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詞宗枯詩

“先生,這《大學章句新解》既然已經完成,何時付梓出版呢?”於文傳問道,他七月末才趕回來,渭州王氏的產業都已清理完畢,並且帶着高鳳翰等人安排在白沙書院就讀。

於文傳回到京師開封之後,已經臨近開封府發解試的考試日期,他也讓王景範取了一個表字“壽道”,取那“道久傳不絕即是壽”之意。不過令於文傳感到很驚異的是王景範居然開始出書集解先賢經義了,他第一件事便是將《中庸章句新解》一書認真研讀一番,在聽俞樾說過去兩個月間白沙書院寄宿的各地學子對其辯論得失,更是感到自己回來的有些晚了。

不過王景範在寫《大學章句新解》的時候,於文傳和俞樾都加入進來,只是他們能夠起到的作用很少,倒是隨着王景範寫書過程中不斷髮問長了學問。這《禮記》乃是每個儒生必讀之書,先前俞樾和於文傳也並未發覺這《中庸》和《大學》有什麼特異之處,不過在經過王景範重新編排之後纔對這《中庸》、《大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王景範所著的《大學章句新解》並沒有按照父親傳授的朱熹版《大學》,而是依照先前自己所著的《中庸章句新解》的體例一樣,從《禮記·大學》中將有異議的脫簡錯簡剔除,重新編排之後按經傳註疏集解。不過他在寫好《大學章句新解》之後卻並沒有像先前那樣發動書院學子辯論經義來尋其中謬誤,畢竟已經臨近開封府發解試的考期,學子們固然有興趣卻也不能那自己的前程當兒戲,王景範便將此放上一放等發解試過後再行討論,倒是《中庸章句新解》一書已經雕版完畢即行刻印,估計等學子們考完發解試之後就可以上市售賣。

由於有雕版印刷書籍,加上文風鼎盛,印書的成本低廉,買書的價格便宜。眼下正時興《杜甫詩集》,正正二十卷不過才一貫錢——這還是賣的售價,真正的成本顯然會更低。王景範沒有名望便自己出資刻雕版印書,先試印千冊每冊售價百文,這些事情宋端一人便可拿下,不用王景範來操心。

“不忙,先看看《中庸章句新解》的反應如何,如果京師中的大儒們對此評價還不錯,那《大學章句新解》便可以直接雕版刊印,也省去了那些辯論的事情……”王景範喝了一口茶水接着說道:“其實在這朝廷掄才大典之年出書,乃是博得文名的最佳時機,各地才子都雲集京師,我的年齡不過十八,這些才子們一聽豈有服氣之理?必定是買來著作之後苦心研讀一番尋找其中的錯漏之處,芝麻大點的問題都會找出來,謬誤自然也就無處遁行,到時我只要細細挑選一下便可完善自身學問缺失之處……”

於文傳笑着說道:“先生此策實在是高!”

“《中庸》比之《大學》更似深奧,爲何先生先治《中庸》而後《大學》?”俞樾問道。

王景範撥弄了一下杯蓋答道:“《中庸》首尾渾全是儘性至命,而《大學》則鋪張命世規模,以畢大聖人能事也。故《中庸》以至誠至聖結尾,而《大學》以至善起頭,其脈絡似彰彰明甚。在我看來《大學》乃是人生之‘經’,《中庸》則是人生之‘緯’,今重編《大學》經一章,傳十章,其實最重要的便是體悟那經。”

“不過天下學問古往今來只有用在百姓身上纔是學問,無論是《中庸》還是《大學》對我而言,與那科舉考試一般,都是爲了達到求名的目的而已,而最終則是得到能夠施展自己抱負的地位而已……”王景範轉動手中的茶杯若有所思的說道。

於文傳和俞樾日後才知道,這《中庸章句新解》和《大學章句新解》成了王景範僅有的兩部儒家經典著作,自此以後所謂“學問”卻在與他無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在書屋中做學問是很多人的夢想,王景範自問也可以享受這種生活,不過他的父親從小到大盡心培養他命中註定他就與這樣的生活無緣,他所學所做的一切都是經世致用,也許只有待他能夠完成父親心中的理想之後纔會享受這種無憂無慮的書齋生活。

“先生如此看重子瞻、子由兄弟二人,莫非認爲他們一定能夠科場折桂而歸麼?”於文傳見王景範面露傷感之色,便岔開話題問道。

王景範笑着說道:“實話實說,這發解試並不難,至少對於壽道而言並不難,而萌甫更似子瞻、子由更多些,不過若說子瞻、子由科場被黜落那我是一點也不稀奇的……”

“這是爲何?”俞樾連忙問道。

王景範將茶杯向前一推:“無甚緣由,皆在‘詩賦’二字。子瞻、子由兄弟二人才學乃是一品,觀其文頗有古人餘韻,然解試、省試重詩賦,舉子以詩賦出色甚至是某一句出色而及第甚至奪魁的事情屢見不鮮,不過因爲詩賦遜色排名靠後甚至黜落也一樣很多……現在科場重詩賦,尤重賦而輕論,子由和萌甫在這作賦一項上還好但也並不出色,而蘇子瞻文章一品作賦四流,倒是壽道作賦絕佳,是以我覺得子瞻子由從解試到省試甚至是殿試都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前功盡棄……”

於文傳說道:“先生曾言南人重詩賦,北人治經義,雖然未見過子由、子瞻詩賦,想來爲蜀中才俊翹首,這應該是難不倒他們的。”

“我見過他們兩人的詩,雖有磅礴之意但終未抵大成之境,然解試省試之詩已由《春草碧色》之題變爲《四夷來王》,若是長久如此必然會有《爲政以德》,賦大體也是如此。壽道,你作《春草碧色》比強於萌甫,《四夷來王》乃是持平,但《爲政以德》必不如萌甫,你以爲如何?”

於文傳心中一凜,他與俞樾是王景範雖是在一起讀書,但是他們的學問倒是大半由王景範來教授,他們的根底王景範最爲清楚。以於文傳推崇晏殊便可看得出來,若是定題爲《春草碧色》之類的取效風騷題目作詩十個俞樾都不是他的對手,但是前次禮部試就有《四夷來王》,王景範推測今後會出現《爲政以德》是十分有可能的,這種詩賦題目取經義對他這樣的風流才子來說就實在是太可怕了。

“既然如此,先生爲何還如此看重這二人?”

王景範神秘的一笑:“無他,子瞻、子由運道來了就算佛祖當道亦不可阻其前路,此次科考這兄弟二人必然滿載而歸……不過壽道、萌甫,日後這詩賦終究是強不過策論文章的,就是這詩賦做法也有很多道道兒,日後我會爲你們細細剖析,你們既要有自身才學還要會看這科考風向,唯有如此纔可搏出自己的功名來……”

“天道遠,人道邇”,王景範說得這麼神秘,讓於文傳和俞樾聽得都是有些莫名其妙。不過有一條他們兩人倒是記住了,王景範對於科舉考試文風的變化十分有把握,就算他們不信也沒有關係,蘇軾和蘇轍兩兄弟考完問一問便都清楚了。只是他們跟隨王景範一路從渭州走來到現在,卻從來未看過他認真對待科考的,也許王景範的父親生前給他們幼時留下的記憶已經模糊,不過他們卻知道王景範從來都不會做沒有把握的事情,這科舉考試一定是他胸有成竹纔會如此。

蘇軾兄弟敬慕王景範的學問淵博時常來拜訪他,自然也就將自己的詩文習作與之共同分享,只是王景範從未出手作詩賦,他們也不知其根底如何。不過在王景範看來蘇軾兄弟的詩賦才能確實是領袖蜀中學子的,賦暫且不提,這科舉考試的詩的題目已經較唐代有很大變化,連《四夷來王》都能夠出題,可見這出題越來越向經義靠攏。

王景範讀《全宋詞》蘇軾小傳中曾提到《刑賞忠厚之至論》十分精彩,其內容雖不見蘇軾小傳,但那是屬於策論的範疇。王景範可以想象正是歐陽修對蘇軾文風賞識已至忽略了詩賦纔會使其過關,否則蘇軾若是真的對應試詩賦也如他在宋詞中的地位一般,那明年的狀元絕對是逃不出他的手心的。蘇洵督促蘇軾兄弟兩人閉門苦讀乃是針對經義文章並非詩賦,這點王景範心知肚明只是沒有點出來去做那惡人罷了。

果不其然,蘇軾與蘇轍兩兄弟在開封府發解試完畢之後回到白沙書院,蘇軾一提到他的《豐年有高廩詩》的題目,於文傳和俞樾都面面相覷。這種題目於文傳自問就算勉強去作也是無用,而俞樾爲人較爲嚴謹恐怕亦是不能勝任。

王景範在聽完蘇軾兄弟兩人考試經過之後,沉思片刻說道:“子由兄的詩賦文章過關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而子瞻兄所作詩題,以‘頌聲歌盛旦,多黍樂豐年’一句已是足夠,想來而爲此次發解試應該是差不多過了……”

蘇軾擺擺手苦笑的說道:“作賦也倒罷了,可這詩題一出如雞肋一般,硬着頭皮做上一首‘枯詩’應試而已。”

“子瞻兄這‘枯詩’用得好!然時下科考就是如此,朝廷亦是如此,大宋立國百年至此積弊已深,不過朝廷依舊粉飾太平,豈不如這考試題目一般?這都需要朝廷諸公中之有識之士去改變,而科舉考試也是如此一般……”王景范寬慰的說道。

《全宋詞》中對蘇軾吹捧到了天下第一人的地步,王景範對此是心中打了對摺的,不過父親生前對蘇軾的讚歎亦是不絕於耳,猶是如此他依舊覺得蘇軾這樣的人去考科舉應付這種題目實在是太過爲難,考不過是正常的,考得過纔是怪事。不過蘇軾在提到他的應試詩的時候,那“頌聲歌盛旦,多黍樂豐年”之語簡直讓他不敢相信能夠作“大江東去”的蘇軾也有彎腰的時候,這詩句就是自己寫起來也是有些臉紅的。

在狂放不羈的才子若是真的想要走科舉之路求得功名,那也要如同蘇軾一般作詩就要開篇不臉紅的吹捧一番——沒辦法,這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詩文若是作得不漂亮些,恐怕考官就要直接罷黜了。不過蘇軾終究還是有骨氣,忍不住在最後一句上以“聖後憂農切,宜哉報自天”來結尾。

俞樾倒是老成持重有些憂慮的說道:“這最後一句會不會有些太過?”

王景範笑着說道:“怎麼會過?科場所作畢竟關係仕途,諷諫必須要得體,不能太過分讓考官下了不來臺。不過士子終究是要有自己的風骨的,一味歌功頌德就算考官看了自己也會臉紅,尋常考官也就罷了,碰上一些考官反而會覺得士子不堪造就遂行黜落。子瞻開頭結尾俱佳,拿捏的恰到好處,如果不是太過倒黴這是沒有問題的!”

蘇軾抱拳說道:“慚愧,真是慚愧!終究還是養氣不夠……”

“呵呵,這算什麼?菩薩尚有三分火氣,今日之考官豈不知士子科場艱難?那些同知貢舉官中也有不少作那‘擬試詩’的,其中多有諷諫之意可比子瞻兄要厲害多了,然則他們當年考進士的時候可沒有這麼高的風骨……”王景範笑着說道。

正如王景範所預料的那樣,八月這場開封府發解試蘇軾蘇轍兄弟二人險險過關,總算是留下來等待明年二月的禮部試考試了——這是最爲關鍵的考試,只要過關多半便是進士可以步入仕途了。當然這不僅是對蘇軾兄弟二人的考驗,對王景範而言也是如此,只是該做的準備他三年前就已經做了,三年前若不是喪父他那時便可以來開封參加禮部試考進士科了,不過是陰差陽錯而已。

開封府發解試過後,白沙書院中有一部分未通過考試的學子黯然離開,王景範爲他們舉行送別宴,並且每人厚贈十五貫錢以資路費——蜀中距離開封路途遙遠,讀書人讀書考科舉其中艱辛萬分實在不足爲外人所道,僅來去一次就讓很多考生躊躇不已,甚至有些考生會攜帶家鄉特產來京師販賣以補貼爲自己的科考費用。

十五貫錢對於家在蜀中的赴考學子而言顯然是不夠當路費的,不過節儉一些也就是再添個四五貫錢的事情。一人十五貫不多不過三四十人算下來就是六百多貫有餘,衆人雖然知道王景範不缺吃穿,考前能夠免費供應他們住宿和吃食,或可圖個以後顯達之後有一段香火之緣,不過在自己連發解試都沒通過的時候還慷慨饋贈回鄉路費,這不能不讓他們心中頗爲感動。

當即便有十餘名學子決定留在白沙書院,王景範不怕多養活幾張嘴,這些學子對於目前的書院而言還是非常有用處的,也算是自己提早籌謀沒有落空的回報。白沙書院不過是剛剛初建,雖然這些學子當中沒有什麼名儒存在,但發展書院需要很多人才來填補進來才行,這些學子不愁安排不下去。

發解試考過,白沙書院自從水災過後更是進入了一個有計劃的擴建時期——擴建速度雖然放緩但是加強各種居住環境的建設,包括提供給學校講師的住所等等,並且隨着明年禮部試的到來會有更多學子云集京師,想來投奔白沙書院的學子也不會少。不過此時京師市面上除了談論發解試中的奇聞異事之外,更多的學子和名儒開始關注到了《中庸章句新解》,據說是一個不滿二十的年輕士子所作,有很多人抱着不同的想法都來購買此書,書商們不得不又加印了三千多冊纔夠用。

第128章 帝國星球(一)第170章 戰(一)第112章 成年禮(二)第124章 帝國來使(七)第136章 帝國星球(九)第56章 平湖微瀾第63章 書房召對第47章 投子佈局第5章 天高水長第143章 外敵入侵(四)第95章 世紀之殤(三)第一 戰線五第五十五章第170章 戰(一)第19章 名傳千古第156章 結盟(七)第50章 雙人任務(三)第三十四章第139章 帝國星球(十二)第91章 結尾第115章第六十六章第64章 空間黑洞(十一)第4章 F星球(四)第204章 帝國(七)第54章 治水治人第205章 帝國(八)第34章 伐柯如何第三十六章第206章 無責任番外(上)第154章 結盟(五)第106章第16章 竊(八)第106章 後備軍(七)第129章 帝國星球(二)第112章第五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八十五章第66章 埋葬的帝國(二)第67章 聖眷正隆第117章第67章 聖眷正隆第30章 崇政唱名第132章 帝國星球(五)第27章 捉第103章 後備軍(四)第60章 空間黑洞(七)第41章 一年級生(五)第1章 大盜青衫第五十九章第四十四章第六十章第53章 威逼利誘第6章 勉力爲之第117章 成年禮(七)第八十章第五十四章第199章 帝國(二)第37章 鳳釵定情第106章第195章 勝(五)第108章 後備軍(九)第117章第147章 外敵入侵(八)第七十五章第122章第82章 人形機甲(九)第五十四章第1章 大盜青衫第84章 逐一應驗第六十三章第九十六章第八十二章第79章 大丈夫第75章 有路難行第135章 帝國星球(八)第91章 初體驗(七)第二十三章第五十三章第88章 包拯明威第89章 初體驗(五)第41章 得償所願第四十八章第24章 仁字卷子第46章 一年級生(十)第一 戰線七第80章 彼何人斯第85章 初體驗(一)第114章 成年禮(四)第122章第85章 初體驗(一)第82章 劈荊斬棘第133章 結局(下)第54章 空間黑洞(一)第30章 小捉第156章 結盟(七)第81章 人形機甲(八)第143章 外敵入侵(四)第九十三章
第128章 帝國星球(一)第170章 戰(一)第112章 成年禮(二)第124章 帝國來使(七)第136章 帝國星球(九)第56章 平湖微瀾第63章 書房召對第47章 投子佈局第5章 天高水長第143章 外敵入侵(四)第95章 世紀之殤(三)第一 戰線五第五十五章第170章 戰(一)第19章 名傳千古第156章 結盟(七)第50章 雙人任務(三)第三十四章第139章 帝國星球(十二)第91章 結尾第115章第六十六章第64章 空間黑洞(十一)第4章 F星球(四)第204章 帝國(七)第54章 治水治人第205章 帝國(八)第34章 伐柯如何第三十六章第206章 無責任番外(上)第154章 結盟(五)第106章第16章 竊(八)第106章 後備軍(七)第129章 帝國星球(二)第112章第五十七章第六十六章第八十五章第66章 埋葬的帝國(二)第67章 聖眷正隆第117章第67章 聖眷正隆第30章 崇政唱名第132章 帝國星球(五)第27章 捉第103章 後備軍(四)第60章 空間黑洞(七)第41章 一年級生(五)第1章 大盜青衫第五十九章第四十四章第六十章第53章 威逼利誘第6章 勉力爲之第117章 成年禮(七)第八十章第五十四章第199章 帝國(二)第37章 鳳釵定情第106章第195章 勝(五)第108章 後備軍(九)第117章第147章 外敵入侵(八)第七十五章第122章第82章 人形機甲(九)第五十四章第1章 大盜青衫第84章 逐一應驗第六十三章第九十六章第八十二章第79章 大丈夫第75章 有路難行第135章 帝國星球(八)第91章 初體驗(七)第二十三章第五十三章第88章 包拯明威第89章 初體驗(五)第41章 得償所願第四十八章第24章 仁字卷子第46章 一年級生(十)第一 戰線七第80章 彼何人斯第85章 初體驗(一)第114章 成年禮(四)第122章第85章 初體驗(一)第82章 劈荊斬棘第133章 結局(下)第54章 空間黑洞(一)第30章 小捉第156章 結盟(七)第81章 人形機甲(八)第143章 外敵入侵(四)第九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