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

“鄧文俊和盧四海走了。”徐子先對身邊的傅謙道:“牧之,你看他二人如何?”

傅謙道:“盧四海桀驁氣息很重,是個豪氣漢子,鄧文俊心思縝密,行事滴水不漏。兩人都四十左右,精力體力都很旺健,在海上都超二十年,依我來看來,是難得的水師管軍大將之才。”

徐子先微微一笑,輕輕點頭,對傅謙的評判相當認同,盧四海和鄧文俊二人徐子先不僅認得,而且是相當熟識。京師之時,兩人在王直帶領下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在陸上尚且如此,兩人俱是在海上成名的大豪,又豈會比在陸上差了?

此次兩人聯袂而來,王直的用心也是就是相當清楚了。

徐子先倒是有些佩服起王直老兒了,這廝兩年前就開始佈局了?一直令兩個部下相爭,最終選定了徐子先這個開府親王爲投效對象,實力,地盤,權位,還有人望,都是完全夠格,兩個海上大豪名義上是四品將軍,節度留後,其實在朝廷命官眼中,他二人的職位和那些羈縻土司也相差不多。

兩人要想如王直一般洗白,最少還得安份守已替朝廷當二十年的守門犬,二十年後朝廷哪位大佬得到足夠的賄賂,心情大好之下大筆一揮,允這兩人以三品將軍銜致仕,平安回家養老,這就算是兩人運道不錯了。

若是稍有行差踏錯,則必定會被無數人構陷針對,不要說富貴終老了,想得以善終也是相當困難的事情。

只有投效到徐子先這樣氣度恢弘,實力也是足夠的強勢親王麾下,在南方多立戰功,效力自贖,徐子先自然會給王直的這些老部下們一條出路。

“這老狐狸……”徐子先想通此節,也是自失一笑。

當年在驛站一見,自己可算是被王直這老狐狸看了個通透啊。野心勃勃,自有方圓,自成格局,一旦有了機會就可能一飛沖天。

從南安侯到中山王,再到秦王,開府,授鉞持節,王直也算是給部下們找到了一條最好的出路。

要知道,福建路人和廣東南路的人可謂是大魏境內最恨海盜的兩路,這兩路都是被海盜禍害的最慘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人與海盜有血海深仇。王直雖然內附歸順,接納他們的是北方朝廷,南方的福建路人可未必肯接納。要知道王直是明州人,他雖然已經歸順,現在是節度使加授給二品將軍號,但在宗族之內的族譜上還是被除名的狀態,要想在譜內重新列名,還得好好下一番功夫,弄不好要封侯之後,族人才會捏着鼻子放棄成見,接受其回宗族之內。至於其餘各人,大半是流落海外的大魏後裔,原本就沒有了宗族,有一些則是少年犯罪流落海外的大魏之人,他們要想和王直一樣迴歸宗族,也是千難萬難。

這一次王直的選擇,看起來是無可奈何,其實也是最優化之後的結果了。

“我們的水師,一兩個月後就可以再壯大三成了。”

徐子先沒有說一倍,雖然王直可能令部下帶來幾十艘大型戰艦和幾十艘中小戰船,看起來是有府軍水師一半的力量,其部下也是積年的海盜,實力不俗。

但海盜需要分流使用,其中有一些桀驁不馴難以馴服的就不會留下來,這一點一定要先說清楚,免得彼此生怨,不經過嚴格訓練,分流,重組的海盜,在海上可能跳幫接舷時有些戰力,但內部的損耗也會把這一點好處給抵消了。訓練重編之後,這些海盜纔算是府軍將士,由於他們出色的海上經驗,會比普通的將士更早的適應水師官兵的身份。

其次就是那些戰艦,需要視情況修復,王直在北方的海島和登州並沒有大型的船廠,艦船一定有一種的破損,需得修補。關鍵之處在於,傅謙的重炮鑄造相當成功,徐子先早在幾年前就有思路,艦船改造要慢慢來,從船身建造到航行模式的改變都要有一個過程,但武器可以由強弩和投石機換成重炮。

大魏太祖和現在泰西人用的都是小型火炮,有的類似佛郎機炮,就是子母銃,有的就是小型銅炮,威力都並不大。

以翻沙法倒模鑄炮在技術上並不難,徐子先一說傅謙就明白了,關鍵就是這種技術在中國向來有所保留,在此前只是沒有這種思路,一說開來之後其實相對來說很簡單。

要緊的是資金和匠人,還有充足的鐵料,這幾樣東藩都並不缺,解決火炮技術只是時間問題,好在傅謙也沒有叫徐子先久待。

這樣等王直的部下南下時估計也要一兩個月,在此期間新鑄的火炮放在府軍原本的戰艦上,然後再有兩個月左右,到夏末之時,估計王直所部的艦船也就能全部安裝好新鑄的火炮了。

待艦隊大體全裝備火炮後,徐子先給傅謙的任務就是鑄五六百斤,氣閉性較好,火藥也要改良的陸戰火炮,安裝火炮車炮架,可以拖拽行軍的幾百斤重的小型火炮,打四斤到六斤左右的炮彈,射程有效殺傷在五百步左右,這樣的話,將來對東胡人的戰事基本上就不必太擔心了。

站在船樓之上,徐子先的視野也是極好。

第九和第十軍也陸續被運送到福建路,分別駐在漳泉等軍州。現在連汀州都駐了一個軍,各地都在改革官吏和駐軍制度,廂軍大體上被裁撤了,各地都有一些反彈,但問題不大。特別是建州和福州,興化軍等地,基本上是被幕府完全掌握了。

藉着剿賊和鎮壓地方的名義,派出官吏和警備士,重編廂軍和重編裡甲的工作相當順利。大魏不禁土地兼併,但人丁數統計也一直相當模糊,一則是大魏也沒有建立起精細化管理,地方上的很多事還是宗族說了算,沒有必要在裡甲之事上這麼認真,國初是重編一次黃冊,確定徵稅戶數就可以了。另外便是勳貴之家有一些隱戶,包括此前徐子先的官戶也是超過了正常數目,這一次他重編裡甲,預先聲明要堅持減賦減稅,否則很多官紳大戶會相當反感。

這些工作大體上完成,各軍都分駐到位,預計再過一兩個月,對整個福建路的重編和梳理工作就大體上完成了。

這樣一來福建路算是夯實了根基,而東藩的情形顯然更好。

快到四月了,還有幾天就是清明,按福建路這邊的慣例,是清明之後幾天內要將春茶收穫完畢,島上有茶山的百姓們已經躍躍欲試,準備停當了。

春茶的數量還不是很多,預計收穫最多值十幾萬貫,但到了秋茶,也就是中秋前十天左右,預計收穫的茶葉將超百萬之數,光是東藩的這些茶山就會給秦王幕府帶來相當優厚的收益。

福建路當然也有茶山,爲數還不少,但那多半是零散的,只有少量的士紳大戶擁有成片的茶山,其餘都是小門小戶自行種茶採茶,福建路是生絲大路和鐵器大路,而江西路是瓷器第一,江南東路則是瓷器,紙張,生絲,茶,棉布,各方面都相當強勢,所以各種綜合來比的話,江南東路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福建路和兩浙路排第二第三,廣南東路的貿易也相當發達,因爲其海路直通南洋諸國,但廣南東路沒有形成自己的拳頭產品,有相當多的貿易是轉口貿易,就是從別人手裡拿貨再出海,利潤肯定不及出產地來的高。

東藩的茶葉是綿延不斷的丘陵地帶開出來的大片土地,動員了全部裡甲的丁壯和大量牧畜開墾種植,茶山需要的技術含量並不高,茶葉卻是響噹噹的硬通貨,由於東藩的氣候相當適宜,徐子先感覺光是憑茶葉出口就會獲得百萬貫以上的收入。

另外還有甘蔗榨糖,現在在島上到處在修築中大型的榨糖廠,備好榨糖工具和培訓人員都做的很順利,缺乏的是大批量的騾馬。榨糖不可能僅憑人力,要榨出甘蔗汁需要雙重沉重的石碾往復循環的不斷碾壓,憑人力,一個石碾榨機就要好幾十壯實漢子晝夜不停的換班壓制,這顯然在成本和人力使用上都相當的不合理,惟有多用雜馬,騾子,毛驢,牛等牧畜來榨糖,這樣才最爲經濟,榨糖的效力也是更高。

石磨製造精細而沉重,原理倒是簡單,所缺的就是數量,還有充足的畜力壓榨,至於製造紅糖還是白糖,以徐子先的決斷,當然是以制白糖爲主。

如果說鹽是生活必需品,再昂貴人們都要吃鹽,糖就是貧困家庭能購買,也願購買的最昂貴的奢侈品了。

人們的口感毫無例外的都喜歡甜,只是嗜甜的程度高低不同,比如有人喜歡吃甜糕點,有人不愛吃就以爲自己不愛吃糖,其實含糖很高的水果,包括含糖很高的精糧,都是人之所好,只是衆人嗜甜的側重點不同罷了。

可以說東藩是全世界範圍內最適合大範圍種植甘蔗和榨糖的地方,徐子先的目標是在十年到二十年內,做到東藩糖行銷天下,相關的從業人員超過十萬人。二十年後,東藩的人口可能破百萬,其中除了少數人專門種稻,從事純農業的活計之外,大量的人口是種茶,種甘蔗,榨糖,挖礦,鑄鐵,種棉花,造船,修船,紡織,還有各種工坊,製造兵器,鎧甲等物。

在東胡人入侵毀滅文明的威脅之下,徐子先在這幾年將東藩按自己的心意打造成了一個相當全面的基業。鐵,棉,茶,糖,當然還有鹽,鑄鐵業,紡織業,生絲,造船,如果一切都走的順暢沒有出現意外的變故,二十年後東藩的人口可能就有一百多萬不到二百萬,畢竟移民安置需要時間和財力投入,二十年到二百萬人已經是極快的速度了。

但以創造財富而論,一二百萬人的東藩創造出來的財富,可能會是福建路和兩浙路的相加,甚至會超過江南東路。

當然這是指東藩給徐子先創造的財富,東藩的鹽,糖,茶,紡織,鐵業,製造業,這些都是徐子先直接投資,就算是土地開墾之後,移民也要給秦王幕府上交相當份額的收成抵充賦稅,加上收海防捐,成立公司直接貿易,一年過千萬的收益是歸於徐子先個人,而不是國家賦稅收入。

這和精細化的管理和東藩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息息相關,這裡確實是一個寶島。而徐子先的經營方式,更象是在經營一個公司。

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五十章 慶功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九十章 獻祭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五百章 弓弦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
第三十五章 軍訓教官第四百五十一章 騰挪轉運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一百零三章 咎由自取第三百六十章 說過往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八十三章 如此地步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四百二十章 攤派第五十章 慶功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五百零六章 步伐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四百八十章 賊首潰逃第二百六十章 上船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百九十一章 有子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五百四十八章 破堡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三百四十六章 陳家第四百一十四章 各方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三百九十章 序幕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一百一十八章 向前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四百七十七章 發若雷霆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敵第九十章 獻祭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五百四十九章 拉攏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百一十六章 文明的曲線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五百章 弓弦第一百四十四章 正事第八十二章 求田問舍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一百六十四章 見王直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三百零五章 新社區第十章 兄弟閒談第二百一十一章 會面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