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

第136章 務實與國運

多國使節來朝,對於大明來說確實是一件盛事。

禮部爲此準備了宏大的典禮,一切禮儀規章都要彰顯出大明天朝上國的風範。

在這件事上,戶部也格外的大方,凡是戶部倉庫裡有的東西,都彷彿不要錢一樣的往外掏,就好像他夏老摳突然轉性了一樣。

爲了這次大典,工部也沒閒着,對奉天殿還進行了一波小規模的翻新,皇帝上次奉天殿賜宴他們都沒這麼上心。

不過朱棣對此倒是樂見其成,萬國來朝對於任何一個皇帝來說,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功績,甚至是可以記載到史書上流芳後世的。

在這件事上,就連如今聲威日隆、儲位越發穩固的太子爺都沒有說什麼花錢花多了的話,反而樂呵呵的統籌着招待各國使節的事情,他也希望這一次能夠辦一個彰顯天朝上國氣魄風範的大典。

爲此,南京城裡的各個衙門口幾乎是都動了起來。

有疏浚城中秦淮水道的,有清掃御街的,有抓捕街頭地痞流氓的,有巡視街頭糾察不法的……

偌大的南京城,還是每年皇帝祭天、躬耕的時候,纔有這麼大動靜。

雖然確實有擾民的嫌疑,但不得不說,這樣一番折騰之後,這本就繁華的大明帝都更顯得多了幾分光彩來。

甚至就連奉天門外的氣運羅盤上,代表南京城的青色民心都不由得增長了幾分,令滿朝文武都多了幾分衝勁。

過去,雖說朝臣們做事都嘴上說着爲國爲民,但國運民心始終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誰也不知道你做的事情到底是真的爲國爲民,還是爲的一己私利。

所以大家嘴上雖然說着爲國爲民,但心裡想的到底是國家還是私利就很難說了。

但是現在,奉天門外那麼大一個氣運羅盤杵在那,國運、民心的變動一目瞭然,在皇帝安排的巡察使的監察下,一絲一毫的變化都不會逃脫觀察和記錄。

於是乎大家做的事情究竟是真的利國利民,還是說只是嘴上說說,實則爲的是自己的私利,如今都變得一目瞭然了。

雖然還是有人摸魚謀私,但至少已經沒人敢做的太過火,又或者尸位素餐不作爲了。

要知道在氣運羅盤剛立起來的時候,錦衣衛可是根據這東西的顯示,狠狠查處了一批官員,其中好幾位的人皮現在還掛在各自的衙門口呢!

是的,朱棣在朱瞻埈的建議下,把剝皮囊草這項朱元璋時期的優良傳統又重新拿了出來。

並且這回就不光是貪污要剝皮了,而是作爲官員如果在位有損國運民心,視情節輕重,從貶官、流放、砍頭、剝皮到誅三族、滅九族,各種規格的套餐任君選擇,絕對有一款適合這些不幹人事的官員。

這個對官員的震懾還是很恐怖的,雖然有不少人對此怨聲載道,甚至覺得這還不如洪武朝的官不聊生,但不得不說這確實讓整個朝堂的氛圍爲之一振。

不少願意幹實事的官員對此是歡欣鼓舞的,因爲他們覺得自己幹出來的成績這下子可以最直觀的體現出來了。 畢竟像是治水這樣的工程,其實並不能有多麼立竿見影的成效,朝堂上對此雖然認爲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也承認其功績,但卻並不算特別的重視。

事實上,治水這件事在歷朝歷代雖然很重視,但卻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

一方面正統士大夫對此不屑爲止,幹好了是你應該做的,給你記一筆實績,回頭吏部考功的時候給伱往上拔一級或者平調到其他衙門也就算是對得起你了。

畢竟朝堂上最容易升官的是翰林,是滿肚子經史子集詩書文章的文人,至於你這治水的實務官?在底下一輩子且熬着吧。

至於說幹壞了?對不起,水患肆虐、百姓受災、死傷無算,你的腦袋就最先要拿來祭旗。

但現在不一樣了,治水?那可是打破頭搶着去的好差事,因爲治理一地水患,對國運那是立竿見影的起效,雖然起效不多,但卻是最看得見的功績中最容易起效的。

而且做得好了,還有民心方面的提升,這對於朝廷來說可以說是非常直觀的。

也正因爲如此,朝堂的風氣也有所轉變,以前像這種去地方的實務願意做的人並不多,大家更願意做諸如監考、教育之類刷資歷的工作,去溜達一圈,也不需要怎麼費事,回來就有能夠升遷的資歷,地方上還有孝敬,沒有比這更舒服的了。

但是現在不同了,去地方監考、做學政,這對於國運的提升並不是那種立竿見影的起效。

以科舉監考爲例,過去監考的主考官可是衆人巴結的對象,這一屆考上的學子都會尊主考官爲名義上的座師,以後在官場上也可以互爲朋黨,相互扶持。

老師提攜弟子,弟子幫襯老師,後來大明官場的這黨那黨就是這麼來的。

然而有了氣運羅盤的指示,監考那就真的只是去監個考了,甚至還得認真做,但凡收受賄賂什麼的,禮部門口可掛着一張人皮呢!

也是這傢伙倒黴,開春之後地方上有考試,他去監考收了人家一匹揚州瘦馬,回來就被拔了皮掛禮部門口了。

雖然不是沒有那種在地方上一心辦教育的,但這必須是地方上的文教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觀,才能反映到國運和民心上的,而且這部分對國運的提升影響並不大。

畢竟古代的文教,再怎麼努力覆蓋範圍也就只有這麼多了,一個地方多幾個考中科舉的秀才舉人那在過去是了不得的功績,但是現在卻沒什麼值得說叨的,因爲多幾個秀才舉人對國運真的沒多大影響。

所以在氣運羅盤上,那些能夠真正影響國運和民心的實務便變得搶手了許多,整個朝廷的風格都在向着務實轉變。

要知道,在氣運羅盤上,國運和民心的變動可不是靠那些小官用眼睛去看金色和青色的變化,而是會一條一條將變動的原因顯現出來的。

畢竟奉天門外的氣運羅盤可是正兒八經的鎮國級別的寶物,甚至就連朝廷頒佈的國策都可以投入其中進行推演對國運、民心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本章完)

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76章 朱瞻基借兵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302章 南洋方略375.第372章366.第363章 成仙第179章 女倭王第288章 鐵騎突圍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69章 人道封神第283章 大地輪迴第221章 都家班第265章 選秀女第57章 十萬兩白銀365.第362章 收穫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289章 虛無僧363.第360章第55章 修建碼頭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85章 加九錫第60章 戶部衙門第84章 毒過絕戶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285章 倭女內鬥第234章 人選第64章 副將第56章 籌措資金第295章 南海龍王第276章 親迎禮第58章 官員的俸祿第92章 親叔侄第99章 真龍之軀321.第318章 子嗣322.第319章 神靈屬官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35章 兌換準備金328.第325章 雲南沐家第193章 岷王世子320.第317章 張氏教子第25章 寶鈔的問題第64章 副將第205章 飲馬河畔第237章 騎馬第114章 彈劾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117章 敕封鄭王382.第379章356.第353章 剝皮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105章 御門前的氣運羅盤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71章 氣運之說第108章 尚服局第273章 4K,二合一第152章 “世宗大王”第171章 臨時湊合的管理324.第321章 招募第147章 天津衛第60章 戶部衙門第55章 修建碼頭第35章 兌換準備金第84章 毒過絕戶第35章 兌換準備金第151章 仁川登陸338.第335章 熱議第53章 義烏兵第57章 十萬兩白銀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240章 兩京制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98章 化龍丹第308章 青袍小吏第95章 當他放屁第8章 進獻朱果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138章 意外第114章 彈劾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261章 徐妙雲第189章 分歧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266章 抄家第166章 龍珠第206章 勿蘭忽失溫第312章 知無不言第5章 五十年的朱果第109章 大宴儀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
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76章 朱瞻基借兵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302章 南洋方略375.第372章366.第363章 成仙第179章 女倭王第288章 鐵騎突圍第172章 農稅和商稅第69章 人道封神第283章 大地輪迴第221章 都家班第265章 選秀女第57章 十萬兩白銀365.第362章 收穫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289章 虛無僧363.第360章第55章 修建碼頭第104章 福氣與天衣第185章 加九錫第60章 戶部衙門第84章 毒過絕戶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285章 倭女內鬥第234章 人選第64章 副將第56章 籌措資金第295章 南海龍王第276章 親迎禮第58章 官員的俸祿第92章 親叔侄第99章 真龍之軀321.第318章 子嗣322.第319章 神靈屬官第225章 日月所照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35章 兌換準備金328.第325章 雲南沐家第193章 岷王世子320.第317章 張氏教子第25章 寶鈔的問題第64章 副將第205章 飲馬河畔第237章 騎馬第114章 彈劾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117章 敕封鄭王382.第379章356.第353章 剝皮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105章 御門前的氣運羅盤第103章 星槎拓海第177章 趙王來訪第71章 氣運之說第108章 尚服局第273章 4K,二合一第152章 “世宗大王”第171章 臨時湊合的管理324.第321章 招募第147章 天津衛第60章 戶部衙門第55章 修建碼頭第35章 兌換準備金第84章 毒過絕戶第35章 兌換準備金第151章 仁川登陸338.第335章 熱議第53章 義烏兵第57章 十萬兩白銀第294章 朱瞻埈到來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240章 兩京制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98章 化龍丹第308章 青袍小吏第95章 當他放屁第8章 進獻朱果第197章 孔家之亂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138章 意外第114章 彈劾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261章 徐妙雲第189章 分歧第311章 昔日二人第266章 抄家第166章 龍珠第206章 勿蘭忽失溫第312章 知無不言第5章 五十年的朱果第109章 大宴儀第150章 攻倭方略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