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歐洲戰場(1)

波蘭戰役,閃電戰的首次應用

作戰地點:波蘭

作戰國家:德國波蘭

作戰將領

倫斯德: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出生於1875年,死於1953年。1892年畢業於高級軍校,被派到駐卡塞爾步兵團任職。1900年升任步兵團中尉副官。1907年軍事學院畢業後,任步兵團上尉連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初任預備第22師參謀,繼任喀爾巴阡山某軍首席少校參謀官,大戰結束時任西線第15軍參謀長。1920年起,歷任騎兵第3師參謀長、第2集團軍參謀長、騎兵第2師師長、步兵第3師師長、第3軍區司令。1932年10月晉升爲步兵上將,任第1集團軍羣司令。1939年8月,他應召重新服役,任德軍南方集團軍羣司令。同年9月參加侵略波蘭的戰爭,10月升任東線總司令,不久,調往西線,任“A”集團軍羣司令。

馮·博克: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出生於1880年,死於1945年5月5日。1897年,博克服役,畢業於波茨坦軍官學校。18歲時他就已經是少尉了,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起,博克擔任過各種不同類型的參謀官,並獲得德意志最高戰爭勳章。1929年,博克任第1騎兵師師長,同時晉升爲少將;1931年升中將;1935年升爲上將。1938年晉升爲大將,博克指揮第8集團軍羣進佔奧地利,率第2坦克羣進佔捷克蘇臺德地區;1939年9月,在閃擊波蘭時,博克是北方集團軍羣司令,他指揮所部與南方集團軍羣合圍了波軍主力,迫使其全部繳械。10月起擔任“B”集團軍羣司令。

作戰兵力

德國:62個師,160萬人,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6000門火炮和迫擊炮,組成了南路和北路兩個集團軍羣。

波蘭:波軍共動員了40個師又22個旅,870輛輕型坦克,824架飛機和4300門火炮,組成了波莫瑞、莫德林、波茲南、羅茲、克拉可夫、喀爾巴阡、納雷夫7個集團軍。

■“白色方案”

法西斯德國對波蘭的侵略戰爭,是希特勒稱霸世界的戰爭總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波蘭位於歐洲東部,東接蘇聯,西臨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瀕波羅的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此外,波蘭的煤礦很豐富,冶金、化學、機器、造船等工業也相當發達。德國如果佔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的後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因此,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兼併了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隨即把目標定在了波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被迫割讓大片土地,但澤被劃歸波蘭闢爲自由市,通往波羅的海的“波蘭走廊”將原本連成一片的德國領土分成了兩塊,位於“走廊”之東的東普魯士成了遠離德國本土的“孤島”。爲此,1939年3月21日,德國向波蘭發出通牒,要求它把但澤(格但斯克)“歸還”給德國,並將在“波蘭走廊”建築公路、鐵路的權利也轉讓給德國。波蘭政府拒絕了德國的這一無理要求。3月23日,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然後於31日對波蘭的安全給予保證。有了英法的保證,波蘭態度更加堅決。

其實,德國並不是要求歸還領土這麼簡單。希特勒曾在一次高級將領會議上明確地說過:“但澤根本不是爭執的中心問題。中心問題是要把我們的生存空間向東方擴張。”由此可見,德國對波蘭垂涎很久了,其最終目的是想侵佔整個波蘭。

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達了代號爲“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要求德國三軍部隊於9月1日前完成對波蘭作戰的準備工作。希特勒在指令中強調指出:“一切努力和準備工作,必須集中於發動巨大的突然襲擊。”

德軍侵波戰爭的計劃,代號爲“白色方案”,其戰略企圖是:利用快速兵團和優勢航空兵,實施突然襲擊,一舉滅亡波蘭。

戰前波蘭政府執行親英法政策。1939年5月,法國和波蘭簽訂一個協議,法國承諾會在波蘭侵入後15日內加入戰爭,援助波蘭。1939年8月25日,英國和波蘭簽訂成爲軍事盟友的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新成立的波蘭,爲了“波蘭走廊”東面的邊境與蘇聯爆發戰爭。當時由於蘇聯國內也爆發內戰,無暇也無力顧及波蘭,因此,兩國於1921年3月18日結束戰爭,在拉脫維亞簽訂《里加條約》。可是這個條約的領土和解對蘇聯不利。因此,在以後的日子蘇聯一直希望找到一個可以廢除《里加條約》的機會。這次,蘇聯想借助這個機會,然而波蘭政府拒絕蘇聯關於締結互助條約和建立集體安全體系的建議。但德國怕蘇聯參戰,1939年8月23日兩國外長在莫斯科秘密地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這個條約中的秘密條款將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分爲德國和蘇聯控制區。

就這樣,德國有了蘇聯不參戰的保證。而波蘭政府也認爲英法會支持自己。

德軍準備是充足的。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軍統帥部計劃以快速兵團和強大的空軍,實施閃電襲擊以摧毀波軍防線,旨在迅速佔領波蘭西部和南部工業區,繼而攻入波蘭腹地,圍殲各個孤立的波蘭軍團,力求在半個月內結束戰爭,然後回師增援可能遭到英法進攻的西線。爲此德國動用了62個師,160萬人,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6000門火炮和迫擊炮,組成了南路和北路兩個集團軍羣,可謂是南北夾擊。陸軍一級上將倫斯德指揮南路集團軍羣,下轄布拉斯科維茲上將的第8集團軍、賴歇瑙上將的第10集團軍和利斯特上將的第14集團軍,共8個步兵軍和4個裝甲軍。他們的任務是首先殲滅西里西亞地區的波軍集團,而後從西南方向迂迴華沙。陸軍一級上將包克指揮北路集團軍羣,下轄屈希勒爾上將的第3集團軍和克魯格上將的第4集團軍,共5個步兵軍和1個裝甲軍。他們的任務則是首先切斷“波蘭走廊”,徹底圍殲集結在這裡的波軍集團,而後從東普魯士南下,從背面攻擊維斯瓦河上的波軍,並從東北方向迂迴華沙。

波軍統帥部也制定了代號爲“西方計劃”的作戰計劃:如果德國進攻波蘭,波軍要乘德軍主力尚未東調之機首先向北進攻,奪取德國的東普魯士,以消除北方威脅;在西部和西南邊境採取守勢,等待英法在西線發起攻擊,東西夾擊,打敗德國。爲此,波軍共動員了40個師又22個旅,870輛輕型坦克,824架飛機和4300門火炮。組成了波莫瑞、莫德林、波茲南、羅茲、克拉可夫、喀爾巴阡、納雷夫7個集團軍,沿北部邊境部署了2個集團軍,沿西和西南部邊境部署了4個集團軍,另外1個集團軍部署在維斯瓦河以東地區,作爲預備隊。

於是,一場侵略性戰爭隨即就爆發了。

■“格萊維茨事件”

1939年8月31日晚,德軍制造了“格萊維茨電臺事件”,作爲襲擊波蘭的藉口。

當晚,一批身穿波蘭軍服的德國黨衛隊隊員,按預定計劃,“襲擊”並“佔領”了緊靠波蘭邊境的一個德國城市——格利維策,德軍“佔領”該城的電臺後,用波蘭語辱罵德國,並丟下了幾具身穿波蘭軍服但實際上是德國囚犯的屍體。接着,德國的所有電臺便廣播了所謂“德國遭到了波蘭突然襲擊”的消息,希特勒在廣播裡聲稱:“德國已遭波蘭的入侵,德軍已開始自衛反擊,從現在起,我們將以炸彈回敬炸彈。”

那麼格萊維茨電臺事件是怎樣出籠的呢?

1939年8月22日,阿道夫·希特勒把陸海軍的將領召集在奧伯薩爾茨堡他的一個鄉村隱秘的居所,給他們召開高級將領會議。從上午至下午,他發表了長達數個小時的演說。他近乎聲嘶力竭地高叫:“打垮波蘭是第一件要做到的事。目標是消滅有生力量,而不是爲了到達指定的界線。”“由於季節的理由,必須速戰速決。”因此,“我將提出發動戰爭的宣傳上的理由——不必管它講得通,講不通。勝利者在事後是沒有人問他當初說的是不是實話的。在發動戰爭和進行戰爭時,是非問題是無關緊要的,緊要的是勝利。”希特勒要求他的將領“心要狠!手要辣!誰強就是對,心要硬,不要發慈悲!要心如鐵石,不要有憐憫!誰若是仔細想過這個世界的道理的話,誰就懂得它的意義就在於優勝劣敗,弱肉強食。”

希特勒說,波蘭將遭受集結在其邊境的150萬軍隊及數以百計的裝甲部隊的攻擊。時間定爲9月1日凌晨4:30。目標是徹底摧垮波蘭。

不久,德軍首腦們獲悉了希特勒突然提出的代號爲“希姆萊行動”計劃。這個計劃是德國爲了向全世界證明是波蘭率先挑起了事端,德國出兵是爲了報復波蘭的“無禮”。那麼,這個陰謀是誰在背後一手策劃的呢?這個就是黨衛隊的頭目、擅長陰謀策劃的海因裡希·希姆萊一手操作的。希姆萊最信任的年輕的黨衛隊軍官阿爾弗雷德·瑙約克斯負責具體實施。爲了具體實施這個計劃,他在距離波蘭邊境很近的小鎮——奧潘林藏了六天。

8月31日,中午12時30分,希特勒下達了“第一號作戰指令”,下令“對波蘭的進攻將按照白色方案所規定的準備工作進行”,進攻時間是拂曉4時45分。這時,“希姆萊計劃”也在悄然進行。

當天中午,海德里希向瑙約克斯下達了在當晚8時“攻擊”格萊維茨德國廣播電臺的命令。瑙約克斯迅即向繆勒領取了“罐頭貨”。該“罐頭貨”是事先麻醉過去的集中營的死囚。雖然沒有槍傷,也沒有死,但其臉上抹滿了血污,穿着廣播電臺工作人員的便服,人們很難從他的眼睛等外觀判斷他是否還活着。“攻擊”發起時,先由穿戴波蘭陸軍軍服的德國黨衛隊人員開槍射擊,再將“罐頭貨”放在廣播電臺門邊的地面上,僞裝成被打得奄奄一息的“電臺傷亡人員”。黨衛隊人員“攻佔”了廣播電臺之後,立即由一名能講波蘭話的隊員,通過一個緊急備用發射臺廣播發表了約4分鐘的波蘭語演說。演說完畢,黨衛隊人員就朝天放了幾槍,然後迅速隱蔽地離去了。

第二天清晨,德國報紙攝影記者和報道記者涌向格萊維茨電臺。幾小時後整個第三帝國的所有出版物都登載了“守衛電臺的德國士兵”擊斃的“波蘭士兵”的照片,照片極易激起民衆的強烈義憤。這樣,希特勒便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這可真是賊喊捉賊啊,很顯然這是一場陰謀。希特勒爲自己發動侵波戰爭找到了一件“合法”外衣。也就是從這個時刻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了帷幕。

■閃擊波蘭

9月1日拂曉,德國便大舉入侵波蘭。這一天後來被定爲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日。在戰爭開始,德國空軍就立刻開始執行轟炸任務。德國空軍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徹底摧毀波蘭的空軍力量。德國人對於波蘭的各項軍事部署和位置瞭如指掌。波蘭所有的主要軍事基地都遭到了猛烈轟炸,德國空軍所到之處的地面目標也都遭受到了重創。

德軍首先襲擊了波蘭的21個機場,其中大部分飛機被摧毀,隨後又大量轟炸機密集突擊波蘭的戰略中心如波蘭的部隊、軍火庫,交通樞紐如機場、鐵路、公路和橋樑等,這使得波蘭30多個城鎮發生大火。

在短短几分鐘的時間裡,波蘭人便第一次痛苦地品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大規模的空中轟炸。德國的這次突襲打得波軍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線飛機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炸燬在機場。無數火炮、汽車及其他輜重來不及撤退便被摧毀,交通樞紐和指揮中心均遭到重創,波軍部隊陷入一片混亂。

儘管波蘭飛機也迅速投入到戰爭中,但是波蘭軍隊的舊式戰鬥機與德國現代化的戰鬥機相比,那就是麻雀遇到鷹,不堪一擊。

大約一小時後,德軍地面部隊從北、西、西南三面發起了全線進攻。同時,停泊在但澤港外僞裝友好訪問的德國戰艦“霍爾斯坦”號也突然向波軍基地開炮。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德軍的地面部隊,特別是坦克和摩托化部隊,也迅速突破了波軍的防線。

當天上午10時,希特勒興奮地向國會宣佈:“帝國軍隊已攻入波蘭,德國進入戰爭狀態。”他還宣稱,“從現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國的一名軍人,我又穿上這身對我來說最爲神聖、最爲寶貴的軍服。在最後的勝利到來之前,我決不脫下這身軍服,要不就以身殉國。”

希特勒的演說可謂是鼓舞士氣,振奮人心。但同時,法西斯德國也將滑入了無邊的戰爭深淵。

9月3日上午9時,英國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上午11時之前,提供停戰的保證,否則英國將向德國宣戰。正午時,法國也向德國發出類似的最後通牒,其期限爲下午5時。德國對英法兩國的最後通牒,均沒有理睬。於是,英法兩國相繼對德宣戰。當晚,希特勒將他的辦公地點從柏林的總理府移到了“亞美尼亞”號火車專列上,乘車去前線視察,並在火車上處理東線和西線的戰事。

雖然英法兩國正式宣佈對德作戰,但實際上他們是宣而不戰,沒有認真援助波蘭。波蘭當局由於之前並沒有好好備戰,完全是倉促應戰,結果在德軍的進攻下防線迅速瓦解。波軍統帥部曾決定在西布格河、維斯瓦何、桑河一線組織抵抗,但未能實現。

9月5日,北方集團軍羣中的克盧格第四軍團協同屈希勒爾的第三軍團,切斷了“波蘭走廊”,波軍的“波莫瑞”集團軍被包圍。隨後隸屬第四軍團的古德里安第十九裝甲軍強渡那累夫河,沿布格河東岸推進,向波蘭首都華沙後方攻擊前進。南方集團軍羣也在寬大的正面戰場上作深遠突破。所屬賴歇瑙第十軍團的霍斯第十五摩托化軍和霍普納第十六裝甲軍,在波蘭“羅茲”集團軍和“克拉科夫”集團軍的結合部實施快速突破,迅速將其擊潰,深入追擊。9月6日波蘭政府被迫遷往盧布林,9月7日波軍總參謀部轉移到佈列斯特。接着,機械化裝甲部隊又搶在潰退的波軍前面抵達維斯托拉河,然後向北旋轉,沿該河建立一道封鎖線,進行反正面作戰。9月11日前後到華沙—佈列斯特鐵路,距華沙僅30公里。德軍“南方”集團軍羣,於9月14日在維斯瓦河以西合圍了從波茲南、但澤走廊和羅茲地區撤退的波軍,佔領了波蘭中部地區,使華沙處於被半合圍的狀態。至9月15日,德軍“北方”集團軍羣的坦克部隊,沿西布格河南下,攻佔了佈列斯特。與此同時,德軍“南方”集團軍羣的坦克部隊,包圍了利沃夫之後繼續北進,16日在符沃達瓦地區與北線德軍會師,合圍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與維斯瓦河三角地帶內的波軍。

第24章 歐洲第二戰場(3)第57章 太平洋戰場(16)第44章 太平洋戰場(3)第26章 蘇德戰場(1)第56章 太平洋戰場(15)第64章 亞洲戰場(4)第16章 北非戰場(3)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13章 歐洲戰場(13)第43章 太平洋戰場(2)第20章 北非戰場(7)第64章 亞洲戰場(4)第64章 亞洲戰場(4)第30章 蘇德戰場(5)第6章 歐洲戰場(6)第11章 歐洲戰場(11)第31章 蘇德戰場(6)第25章 歐洲第二戰場(4)第4章 歐洲戰場(4)第20章 北非戰場(7)第17章 北非戰場(4)第22章 歐洲第二戰場(1)第4章 歐洲戰場(4)第33章 蘇德戰場(8)第1章 歐洲戰場(1)第9章 歐洲戰場(9)第12章 歐洲戰場(12)第17章 北非戰場(4)第42章 太平洋戰場(1)第33章 蘇德戰場(8)第66節 第66章 亞洲戰場(6)第53章 太平洋戰場(12)第18章 北非戰場(5)第26章 蘇德戰場(1)第17章 北非戰場(4)第13章 歐洲戰場(13)第31章 蘇德戰場(6)第65節 第65章 亞洲戰場(5)第32章 蘇德戰場(7)第11章 歐洲戰場(11)第28章 蘇德戰場(3)第28章 蘇德戰場(3)第56章 太平洋戰場(15)第67節 第67章 亞洲戰場(7)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2章 歐洲戰場(2)第49節 第49章 太平洋戰場(8)第21章 北非戰場(8)第2章 歐洲戰場(2)第13章 歐洲戰場(13)第57章 太平洋戰場(16)第32章 蘇德戰場(7)第65節 第65章 亞洲戰場(5)第27章 蘇德戰場(2)第52章 太平洋戰場(11)第64章 亞洲戰場(4)第40章 蘇德戰場(15)第35章 蘇德戰場(10)第1章 歐洲戰場(1)第23章 歐洲第二戰場(2)第36章 蘇德戰場(11)第34章 蘇德戰場(9)第28章 蘇德戰場(3)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65節 第65章 亞洲戰場(5)第57章 太平洋戰場(16)第19章 北非戰場(6)第39章 蘇德戰場(14)第53章 太平洋戰場(12)第61節 第61章 亞洲戰場(1)第44章 太平洋戰場(3)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61節 第61章 亞洲戰場(1)第37章 蘇德戰場(12)第22章 歐洲第二戰場(1)第28章 蘇德戰場(3)第15章 北非戰場(2)第67節 第67章 亞洲戰場(7)第28章 蘇德戰場(3)第48章 太平洋戰場(7)第26章 蘇德戰場(1)第57章 太平洋戰場(16)第9章 歐洲戰場(9)第12章 歐洲戰場(12)第63節 第63章 亞洲戰場(3)第11章 歐洲戰場(11)第5章 歐洲戰場(5)第25章 歐洲第二戰場(4)第45章 太平洋戰場(4)第11章 歐洲戰場(11)第54章 太平洋戰場(13)第18章 北非戰場(5)第15章 北非戰場(2)第54章 太平洋戰場(13)第65節 第65章 亞洲戰場(5)第57章 太平洋戰場(16)第32章 蘇德戰場(7)第60章 太平洋戰場(19)第35章 蘇德戰場(10)
第24章 歐洲第二戰場(3)第57章 太平洋戰場(16)第44章 太平洋戰場(3)第26章 蘇德戰場(1)第56章 太平洋戰場(15)第64章 亞洲戰場(4)第16章 北非戰場(3)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13章 歐洲戰場(13)第43章 太平洋戰場(2)第20章 北非戰場(7)第64章 亞洲戰場(4)第64章 亞洲戰場(4)第30章 蘇德戰場(5)第6章 歐洲戰場(6)第11章 歐洲戰場(11)第31章 蘇德戰場(6)第25章 歐洲第二戰場(4)第4章 歐洲戰場(4)第20章 北非戰場(7)第17章 北非戰場(4)第22章 歐洲第二戰場(1)第4章 歐洲戰場(4)第33章 蘇德戰場(8)第1章 歐洲戰場(1)第9章 歐洲戰場(9)第12章 歐洲戰場(12)第17章 北非戰場(4)第42章 太平洋戰場(1)第33章 蘇德戰場(8)第66節 第66章 亞洲戰場(6)第53章 太平洋戰場(12)第18章 北非戰場(5)第26章 蘇德戰場(1)第17章 北非戰場(4)第13章 歐洲戰場(13)第31章 蘇德戰場(6)第65節 第65章 亞洲戰場(5)第32章 蘇德戰場(7)第11章 歐洲戰場(11)第28章 蘇德戰場(3)第28章 蘇德戰場(3)第56章 太平洋戰場(15)第67節 第67章 亞洲戰場(7)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2章 歐洲戰場(2)第49節 第49章 太平洋戰場(8)第21章 北非戰場(8)第2章 歐洲戰場(2)第13章 歐洲戰場(13)第57章 太平洋戰場(16)第32章 蘇德戰場(7)第65節 第65章 亞洲戰場(5)第27章 蘇德戰場(2)第52章 太平洋戰場(11)第64章 亞洲戰場(4)第40章 蘇德戰場(15)第35章 蘇德戰場(10)第1章 歐洲戰場(1)第23章 歐洲第二戰場(2)第36章 蘇德戰場(11)第34章 蘇德戰場(9)第28章 蘇德戰場(3)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65節 第65章 亞洲戰場(5)第57章 太平洋戰場(16)第19章 北非戰場(6)第39章 蘇德戰場(14)第53章 太平洋戰場(12)第61節 第61章 亞洲戰場(1)第44章 太平洋戰場(3)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61節 第61章 亞洲戰場(1)第37章 蘇德戰場(12)第22章 歐洲第二戰場(1)第28章 蘇德戰場(3)第15章 北非戰場(2)第67節 第67章 亞洲戰場(7)第28章 蘇德戰場(3)第48章 太平洋戰場(7)第26章 蘇德戰場(1)第57章 太平洋戰場(16)第9章 歐洲戰場(9)第12章 歐洲戰場(12)第63節 第63章 亞洲戰場(3)第11章 歐洲戰場(11)第5章 歐洲戰場(5)第25章 歐洲第二戰場(4)第45章 太平洋戰場(4)第11章 歐洲戰場(11)第54章 太平洋戰場(13)第18章 北非戰場(5)第15章 北非戰場(2)第54章 太平洋戰場(13)第65節 第65章 亞洲戰場(5)第57章 太平洋戰場(16)第32章 蘇德戰場(7)第60章 太平洋戰場(19)第35章 蘇德戰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