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治內政(二)

在《權利律法》引起爭論的時候,劉浩然於龍鳳二年十一月開始着手將行省司法機構獨立出來。劉浩然一向認爲司法獨立是人類文明和政治體制的一大進步,所以他恢復前宋提點刑獄民事機構體制,改稱爲提刑按察司,主理行省刑名、訴訟事務,設提刑按察使五人,提刑按察副使九人,成爲行省刑獄民訟、覈准死刑的最高機構。劉浩然藉口刑訟重事,關乎生死,不能以一人之意而左右,因此規定行省所有刑名訴訟必須交按察司審覈,一般刑事案件,三名副使合議即可批覆,重大刑事案件,必須五名以上副使合議,再由三名以上按察使合議方可批覆,並擁有最後裁決權,凡行省丞相以下不得干涉審案判決。

並每一府設按察僉事若干名,分巡轄下各縣,做爲第二級司法機構,負責審覈下一級刑事民事訴訟以及接受不服上訴者,百姓如對按察僉事審判不服,可再上訴行省按察司,由按察副使做出最終裁決。

每一縣設判官三人,推官五人,負責地方刑事和民事訴訟,構成第三級司法機構。而整個按察司自成體系,無論俸祿經費、官吏升遷都是獨立的,行省各級官府都無權干涉,而按察使、副使等法司官吏一般都是終身制,除非有失職瀆職方可免職,而判官、推官一般都是三年期滿就換地再任,以免在地方形成了利益關係而影響司法公正。

劉浩然建立獨立完整的司法機構後,開始在吏治上下工夫。元廷敗落,貪官污吏橫行,搞得百姓民不聊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而整頓吏治,靠官吏自身的品德操守是行不通的,必須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監督系統和完善的制度。司法體制的完善是一方面,劉浩然決心樹立幾個典型,鼓勵百姓們敢於民告官,糾正他們民不與官斗的思想。

他讓李善長找到一戶百姓,許以重金,讓他藉口江寧學堂擴建時侵佔了他的宅地,把主持操辦此事的江南等處行中書省給告了。江寧判官接到訴訟不敢審判,交給了應天府按察僉事,按察僉事轉手把這件案子交給了行省按察司,被按察使秦從龍接下來了。

消息傳來,江寧一片譁然,《江南邸報》更是連續跟蹤報道,將影響擴散到各地。

龍鳳二年十二月,秦從龍在按察司公開審理此案,那名戶主呂又四和行中書省丞相劉浩然分別做爲原告和被告列席公堂之上,並有上千江寧百姓圍觀。在公堂之上,劉浩然只是默坐,而副參知政事汪廣洋洋洋灑灑陳言,說佔用宅地是爲了擴建江寧學堂,爲國爲民,而且行省也願意支付賠償,所以請按察司判呂又四輸。

呂又四在大庭廣衆之下表現得差強人意,半天說不出話類,被秦從龍一喝問,差點尿褲子,最後結結巴巴說宅地是祖傳的,並有江寧官府地契爲證,而且他不願意接受行省補償,堅持要保有祖業。

一番別出心裁的辯詞過後,秦從龍宣佈五日後做出判決。見識到新玩意的江寧百姓們就此議論開了,而《江南邸報》更是連版大書,幾乎快寫成一部演義了。不過大部分民衆都認爲呂又四輸定了,行省佔用他的宅地是爲公事,而且人家是官府,小百姓能鬥得過嗎?不過倒有少數江寧學堂的學子堅決支持呂又四,說國家當以法爲重,並宣揚如果按察司判呂又四輸他們就退學。而呂又四更是後悔莫及,不該貪圖李善長的錢財允諾,惶惶不可終日地坐在家裡待死。

第五日,案件如期進行,秦從龍的判決結果出乎衆人意料,行中書省輸了這場官司,按照秦從龍的判決,行省必須停止對呂宅侵佔,出錢恢復被扒掉的呂宅圍牆,一切恢復原狀,並賠償一筆損失費。

這時,劉浩然站起來表示接受按察司的裁決,並發表講話道:“國有常法豈敢不遵,而行省的設立就是保民權安民生,與民爭利已是大錯,有法不遵更是不可饒恕,所以我身爲行省丞相,不但無條件接受按察司的裁決,更要在這裡向呂又四鄭重道歉,請他原諒行省的過錯!”

消息傳出,江寧一片譁然,而報道案件結果的該期《江南邸報》更是被搶購一空,江南民衆在議論這件事情的時候,也隱約看到了一絲不同和希望。接着,杭州四家商人將提點杭州關稅司告上了公堂,說他們因爲自己不願意送賄賂,所以故意拖延關稅審覈時間,結果無故拖過了律法規定的十五天最長期間,使得這四家商人的貨品趕不上船期,損失慘重。

杭州府按察僉事接下了這件案子,經過十餘日的審判,雖然認爲沒有證據證明提點杭州關稅司索賄,但是其瀆職罪名成立,判決關稅司賠償商人損失。

案件上報到按察司,被合議審定維持原判。接到按察司移文,行中書省表示願意接受判決結果,先賠償商人損失,然後處理有關涉案官吏。

劉浩然趁機頌布《吏治律》,宣佈凡是被按察法司判決有罪者,終身不得擔任公職,並制定了連坐法和責任制,凡是失職、瀆職者造成的損失,必須由責任人負責賠償,不夠的再由官府出資賠償,而下一級有過錯,上一級主官必須承擔監察不力的責任,而且賠償金必須由整個責任機構連帶負責,從俸祿和經費中扣除,而舉報者就可以免除,爲了避免打擊報復,行省還會將其遷任他地,加以保護。

行省接着強化了以陶安爲御史大夫的都察院,增加都察御史分巡各地,體察民情,彈劾官吏。一旦官吏被彈劾,必須進行自辯,用證據說明自己並無過錯,否則視爲默認罪行,行省可以進行處置。

劉浩然鼓勵各地大辦報紙,一可以頌布行省律法,讓百姓知法受教育,二可以公佈商情,加強商貿流通,還可以刊登民情,監督地方吏治。

很快,江南行省在安寧和驚喜交加中度過了龍鳳二年,迎來了龍鳳三年,即元廷的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元旦,劉浩然在江寧舉行了歡慶儀式和閱兵式,各地的將領紛紛趕回了江寧,並各自帶回了自己的立功部隊,準備接受檢閱。

在東華門,劉浩然率行省、行院各級官員迎接回來的部屬。最先走過來的是常遇春、傅友德、丁德興、馮國勝和鄧友德,他們是過去一年中功勳最卓著的五人,後面是胡大海、胡海等人。

他們興高采烈地策馬走向在十里亭迎接的官員,剛下得馬來發現一身素袍的劉浩然走出人羣,含笑走向自己,紛紛慌忙彎腰行禮。他們原本以爲這裡只是中低級官員迎接,想不到劉浩然親自來了這裡。

劉浩然要爲諸位將領卸甲,衆將紛紛拒絕,劉浩然執意道:“諸位在前線浴血奮戰,我卻在江寧坐享其成,不爲功臣們卸甲,我於心不安。”常遇春等人知道他的性情,只好同意了。

當爲胡海解甲時,劉浩然發現這員猛將又負了新傷,只是匆匆包紮了一下,連忙喚過隨從副官,取來繃帶藥粉,重新爲胡海包紮。

細細包紮後,劉浩然看着胡海裸露的上身不由開始清點其傷疤:“這道傷疤是在定遠營攻打王貓虎莊園時留下的,這道是伏擊滁州官軍留下的,這道是在和州之戰留下的,這道是攻打當塗時留下的,這四道應該是在東南戰事時留下的。”

聽到劉浩然能清楚歷數着自己的傷疤,胡海不由淚流滿面,哽咽着說:“能跟隨護軍南征北戰,是我胡某最大的幸事,負點小傷又有何妨。”

劉浩然一邊爲胡海披上棉襖,一邊開着玩笑勸解道:“這次回江寧你給我老老實實呆在陸軍學堂,你老婆什麼時候懷孕了我就什麼時候放你出去。你打起仗來不要命,我可不能讓你們老胡家斷了後,要不然你的封爵官位誰來繼承?”

聽完這話,衆人都不由地大笑起來,而胡海臉上帶着淚水,咧着嘴笑得最開心。

五千立功軍士以營爲單位從廣場上列隊走過,整齊的隊列,肅殺的氣勢贏得了江寧數十萬百姓的喝彩,也對定遠軍更有信心了。

檢閱完畢,劉浩然用大喇叭在五千多將士們前面開始激情洋溢的講話:“你們是戰無不勝的雄師,因爲你們是定遠軍!從定遠到滁和,到太平、江寧,再到平江杭州,你們一路浴血奮戰,你們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履行一個誓言,那就是驅逐韃虜,光復中華!勝利屬於你們!榮譽屬於你們!”

聲音剛畢,巨大的歡呼聲傳遍了整個江寧城。隨即,劉浩然爲上百位立功者授予了勳章,由於是初次,所以不但勳章做的簡陋,儀式也非常簡單。

授完勳章後,劉浩然揚起右臂高呼道:“我相信,有一天我會在大都再爲你們,爲你們這些勇敢的將士們授勳!”

元旦歡慶過後,劉浩然帶着衛隊悄悄地離開了江寧,直奔徽州歙縣,此行的目的是去尋訪鄧友德推薦的朱升。

朱升,字允升,休寧回溪臺子上村人,自幼好學,先後師從陳櫟、黃楚望等名家,19歲中秀才,46歲中舉人,50歲任池州路儒學學正,卻不棄耕作,有“春深雨足長青草,數畝山田自可耕”情懷,曾開館講學於故里、紫陽書院、商山書院、歙縣石門等地,人稱楓林先生。

鄧友德經略徽州,率重兵包圍了州治歙縣,爲了家鄉百姓免受兵禍,朱升冒萬箭之簇,獨立城下,說服守城元帥福童開城歸降。後來鄧友德率兵攻打婺源,久攻不下,只得轉去請教朱升。朱升避而不見,只留下錦囊妙計,助鄧友德攻陷婺源。

鄧友德敬佩其才學,累累尋訪邀請,但是卻被朱升婉拒,這次回江寧,便向劉浩然推薦了此人。

一路急行,劉浩然很快便來到石門朱升隱居的教館。面對劉浩然的登門拜訪,朱升避之不及,只得相見。

“劉某恭據江南行省丞相,一直擔心自己才學淺薄,有負重任,所以誠惶誠恐,生怕有絲毫差錯,使得百姓吃苦。今聞得先生大才,懇請先生能輔佐教導於左右,使得我少犯錯誤,則百姓幸矣。”劉浩然非常誠懇地說道。

“丞相不必妄自菲薄,江南邸報我也經常看,你的舉措雖然往往別出心裁,但是細細一想,卻能直中要害。吏治、民生,你都能理順規劃,這份心胸,這份眼界,放眼天下難得一二了。老朽已經身陷黃泥,恐難受驅使。”朱升笑着拒絕道。

但是劉浩然卻絲毫不死心,繼續懇請道:“這些都是權宜之策,還請先生念天下之亂,生靈塗炭,學當救國,教我興國安邦之策。”

“興國安邦之策,無非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而你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高築牆,你搶先攻取了東南,把張士誠逼到了江北,而且又與安慶餘闕交好,使得各路威脅只剩下了西路徐壽輝;廣積糧,你開荒地、安饑民、設軍屯、贖奴僕,又廣開商路,多設工場,我想用不了幾年,江南便又復糧倉、布倉、錢倉之盛;緩稱王,你據江南富庶之地,卻拒絕臣屬擁立爲國公,甘願俯身依託劉福通之下。如此舉措,比我這老朽所說的九字方策還要做得好。”

聽完朱升的話,劉浩然不由一驚,想不到歷史上朱元璋成就霸業的九字真言居然是這位老先生提出的,那可不是一般的人才,一定要招攬到手。劉浩然佔了穿越的光,自然知道老朱同志成功的九字真言,也一直堅定不移地執行着,所以朱升纔有如此感嘆。

“楓林先生,我看你在農耕之餘不忘授學,育才之心可感天地。今先生年老體邁,劉某不敢以俗事煩擾先生,只是我準備在杭州再開辦一所東南學堂,與江寧學堂一般,而李習先生已經願意前往杭州操辦此事,所以江寧學堂學正一職空缺,我想延聘先生爲學正,一展先生教化育才之志。”

正面招攬不行,劉浩然就另想他法,只要把朱升請進江寧就好了,而這個建議也讓朱升猶豫起來,雖然他不願意糾於政事,但是能主持一所行省最大的學府,教授更多的弟子,卻是他的夙願。

劉浩然見朱升有所心動,連忙起身彎腰拱手道:“還請先生念在數萬江南學子的份上,出山吧。”

朱升看着這位年輕的行省丞相,感覺自己被擊中了要害一般,只好無奈地嘆了一口氣,應承下來。

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21章 風雲突變第40章 龍鳳二年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304章 南掌(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46章 方國珍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229章 阿瓦國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6章 渡江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31章 天山(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17章 定遠城外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186章 藍玉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222章 新大陸第113章 中樞(四)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88章 大事件(二)第182章 貨幣(一)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21章 風雲突變第227章 馬六甲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114章 過年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35章 戰東南(一)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93章 再亂(二)第92章 江上第30章 再戰(一)第146章 耽羅島第34章 鎮江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152章 五德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81章 千里尋夫第56章 大內親軍第76章 風波(一)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206章 會盟(一)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106章 武昌(二)第83章 江州(二)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36章 戰東南(二)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86章 江州(五)第113章 中樞(四)第106章 武昌(二)第76章 風波(一)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98章 定(二)第76章 風波(一)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
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21章 風雲突變第40章 龍鳳二年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304章 南掌(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46章 方國珍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229章 阿瓦國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6章 渡江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31章 天山(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17章 定遠城外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186章 藍玉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222章 新大陸第113章 中樞(四)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88章 大事件(二)第182章 貨幣(一)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21章 風雲突變第227章 馬六甲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114章 過年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35章 戰東南(一)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93章 再亂(二)第92章 江上第30章 再戰(一)第146章 耽羅島第34章 鎮江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152章 五德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81章 千里尋夫第56章 大內親軍第76章 風波(一)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206章 會盟(一)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106章 武昌(二)第83章 江州(二)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36章 戰東南(二)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86章 江州(五)第113章 中樞(四)第106章 武昌(二)第76章 風波(一)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98章 定(二)第76章 風波(一)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