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質量缺陷

帝國風雲sodu

戰後,對“依阿華”級的負面評價,主要就集中在其防護設計上。

在“北卡羅來納”級與“南達科他”級上採用了傾斜設置的主裝甲帶後,美國海軍繼續在“依阿華”級上應用了這個設置,並且採用了更大的傾角,提高了防護效果。這麼做,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這就是,“依阿華”級的型寬受到了嚴格限制。

在同時期的戰列艦中,噸位與“依阿華”級相當的,型寬都在三十五米左右,而一些噸位不如“依阿華”級的也不止三十三米。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俾斯麥”級,型寬就達到了三十六米。

過窄的型寬,嚴重限制了“依阿華”級的主裝甲帶厚度。

正是如此,美國海軍才堅持採用傾斜設置來提高主裝甲帶的防護能力,或者是在達到同等防護要求的情況下降低主裝甲帶的厚度。

當然,這一設計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只是,在防護側重上,向外傾斜的主裝甲帶主要針對遠程炮戰,在近距離炮戰中,這種設置方式的幫助並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傾斜的角度太小了,增加的相對厚度非常有限,不足以應付近距離打來的穿甲彈。

根據戰後的估計,“依阿華”級主裝甲帶的實際防護效果在三百八十毫米左右。

顯然,這個數值已經不低了。

同期的戰列艦中,採用傳統設計方式的幾種戰列艦,主裝甲帶的厚度都沒有達到三百八十毫米,比如“俾斯麥”級爲三百二十毫米,“維托裡奧-維內託”級爲三百五十毫米,“黎塞留”級爲三百三十毫米,“前衛”級爲三百五十六毫米,只有“喬治五世”級的關鍵部位達到了三百八十毫米,而要以裝甲厚度爲衡量標準,在防護上全面超越“依阿華”級的只有日本海軍還沒來得及建成的“大和”級。

問題是。裝甲厚度只是衡量防護性能的指標之一。

在決定防護能力的衆多因素中,還包括裝甲鋼板的質量。

顯然,在這方面。美軍戰艦就算不上是最好的了。

當時,最好的裝甲鋼都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這一點,在帝國海軍主力艦的裝甲厚度上也看得出來。“俾斯麥”級的主裝甲帶,最厚處只有三百二十毫米。但是在實戰中,其防護能力強於“喬治五世”級。原因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用在“俾斯麥”級上的裝甲鋼的質量比英國皇家海軍的好得多。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在鋼鐵冶煉技術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正是有了質量優良的裝甲鋼,德意志第二帝國才能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坦克。在大戰爆發前打造出世界上最強大的裝甲部隊。

大戰爆發前,美國的鋼鐵業也非常發達,甚至可以說是其支柱產業。

要知道,美國最早建造摩天大廈,世界上第一棟鋼架結構的大樓就在美國紐約,而沒有發達的鋼鐵業,就根本不可能有像帝國大廈這樣宏偉的建築物,更不可能有金門大橋、遍佈全國的鐵路等等。

問題是。戰前的美國鋼鐵業。主要集中在民用領域。

說得簡單一些,美國大量生產的都是普通鋼材,而不是用來製造戰艦的裝甲鋼。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爲美國在大戰爆發前的軍事實力並不強,只有海軍建造戰艦需要裝甲鋼,陸軍幾乎沒有坦克戰車。顯然。僅僅是海軍的需求,根本無法爲鋼鐵企業提供足夠的訂單。要知道。即便一年建造一艘主力艦,裝甲鋼的用量在兩萬噸以內。而一座大型鋼鐵廠一年的產量在百萬噸左右。

事實上,德意志第二帝國能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鍊鋼技術,與其機械化部隊有很大關係。

說白了,如果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前就着手打造機械化裝甲部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鋼鐵企業也不可能飛速發展,也就不可能獲得足夠的資金來研製、生產性能更加出色的裝甲鋼。

可以說,在大戰爆發的時候,美國在特種裝甲鋼領域的研製能力並不強。

雖然在參戰之後,巨大的軍事需求推動了鋼鐵業發展,美國的鋼鐵產量更是在接下來的幾年內連續大幅度增長,但是在特種裝甲鋼領域,要的不僅僅是巨大的生產力,還有前期的科研積累。

顯然,這正是美國的弱點。

到了一九四三年,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了。

¤ тt kǎn¤ C ○

這就是,美國陸軍也在瘋狂的擴充裝甲部隊,並且大舉向紅俄與英國提供坦克等裝甲兵器,因此美國軍事工業對裝甲鋼的需求量急劇增加。由此,導致了一個嚴重結果,即裝甲鋼的產量滿足不了需求。

當時,美國鋼鐵企業曾經設法提高裝甲鋼的產量,但是效果並不明顯。

也正是如此,美國製造的坦克戰車才性能平平。拿“謝爾曼”M4型坦克來說,其戰鬥重量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黑豹”相差不大,但是在火力、防護與機動性能上,都遠遠比不上“黑豹”。

在海軍的戰艦上,這樣的問題也存在。

事實上,在“依阿華”級戰列艦上,裝甲鋼的質量問題體現得十分明顯。

“依阿華”級戰列艦是在美國參戰前夕開工建造的,等到了組裝裝甲的時候,美國已經投入戰爭,而且承擔了主要的援助任務。在一九四一年,美國爲紅俄提供的武器裝備就佔用了上百萬噸的鋼鐵產量。此外,美國還得爲英國提供援助,幫助英國皇家陸軍在北非與德意聯軍作戰。

在這種情況下,坦克戰車的製造優先權顯然更高。

結果就是,用在“依阿華”級戰列艦上的裝甲鋼的質量嚴重縮水。

根據中國海軍在戰後做的測試,“依阿華”級所用裝甲鋼的硬度標準非常低,根本沒有達到美國海軍提出的最低要求。要命的是,這些鋼板在製造之後並沒有進行嚴格檢查,即便做了篩檢,在發現問題後也沒有進行正確處理。比如在“密蘇里”號戰列艦上,就有三分之一的裝甲鋼板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而在任何情況下,這些有問題的鋼板都應該返廠,即回爐重煉。可惜的是,美國海軍根本沒有這麼做,只是要求廠家進行簡單處理,然後就裝到了戰艦上。

把裝甲鋼的質量考慮進去的話,“依阿華”級戰列艦的防護就不怎麼樣了。

甚至可以說,“依阿華”級的防護還不如前兩艘“南達科他”級,因爲這兩艘戰艦是在大戰爆發前建造的,大戰爆發的時候已經完成了主要建造工作,因此裝甲鋼不存在質量上的問題。

當然,即便沒有裝甲鋼的質量問題,“依阿華”級的防護也算不上強大。

別的不說,“依阿華”級是按照戰前的防護標準進行設計的,其主裝甲帶只要求能夠抵擋住十六英寸普通穿甲彈。顯然,對戰爭期間出現的新式穿甲彈,這個防護標準就低得有點離譜了。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當時連美國海軍對“依阿華”級的防護都沒有信心。

主要就是,美國海軍自己做過測試,發現“依阿華”級的主裝甲帶在大部分範圍內都無法應付十六英寸新式穿甲彈,更別說中國海軍在一年前就已經獲得的鎢合金穿甲彈與次口徑穿甲彈了。

中國海軍在戰後做的測試也證明了這一點,即三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在通常交戰範圍內,就肯定能夠打查“依阿華”級的主裝甲帶,而更先進的次口徑穿甲彈幾乎能在全射程範圍內打穿“依阿華”級的裝甲。

當然,這不僅僅是“依阿華”級的問題。

包括“南達科他”級的後兩艘在內,在一九四二年之後建造完成的美軍戰艦,幾乎都存在裝甲鋼質量不過關的嚴重問題。

事實上,這也成爲了美國海軍啓動“蒙大拿”級戰列艦設計工作的主要原因。

在沒法通過提高裝甲鋼的質量來提高防護能力的情況下,美國海軍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增加噸位、增加裝甲的厚度來提高防護。結果就是,“蒙大拿”級的設計排水量就達到了驚人的六萬噸與七萬噸,超過了“腓特烈三世”級,而增加的排水量中,除了增加一座三聯裝主炮炮塔之外,幾乎全都用在了裝甲防護上。爲了提高裝甲防護,“蒙大拿”級甚至降低了主機的輸出功率,設計最高航速也降到了三十節。可惜的是,“蒙大拿”級的命運還比不上日本海軍的“大和”級。在一九四三年底,美國海軍就終止了“蒙大拿”級的設計工作,隨後取消了所有建造計劃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依阿華”級是一種很強大的戰艦,不過更多的是在其外表,而論戰鬥力的話,“依阿華”級最大的提升在火力與速度上。相較於“南達科他”級,“依阿華”級的防護水準不但沒有明顯提高,反而因爲龐大的艦體所帶來的中彈面積增加而有所降低,綜合防護能力並不理想。

這樣的戰艦,能在太平洋上給美軍帶來勝利嗎?

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108章 備戰第69章 恩仇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33章 停戰條件第70章 圈套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44章 大老闆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171章 振作第10章 無妄之災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58章 野心家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31章 外交家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33章 遠東起火第65章 生存競賽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44章 你追我趕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179章 突擊第187章 優勢第601章 威脅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31章 外交家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143章 農場第126章 夾擊第88章 同胞兄弟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112章 找事做第10章 海軍起航第167章 血誓第4章 風起雲涌第104章 撤退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521章 難題第137章 綱領第546章 協商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139章 轉折點第91章 棟樑之才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74章 機不可失第14章 海軍之父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129章 據點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93章 挑戰書第44章 萬不得已第54章 備戰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75章 創造機會第197章 利器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244章 發現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50章 誰去誰留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55章 虛與委蛇第2章 笑談天下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137章 受夠了第32章 精氣神第609章 國防部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103章 激戰
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108章 備戰第69章 恩仇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33章 停戰條件第70章 圈套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44章 大老闆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171章 振作第10章 無妄之災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242章 一舉超越第158章 野心家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31章 外交家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33章 遠東起火第65章 生存競賽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44章 你追我趕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179章 突擊第187章 優勢第601章 威脅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31章 外交家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143章 農場第126章 夾擊第88章 同胞兄弟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112章 找事做第10章 海軍起航第167章 血誓第4章 風起雲涌第104章 撤退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521章 難題第137章 綱領第546章 協商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259章 保守與積極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139章 轉折點第91章 棟樑之才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74章 機不可失第14章 海軍之父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129章 據點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93章 挑戰書第44章 萬不得已第54章 備戰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328章 傳統精神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75章 創造機會第197章 利器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244章 發現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50章 誰去誰留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55章 虛與委蛇第2章 笑談天下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137章 受夠了第32章 精氣神第609章 國防部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103章 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