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中樞(二)

十二月初六,劉浩然又一次召開了朝會,不過這次會議參加的人比較少,只有幾位重臣、各部尚書侍郎和十幾位名士,地方重臣一個都沒有,因爲這次議論的是中樞改制的問題。$-$

“丞相,諸位同僚,我先來說說。”待到劉浩然講明這次議事的主題,李善長便搶先言。

“中書省有吏、戶、兵、禮、工、刑六部,但是江南這數年展之後,這六部已經不適合了,例如江南工業大興,這工業是屬於戶部還是工部?扯不清楚。”

戶部是管江南錢糧的,這工廠挺掙錢的,戶部就想把它歸在自己門下,可是工部不答應了,它原本就是管江南營造工匠,這工場當然就該歸自己管,於是兩部沒爲這事少扯皮。

“還有江南商貿達,這商務又歸何部管理?又是個大難題。刑部原本持掌江南刑獄,自丞相設按察司理問刑案,這刑部就只剩下管理監獄和巡檢之職了。而且中書省只有六部卻要治理數省,權柄太重且易生推諉之事。”

現在大家都摸到劉浩然的氣,改制動不動就把權柄太重掛在嘴邊。

“因此我議,中書省應根據需要增設各部,並對刑部進行調整。我與汪大人等中書省同僚以及江寧大學幾位教授商議之後,擬定的初步意見如下。汪大人,請你來給丞相和諸位同僚說一說。”

李善長這次學聰明,把光榮的任務給了參知政事汪廣洋。

“丞相。諸位大人中書省定地草案如下。從戶部分出計部掌管賦稅、俸餉、鑄幣及一切財政事務。分出農部掌管天下田地、耕種、糧儲事宜。戶部改爲掌管戶籍、賑災、救濟等民政事務。”

聽到這裡人還以爲戶部尚書不怎麼得罪了李善長和汪廣洋。這一傢伙把它最重地權柄全分出來了變成了一個無關緊要地部門。可戶部尚書一直是李善長兼任呀。不該如此呀。難道他不準備兼任了。所以乾脆將它拆開。而劉浩然想了一下得這戶部跟他異世所知道地民政部、衛生部和社會保障部差不多了。

“工部分出商部持掌商貿往來;出營造部持掌土木、水利、交通營造工程;分出運轉部持掌驛站、漕運、海運等運轉事務;工部專職管理工場事務。”

“禮部分出學部執掌提學學務及科舉考試;禮部專職執掌祠祭、修明禮樂、更定章制及藩屬和海外之往來事務。”

“兵部分出陸軍部。海軍部。已經名存實亡。可撤併。刑部改爲執掌巡檢緝捕及監獄管理。吏部不變。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封爵、世職、恩蔭、難廕、處分及議敘等事務。”

汪廣洋地話一落音。整個議事堂一片寂靜家都需要時間琢磨。過了一會。胡從憲起身言道:“丞相。諸位大人。六部乃秉承周禮六官而生。應天地四季而運貿然增並。恐有違天和。”

“胡先生多慮了,想周禮時期疆域多大百姓幾何?而今我江南疆域東西南北數千裡,百姓億萬俗事繁多,數不勝數光六部而治天下,難啊!”

“老子曰,治國如烹小鮮,只要以仁德布天下,以孝爲本,遵三綱五常,便可天下大治,六部足矣。”

“可是現在天下還沒有大治,從孔聖人到今日已有上千年了,天下依然紛亂,我不想再拿天下和億萬百姓爲了某些人的所謂理想去做試驗,腳踏實地,讓百姓過上富足安定的生活纔是正道。”聽到胡從憲又在買弄理學那一套,劉浩然的話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聖人之言秉承天理,豈是空談,世道紛亂就是因爲世人不讀聖人書,不聽聖人言,所以纔有此禍亂。如果人人能遵禮循法,又如何生出衆多事端?”胡從憲鬍子一翹一翹地說道,看來他被劉浩然剛纔那番話氣得不行。

“胡先生,剛纔我的話說得唐突,我向你道歉了。”看着老夫子那個樣子,劉浩然心裡不由覺得一陣好笑,這些夫子真是又頑固又可愛啊,但是爲了讓老夫子有個臺階下,於是拱手致歉道。

胡從憲看到劉浩然居然主動向自己認了錯,一時回過神來,這時旁邊的宋拉了拉他的衣角,他回頭一看,看到宋正在給自己的遞眼色,當即明白過來了。中樞改制涉及到君臣之間權力的制衡,理學派要是不知好歹一腳踩進去,到時難免不被劉浩然和其他對手抓到把柄,那就大難臨頭了。還不如沉下心來在幾個關鍵的部門佔據位置,於是也不說話了,坐回自己的位置。

“易經雲,凡益之道,與時皆行。周禮、聖人據我等已有上千年,連朱子也知道重聖賢之義,如果我等還死抱着一些條條框框,卻忘記了聖人微言精髓,忘記了與時俱

麼我們遲早就會被歷史拋棄在身後的。”劉浩然雖但是言辭還是非常犀利尖銳,而且他這次還拿出易經和朱子做例子,胡從憲原本就不想再爭下去,聽到這裡也不好說什麼了,劉浩然話裡的意思很明白,聖人的精髓我們要繼續繼承下去,有些枝末細節該改的還要改,這已經足夠了,胡從憲可不想又激怒這個原本對理學沒有什麼好感的江南君主。

“好了,轉回到正事上來。”劉浩然揮揮手道,雖然他對士子文人非常客氣,廣納益言,但是衆人都知道他是個非常有主見,而且手段非常高明強硬,所以有些人就算有一點意見也憋在肚子裡了。

“這個中樞分部的意見非常好,百室、朝宗和中書省都費了一番心思。”劉浩然先表揚了一番,“我做些補充。”

“按照中書省的方案由六部分爲吏、戶、禮、刑、工、學、農、計、商、運轉、營造、陸軍、海軍十三部,我覺得還不夠。我一直堅持的想法是各司其職,但是如果連它的職責都沒有明確何去監督它,所以分部確定職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分部又不能太多時權責重疊,反而爲誤事,所以我們必須根據江南的實際情況來定奪。”

“在中書省十三部的基礎上我建議再做些修改。官府有三大職能範圍,一是國家經濟展,二是百姓民生是行政管理。”劉浩然的話裡帶了不少現代思想理念,也不管在座的諸位聽不聽得懂,但是他的異思怪論衆人都習以爲常了,而且他又是一個強勢的君主,所以理解的要執行,不理解的在執行中理解。

“而官府的權力兩個是決策,二是執行。我們必須按照這三大職能範圍將各部橫向劃分清楚,而在各部按照兩個權力進行縱向劃分。”

“丞相,這橫向、縱向劃分大致什麼意思?”劉浩然這次改制看來與以前截然不同,李善長聽得有點頭暈是這又跟他息息相關,所以必須問清楚。

“百室問好,我舉個例子部管官員考稽升遷,戶部管百姓戶籍民生部管賦稅度支,這是因爲各部職能範圍不同以說各部之間就是橫向劃分;而計部有尚書、侍郎,他們不會去親自管收稅,不會去親自去管各省送上來的度支賬簿,他們只管今年國家需要多少支出,而地方能收多少稅,接着又要根據這些賦稅按照每省的情況去調撥多少薪酬、錢糧下去,這就是決策。而這些決策做好之後就必須由左曹定賦稅,度支司做預算,金司下撥錢糧,這就叫執行。”

聽到這裡,李善長和汪廣洋不由連點頭,劉浩然的一句話將六部的運作講得再明白不過了,而衆人也不由心訝然,自己這位主公可真是天才,治政才幹可不是一般的高呀。

“所以說,各部設置必須照三大職能範圍設置,而各部必須按照決策和執行來分設諸司,以前歷朝總有貪墨瀆職之事,就是因爲決策執行不明,遇到精明能幹的尚書,他親力親爲,每件事都細細過問,但是這種人不是累死就是得罪人太多;遇到糊塗的尚書,那麼下面的各司就上下聯手、互相勾結,貪墨受賄,無所不爲,所以纔會有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的說法。”

“此後各部諸司要分工明確,決策失,我找尚書、侍郎的麻煩,推諉拖拉,執行不力,那就是諸司的問題。”

李善長、汪廣洋和諸部尚書、侍不由紛紛點頭,這樣一來權責分明,自己也用不着糾纏於瑣事,可以安心負責自己的那一攤,到時出問題追究責任起來也能迅速找到人頭,不像以前,關係複雜,追究起來錯綜難纏,最後不了了之。

“好了,現在我根據三大職能範圍對各部設置提出一些建議,國家經濟展方面,先是計部,它掌管度支賦稅,最是重要,因此我建議下設度支司負責預算、國庫司負責錢財收入支出、軍備司負責軍費支出、國內稅務總司負責賦稅徵收,再設一辦公廳負責計部日常事務,組織重要會議等事項。當然了,還可以根據情況再增設諸司,而諸司除了執行決策之外,還必須收集地方的情況,參與和協助尚書、侍郎的決策。其餘各部也按照計部分設下屬諸司。”

“工部和商部我覺得可以合併爲工商部,工廠產出必須經過商貿才能轉爲錢財,所以兩息息相關,有時候工場的政策必須根據商貿情況來定,而有時商貿政策又必須根據工場產出的情況來定,所以兩離一不可。”

“農部,農是國之根本,百姓如果連飯都吃不飽,談什麼國家富強,百姓安寧?所以農部也是重中之重,而農除了耕種之外,還有山林漁牧,都是一種補充,因此農部可稱爲農林部。”

“運轉部和營造部可合併爲運造部,國家營造主要是什麼,無非是城郭、道路、河渠、水利這些又與

息相關,路沒有修好,馬車往哪裡跑?河渠沒有疏通走?還有一個問題,如果運轉部和營造部分開麼路修好了是歸營造部修繕維護呢?還是歸天天使用的運轉部負責呢?因此合併爲一部爲好。”

“現在北洋海路已經連通,南洋海路通達也迫在眉睫,隨着海商往來,與我朝交往的海外諸國會越來越多,而我朝子民出去的也越來越多何處理與這些海外諸國的關係,如何保護我朝海外子民的安全,這些都必須單設一部進行管理,因此我建議從禮部分出外務部,負責理藩及海外子民管理。而邸報書刊行一事,我看可以交由禮部管理。”

聽到這裡胡從憲不由臉色一喜,不由向宋多看了幾眼,到江南幾年,他已經知道邸報書刊的厲害,那怕你是聞達天下的名士只要被邸報書刊抓到一點把柄,幾天功夫就能讓你臭名滿天下。如此重要的利器現在歸禮部管,豈不是正中下懷。要知道宋雖然只是禮部侍郎是他學問好,又頗得劉浩然的尊重以在禮部權柄很重,管理新划進來的邸報書刊還不是手到擒來旦掌握了這些東西,豈不是可以大肆宣傳理學思想。

宋注意到胡從憲的眼色,但是依然端坐不變,可是心裡卻在暗暗嘆息,邸報書刊的威力是劉浩然推動展出來,他豈能不知道其重要,按照他的性格,江南官辦邸報只能有一個聲音,那就是他的聲音。自己看來在禮部待不久了,指不定會被調到哪裡去。

“刑部不應該只承擔管理監獄、緝捕事務,還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我一直強調,江南是以律法爲根基的,一切以律法爲準繩,所以刑部改爲法務部,負責保障律法的施行,維護官府的律法利益和保障律法對所有百姓的權益。其下屬機構應該爲典獄司,負責監獄管理;民權司,負責保障律法對所有百姓的權益;法務司,負責律法宣傳;巡檢總司,負責管理各省巡檢司;調查局,通過調查違反刑事律法的行爲來維護律法,保護我朝免受敵對勢力奸細破壞活動的威脅,在律法允許的範圍內爲中樞、各省、府、縣官府提供執法幫助。”

衆人頓時對法部尚書一職眼熱起來,這可是個重要職位,與吏部、計部尚書不下上下,不知會落到誰家。

“因此,我暫定吏、計、戶、禮、法務、、工商、農林、運造、陸軍、海軍、外務十二部,大家有什麼意見?”劉浩然環視了一眼衆人,大家能有什麼意見,他們現在還沉浸在劉浩然剛纔那番高談闊論中不能自拔,按照他的想法,江南中樞將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歷朝截然不同。

“那好,大議一議各部尚書的人選。”劉浩然喝了一口茶淡淡地說道,衆人立即打起精神來,尤其是胡從憲、宋等理學派人士,更是目光炯炯,全神貫注。

“丞相,諸位大人,我提議宋景可爲部尚書。”胡從憲記住上次分省議事中吃得虧,不顧矜持搶先開口。

準備說話的李善長不一笑,書生就是書生,上次分省議事中,如果沒有丞相的肯,我會提出那些布政使的人選來嗎?還真以爲是我在擅權呢。

“潛溪先生我另有大用,”可是劉浩然句話就擊碎了胡從憲的美夢,“數年前我就準備爲元廷修國史,以正青史,現在各種典籍資料已經收集的差不多了,可以爲之。因此我準備請潛溪先生主掌國史館,主持修史。”

胡從憲臉色不由變了幾變,主修國史,這可是文人夢寐以求的好事,因爲這是名垂千古的事情,而且從另外一個方面,前朝主持修國史的哪個不是當時的文士之?而宋是再典型不過的文人,國史館遠比禮部尚書有吸引力。

“我的幾個兒子也大了,也該讀書了,因此我想請潛溪先生、伯溫先生做他們的老師,小童頑皮,就要請兩位先生多費心了。”

胡從憲心裡立即涼了半截,完了,禮部尚書落空了,給幾位王子教書,過幾年那就是太子太傅,這等尊榮,宋豈能抵擋。

正如他所料,宋和劉基連忙起身拱手道:“宋某(劉某)才學淺薄,恐怕會耽誤了諸位王子。”完全一副半推半就的樣子。

“兩位先生才學淺薄,那天下讀書人豈不是永無出頭之日?”劉浩然開着玩笑道。

“那我等就受之不恭了。”

劉基坐回座位,看着胡從憲一臉沮喪的模樣,心中暗暗笑,跟丞相玩政治手段,十個老夫子你也不是對手。

“丞相,諸位,既然大家沒有意見,我來提幾個建議。”看到胡從憲好事落空,李善長也是一肚子的悶笑,由於此前劉浩然有意無意地壓制,理學派除了宋、劉基少數幾個身居要職,有資格去爭尚書一職外,他們還真沒人了。所以他故意停了一下,慢悠悠地開口道。

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199章 宮內第260章 談判第46章 方國珍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5章 清澗山(二)第86章 江州(五)第80章 餘波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114章 過年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132章 泉州第191章 治政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37章 戰東南(三)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29章 阿瓦國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94章 張定邊(二)第95章 張定邊(三)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77章 風波(二)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56章 大內親軍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29章 敗仗(三)第289章 亂第102章 中樞(二)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83章 貨幣(二)第31章 再戰(二)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223章 伐蜀(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184章 越陳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37章 戰東南(三)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三章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178章 冬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303章 南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90章 鬥(一)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93章 張定邊(一)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91章 鬥(二)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291章 鬥(二)第279章 太子妃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81章 陝甘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207章 會盟(二)第292章 再亂第178章 冬第109章 分省(二)第336章 西安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82章 江州(一)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
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199章 宮內第260章 談判第46章 方國珍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5章 清澗山(二)第86章 江州(五)第80章 餘波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114章 過年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132章 泉州第191章 治政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37章 戰東南(三)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29章 阿瓦國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94章 張定邊(二)第95章 張定邊(三)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77章 風波(二)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56章 大內親軍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29章 敗仗(三)第289章 亂第102章 中樞(二)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83章 貨幣(二)第31章 再戰(二)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223章 伐蜀(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184章 越陳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37章 戰東南(三)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三章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178章 冬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303章 南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90章 鬥(一)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93章 張定邊(一)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91章 鬥(二)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291章 鬥(二)第279章 太子妃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81章 陝甘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207章 會盟(二)第292章 再亂第178章 冬第109章 分省(二)第336章 西安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82章 江州(一)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