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世子李褆
朝鮮人這邊準備的倒是不慢,很快一支數千人的軍隊被集結起來,押送着大約一萬石的糧草來到了仁川。
而負責統兵的將軍,也同樣押着他們的王世子李褆來到了軍前,然後以他的名義拜謁明朝的兩位王爺。
之所以李褆是被押來其實很好理解,因爲他雖然是王世子,但事實上這個時候基本上已經是被軟禁,只等着被廢了。
這也是爲什麼之前李芳遠會派嫡三子李裪來拜謁朱瞻埈和寧王,而不是直接讓王世子來了。
但李褆畢竟還是名義上的王世子,在朱瞻埈和寧王明確表示李裪身份不夠的時候,朝鮮上下除了李芳遠親自來之外,也就只有讓李褆這個嫡長王世子來了。
畢竟,永樂六年的時候,李褆曾經出使大明,拜見過朱棣,更得到了朱棣的御製詩一篇,朱棣還親自對他說過“朕猶爾父也!”的話。
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說,在李褆沒有被正式廢黜之前,他都是朝鮮名正言順的王世子,朝鮮王位繼承人。
“世子,該說的末將都已經說了,此事關乎我朝鮮生死存亡,還請世子以國事爲重。”將軍對李褆好言相勸,希望這位以荒淫無道和不守規矩著稱的王世子能夠配合一點,不要在大明兩位藩王面前玩什麼花活。
平時玩點花活不要緊,最多是國內自己人破個大防,或者說鬧出一點能捂蓋子的笑話而已。
可這種國家外交場合玩花活,那可是真的會釀成嚴重外交事件的,尤其是明朝大軍就堵在仁川,都登陸建造營地了,搞不好人家就真打過來了。
這位雖然以荒淫著稱,後來永樂十六年更是因爲這一點被廢掉了世子位子的王世子李褆此時倒也沒有使什麼性子,只是簡單的收拾了一下自己之後,便朝着明軍在仁川的營地走去。
此時李褆的眼神當中閃過了一絲憂慮,但很快便被堅毅所取代。
他很快來到了明軍營地的門口,擺開了他作爲朝鮮王世子該有的全套儀仗,然後按照標準的大明禮儀規範,派人向營地通傳,表明自己的身份、來意,並且奉上了文書要求拜謁大明的兩位親王。
以李褆的身份,這樣正式的拜謁,於情於理朱瞻埈和寧王都是要見他的。
於是乎在李褆等了一陣之後,明軍營地大門打開,明軍士卒列隊而出,擺開了隊列迎接李褆入內。
原本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在這種外交場合的禮儀當中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小過場,畢竟朱瞻埈沒有讓手下士兵給李褆來個什麼刀門之類的榮譽禮節,就只是單純的士卒列隊而已。
但是有一點小小的問題就是列隊的這一隊士卒是朱瞻埈的青玉衛,還是由朱瞻埈在南京城招募來的勳貴子弟所組成的那個千戶所。
這個衛所的士卒因爲主要是勳貴子弟的關係,士卒的身體素質也是青玉衛中最好的。
雖然談不上個個都人高馬大,卻也身材魁梧壯碩,畢竟勳貴子弟吃喝不愁,有着充足的肉食和營養,這個身體發育還是要比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好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朱瞻埈需要用到禮儀性質的儀仗的時候,他都是從這一個千戶所抽人。 畢竟要找統一身高、身材相近的士卒,這些勳貴子弟裡是最好挑選的。
再加上他們都是勳貴子弟,這武器、甲冑雖然都是統一配發的,但多少好點面子的勳貴子弟收拾的也相對來說要更加乾淨一些,朱瞻埈也就更願意用他們來充當儀仗。
這其實也是慣常的做法,朝鮮人派來給李褆充當儀仗的士卒也是挑選過的,爲的就是不落了自己國家的面子。
但青玉衛那種來自於後世動靜如一人的隊列行進方式,給了朝鮮人以極大的震撼,差點沒把他們嚇尿了。
在這個時代,就算是在大明也沒見過紀律性這麼強的軍隊,就更別說朝鮮了。
尤其是青玉衛從營中跑步而出,一整隊士卒無論是衣甲的摩擦聲還是腳步聲都整齊劃一的好像踩在同一個點上,迅速的列隊之後也無論橫豎都是一條筆直的線,就更加讓人感到驚懼了。
看着這支一眼看去就知道是天下頂級強軍的軍隊,李褆默默對比了一下自己身後已經開始出現動搖的朝鮮士卒,心中無奈的嘆息了一聲的同時,也更加的加深了自己的擔憂。
但他卻什麼也沒說,現在也輪不到他說什麼,他能做的就只有走進營地,按照自己所知曉的禮儀走完整個拜謁的流程。
而此時營地裡,朱瞻埈和寧王也同樣擺開了各自的儀仗,等候着李褆的到來。
不過相較於李褆,朱瞻埈和寧王兩人的姿態無疑要放鬆和自如的多。
畢竟是上國親王,就算朱瞻埈和寧王有什麼失儀,也沒人有資格對他們說三道四。
當然,要是有什麼朝鮮忠貞臣子之流跑來怒斥朱瞻埈和寧王不尊重朝鮮云云,朱瞻埈倒也不是不能欣賞一下這種經典歷史橋段,然後把人拉出去砍了的。
畢竟這種事情如果記錄在史書當中,被弘揚讚頌的就只是那忠貞之士,被怒斥的通常都留不下什麼好名聲,所以乾脆把人砍了,這事也就沒什麼好讚頌吹噓的了。
這種正式的拜謁會見禮儀流程極爲繁瑣,但在經歷了一系列寫出來有水字數嫌疑的禮儀流程之後,李褆終於站在了朱瞻埈和寧王的面前。
“下國王世子李褆,拜見兩位上國親王。”李褆此時倒是半點不見傳言當中的荒淫,而是一副翩翩君子的模樣。
這讓寧王和朱瞻埈對他的觀感倒是不錯,於是也和顏悅色的問道:“世子免禮,不知世子今來所爲何事?”
“此番前來,乃是爲了得見上國親王尊榮,一窺上國風物。”李褆此時的應答也很得體,並沒有說他是替自己的老子來討好大明的,只是把這次拜謁說成了一種下國對上國文化的仰慕:“另聽聞兩位親王到來,父王也特命人備下薄禮,還請兩位上國親王笑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