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

東胡人最少出動了二十一萬到二十二萬人的騎兵,加上其部族跟役和漢人奴隸,總人數在四十萬人左右。

魏軍主力二十四萬餘人,在此前有六萬多廂軍和十餘萬民夫在錦州一帶築城,沿途還有二十萬廂軍和民夫在修築營寨溝壘,魏軍加廂軍,民夫,總數在六十萬人以上。

核心戰場是錦州舊城到渝水側,方圓三十餘里的地方,如果將雙方的側翼,運輸線,後方糧道和儲糧的倉庫區,還有騎兵的遊弋區都算上,整個戰場超過方圓三百里,百萬以上的人們或是披甲持矟,準備浴血奮戰,又或是肩挑手提,運送軍糧。在這樣春末之時,遼西大地上尚且春寒料峭之時,人們在這裡互相算計,將帥們推演戰法,擺開陣列,士兵們枕戈以待,每天很多將士都準備爆發殊死拼殺,很多識字的將士早就將遺書寫好,並且託人送走了,更多的人則是持相對漠然的態度,他們從當兵時那天起就預料到有這麼一天,家人也早就領了安家費,對很多普通的大魏禁軍來說,眼下的戰場也就是規模浩大了一些,對他們來說,在遼西或是在代北打仗,打的是東胡或是羌人都並無分別,所不同之處就在於他們會不會在這樣的戰場上受傷或戰死,對個人而言,什麼樣的國家前途命運,或是族羣的繁衍生息那些宏大的事情其實都是和個人沒有太大關係,個人最重要就是性命和健康,其後是家人,很多來自京師的監軍們騎馬在各營鼓勵將士,將此役的重要性一再宣諭講述,這確實有一定用處,但其實用處真的不大。

中軍由嶽峙率領,沿着渝水城往錦州方向駐紮,渝水城和錦州舊城相隔三十里,中軍和前隊陸續擺開,錦州看似是核心區域,但李國瑞將嶽峙和代北,秦鳳軍人爲主的最精銳的禁軍放在渝水城側,其用意就是相當明顯了,魏軍要力保的不是舊錦州城,而是剛剛夯實地基,正在準備修築的渝水城。

渝水城,也就是明末時的大淩河城在今天的凌海市,凌海市過去叫錦縣,大淩河古稱渝水、龍川、白狼水,遼代以後改稱淩河靈河、大淩河。全長近四百公里,是古代溝通東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齊國北伐山戎、曹魏徵討烏桓、前燕入主中原、北齊攻打契丹、隋唐平定高麗,均以大淩河谷爲行軍主道。

渝水城位於錦州東三十餘里,是屏蔽錦州的重要防線。魏軍若要固遼,就必修此城;而東胡要想攻魏,也就必拆此城,其重要性其實是在錦州城之上,因爲有此城才能與錦州一體,將渝水城和錦州城可以視爲一體,其修築完成之後,纔可以由渝水一側直接東上,隔絕營州,修築舊顯州,整個防線纔算完成,才稱的上穩固。

李國瑞在此之前並沒有明顯的修築渝水城的打算,也是不想提前決戰。待大軍主力前移之時,其也是相當果決的決定立刻重修渝水城。

若此役獲勝,錦州,渝水二城修築完成,大魏就可以宣佈全勝。

就算打成僵持之局,只要把渝水城修好,哪怕錦州放棄,仍然可以宣佈此役獲得了勝利。

爲了完成這樣的目標,哪怕不斷有廂軍和民夫在敵騎的襲擾下被殺,每天死傷都近千人,李國瑞亦是不爲所動,除了加強側翼保護,以防東胡遊騎之外,築城的動作是晝夜不停,只要再過十天左右,便可以完成。

駐隊則沿着鬆,塔等諸山展開,並且陸續前移,待李健,李恩茂等人移駐上來,接手防禦之後,駐防的後隊與中軍會合,可以接着剛築成的渝水城的防禦,駐隊以京營禁軍爲主,裝備雖好,戰鬥經驗不足,意志也不夠堅韌,用來執行這樣的任務也是相當適合。

李國瑞已經將方方面面俱是考慮到了,以其眼下所看到的局面來說,處處旌旗之下看似混亂,其實都是如其部署的一樣,各部禁軍按軍令展開,並無混亂。

炮聲是魏軍互相聯絡,確定距離和範圍的手段,這些火炮都是竹節炮,用鐵摑打製而成,一門炮大約都是二三百斤左右重量,能塞入霰彈彈子,在幾十步內威力並不算小,超過五六十步就很難傷人,其殺傷力比起二百步內就能射穿綿甲的神臂弓相差甚遠,對於大量裝備了神臂弓和蹶張弩,腰張弩,還有少量牀弩的魏軍禁軍來說,實在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用來當號炮聯絡,或是在敵襲時報警,這倒是相當實用的功能,所以在各個軍中都會部署一定數量的小型火炮,在渝水的河牀一側的平原上,在山地附近,在錦州城內外,時不時的就會傳出炮聲,如果有大量的敵騎來襲,炮聲會此起彼伏響個不停,也算是蔚爲壯觀,魏軍的統帥,大將,也可以利用這樣的聲響來反應和部署軍隊。

李國瑞已經聽到是錦州方向傳來的炮響,他並不是太在意。

東胡騎兵的主力在陸續過河,應該是在錦州和渝水的上方,在幾天前,有過萬東胡遊騎試探性的想在錦州和渝水之間渡河,這些騎兵被前營的魏軍將士擊敗,畢竟胡騎再強,也不具有在渡河時擊敗魏軍主力的可能。前營將士是沿渝水至錦州城側展開,過河的胡騎直接面對長矟和魏軍鐵騎的衝擊,根本沒有可能渡河成功。

沿着錦州和渝水一側,到處是木柵營壘和帳篷區域,魏軍並沒有挖開濠溝,豎立堅壁,而是懷着一腔銳氣前來,所以魏軍不太可能在事前打算好構築深壘,而由於進展太過迅速,或是東胡人出現了遲疑的情形,預料中的在錦州城下爆發的大戰並沒有爆發,在魏軍主力初至之時,東胡遊騎和尖兵迅速後撤,並沒有堅持與魏軍前軍打前哨戰,堅持到自己一方的主力前來。

待魏軍立足渝水城和錦州一線時,互相首尾相連的大勢已成,這時魏軍才動員大量廂軍和民夫前來,構築營壘……如果能不拼命而獲得大勝,李國瑞也是希望能得到這樣的結果。如果戰線穩固,兩城修築成功,長壘挖成,只需要留下十餘萬人駐守錦州和渝水兩城,少量禁軍和廂軍駐守松山塔山各堡,然後再留一兩萬人守寧遠,這樣佈置下來,榆關只要幾千人就足夠了,畢竟留下了幾百裡的預警時間,東胡人想直接攻到榆關之下,也是近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能撤回大半的民夫和廂軍,一半多的禁軍,並且完成了築城的目標,就算沒有與東胡人血戰廝殺,無有拿的出手的軍功,李國瑞仍然是能坦然的向朝廷報捷,天子和兩府,也必定不會吝惜封侯之賞。

大魏自武宗之後被東胡人按在地上打,三四十年間被東胡人攻入境內多次,損失的錢財要以億貫來計算,至於被殺害掠走的百姓則以百萬來計算。一旦修築好錦州和渝水城,等若將東胡人加上了一條堅固的鎖鏈,若在明年修復舊顯州,東胡人從草原繞道都相當困難,其從遼州出發,最少要走兩千裡以上才能抵達薊州之北,這已經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就算東胡人從上到下都願意這麼瘋,魏軍以逸待勞,繞道兩千裡前來的東胡人又能佔着多少便宜?

“東胡人在此之前怕是想以逸待勞,和我們在錦州城下會戰。”身披大紅色披風的嶽峙大步走到李國瑞身邊,抱拳一禮之後說道:“不過咱們進軍太速,攻擊太銳,其部署好的前哨未能頂住,不過其有什麼謀劃打算,現在算是真真切切的落在了下風。”

李國瑞輕輕一點頭,近十天來是他一生中最爲緊張的時刻,不管怎樣,從戰場上來說他是拿二十多萬大軍將士的性命在賭,同時也是拿大魏的國運和華夏的氣運在賭。現在看來,差不多是能賭贏了。

現在十多萬廂軍和民夫在錦州和渝水城側修築營寨壁壘,挖出長壕隔絕多個戰場,不使東胡騎兵有逞威之機,只要這些事做完,就算東胡人拼盡全力,也是絕衝不過眼前的長圍。魏軍守堅壁大陣是以長擊短,絕不會有什麼意外發生。

李國瑞輕聲道:“只要長壘修成,築城成功,什麼意外都不必去管。”

嶽峙點了點頭,猶豫片刻,還是說道:“此前對將士許諾,每人賞錢二十貫,現在發到將士手裡的才只有五貫錢。”

“這到不慌。”李國瑞笑了笑,說道:“我已經行文給三司,找鄭裕民打官司,叫他三天之內把錢運到。若是遲緩誤了大事,怕他性命不保。這事就算到兩府,到御前,鄭裕民渾身是嘴也說不清楚,他知道軍機要緊,不會拖延的。”

這倒也是正理,此時禁軍將士趁銳氣前來,一方面是戰事拖延很久,固然朝廷不堪重負,對普通的將士來說也是急欲打上一仗,解決此前的對峙僵局。仗打完了,不管是在城池裡守備,還是奉調回榆關,薊州,或是回河北,河東,秦鳳,總之不必在遼西這裡的冰天雪地裡苦捱,駐守城池也是在屋子裡,生個火盆烤火,比在冰冷的帳篷裡苦捱要強的多了。

加上戰前有許諾,每個將士最少賞二十貫錢,這對普通的禁軍將士來說是比監軍們鼓勵一百次還管用的多的東西。

當兵吃餉,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大魏前身是五代,那時的藩鎮爲禍,天子都是兵馬強壯者爲之,而地方藩鎮林立,各藩都有將士不斷叛亂的傳統,爲節度使的爲了自己的權勢和安全,給賞賜犒勞將士,拉攏軍心鼓勵士氣成爲常態的做法。大魏太祖北伐之時,一開始也是羣雄並起,奈何太祖擅長理財,以當時的閩浙兩廣溝通海外貿易,錢財如江河之水源源不斷滾滾而來,每戰之時太祖必定重賞將士,魏軍士氣如虹,太祖得國的原因很多,兵制,官制,吏制,財賦,軍法,置將,置官置吏都有可說之處,是在當時的羣雄中最爲亮眼的一個,也對人才形成了虹吸作用,魏軍越戰越強,乃得天下,但在諸多原因之中,太祖財賦充足,能重賞三軍激勵士氣,亦是一條最爲要緊的原因。

=========

大家新年好,2020開局不是很順啊,要堅持和努力啊諸君。還是要祝大家新年快樂!

這幾天更新不正常,抱歉,今天更兩章彌補一下。

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十四章 報館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九十章 獻祭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
第四百六十章 斷壁殘垣第一百八十四章 朱虛侯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十四章 報館第一百八十章 遲到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四百七十九章 竟夜鏖戰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一章 崇德十九年夏的星天牛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四百九十二章 指顧間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說服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六十三章 團練使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二百零六章 期許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三百二十三章 島上風光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三百二十九章 羣官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六十四章 歡聲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九十章 獻祭第二百四十七章 巨盜授首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四百零二章 大勝後第四百二十一章 驚醒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一百四十八章 登船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收穫第一百三十二章 年前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五百一十六章 搬空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牢騷第一百九十一章 御筆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四百零三章 搜捕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三百一十五章 摧毀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四百四十一章 玄甲騎第二百八十九章 戶口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