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

印尼的情況對澳大利亞而言,可謂是密切相關,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管是蘇加諾時期,還是蘇哈托時期,澳大利亞和印尼都不存在什麼一衣帶水的關係,公開宣佈的敵人,和不能公開宣佈的敵人之間的區別。

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的唐納德局長,自然是不能對印尼的情況等閒視之。艾倫威爾遜很能理解對方的迫切,這種理解既有血濃於水的考量,也有現實原因。

比如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的很多中層官員,都是有英國軍情六處工作過的移民組成,這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澳大利亞就是這樣一副帝國忠犬的作風,對於其他英語國家的移民,幾乎就是無條件信任。

“一個亞洲的三角軸心,已經形成了。”澳大利亞秘密情報局局長憂心忡忡的說道,“必須要破解當前的惡劣局勢,使用一切辦法。”

三角軸心?艾倫威爾遜眉毛一挑,中朝和印尼嘛,確實是有這麼一種說法。。

在他腦中的記憶裡,六十年代的上半段這個時間,雅加達確實是大步向前,朝着蘇聯陣營昂首闊步衝刺的,印尼共號稱世界第三,並且發展態勢極爲猛烈。

要不說,蘇哈托政變是中央情報局在冷戰最爲酣暢淋漓的行動呢,可謂中央情報局的巔峰之作的代表,什麼敘利亞、烏克蘭、都是小打小鬧,和印尼的行動不能相提並論。

“其實,也不能說迫在眉睫。當然我也認爲,確實應該着手遏制蘇加諾的雅加達政府,只是這需要長久的謀劃,唐納德。”艾倫威爾遜聽了之後,先抑後揚的道,“我們不能放棄哪怕一絲爭取印尼的機會,不然像是豬灣行動引起的後果,就不得不感到羞愧了。”

杜勒斯推了一下眼鏡,這個英國佬說話真是不中聽,堂堂中央情報局的局長, 現在最討厭的就是被人提及豬灣登陸, 造成的後果現在美國還在承受。

要知道杜勒斯的想法, 艾倫威爾遜心說這才哪到哪啊,後果你還沒看到呢。今年你就能看到,豬灣登陸會造成什麼後果。

“亞洲社會主義國家, 那不堪一擊的海軍力量,不足以對印尼采取什麼聲援。蘇聯倒是一定程度上具備這種能力。但暫時沒發現太平洋方向蘇聯紅海軍力量加強的動向。”艾倫威爾遜繼續絮絮叨叨, “當然英國同意澳大利亞的一點, 印尼的事情不能不解決, 亞洲不能有蘇加諾這麼牛逼的人存在。”

“威爾遜爵士,謝謝。”唐納德得到了英國的聲援, 滿是感激的回答,然後眼巴巴的看着杜勒斯,希望美國能夠和澳大利亞有一種態度。

“我們部分同意英國的看法。”杜勒斯面帶難色的說了一句, “英國也說了, 不能放棄爭取印尼的可能, 對於印尼軍方的援助, 美國每一年都沒有落下。”

一個豬灣登陸,讓美國人現在這麼謙虛了?

艾倫威爾遜覺得好笑, 不過想想也正常,哪怕就是在樂觀的人,也不會設想有一次機會, 能將三百萬成員的印尼共一網打盡,這種勝利已經顯得過於虛幻, 到了不切實際的地步。

在看看蘇聯在剛果的行動,真是酣暢淋漓, 一下子就撐住了盧蒙巴政權。現在的剛果盧蒙巴政府,已經明確宣佈要走蘇聯路線, 一個兩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非洲社會主義國家,幾乎已經呼之欲出。

兩相對比之下,中央情報局更顯得窘迫,幾乎和蘇聯的同行們形成了高下立判的對比。

不過艾倫威爾遜也不是謙虛,這裡面也有他一點點的功勞,真要授勳的時候,菲爾比授大將、伯吉斯授大將、他威爾遜就該是一個元帥, 肩扛大金星。

“去年剛果的事情,打了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在我看來,盧蒙巴來美國的時候, 就應該出手幹掉他,不然不會有今天的麻煩。”

艾倫威爾遜的目光凡在杜勒斯身上,一根手指敲擊着桌面,“有了今天的後果,我們怎麼處理都麻煩,如何取捨都心有不甘。”

“這怎麼說?”維德諾詢問,加拿大和非洲的關係不大,但情報部門是經過加拿大總督授權成立的,見到艾倫威爾遜愁眉不展,自然也表達了關心。

“剛果是非洲中心,現在成了親蘇國家,我們如果強硬應對的話,可能需要法國幫忙。當然加拿大是沒這個問題,現在的加拿大總督不是說法語的麼。”

艾倫威爾遜不由得苦笑,現任總督喬治-菲利亞斯·瓦尼埃,是第一個說法語的總督。

“半個非洲都是說法語的,如果我們默認法國對非洲的超然影響力,可能以後也是一個麻煩,可如果不和法國合作,蘇聯也很麻煩。”

艾倫威爾遜雙手一攤頗爲無奈的解釋,鮮豔的紅領巾暫時收起來,這可是五眼聯盟的重要會議,“我們要反蘇,更要防止法國壯大。這不利於平衡,尤其是現在的戴高樂總統,對我們似乎有些不太親密。”

“我看在歐共體的會議上,英國和法國還是很親密的。”杜勒斯陰陽怪氣的開口。

“你們美國怎麼不接受法國的建議,點頭答應北約總司令輪值的建議呢?就英國有責任,你們美國就沒責任?剛果丟了是英國的責任?古巴丟了是誰的責任?”

艾倫威爾遜同樣夾槍帶棒的反問,“其實我們都明白,不能讓法國人拿到領導權,蘇聯是威脅,不代表法國就不是威脅了。這幾年,法國出現的變化,只要有眼睛都看得到。”

在非洲事務上,英國還保留不少殖民地,是完全有底氣和美國這麼說話的。

艾倫威爾遜也沒因爲杜勒斯的鼎鼎大名,就唯唯諾諾,有豬灣行動在前,他不對杜勒斯重拳出擊就已經很照顧對方的面子了。

眼看着英美又要互相指責,其他三眼馬上表示團結纔是第一要務。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本就是英國怕自己單獨面對美國勢單力孤,拉進五眼聯盟的。

對英國而言,就希望在這樣的場合,這三個國家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

艾倫威爾遜也不是胡攪蠻纏,而是有着自己的目的,其主要目的是,確立一個優先向,英國認爲剛果比印尼重要,因爲當地不但有蘇聯的力量,還有法國的力量,處理不好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後果。

而印尼方向有什麼呢?三角軸心?你看中朝哪個像是海洋強國的樣子,乘澡盆來聲援印尼麼?爲了談這兩個問題,還需要一個更重要的地區摻和進來。

這個地區就是中東,在美國重新劃分了原屬於英國的利益之後,伊朗北部的蘇聯勢力怎麼清除?這都是大問題。

不過在談及伊朗的時候,兩人有發生了意見相左的爭論。美國的中東戰略以伊朗和以色列爲支點,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都在阿拉伯人的地盤上。

而這幾乎尿不到一個壺裡面去,美國人願意把以色列當爸爸,英國可沒這種興趣,英國的傳統是利用猶太人,但從來沒把猶太人供起來。

“阿拉伯國家普遍把以色列視爲敵人,在這些國家都沒有以色列這個國家的名字,而是叫猶太復國組織,英國倒不是特別喜歡阿拉伯人,但如果英國和美國採取一種態度,誰來填補英國留出來的真空呢?蘇聯麼?”

面對着艾倫威爾遜的質問,杜勒斯其實是很想從實力地位出發,讓英國和美國採取一個態度,但一個伊朗都這麼費勁才啃下來,這事還需要從長計議。

會議過程雖然稱不上是和睦,但還是有結果的,中東當然是最爲優先的方向,這一點英美兩國都同意,只是戰略上有分歧。

非洲因爲蘇聯是親自下場,經過了討論,也被放在了印尼的前面來應對。至於亞洲三角軸心,雖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在中東和非洲肉眼可見的威脅面前,重要性暫時放在後面。

“大家雖然看待問題的角度,不能說是完全一致,但在蘇聯這個威脅面前。團結纔是戰勝這個敵人的基礎。”達成目的的艾倫威爾遜,大唱團結讚歌,也沒有忘記安撫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印尼的事情英美都很重視。

一旦英美兩國將中東和非洲的威脅抹除,就會解決印尼問題。

杜勒斯也表示同意,其實這種優先向也是有道理的,東南亞不是還有五國聯防存在?美國也認爲澳大利亞其實過於誇大了印尼的威脅。

“威爾遜爵士,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勒斯意有所指的開口道,“其實我還是喜歡和蓋伊.利德爾先生交流。”

“我比他官大,和我交流是一樣的。”艾倫威爾遜笑容滿面的迴應,“歸根究底,我們還是想要攜手合作下去,統治這個世界,不能讓很多國家不負責任的,做出輕率的決定,採用蘇聯體制建立國家。”

“可能辦法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對於這種人確實是應該肉體消滅。”杜勒斯深以爲然的道,他現在就想要幹掉卡斯特羅,可惜一直都沒有成功。

艾倫威爾遜要知道杜勒斯這麼想,肯定會勸他別費勁了,卡斯特羅活的比你長多了。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來挑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熱鬧的一年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必須嚴查第三百五十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九百七十九章 來自美國的重拳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六百三十章 柏林危機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會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再堅持半年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1693章 緊跟美國腳步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爸爸的背刺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沒禮貌的蘇聯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來首相的視察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四百七十六章 紐芬蘭護漁艦隊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五十八章 南斯拉夫的朋友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七百六十五章 幫法國義不容辭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決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五百六十五章 沙撈越開發銀行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鎖清單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意識第七百五十三章 艾倫佐夫斯基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七百七十二章 轉移財產我熟啊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三百章 先分個贓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六百八十九章 你怎麼回來了?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們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一百章 政客和公務員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早該出重拳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國決不投降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四百一十八章 同人不同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來了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來挑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熱鬧的一年第九百四十八章 法國人的老朋友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必須嚴查第三百五十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九百七十九章 來自美國的重拳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阿爾及利亞公投第六百三十章 柏林危機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英德金融峰會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再堅持半年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1693章 緊跟美國腳步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爸爸的背刺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沒禮貌的蘇聯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來首相的視察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造船業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四百七十六章 紐芬蘭護漁艦隊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五十八章 南斯拉夫的朋友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七百六十五章 幫法國義不容辭第四百九十三章 休假結束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決戰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五百六十五章 沙撈越開發銀行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鎖清單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意識第七百五十三章 艾倫佐夫斯基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七百七十二章 轉移財產我熟啊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三百章 先分個贓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三十七章 英法友誼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六百八十九章 你怎麼回來了?第七百二十六章 我問心無愧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們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一百章 政客和公務員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早該出重拳了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國決不投降第一百六十五章 英蘇友誼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四百一十八章 同人不同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來了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