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開始出手

時間來到十一月中旬了,清平侯府和沈家的庚帖已經交換了,應南圖離開京兆都十幾天了,似乎也帶走了關於婚事、關於愛情的所有考量,沈寧的心情恢復了平靜。

除了鑑華堂的課程,她仍舊將絕大部分心力用在了五皇子府,與五皇子府交織的所有人員和事情。

陳修齊、李斯年、李貴嬪,還有二皇子、十二皇子等人,都在她思量範圍之內。

特別是對李斯年的監視,更是沈家這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宮外有如流處,宮內有沈餘樂,誰都不敢放鬆。

暗處的力量已經儘可能地調動了起來,不過卻是毫無收穫。

如流處和沈餘樂的彙報是李斯年是個大永標準的三品文官,沒有任何特別之處。

李斯年每日專注政事,職內事都辦得很漂亮,在長泰帝那裡也頗得看重,是以能一路青雲;閒暇的時候,和同僚或屬下去酒肆喝個小酒,談論的也是京兆官員最喜歡的風月之事;做官很圓滑,和許多官員都能說上兩句話,不曾與人結怨,也不曾聽說過誰對他有微詞;爲人也潔身自好,家中只有一嫡妻兩嫡子,後宅也簡單和睦,不像京兆大員後宅那樣烏煙瘴氣……

這也就是說,如流處和沈餘樂根本就找不到他任何弱點,也沒有發現他和上官長治有來往的跡象,要想離間他和上官長治,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聽了如流處的彙報。沈寧也不着急,這些都是急不得的,既然知道了李斯年就是那個人,必定會找出應對的辦法的,事情就簡單得多了。

一個人,怎麼可能無疵呢?這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大問題了!沈寧這樣想,她相信李斯年一定會有弱點的,遂吩咐如流處繼續監視李斯年。沈餘樂在宮裡的觀察自然不可少。

李斯年的事情處理完畢,沈寧想起祖父的吩咐,想着也應該是時候去宮中拜訪容貴嬪了。容貴嬪現在都還沒起到她應該有的作用,實在是太不該了!

早幾日,大永皇室再次傳來喜訊,二皇子妃陳氏有身孕的消息透了出來。原來陳氏已經有孕五個多月了,因爲怕再次出現小產事故,這個消息倒是瞞得嚴嚴實實的,現在陳氏胎像已經十分平穩了。於是朝官這才知道二皇子府有喜事了。

不止如此,尚藥局的太醫已經診斷出陳氏的胎像乃是子息之像;同時,二皇子的側妃簡氏。也有孕三個多月了!這下是雙保險。如無意外,長泰帝的皇長孫就從是從二皇子府出了。

長泰帝自然高興不已,着殿中省和少府寺給二皇子府送去不少賞賜,還令尚藥局太醫每天都要去二皇子府爲陳氏、簡氏請平安脈,所需珍貴藥材等等,絕不吝用。可見長泰帝對皇孫是多麼期待。

延禧宮的德妃近日是走路都有風的,臉上掛着沖淡平和的笑意,說話處事越發從容,就算面對着慕妃隱隱的挑釁和怨恨,她也不以爲意。

慕妃膝下無所出。而自己馬上就要抱皇孫了,她就算再貌美。又怎麼跟自己比?這就是命!自己的命好,膝下有兒有孫,待皇孫出世之後,自己的皇兒必定能被立爲太子的,到時候命會更好,自己是將來的聖母皇太后!

慕妃?到時候自己一個手指頭都能捏死她了——德妃這樣想着,完全不將慕妃和李貴嬪等人放在眼內。

除了慕妃,上官長治和李貴嬪對於陳氏有孕是最失望的,原因就不用多說了,一旦皇孫誕下,二皇子登位的籌碼就重了許多。

但是上官長治和李貴嬪暫時不敢向陳氏和簡氏的胎落手,長泰帝有多看看重這次的皇孫,他們都知道。要是事情留下了手尾,長泰帝追究起來,那就真是與那個位置無緣了!

再說了,他們現在也沒有完全的計劃和把握去做這個事情,只能惱怒地看着陳氏和簡氏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

最近,上官長治和五皇子府幕僚今日謀劃的是五皇子妃的事情。二皇子那裡快要連皇孫都有了,五皇子的婚事再不能拖延了!

沈家已經無法可想,必須得擇一得力親家了,這是五皇子府諸人的共識。而朝中重臣的情況,他們也過了個遍,欲從中找出最有用的人家來助上官長治成事,此是後話不論。

沈家和容貴嬪聽到二皇子府的喜事,倒沒有什麼失望或怨恨,他們將心思用在了另一件事上,根本就沒有多餘的心思來想二皇子府的事。

十二月初的時候,鍾粹宮容貴嬪向長泰帝建議:興建慈幼局,以安置東郊大地動中喪父失母的孤兒。以國家之力來救助、供養這些孤兒,以貫徹榮平縣主曾提及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言。

同時,她建議長泰帝將慈幼局置於戶部屬下,以保證慈幼局的順利進行。

容貴嬪的這個建議得到了長泰帝的肯定和讚揚,認爲這是一個安民利國的義舉,戶部和工部正愁無法安置那些無家可歸的孤兒呢,現在有了容貴嬪的建議,正是解了燃眉之急。

很快,長泰帝就召集了工部和戶部的官員討論這個建議的可行性,工部和戶部的不少官員都親眼看見了東郊大地動中的慘狀,心中受到的震動非同小可,對於興建慈幼局的建議自然是一力贊成。

戶部侍郎江成海同意將慈幼局安置在戶部屬下,還說道會第一時間將興建慈幼局的錢銀準備好,而工部侍郎袁恪真也說會抓緊時間選址、動工,爭取早日建好慈幼局等等。

另有中書舍人孔芃提議,慈幼局的主事人可由京兆勳貴之家出任。勳貴之家沒有實權而有令名,來負責這樣的善舉是最適合不過了等等……

最後長泰帝下旨興建慈幼局以安置東郊大地動的孤兒,由三公三侯這六家勳貴共同主理慈幼局之事,令慈幼局置於戶部屬下,戶部每年會劃撥一定數量的錢銀用以供養慈幼局。

慈幼局的選址還是定在東郊,在大地動沒有毀壞的地方興建,以銘記這一場大地動和這一次善舉。

長泰帝旨意一出,京兆百姓尤其是東郊倖存的百姓。莫不歡欣感念,紛紛讚揚長泰帝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乃是任君明主。

御史臺官員也多次上表肯定長泰帝的功績,門下省給事中詹成等人更是爲長泰帝歌功頌德,聽得長泰帝飄飄然。

沒多久,京兆官員和百姓都知道了這個建議最初是由後宮容貴嬪首先提起的。他們在稱頌長泰帝的時候,也稍帶上了一句“容貴嬪有義,皇上景福齊天”之類的話語,令長泰帝也極爲心喜。

長泰帝想到容貴嬪不止爲他誕下一個皇兒。還助他有此令名賢聲,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賢內助(他忘記了能稱得上皇帝賢內助的,就只有坤寧宮那位皇后娘娘。)。

爲了表彰容貴嬪這個善舉。也爲了自己一貫對容貴嬪的寵愛。長泰帝決定:給容貴嬪晉位,將她由現在的容貴嬪升爲容妃,授予金冊金印,還令容妃協助皇后,處理後宮事務!

容貴嬪有提議興建次慈幼局的大善舉,前朝和後宮都沒有對她這次晉位提反對意見。以義舉有功封妃。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不但不反對,還有部分官員恭喜皇上得此賢妃,是祥瑞之福等等。

延禧宮的德妃聽到容貴嬪晉位的旨意,心情好不到哪裡去。

德妃雖然貴爲四妃之一,位階比容妃還要高。卻沒有協理後宮的權力,現在皇上竟然下旨讓一個小小的容妃來協理後宮!

更重要的是。容妃育有十二皇子,雖然十二皇子年幼,但德妃還是感到鍾粹宮是個潛在的威脅。隨即她想起了二皇子府的喜事,想着等皇孫出世之後,在慢慢收拾容妃也不遲。現在最要緊的事情,就是皇孫平平安安出世,別的,都是等閒事。

而春熙宮的李貴嬪則是氣得臉都綠了。原本春熙宮總是穩穩壓着鍾粹宮一頭的,可是去年中秋之後,容嬪晉升爲容貴嬪,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現在她竟然晉爲容妃了,自己還是貴嬪,竟然生生被她壓了一頭去。以後相見時,自己還得向她請安行禮,這實在是一個天大的恥辱!

憑什麼?憑什麼自己要低她一頭?李貴嬪輕輕柔柔的神色變得猙獰起來,眼神也有些狂亂,爲了今日的恥辱,皇兒一定要登上皇位!只要皇兒登位,自己成了聖母皇太后,那容妃就永無可能壓着她了!

後宮格局的這一變化,也落到了某些有心人眼裡,比如中書令韋景曜和門下侍中申科。他們從長泰帝這個封妃的旨意中嗅到了一星半點的傾向。

容嬪這兩年來扶搖直上,這麼短時間內就成了容妃,難道皇上心中所屬的人選就是十二皇子嗎?擡高生母的出身,就是爲了十二皇子的將來鋪路,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他們再想到了那沈家那場及笄禮,早前容貴嬪竟然會去參加,難道在這場奪嫡之爭裡,沈家已經出手了?!

可是十二皇子年紀太小,可能性真是不大啊。無論橫看豎看,韋景曜和申科都覺得排在前面的二皇子和五皇子勝算更大,也再次打定了注意先不下水,等再看清楚一點再說。

他們的官職,已經到了頂點,自然,也不急着下水了。

不管怎麼說,容貴嬪被封爲容妃這個事情,作爲一個變化和傾向的信號,引起了韋景曜和申科的關注和重視。

ps:

二更!推薦蕭七七的書: /qyqfav前世死得慘烈,這輩子“沒臉”“沒錢”但她懂醫識藥有空間逃出黑暗乞丐組織,種藥行醫發家致富卻總牽扯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和事她只想過自己的富足小日子,爲嘛會這麼難呢?

第三十九章 衍嗣和祭祖第五百五十三章 沈家的刀劍第六十章 離京與返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沈華善回京第四百零五章 償恩第四百七十七章 後方努力 (和氏璧加)第三百六十七章 皇家宴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祥第四百八十四章 爭時第三百九十二章 誰高一籌第兩百四十三章 千鈞之痛第九十三章 官場大調整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婚之喜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女情懷第五百五十八章 噩耗第四百零一章 去河內道否?第八十章 棋局之後第四百九十三章 沈家大悲第四百二十二章 卞家暴露第四百五十五章 援兵到嫡長女 第四百四十章 改元即到第三百六十九章 逼反第兩百四十一章 撤給事中第兩百九十四章 割血第三十二章 過年和元宵第三百五十一章 朝南第四百四十八章 帝有疑第兩百四十六章 變故第三百八十二章 立功第五百三十五章 帝都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沈家尚主第一百九十八章 安排後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來了第三十九章 衍嗣和祭祖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丁憂第一百七十章 棲月殿之變第三百四十章 背後之人第三百零三章 救彭第三百二十四章 再度入局第二十九章 布謀北疆第三百二十四章 再度入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私產第五百零九章 國子監事件第兩百零五章 一線生機第兩百一十九章 謀利第七十五章 救應南圖(一)第十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五百一十七章 株連第三百一十七章 覺醒第三百六十四章 埋伏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幼主第一百零五章 南北分榜(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叔祖來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改制第五十九章 治水良人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思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都到齊了第兩百五十三章 儀服之禮第五百四十七章 西寧侯之爭第一百一十七章 紅袖死第三百三十一章 出嫁第兩百六十七章 西寧官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沈華善回京第九十一章 合二爲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前奏第三百二十四章 再度入局第三百四十章 背後之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打老虎的決心嫡長女 第四百四十章 改元即到第四百四十三章 改元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丁憂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虛此行第三百六十九章 逼反第十五章 平安度過第二十七章 簡在帝心第兩百六十章 有戲看第四百八十九章 弩威第一百五十二章 春熙宮鬧鬼第三百四十八章 有別第三百七十章 京兆血夜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有瘡痍哀兵至第三百零七章 嬌客第兩百四十四章 申科逝後第一百四十七章 毒婦第五百五十五章 打開生路第四百五十章 北疆真相第三百六十四章 埋伏第三百零八章 閒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子薨第三百八十八章 千秋錢莊第四百七十七章 後方努力 (和氏璧加)第兩百六十二章 潛行第兩百六十五章 舊情第二十一章 中元祭自身第一百一十七章 紅袖死第七十五章 救應南圖(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明白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四百七十二章 蔣博文反
第三十九章 衍嗣和祭祖第五百五十三章 沈家的刀劍第六十章 離京與返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沈華善回京第四百零五章 償恩第四百七十七章 後方努力 (和氏璧加)第三百六十七章 皇家宴第一百七十五章 不祥第四百八十四章 爭時第三百九十二章 誰高一籌第兩百四十三章 千鈞之痛第九十三章 官場大調整第一百三十七章 大婚之喜第一百九十九章 少女情懷第五百五十八章 噩耗第四百零一章 去河內道否?第八十章 棋局之後第四百九十三章 沈家大悲第四百二十二章 卞家暴露第四百五十五章 援兵到嫡長女 第四百四十章 改元即到第三百六十九章 逼反第兩百四十一章 撤給事中第兩百九十四章 割血第三十二章 過年和元宵第三百五十一章 朝南第四百四十八章 帝有疑第兩百四十六章 變故第三百八十二章 立功第五百三十五章 帝都亂第一百六十六章 沈家尚主第一百九十八章 安排後路第三百五十六章 來了第三十九章 衍嗣和祭祖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丁憂第一百七十章 棲月殿之變第三百四十章 背後之人第三百零三章 救彭第三百二十四章 再度入局第二十九章 布謀北疆第三百二十四章 再度入局第三百五十五章 私產第五百零九章 國子監事件第兩百零五章 一線生機第兩百一十九章 謀利第七十五章 救應南圖(一)第十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五百一十七章 株連第三百一十七章 覺醒第三百六十四章 埋伏第五百二十二章 扶幼主第一百零五章 南北分榜(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叔祖來了第五百二十九章 改制第五十九章 治水良人第兩百六十八章 心思第一百六十八章 人都到齊了第兩百五十三章 儀服之禮第五百四十七章 西寧侯之爭第一百一十七章 紅袖死第三百三十一章 出嫁第兩百六十七章 西寧官動第一百一十八章 沈華善回京第九十一章 合二爲一第三百一十一章 前奏第三百二十四章 再度入局第三百四十章 背後之人第一百五十五章 打老虎的決心嫡長女 第四百四十章 改元即到第四百四十三章 改元第六十五章 兵部尚書丁憂第一百九十四章 不虛此行第三百六十九章 逼反第十五章 平安度過第二十七章 簡在帝心第兩百六十章 有戲看第四百八十九章 弩威第一百五十二章 春熙宮鬧鬼第三百四十八章 有別第三百七十章 京兆血夜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有瘡痍哀兵至第三百零七章 嬌客第兩百四十四章 申科逝後第一百四十七章 毒婦第五百五十五章 打開生路第四百五十章 北疆真相第三百六十四章 埋伏第三百零八章 閒情第一百四十六章 太子薨第三百八十八章 千秋錢莊第四百七十七章 後方努力 (和氏璧加)第兩百六十二章 潛行第兩百六十五章 舊情第二十一章 中元祭自身第一百一十七章 紅袖死第七十五章 救應南圖(一)第四百三十五章 明白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上官長治得勢第四百七十二章 蔣博文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