕貴爲天子,雖然不能到新娘家中迎接,但大魏天子如果是少年即位,青年成婚,也是要大開宣禮門,由天子大駕出宮門,在宮門外迎接正妻也就是皇后入宮,宮門正門一路大開,一直抵溫室殿爲止。

陳文珺是徐子先的王府正妻,迎娶之後也要上奏朝廷,由兩府再派一個使者持詔書前來,規格應該是比冊封徐子先低一個檔次,估計是個直學士,持詔書,奉金冊,無金寶,將陳文珺的王妃身份,正式確立下來。

此後,哪怕是夫妻失和,徐子先也沒有資格廢掉王妃,朝廷禮法不允,夫妻不和,也只能將就着過日子的貴戚,甚至是天子夫婦,也並不在少數。

聽到魏翼打趣的話,徐子先笑着看了這個少年時的好友一眼……現在這個少年好友已經是澎湖知縣,此次大戰功也是撈着不少的好處,澎湖守備森嚴,不給海盜可乘之機,這是一樁大功,魏翼親臨前線,亦是澎湖軍民士紳證明了的事。此外攻襲海盜船隊的戰艦雖是南洋水師的船隻,但魏翼組織和動員了不少澎湖民壯參戰,這樁戰功就算是直接的臨陣指揮了。

大魏軍功爲第一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魏翼此次討了不小的便宜,應該可以升官。

魏翼肯定會拒絕,將他調到某軍州任同知,或是任某個從五品的官職,對他本人是官場的一次躍遷,但對澎湖和東藩的合作大計,毫無疑問是有負面影響。

朝廷調任的澎湖知縣,不太可能對抗東藩和中山王府,但也不會如魏翼那樣與徐子先有親密無間的關係,彼此信任,使兩地的發展融爲一體。

魏翼多半會以剛上任不久,諸事未定而拒絕調任,兩府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估計會將魏翼的勳、階加到從五品或正五品,對一個二十出頭,剛上任年餘的年輕知縣來說,勳階升到五品,仍然是值得誇耀的成就了。

徐行偉騎馬在另外一側,微笑着看着徐子先和魏翼。

“子張兄,你似乎有心事?”徐子先和魏翼調笑了幾句,轉頭看徐行偉。徐行偉堅毅的臉龐上始終有一些鬱郁不歡的神采,外人看不出來,徐子先可是和他相識多年,徐行偉的這一點心理波動,卻是瞞不過他。

“無有他事。”徐行偉有些黯然的道:“這幾天看邸抄,大軍前鋒抵大淩河,構築的前屯城正在修築,主力已經從山海關出關……我感覺進展太快了一些,有些擔憂。也想到自己從陣前返回,到福建路已經無仗可打,象是個逃兵,心裡確實是不太舒服。”

“你是收到種紀和姚平忠的信了吧?”徐子先沉聲道:“我也收到了,他二人現在就在前屯,你也是替他二人擔心?老實說,我也是。從邸抄來看,短短月餘,大軍從薊州平州一帶猛然以主力出關,少量人在薊北一帶防禦北虜,大軍倉促而出,這其中定是有什麼變故……”

徐行偉有些痛苦的道:“可惜我遠離大軍,無法知道確切的消息……”

“你在也無用的。”徐子先道:“這般的決策是天子和兩府才能下,你在有何用?現在就盼着李樞使能頂住壓力,繼續此前的戰略。若只以構築前屯爲目標,將前屯和關門連爲一體,廣立軍寨,在大淩河到舊錦州一帶設一些小的軍堡突前,僵到年底,東胡大軍佔不到便宜,這一次戰事雖然耗資千萬貫以上,到底還是得到了不少好處。到明春,將一半北伐大軍發遣回原地駐守,防止北虜和西羌趁虛而入,對內也能彈壓流寇,如此一來,雖不能大破東胡,但東胡此後入境,需得提防被我大魏禁軍從遼西攔腰阻擊,需得多繞道數百里,對其後勤亦是極大壓力,也算北伐最大的成就了。”

徐行偉搖頭道:“朝廷不會以建成前屯就滿足,最少得恢復舊錦州和修築好大淩河城,這是最低的目標,否則幾千萬貫花下去,三十萬大軍和幾十萬廂軍加百萬民夫,只修了個突出二百里不到的前屯,朝廷上下,包括天子在內都會大爲失望。”

“何必管天子怎麼想?”徐子先冷峻的道:“天子想當然的事情,想當然時候太多了,兩府的韓鍾,樞使張廣恩,還有那些大參,執政,太尉鄧名,他們也能這樣胡鬧?”

“具體的原由,”徐行偉道:“我已經寫信給李樞密身邊的幕僚,也算是當初的舊識,面望能夠得到答案。”

“這樣也好。”徐子先輕輕點了點頭,眉宇間也是佈滿憂色。

雖然前生的記憶告訴徐子先,這一場大戰的失敗是必然之事,沒有僥倖獲勝的可能,但如果有萬一的變化,使得大戰往好的結果發展,當然也是徐子先所樂見之事。

他不是那種爲了自己瘋狂到不顧一切的人……東胡此勝,將三十萬禁軍精銳大半埋骨關外,還死了幾十萬民壯和廂軍,大魏受此重創,北方的防線支離破碎,勉強支撐的幾年後終於轟然倒下。

其間有流寇肆虐,北方到處是烽煙,州縣被破,村寨被毀,集鎮成爲廢墟。

最少有千萬人以上爲大魏送葬,這其中有多少慘劇,徐子先連想都不願去想。

如果能扭轉這樣的慘劇,徐子先寧願自己止步親王。

況且以現在的局面來看,他執掌整個福建,乃至生下兒子後問鼎儲位,都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既然如此,大魏若勝,對徐子先的未來和發展也是極大的利好。

如果不是必要,徐子先也不願逃竄東藩,在海外發展,坐視大陸沉淪,落入蠻夷之手。

“現在我不准你們談這些。”魏翼笑着警告道:“成天忙的要死,明達剛把棉花收完在紡織廠織布,預備發售,鹽業也成功,還有茶,甘蔗,稻田,工廠,海貿,水師也在快速的發展。可能你們在東藩島上,身處其中而感覺不到,但我身在島外,每去一次,就感覺到鮮明的變化。那些港口碼頭,不管是老的還是新修的,每天都停泊着商船,每天都有幾百上千人的新移民到東藩。明達,這是朝廷二百多年沒有辦到的事,你用兩年時間就做到了。其後再過幾年,東藩的富裕繁榮當不在福建路之下,這是曠世奇功,你這一世,什麼事都不必再做,光是這一條功勞,也足夠名垂青史了。”

徐子先苦笑起來,魏翼的這些話他自己如何不知道?事情的變化就是這樣,從量變到質變需要一定的時間,朝廷在此之前對東藩的投入太小,這個量一直在處於恆定的狀態之下。待自己猛然加大投入,天時地利人和俱備,這才使東藩迸發出令人目眩神迷的力量。

其後幾年也會是快速的發展期,以徐子先的投入和控制,財賦收入達到福建路的水平也不是不可能。

但若是說十年時間使東藩和福建路並列,這當然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五十年左右的時間,持續的大力投入,人口達到五百萬以上的規模時,倒是真的差不多能和福建路比肩了。

現在談這些,太早了。

“那說說新娘子好了。”徐行偉也從頹廢的情緒中掙脫出來,他看着黃昏之下的福州東門,那裡熙熙攘攘的人羣已經自動讓開了一條通道,扛着挑擔的中山王府的官戶們,穿着整潔的袍服,戴着一樣的紅色襆頭,正在喜氣洋洋的從城門口進去。

城樓上都擠滿了輪值的禁軍和廂軍,以往禁軍瞧不起廂軍,廂軍也不願往禁軍身邊湊,現在兩股兵馬擠在一起,大量的人頭從城樓和城堞的間隙裡伸出來,每張臉上都掛滿了笑容。

有一些軍官,可能是劉廣泗等人的親信,對眼前的這樁喜事心情也是比較複雜。他們知道徐子先進入福建路之後,擠壓的必定是趙王和劉廣泗等人的空間和權力,雙方的矛盾和爭鬥不可避免,這些事當然也會影響到這些中下層的武官們,他們的神情當然相當複雜,甚至是詭異。

不過以華夏人的傳統,在婚喪大事之前,恩怨都得先放下,於是這些武官和捕盜營過來的廂軍武官們一道維持着城門口的秩序……聞訊趕過來的人越來越多,人羣也是越來越密集,城內外瞬間聚集了好幾千人,並且很快向過萬人發展。

很多城中的居民都聞訊而出,笨些的往城門口跑,聰明點的倒是不急,多半是三五成羣的站在往衣錦坊的道路上等候。

反正中山王是去衣錦坊去迎親,總不能飛過去吧?

尋常的婚事,吹吹打打的時候都會引出大羣的人羣出來瞧熱鬧,中山王徐子先的婚事,又豈能不轟動一時?

不要說那些平素就愛看熱鬧的婦人們,那些尋常的百姓們,這一次聞風而出的還有很多商人,外來旅客,僧尼道士,還有官員吏員,將領將士,當然也包括宗室街的大量的國姓家族和宗室們。

貴人們和士紳家族的人,還有有身份的官吏都是在臨街找店鋪或酒樓,登上二樓包個房間,坐下來說笑等候。

眼前這件事對百姓來說相當轟動,對這些貴人和官紳們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一個胖胖的老士紳臉上滿是紅潤之色,他在一幢酒樓的二樓對身邊的人笑道:“中山王和昌文侯府這樁親事,算是沒有意外了。”

“這對我等是好事。”另外一個官紳滿臉笑容的道:“寒家在東藩有鹽務生意,最怕有什麼波折,這一下兩邊有姻親之好,在下也勉強和中山王府能攀上關係。”

“這其實不太必要。”有人接話道:“中山王做事最講規矩,只要你守他們的規矩,沒有姻親關係,也不會有什麼波折。”

“話不是這麼說。”滿臉笑容的官紳說道:“陳篤竹,徐九真他們的份額爲什麼最多,還不是上島的時候,最受重視?”

“這也是了,不過,還是規矩爲第一要緊。”接話的人是個海商,他悠然道:“現在南洋水師實力復振,中山王府已經在推算海上行船貿易的規矩,大家都守規矩,杜絕惡意的竟爭和意外,肅清海盜。雖然要給王府辦捐納稅,但比起給那些齷齪官兒塞狗洞的錢,這錢給的還是叫咱們心悅臣服,心甘情願。”

“消息確實了嗎?”

“確實了!”海商笑嘻嘻的道:“現在這時候,南洋水師有四五十艘戰艦,分別在閩浙到江陵海面護航,其後會延伸到兩廣海面至倭國航線,都由南洋水師保障商船的安全。若有損失,南洋水師自認保護不力,替船主負擔一半的損失。只要在平時按貨物價值的十分之一交納捐稅就可。”

“十分之一,可是不少。”

按貨物,而不是利潤的十分之一交納,當然是會令相當一部份人感覺肉疼。

“不多了!”一個海商已經眉目舒展,心情愉悅的道:“此前我們出海十次,總有兩到三次遇到海盜,血本無歸。等若是本錢加了三四成上去,現在不過交納一成,中山王府就保障咱們的安全,這買賣合不合算,誰算不出來?往倭國航線先開闢,底下定然是往安南,占城,真臘,暹羅,最後是呂宋,這些地方,南洋水師遲早會打下來,到時候海盜絕跡,重得太平。咱們福建路海商,這二三十年盼的是什麼,不就是盼這一天?”

“可不是!”有人唏噓道:“航道不太平,損失貨物還在其次,多少人家的親人好友在航道上突然就消息不見了,也沒有大風大浪,人沒有了,船也沒有了,也不知道是呂宋盜乾的,還是倭國的康天祈乾的。康天祈看似快收山了,底下的人幹一票,他還能攔着不成?只有南洋水師出面護航,咱們纔算真正安全。別的人,不管是誰說要護航,我可真心是信不過。”

確實如這人所說,在此之前,康天祈和王直都分別搞過護航收捐的事,這事的操作方式並不高端,想法也並不出奇,徐子先能想到,這些老奸巨滑的巨盜也能想到。

可是信任感這種東西卻不是一天兩天能建立的,海盜們又沒有足夠的耐心,提供保護的海盜,一轉眼就把被保護的商船給搶了,這事可不是發生過一兩次。

搞到最後,康天祈和王直的保護真的成了笑話,商船們看到海盜還是望風而逃,最後這事都是不了了之。

徐子先的護航就完全不同了。

大魏親王,南洋水師總管,這兩個身份一個比一個可信。

南洋水師的實力也是急劇膨脹,雖然還不能與康天祈對抗,比起王直也略遜一籌,但相比呂宋二盜的殘部,則已經實力不在對方之下。

對倭國航線的保護,必定是與康天祈打過招呼,倭國一方現在已經在收取租稅,以貿易買賣爲主,對零星的,不聽命令的部下被南洋水師剿滅,康天祈肯定也是樂見其成。

這也是大股的海盜發展到最後的必然階層,洗白上岸,將海盜轉化爲國家勢力或是類似的形式,不管是哪一股海盜,都曾經做過這方面的嘗試。

康天祈不屑於王直的內附,但他如果能成功轉化爲倭國的正經的軍政勢力,而不復人們眼中的純粹海盜,康天祈當然樂見其成。

而下一步護航的線路,必定是從兩廣延伸出去,把安南,占城,暹羅,真臘直至呂宋諸國的航線納入保護範圍之內。

原因也是很簡單,徐子先已經把呂宋二盜打殘了,怎麼可能坐視其慢慢舔平傷口,恢復元氣?

南洋水師也可以留下來發展,慢慢造船追趕諸多海盜勢力,但經過東藩一戰之後,徐子先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強悍的海軍,不管是國家的經制之師,或是海盜的航船,戰力都是慢慢打出來的,而不是坐在家裡造艦造出來的!

走出去,不斷的與海盜激戰,在戰鬥中獲益,擒斬海盜,獲得其艦船,壓縮其空間航道,擴大自己一方的勢力範圍,獲得更多的認可和支持,獲得更多的財富,用多個造船廠同時開建多艘大型戰艦,這纔是南洋水師此後發展的正確道路。

眼下衆人的反應,也是可以確定徐子先的決斷是對的。

“南洋水師有六十多艘大中型的戰艦。”海商繼續說道:“中山王府的官吏親口對我說,年底前還會有不少戰艦下海,估計到年底會有一百五十噸以上的四十餘艘,三百噸位以上的二十餘艘,五百噸位以上的十餘艘,水師官兵,會從現在的一個軍兩千餘人,暴漲到五個軍一萬餘人。以中山王練兵之能,這一萬餘人可抵海盜三四萬人,到明年,我輩往南洋諸國時,也不必過於擔心海盜了。”

“這可是太好了。”有人滿臉欣慰,撫掌道:“我家兄弟六年前至蘭芳,這幾年音信不通,實在是令人擔心。”

“蘭芳怕是要還等。”海商搖了搖頭,說道:“蒲行風在那一片,南洋水師暫且沒有能力去招惹他。”

“唉,也是。”

“好了,好了。”胖胖的官紳也有股子投在海上,南洋水師大面積大範圍的提供護航,對他的家族生意毫無疑問也是有利好因素,在福建路,家資超過萬貫以上的官紳或富商家族,很難找到一家和海貿徹底沒關係的存在。聽着衆人議論,胖官紳的臉上一直顯露出開心的神色,那種由衷的歡喜由臉上的微笑來表達,當衆人談至蒲行風時,不可避免的有些沮喪,胖官紳臉色一凝,說道:“咱們也不要得隴望蜀,飯一口一口的吃,要相信中山王遲早有一天會把蒲行風給剿滅,徹底還咱們一個清平海域。”

“那是,那是。”

“在下亦堅信這一點。”

“中山王若是能蔭庇我福建路全部地方就好了。”

“我廣南東路也盼着中山王哩。”

衆人這才注意到有一個廣南東路的商人在座,黑瘦的身軀和麪部,兩眼亂轉,眼神精明凌厲,穿着則是相當隨意,有一種獨特的散漫感,官話和福建路的人一樣不標準,但有一種獨特的韻味。衆人都是見多識廣的人物,一看一聽便知道這人確實是廣南東路的人。

看到這樣的人,又聽到這樣的話,衆人都是忍不住大笑起來。

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十七章 揚名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十七章 揚名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三百章 白紙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十九章 齊王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十四章 報館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三十章 江邊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五百章 弓弦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
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四十章 風急第九十四章 人心不同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十七章 揚名第一百九十七章 老相國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七十章 暫且忍耐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等第一百六十八章 郎衛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三百零一章 防疫第五十七章 訓誡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雨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十七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鐵人第四百零八章 相見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十七章 揚名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五百六十三章 掩護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三十三章 將作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三百章 白紙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二百九十章 滿分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六十五章 坊車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三十二章 人才難得第七十九章 提點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一百零二章 教訓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三百三十一章 三步並兩步第二百八十六章 篳路藍縷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十九章 齊王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二百二十一章 厚賞第五百二十七章 不滿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十四章 報館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五百二十九章 五部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三十章 江邊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五百章 弓弦第二百一十章 狂生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一百七十五章 白虎旗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十八章 轟動各方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