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

七點二十五分的警報,並不是瞭望員看走了眼,而是戰艦上的雷達啓動得太晚了。

雖然美國海軍的活動區域更加廣闊,特別是在大西洋上,自從“柏林和會”之後,美國就成了美洲的代言人,而美國海軍則是美國手裡的大棒,經常前往拉美地區炫耀武力,也就經常在熱帶海域執行任務。但是與中國海軍一樣,美國海軍裝備的雷達,也存在冷卻系統功率不夠高的問題。結果就是,只要在熱帶海域活動,特別是在氣溫較高的晝間,雷達就很容易出故障。

美國海軍採取的臨時補救措施也與中國海軍差不多,即讓雷達在夜間關機,並且讓技術人員進行檢修與維護,到天亮的時候再開機,並且在每天的十一點到十七點之間,讓各艘戰艦上的雷達輪流關機,只啓動部分雷達。

也就是說,要到天亮之後,雷達才能派上用場。

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除了夜間炮戰之外,雷達的主要用途就是延長艦隊的對空探測範圍,及早發現逼近的敵機。因爲艦載航空兵無法在夜間作戰,即便是岸基航空兵,也很難在夜間攻擊艦隊,所以就沒有必要在夜間使用雷達。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對雷達使用做出了限制。

這就是,雷達其實也是一個巨大的無線電輻射源,即便工作頻率很高,其有效作用距離遠低於電臺,因此被敵艦上的無線電監聽設備截獲的可能性並不高,但是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都已證實,雷達發出的電磁波依然可以被截獲,而且依然可以用無線電測向設備測出其大致方向。

如此一來,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就不應該使用雷達。

當時,中國海軍的做法比較簡單,即擴大艦載戰鬥機的防空區域,讓戰鬥機擔任部分偵察機的任務,在確定了周圍海域沒有敵艦之後,再啓動雷達。如此一來,雷達發出的電磁波就不大可能被敵艦截獲。

問題是,美軍並沒總結出這樣的戰術。

美軍採取的辦法是首先出動偵察機,在搜索了周圍海域之後,再讓雷達開機,而不是擴大防空戰鬥機的巡邏區域。

當然,這也與美軍的編制有關。

防空區域面積與戰鬥機的巡邏半徑的二次方成正比,戰鬥機的巡邏半徑擴大一倍,防空區域面積就要擴大四倍,因此在保持防空戰鬥機部署密度不變的情況下,就需要把防空戰鬥機的數量提高三倍。即便只考慮外圍攔截,即防空戰鬥機只對來襲機羣進行截擊,那麼防空線的長度也要增加一倍。在敵情不明,特別是不清楚敵艦隊所在方位的情況下,就得把防空戰鬥機的數量增加一倍。

美軍的航母大隊只有兩艘航母,總共也就只有四十八架戰鬥機。

即便不考慮爲攻擊機羣提供掩護,一次也最多隻能出動二十四架戰鬥機,並且讓所有戰鬥機分兩個批次輪換升空巡邏。如果二十四架戰鬥機都以四機編隊活動,每個編隊也就只能警戒在六十度的扇形區域內活動。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飛行員最多能看到二十公里外的敵機,如果天氣不夠良好,可視範圍還將降低。由此就可以大致計算出,在只出動二十四架防空戰鬥機的情況下,防空戰鬥機的巡邏半徑不會超過四十公里。當然,在實際操作中,一般爲五十公里。

也就是說,防空戰鬥機的數量,直接決定了防空區域的半徑。

中國海軍的三航母戰鬥羣裡,至少有七十二架戰鬥機,最多能達到一百四十四架,因此一次能出動三十六架以上的戰鬥機執行防空巡邏任務。在同樣採用四機編隊的情況下,能把防空半徑擴大到五十公里以上。配合其他行之有效的防空戰術,則能近一步把防空半徑擴大到一百公里。

當時,最簡單的戰術,就是讓防空戰鬥機與防空戰艦相互配合。

在西南太平洋艦隊裡,總共有兩支航母戰鬥羣,每支轄三艘艦隊航母,配備有六艘大型巡洋艦或者防空巡洋艦,六艘輕巡洋艦與八艘驅逐艦。在作戰用途上,大型巡洋艦與防空巡洋艦主要爲艦隊航母提供近距離防空掩護,並且在必要的時候能夠指揮防空作戰,配備了功率較大的對空搜索與警戒雷達。驅逐艦的用途之有一個,即反潛。輕巡洋艦在艦隊裡扮演了極爲重要的角色,即在防空作戰中可以協助大型巡洋艦與防空巡洋艦,在反潛作戰中則能支援驅逐艦。更重要的是,輕巡洋艦上也配備了對空搜索雷達,因此具備較強的對空警戒與搜索能力。

在戰鬥狀態下,輕巡洋艦一般位於艦隊外圍。

也就是說,輕巡洋艦擔當了防空警戒艦的角色,是艦隊對空探測的主要力量。

如此一來,輕巡洋艦就能與防空戰鬥機配合,減輕防空戰鬥機的巡邏壓力,並且可以針對性的加強某個方向上的防空警戒力度。

在輕巡洋艦的配合下,三十架左右的防空戰鬥機就能把防空半徑延長到一百公里以上。

到大戰後期,隨着對空搜索與警戒雷達的性能得到提升,在不增加防空戰鬥機的情況下能把防空警戒範圍提高到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問題是,一九四一年時,美軍根本就沒有類似的防空戰術。

因爲要首先安排偵察機出發,所以防空戰鬥機升空的時間較晚。更重要的是,擔任防空警戒任務的戰艦並沒有啓動雷達。

當時,美軍戰艦上的瞭望員看到的,確實是一架中國艦隊的偵察機。

只是,這架偵察機在雲層上方,在飛過雲層間隙的時候,被戰艦上的瞭望員看到,隨即就發生了後面的事情。

因爲觀察時間極爲短暫,而且剛升空的戰鬥機正在爬升,所以瞭望員無法確定那架出現在雲層上方的飛機是不是中國艦隊的偵察機。

當然,這也與偵察機飛行員採取的行動有關。

在發現美軍艦隊的同時,偵察機飛行員也看到了正在爬升的戰鬥機,而且立即認爲已經被美軍發現了,那是前來攔截的防空戰鬥機。結果就是,偵察機一頭鑽進了雲層裡面,並且立即開始俯衝。

當時,中國海軍的艦載偵察機依然是“雪雕”。

雖然新式俯衝轟炸機已經開始量產,而且裝備了海軍航空兵,但是受產量限制,航母上依然搭載了一個“雪雕”中隊,只是規模縮小到了二十架,且主要用來執行偵察任務,並不是主力戰機。

對日作戰證明,“雪雕”要想擺脫敵人的防空戰鬥機,唯一的辦法就是俯衝加速。

此時,美軍艦隊上空的雲層高度非常低,只有八百米到一千二百米。也就是說,偵察機俯衝之後,飛行高度很快就降了下來。結果就是,當美軍戰艦上的雷達啓動時,偵察機的飛行高度已經不足五十米了。

這意味着什麼?

中國海軍早就發現,雷達探測不到低空飛行的戰機,一是受地球表面曲率影響,而是海面產生的干擾雜撥能掩蓋住戰機反射的電磁信號。正是如此,中國海軍纔沒有迷信雷達,反而更加重視防空戰鬥機與防空戰艦。

事實上,在裝備雷達之後,美國海軍也發現,雷達探測低空目標的能力很差。

問題是,美軍還沒有上過戰場,也就沒有對應的解決辦法,甚至沒有多少人認識到雷達的低空探測盲區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當時,正是雷達沒有探測到中國海軍的偵察機,美軍才放鬆了警惕。

有趣的是,升空的防空戰鬥機也沒有發現那架偵察機。大概是,防空戰鬥機在升空之後都在爬升,而且很快就到了雲層上方,所以戰鬥機飛行員沒有能夠看到已經俯衝到雲層下方的偵察機。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更加讓人難以相信了。

根據中國海軍的戰報,當時駕駛那架“雪雕”的是樸常青上尉,一個朝鮮族飛行員,而他在俯衝之後,發現沒有敵機跟上來,並沒有立即撤退,而是繞着美軍艦隊飛了一圈,並且向西北方向撤退。在離開了美軍戰鬥機的巡邏區域之後,也就是離美軍艦隊一百公里後,才發出了偵察報告。

這也正是美軍隨後截獲的那個無線電信號。

雖然信號極爲微弱,但是足以被電臺接收到。

這個時候,美軍艦隊錯過了第二個機會,而弗萊徹做的,僅僅是增加了十二架防空戰鬥機。

顯然,對於即將到來的打擊而言,二十四架戰鬥機根本於是無補。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弗萊徹做出了準確判斷,就應該立即讓艦隊轉向南下,並且派出所有戰鬥機。

可惜的是,他沒有這麼做。

其實,這個時候,西南太平洋艦隊也遇到了麻煩。

雖然在收到偵察機的報告之後,李向龍在第一時間下達了攻擊命令,但是攻擊機羣並沒有立即出發。

原因很簡單,誰也沒有想到能夠這麼快就找到美軍艦隊。

第580章 新使命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90章 力挽狂瀾第492章 多用途第245章 駕駛員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245章 駕駛員第599章 談判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30章 始作俑者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294章 有想法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55章 人生目標第395章 爭取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458章 激戰第39章 朽木難雕第420章 新挑戰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387章 預備隊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79章 直擊要害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77章 新局面第1章 新皇登基第25章 死有其所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74章 各打各的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138章 讓步第419章 矛盾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58章 急流勇退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78章 不得不戰第364章 性價比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0章 無妄之災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101章 遠戰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44章 你追我趕第66章 走向戰爭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69章 打壓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65章 攻擊開始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77章 胸有成竹第212章 出動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1章 撲空第10章 無妄之災第76章 左顧右盼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68章 倒計時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117章 算計第13章 銀行集團第24章 末途絕路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182章 最大化第474章 各有所第12章 追蹤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16章 以退爲進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160章 餘熱第23章 將計就計
第580章 新使命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90章 力挽狂瀾第492章 多用途第245章 駕駛員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320章 前出偵察第245章 駕駛員第599章 談判第610章 你爭我奪第30章 始作俑者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294章 有想法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55章 人生目標第395章 爭取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458章 激戰第39章 朽木難雕第420章 新挑戰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387章 預備隊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79章 直擊要害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177章 新局面第1章 新皇登基第25章 死有其所第435章 亂中出錯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74章 各打各的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219章 利益至上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440章 前進的動力第158章 接二連三第138章 讓步第419章 矛盾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58章 急流勇退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78章 不得不戰第364章 性價比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571章 措手不及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0章 無妄之災第561章 更多選擇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101章 遠戰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44章 你追我趕第66章 走向戰爭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169章 打壓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65章 攻擊開始第269章 經典之戰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77章 胸有成竹第212章 出動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241章 奮起直追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21章 撲空第10章 無妄之災第76章 左顧右盼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68章 倒計時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117章 算計第13章 銀行集團第24章 末途絕路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182章 最大化第474章 各有所第12章 追蹤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16章 以退爲進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160章 餘熱第23章 將計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