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歲月如流,草木枯榮,不覺又是四載,四載之中正邪各邀同道,中間不免打殺,這一年又是峨眉收徒之時,待將諸事完畢,青須道人調兵遣將,赤字輩除卻在職長老俱要前往,藍字輩卻有藍燕,藍顏吵着師尊要去,青須道人知二人有因果須了結,藍燕更是留不住,亦便答應,如此一來藍銘亦要去,赤明無法只得答應。一衆百餘人馭劍出山,啓了護山兩儀微塵陣,以防不測,半路逢着各門各派,同行,至蒼茫山於邪道對面落了。
桃花山傾巢而出,左有青蛇女,右有竹湘女,旁有白虎,中立吳谷,四人隱於一片雲中,靜觀變化,卻說二方人馬排好,龍在天越衆而出言道:自古正邪不兩立,恩怨亦不必說,今日之局不是你死便是我亡,青須賊道,我倆先見個高下再說。
青須道:自是奉陪。取飛劍在手,拋出,化爲一片銀中帶金之劍光,往其罩去,那龍在天不敢怠慢,口一張噴出一抹灰光,化爲畝許灰色劍光擋去,于飛劍一道,峨眉以劍立派,且是他派可比,那灰光初時勇猛,未多時便被壓住,未已化成火星,煙消雲散,銀光更不停留,徑直殺去,見此急祭起一隻蒼鷹,這隻蒼鷹本是得道靈獸,自有神通,又經龍在天以密法祭煉,全身翎羽堅若金剛,飛劍難傷,只見那蒼鷹雙翼一振,捲起一片黑風擋下劍光,爪抓喙啄,一時竟與青須道人的飛劍鬥成平手,這一場決鬥至此成了僵局。見久攻無效,青須道人暗中唸咒翻掌拍出,一片雷光發出,轟然巨響中,擊散蒼鷹護身魔法,右手劍訣一引飛劍直刺,自蒼鷹眼中穿過,擊殺蒼鷹後,卻自不停直何龍在天當胸攪去,這一擊快捷流暢,龍在天不備眼見便要喪命,龍心碧見狀急將修羅琴一撥,道道音波凝成一股,擊在要命的劍光之上,劍光一陣搖晃,歪歪斜斜返回,青須道人雖達地仙之境,但那劍中的一絲元神卻那裡當得了修羅琴一擊,飛劍入手劍內元神已散去大半,勿忙中只粗略重祭一翻即飛身後退。龍心碧彈響修羅琴救下父親後卻並未停手,但見她虛空而立,左手抱琴,纖纖玉指連彈,道道修羅魔音迸出,橫貫虛空,直向前方掩去,青須身形微滯,將身一晃,八卦道袍放出護體寶光,魔音無隙可入自無用處,但有青須這等修爲與法寶的畢竟只是少數,那些未至化神之輩,立劍不穩倒栽而下,更有那功力弱者,元陽暴發,當場死去,不過片刻之間峨眉弟子已十去其五,慘不忍睹,它派之人皆是邀來助拳之輩,大多是人神期以上的修士,又有密寶守護倒無多少傷亡。五臺山慧立大師一聲佛號,悲天憫人,浩大澎湃的佛氣瀰漫整個蒼茫山,佛光萬道,恰似在世活佛,門下弟子並一衆長老齊齊念涌經文,經文出口化作金光佛咒,與那魔音分庭抗禮,佛音入腦龍心碧心煩意亂,恰似正道之輩聽聞魔音一般,遂將那修羅琴威力催至極至,魔音護體,一時不落下風,正邪雙方發一聲喊,法寶魔寶齊出,道術魔法並舉,混戰成一團,戰場漫延開來,幾近數十里方圓,戰場之上,黑雲綠霧瀰漫,青光華彩閃爍,佛魔對抗已進僵持階斷,餘威已弱,慘叫怪嘯大起,直似修羅地獄一般。龍在天見狀,祭起一隻光眼魔蠍,光眼魔蠍見風化作畝許大小,蠍尾如鞭,雙鉗如剪,通體幽黑,猙獰可怖,魔蠍得了龍在天的命令,西瓜大小的幽綠雙眼一轉,尋見慧立大師,一聲嘶嗚兩道黑光自雙眼深處迸出,直向慧立大師射去,慧立大師並一衆同門與修羅琴正在苦鬥,那有功夫阻這魔法,登時被破了功德佛光,黑光沾身,燃起九幽魔火,當真是魔火煉佛,不多時便將其肉身焚燬,那慧立大師卻也了得,雖措不及防被毀去肉身,但佛家修行本不重肉體,九幽魔火之中,一抹金光迸出,化爲一顆光潔無暇的舍利子,投地府而去,自有地藏王菩薩護持,無須喝那孟婆湯---即失魂荼。轉世之後靈智不失,此是後話,暫且不說。
卻說那光眼魔蠍殺掉慧立,戰場之上佛音大減,修羅魔音大盛,更加光眼魔蠍不時一記點射,若被點中,縱有護身法寶,也要費許多功夫方可擺脫九幽魔火灼燒。
青須道人那八卦道袍卻是一件異寶,九幽魔光不沾其身,性命無礙,但也被拖住手腳,眼見如此下去,峨眉必敗無疑,正自心急,卻突見雲端射下兩道紫青光芒,直奔光眼魔蠍雙眼殺去,光眼魔蠍本來只是龍在天的一隻通靈馭獸,雙眼發光的神通卻是龍在天觀吳穀神通後,幾經嘗試方修成的一門魔法,吳谷雖不知此緣由,但見一隻畜牲竟有此本領,那能不怒,況此蠍與他犯了共有神通的因果,自要了結。那魔蠍通靈多年,一見這兩道光芒立知今日碰着了死對頭,亦是目射黑光迎去,兩光相交,暴起沖天火光,俄爾四道目光交結之處聚成一團丈許紫黑火球上下推移,變成了法力的較量,一時也難以分出勝負。
青須道人見狀大鬆了一口氣,修羅琴威力雖邪,但對化神期修士卻僅有干擾之用,所慮者僅是那數十位弟子了,擡眼看去,不覺心中一痛,原來五十餘名弟子又死了十多個,峨眉赤字輩百餘弟子,除卻化神期只剩下三十餘人,即便鬥劍獲勝亦只是慘勝,急將劍光一展何那一衆妖魔殺去。
卻說那赤龍雖歸入魔道,但道心未失,是以並未參與爭鬥,開始時只靜觀,眼見慧立大師轉世,峨眉弟子弱了佛音保護,修羅幻象從生,平時相熟的師弟師妹接連死去,心中難受,不忍再看,伸手一拉龍心碧,琴音立止,正道中人得到喘息機會,攻擊力道頓時加大三分,勝利天平略轉。
卻聽赤龍心碧道:爲何阻我?赤龍道:心碧,你曾答應於我,此琴乃我二人安身立命之本,不得用其殘害峨眉弟子,爲何騙我,又有什麼未騙我,快說!
龍心碧道:我愛你,沒有騙你,除此一點其它的都是假的,你心中應該明白的。言畢琴音又起,赤龍雖有心魔但靈智半點未失,此時早已明白前因後果,卻猶自不信道:你曾發過毒誓,難道也是假的不成。龍心碧心中煩亂,又因相處日久,早無如漆似膠之感,遂道:我發了何誓,你念來聽聽。赤龍道:那日水底你言:魔神在上,我龍心碧在此立誓,若我有違今日之誓,用此琴殺害峨眉弟子,則我與赤龍之姻緣不得善終。一遍唸完,恰似當頭被冰水澆下,呆立半空,半晌不言。那龍心碧操控法寶,抵擋佛音之餘,挨個誅殺峨眉弟子,正在緊要關頭,卻未發現赤龍雙目漸明,猙扎之色盡去,俄爾竟有大徹大悟之態,頂上一道清氣衝出化作半邊祥雲,想是心魔盡去,道行大進,但見他取金虹劍在手,一劍送入龍心碧心臟之中,修羅琴音嘎然而止,離了她手向下落去,龍心碧一時竟未死去,問道:爲什麼?赤龍道:你發過誓,若殺我峨眉弟子,我二人姻緣不得善終,這便是結局。龍心瑤瞪圓雙目道:毒誓真不可亂髮!!言畢死去,元神脫竅而出,未及遁走又被金虹劍斬作兩段,元神潰散,魂魄入了黃泉。赤龍收劍,見周圍盡是妖魔中人,將金虹劍晃動,化作金色劍光,左衝右突,不知殺死多少,無妖可擋其鋒。原是自知叛出師門,爲正道不容,又不屑與魔道爲伍,只覺天地間已無立身之地方纔如此,這般舉動氣壞一人,正是龍在天,吼道:龍雲,給我殺了他。龍雲得令,棄了對手與赤龍鬥將起來,爲其義父報那毀計之仇並殺女之恨。
雙方撕殺卻未注意那修羅琴跌落塵埃,有那小妖見此,欲去揀個便宜,落地尋了,未及高興,忽被一道黑褐色魔光纏住,眨眼間魔光散去,空餘一堆獸骨,那褐影現出身形,撈得修羅琴在手,桀桀而笑,觀其面,難見五官,原來是小崑崙山無相洞無相天魔,這無相天魔一早便至,只因本性奸詐,性情古怪,又不知水之深淺,是以並未現身,於戰場外偷看一回,忽見隱於雲端的吳谷,只感覺陣陣危險的氣息逼來,他極爲相信這種感覺,便更不敢現身了。現在得了修羅琴心中高興道:得來全不費功夫,此處留之無益,待回洞府,祭煉一翻,大道可期,因果可完。言畢將腳一踏,身形沒入土中,眨眼走個沒影,這無相天魔原是地龍得道化形,方有這種土行之術,表過不提。
卻說吳谷與那光眼魔蠍相持多時,法力損耗,暗思如此下去,難有善果,伸手入懷,取五靈聚神幡在手,搖一搖,化作米許大小,再一搖遁出兩道黑氣,於空中一折,衝到光眼魔蠍附近化作兩尊魔神,一左一右,扣住魔蠍雙鉗,用力一撕,將兩隻巨鉗生生扯了下來,光眼魔蠍正自與吳谷鬥法,不備之下吃了大虧,失神之際,魔火着身,不多時亦被燒成灰燼。刀眼魔蠍乃龍在天本命靈獸,靈獸死亡,其心神突遭重擊,連噴數口鮮血,未及回神,便被青須道人運飛劍攪成血沫,元神也未曾逃得,自此魔道四雄僅餘無相天魔一人。
吳谷擊殺光眼魔蠍重回雲中,觀形勢,見妖魔二道並無難纏之輩再次現身,正道穩佔上風,一衆相識之人亦未有亡故,便無了出手之念,但心知鬥劍之後,自已尚有一場死戰,遂取歸元丹服下補回法力。
你騙我,你根本不是阿修羅魔女,爲什麼要騙我?
吳谷遏然回首,只見竹湘女雙目噙淚,雙肩顫動,心道:被她看出來了,只好道:我佔據桃花山修羅洞,本無人知曉,那日你至,本意將你哄走,免生麻煩,方變化身形。但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願嫁與我,與我同回桃花山,若同意,我必好好待你。
竹湘女緩緩飛退道:不,我不會原諒你,更不會與你這騙子一同生活。言畢已飛出好大一段,又將身一晃,化作丈許劍光投向西方,未已消失不見。見她走的甚急,吳谷知她去意已決,再加此處尚有事情未結,不便去追,只嘆道:我做錯了嗎?
白虎道:你太花心。
青蛇女小青道:有些道理,那日她離山之時,郎君不該相邀於她。若如此,一段荒唐事,只作荒唐看,煩惱不生,憂愁不來。
吳穀道:想是對的,我太濫情,見一個欲留一個,小青會怪我嗎?
青蛇女歪頭道: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外加三千佳麗,王候將相,泥水瓦匠,只要有本事,亦可三妻四妾,加起來便是七個,只要郎君不納第八個,小青便不怪。白虎大翻白眼,扭頭不理二人,吳谷笑道:三個就夠了,不會納八個的。
青蛇女道:那三個?吳穀道:飛燕,大師姐赤凰,還有一個就是我的寶貝小青了!青蛇女心喜不已,不表。
妖魔二道大妖魔走的走,死的死,一時失了支柱。馭獸宗門徒並一些散妖散魔,一發受圍,不多時被殺死大半,逃走少許,一場蒼茫鬥劍以正道慘勝告終。各派弟子將戰場打掃一翻,無非是燒掉敵屍,尋回同宗屍骨,並收取法寶兵器,各派中人亦知吳谷便隱在雲中,但一來事不關已,自不願去領教火眼神通,徒增傷亡,二來,青城派之人亦在,自有其自去尋仇,三來吳谷雖被逐出峨眉,但各派都知道這不過是做做樣子,說來吳谷仍算正道之輩。
天問子領門中三位長老,六名達至化神期弟子,前來助陣,但鬥劍之時出工不出力,是以無一人受損,眼見鬥劍結束,將劍光一縱,一行十人徑向雲端掩去,要來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