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

維亞只好轉過心思繼續“考察”起大明的政治經濟制度,他發現大明對土地政策並不是放任的。

讓維亞很奇怪的是,大明制定了一系列讓他看不懂的律法,如各地都有田地控制區,如山林、河灘、湖泊、溼地,這裡是嚴禁燒荒、填土等開墾措施,官府寧願這裡荒置也不願開發;更有甚者,陝西北部、山西西部、甘肅等黃河上游地區居然進行人口控制,只准遷出,不準遷進,而且分配土地時儘量在外省分配,把百姓引導出來,集寧、和寧等省份的草原地區嚴禁進行開墾耕地,各牧場必須實現輪牧制度等等。

聽說這樣做是爲了保持“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聽說官府還花費重金鼓勵那些乾旱沙化地區的百姓種樹,每種活一棵樹補貼多少錢,種滿一片山林產權就歸百姓所有,可以在成材後獲得官府的批准進行有計劃的伐木,換取錢財。而且那裡很多地區被劃爲紅線區,嚴禁耕種,當地百姓大部分都被遷移走了,然後官府組織人手在那裡植上草被,種上樹,以後頂多允許有規模的放牧。

在東北、南方也是一樣,大批百姓被從山中遷移出來,在平原或盆地裡居住耕種,嚴禁對山林進行大規模砍伐和破壞。

維亞非常不解,他向通事問起這個問題,通事笑着解釋道:“咱大明秉承的傳統文化思想是天地人合一,大自然養育了我們,我們不能貪得無厭,向大自然索取無度,我們不能只留給子孫後代可以耕種的田地,還要留給他們可以賞心悅目、迴歸自然的山林湖河。”

通事是上過南京大學的,他所受的教育已經深深打上了劉浩然的烙印,所以能說出這麼一番話來不奇怪。

維亞想了想,最後還是搖了搖頭,他這位歐洲貴族想不明白,這個時候的歐洲傳統思想就是能向大自然能索取多少就索取多少,完全還沒有後世經歷了慘痛教訓後得出的“環保意識”,於是維亞就把這個歸結爲大明這個古老東方文明獨特的文化。

這個時候維亞也明白了爲什麼大明自耕農爲每人分配那麼多田地,那是因爲大明官府強制規定,每年必須執行輪種制度。一般一戶人家儘管有互助組、生產隊加馬耕技術,但是頂多也就種個十幾二十畝地。但是他們手裡可能有近百畝土地,於是一般情況下是今年種這二十畝,明年種那二十畝,四五年才輪種一次。而且官府是根據你今年耕種的田地來收賦稅的,如你今年春耕時上報說種二十畝地,官府就按二十畝地來收賦稅,如果種少了,賦稅你自己承擔,種多了,輕則多餘耕種田地的收入全部沒收,重則沒收你的世業田,你自己掂量着辦吧。

在另一方面,維亞也弄明白,大明官府對自耕農擁有土地數量還是有限制的,而且這個限制是通過賦稅來調整的。一般情況下,一個自耕農的田地總數不能超過六十畝,一旦超過,不管你種沒種,官府都要按照超過這個限制的田地數的四成來全額徵收今年的賦稅,這也意味着你擁有的土地越多,你所要繳納的土地數量也越多。維亞看得出來,大明官府即大力保護自耕農,但是又不鼓勵他們向地主發展。

大明官府對土地集中的嚴格限制還不僅於此,大明皇帝對臣下封爵,不會像歐洲那樣賜予大量的良田。不過聽說皇帝陛下準備將皇室直轄地,那些海外的島嶼、偏遠地區的土地賜給大明的貴族們。雖然土地數量可能會讓歐洲的許多貴族們抓狂,但是那裡遠離大明本土,處於未開化地區。貴族們要想讓這些土地生錢,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開發,開發完了有了收成你還得繳稅。而且那些島嶼、偏遠地區全部處於大明海陸軍的“保護”之下,如果你異想天開地想在那裡“自立爲王”,你自己掂量一下就憑你這麼一點地盤和實力,是否擋得住大明海陸軍的進攻。

維亞還發現,大明的佛、道、基督、穆斯林、猶太教的僧侶和寺廟完全沒有歐洲的“同行”過得舒坦,雖然大明規定宗教信仰自由,但是他們不準擁有土地,不準接受信徒的金錢施捨,不準“違法”傳教,不準隨意離開居住地,不準隨意擴建和新建寺廟,不準......,種種嚴律讓維亞不由咋舌。維亞甚至聽說一條律法,不管哪一教的神職人員,不管在寺內還是寺外,只要他的手接觸到了信徒的錢,即爲違法,禮部即可剝奪其神職,此後不準再從事傳教等宗教工作。所以這些宗教人士必須依靠官府的撥款過日子。

深知和不滿歐洲教會黑幕的維亞不由爲之嘆息,歐洲那些“願意爲主奉獻”的傳教士不來大明還好,來了恐怕你會堅持不了幾天了。

維亞發現大明土地政策的偏向『性』和嚴格『性』之後,他就不僅向通事問道,那些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怎麼辦?

通事告訴他,一般情況下地主或者多地的自耕農只有兩個出路,一是進行大規模農莊經營,但是這個時候大明百姓人人有田地分配,就算沒有土地的城鎮居民也多流向異常發達的工商業,所以大明國內勞動力非常緊張,這些地主只好去國外如日本、朝鮮、暹羅、印度、麻諾歇巴等國“請”些勞力回來,由於這些人與僱主簽訂了契約,所以被稱之爲“契戶”。他們在地主的土地上耕種,獲取微薄的報酬,但是這個報酬相對他們國內來說卻要好上不少。

而且這些契戶想要成爲大明子民卻是非常困難的,首先你必須在大明居住滿十年,要接受完國民基礎教育,不得有不良記錄,也就是你不能違法,有一技之長,如會本國某項獨特的工匠技術,本國的“歌”唱得好,舞跳得好,等等不一。最重要的是內政部實行配額制,也就是每年只發那麼多指標,或五百,或一千不等。一年指標沒用完,第二年也不會積累,重新按新指標執行。內政部會根據這些契戶的申請,根據他們的各項條件打分,然後按照總分排下來,湊足指標就一刀切。這其中一技之長非常重要,佔得權重也最重。

這些規定對於契戶來說相當於設置了很高的門檻,如果你沒有一技之長,你這輩子就不要想加入大明國籍,因爲你在接受國民基礎教育這一點就無法滿足,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據通事說,光富庶的江蘇、浙江兩省就有大約三十萬契戶在爲地主們耕種,他們大部分來自日本和朝鮮。

維亞瞭解到,大明戶籍實行的是血統制,不是你在大明出生就能加入到大明國籍。如果父親是大明人,不管你是否出生在大明,都可以自然獲得大明國籍,母親是大明人則有諸多限制,如必須在大明國土上出生,父親必須在大明居住滿五年,否則也無法取得大明國籍。

此外你外國人要想加入大明是非常困難的,對於這一方面,內政部雖然沒有像契戶那樣設置配額,但是門檻卻很高,而且每年都會公佈相應的條件,如外國學者、藝術家、工匠都有機會加入大明國籍,知識越高,或藝術、工匠水平越高越容易加入,其餘如有一技之長,如擅長本國的“武術技擊”,某一項手工技術等等,也很有機會獲得批准加入大明國籍,此外還有連續多少年向大明繳納了多少稅收,也可以申請加入大明國籍。

大明內政部是認條件不認身份,你就算是身份再高的貴族,不符合條件,照樣拒絕你加入大明國籍,老老實實拿居住證住在大明,享受非國民待遇。

這大明的國民待遇和非國民待遇是大不相同的,大明國民可以成年有土地分配,可以享受國民基礎教育,可以享受醫療保障等社會福利,可以......,反正是一系列好處等着大明國民。而居住在大明的非國民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他們的小孩想接受大明的國民基礎教育,必須等學校把當地大明適齡子民招滿了,有了空餘學位纔會招收,而且還必須繳納學費;看病除了『藥』費,還必須繳納醫診費;經商要比大明國民繳納更多的所得稅和營業稅,這一點維亞很快就體會到。

最重要的是大明子民出國,無論到那裡,都可以尋求當地使館的保護。維亞聽說暹羅國曾經發生了大城王國和屬國素可泰王國之間的戰事,一千多大明商人、旅者跑到當地使館。後來素可泰王國軍隊不小心誤傷了四名出去買東西的大明國民,結果大明海軍第四艦隊發了飆,先派戰艦將一千多大明國民接走,然後派遣戰艦封鎖素可泰王國海面,出來一艘船就打沉你一艘船,直接造成素可泰王國戰事失利,最好還得老老實實向大明道歉,並賠償了一筆不菲的“醫『藥』費”和“軍費”,元氣大傷的素可泰王國最後只得老老實實當起大城王國的屬國。經過這件事,遠至印度,近至南海地區,諸國之間就算打翻了天,卻再也不敢去碰“路過”的大明國民,生怕大明海陸軍發飆。

維亞不由問通事道:“大明不是正在強勢崛起,海納百川之時嗎?爲何不放開國門,多招攬人口,彌補國內勞力缺乏?”

通事不屑地說道:“我大明開疆擴土,雄視天下,且百姓富足安寧前所未有,遠勝歷朝歷代,海外諸國更是難忘項背。這份榮耀,這份富足,是皇帝陛下帶着大明軍民用鮮血和汗水換來的,豈能讓阿貓阿狗就能輕易分享了去?”

維亞聽到這裡,不由啞然,對通事這份發自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維亞覺得也只有大明人才有,而正是由於這份自信和自豪,讓他們覺得只有被看得上的人才能成爲他們其中的一份子。

在維亞的嘆息中,他來到了南京城,站在南京北城前面,維亞首先感到的是一種氣勢,這是延年城、廣州城、上海城所沒有的氣勢,這是一種雄視天下的氣勢。

南京城只有內城有城牆,其餘四方外城是沒有城牆,而是沿着地勢有規劃地向外延伸,這就是一種自信。據維亞聽通事說,原本在規劃中對外城是否修城牆有爭議,後來大明軍方出來說道,如果大明讓外敵打到了南京城下,這隻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大明軍人都死絕了。

聽到這裡,維亞的心不由爲之一震,這是一種何等的氣魄,何等的自信,何等的決心。但是維亞不清楚同意這個決議的劉浩然心裡真實的想法,在這個時代,擁有熱兵器的大明可以說是天下無敵,如果有強國能夠威脅到大明疆域和本土,那說明時代早就進入到全面熱兵器,城牆的作用就等於沒有了。所以這外城的城牆修不修都無所謂,而且一旦修了,反而會限制外城的發展,南京此後可能會成爲世界第一大城,有了限制反而不方便發展了。

入了南京城,在通事的指點下,維亞先跑了一趟西城的使館區,到威尼斯駐大明使館掛個號。威尼斯駐大明公使名叫馬里奇奧.夏洛特,也是出身一戶沒落的大貴族,因爲與威尼斯大公有親戚關係,便謀得了這份差事。

WWW ▲тt kán ▲¢O

兩人都想振興家族,算得上是惺惺相惜,而且在大明,威尼斯人並不多見,貴族更是少得可憐,兩人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夏洛特得知維亞獲得了兩封推薦信,不由對其的運氣讚歎不已。在大明待了一段時間,夏洛特當然知道潘延年和陳孝林的地位,投了這兩份信,萬一得到了大明皇帝陛下的接見,維亞以後在大明就可以說是一帆風順。於是便督促維亞先將推薦信投到通政司。

這時維亞才明白早有耳聞的通政司是怎麼樣的一個機構,它是大明皇帝陛下直接面向大明軍民的一個窗口衙門,任何人都可以向通政司投書,陳述自己的意見。

通政司接到兩份推薦信和維亞的身份證明及“簡歷”後,下午便給了回信,皇帝陛下願意接見維亞,不過這段時間太忙,預計要排到半個月之後。

能得到準信,夏洛特高興不已,他告訴維亞,每天不知多少人想覲見皇帝陛下,可是皇帝陛下豈是你想見就見的。就連諸國使節,包括夏洛特在內,平日裡也只能見到外務部尚書,頂多見到一位大學士,只有在大型慶典上才能與使節們一起見到皇帝陛下一面。

回到使館,在得知維亞帶來了數千部書籍,問明書錄名單後,夏洛特不由佩服起維亞的眼光。夏洛特謀得駐大明使節一職,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到東方來發財。可是到了大明之後,他發現這裡什麼都不缺,無法淘到第一桶金,這讓他焦急啊。現在維亞的出現讓他看到了希望,這個人在遙遠的歐洲就可以憑藉一些信息把握住大明的需求,這把握商機的本事可不一般,夏洛特心裡有了和維亞合夥做生意的想法。

在夏洛特的指點下,維亞將書從倉庫裡提出來,獻給了外務部。外務部又把這些書轉交給格物院和弘文院,由他們去鑑定價值。

格物院和弘文院組織外國語學院的精通拉丁文、阿拉伯文等外語的教授對這些書籍進行了鑑定,發現這些書有柏拉圖的《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國》、《蘇格拉底的申辯》、《巴曼尼得斯篇》、《蘇格拉底之死》,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阿波洛尼烏斯的《圓錐曲線論》,丟番圖的《算術》,阿基米德的《論球和圓柱》、《圓的度量》、《拋物線求積》、《論螺線》、《論錐體和球體》、《沙的計算》、《論圖形的平衡》、《論浮體》、《論槓桿》、《原理》,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地理學》、《光學》,帕波斯的《數學彙集》,菲洛拉奧斯的《論自然》,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論天》、《氣象學》、《形而上學》、《倫理學》、《政治學》、《分析前篇和後篇》,亞里士多德學派的《工具論》,拉丁文版的阿拉伯花拉子米的《代數學》,希波克拉底的《古代醫學》,蓋倫的《論解剖過程》、《論身體各部器官功能》。這些都是古希臘、古埃及的書籍,都是維亞從拜占庭和埃及通過各種關係買到的,大明此前雖然擁有其中少數書籍,但是都是經過幾手翻譯過來的,那比得上這數百年前的拉丁語原版的。

英格蘭T.佈雷德沃丁的《正切、餘切三角計算》、羅傑.培根的《大著作》、《小著作》、《第三部著作》,法蘭西的N.奧爾斯姆撰《比例算法》,《論圖線》,那不勒斯維塔羅的《光學分析》是維亞在法蘭西購買的,上次陳孝閔也購買過類似的書,只是沒有這麼全。

此外最讓大明格物院和宏文院驚奇的是其中還有古希臘女數學家希帕提婭的《天體與比重》,這位被狂熱的基督教處死的女數學家幾乎沒有什麼著作流世,只能在許多後人的論述中被提及。伊斯蘭世界中臘澤斯的《醫學全書》,宰赫拉威的《醫學寶鑑》和《自由奴》,阿維森納的《論治療》、《醫典》也讓衆多教授、院士們欣喜若狂,在這個時代,醫學最發達的當屬波斯和阿拉伯,這幾部書就是其中最經典的代表,這些書都是維亞從埃及通過各種手段搞到的。

此外還有古希臘、古羅馬、英格蘭、法蘭西、阿拉伯、埃及、波斯等其他學者在哲學、政治、數學、天文、醫學等方面的著作,雖然沒有太多名氣,但都是他們數十年研究和經驗的積累,參考價值極高。

都是無價之寶啊,格物院和弘文院的院士紛紛說道,他們都覺得用錢去衡量這些書籍簡直就是侮辱了這些文明和知識。但是維亞是商人,你總得給個數目侮辱一下知識。最後格物院、弘文院和禮部商議,給這批書定下三十六萬七千圓的價格。

帝國的榮耀相關作品

第228章 白古國第102章 中樞(二)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37章 戰東南(三)第292章 再亂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十章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332章 天山(三)第178章 冬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34章 鎮江第102章 中樞(二)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63章 準備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62章 李存義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93章 張定邊(一)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131章 福州(二)第330章 天山(一)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296章 驚變(二)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191章 治政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92章 江上第291章 鬥(二)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二章第105章 武昌(一)第110章 中樞(一)第66章 勇氣號第230章 羅貫中第36章 戰東南(二)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181章 陝甘第17章 定遠城外第332章 天山(三)第303章 南掌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129章 敗仗(三)第294章 暗影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83章 江州(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298章 定(二)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231章 衝突第42章 治內政(二)第45章 吳國公第96章 張定邊(四)
第228章 白古國第102章 中樞(二)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37章 戰東南(三)第292章 再亂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十章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332章 天山(三)第178章 冬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34章 鎮江第102章 中樞(二)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63章 準備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62章 李存義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93章 張定邊(一)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131章 福州(二)第330章 天山(一)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296章 驚變(二)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191章 治政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92章 江上第291章 鬥(二)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二章第105章 武昌(一)第110章 中樞(一)第66章 勇氣號第230章 羅貫中第36章 戰東南(二)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181章 陝甘第17章 定遠城外第332章 天山(三)第303章 南掌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129章 敗仗(三)第294章 暗影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83章 江州(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298章 定(二)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231章 衝突第42章 治內政(二)第45章 吳國公第96章 張定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