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主和派在行動

戰也好,和也罷。赫魯曉夫他做好了兩手準備。就其赫魯曉夫的本意他是希望能夠和中國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邊界領土問題。

在後世的歷史上,在中蘇關係緊張的那段時間裡,中國出版的許多著作,發表的大量文章均把赫魯曉夫看作是修正主義者,大野心家,愚昧無知、粗魯野蠻、莽撞無禮,把他最大限度的妖魔化。如果沒有意識形態的爭論,沒有國際共運老大地位的爭奪,赫魯曉夫應該說還是不錯的人,他對中國給予的支持也是最大的。在中蘇沒有發生“論戰”之前,在中國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對赫魯曉夫均是一片讚美之聲。就連赫魯曉夫自己也承認,在斯大林死後的頭幾年裡,毛zd對我們是友好和尊重的。客觀的說對中國而言,赫魯曉夫要比他的前任新沙皇斯大林和他的後任斯大林主義的繼任者蘇聯社會帝國主義的頭子勃列日涅夫要好得不知多少倍。當然按斯大林的標準他無疑是個修正主義分子,如果換個角度看,他是不是社會主義改革的先驅呢?是不是蘇聯改革開放的呢?他穩定了自己在黨內的地位後,在蘇聯實施去斯大林化政策,打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個人崇拜的束縛,爲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同時他積極推行農業改革,使蘇聯的民生得到改善,蘇聯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當然這些帶有自由化色彩的改革有些雜亂無章不繫統,並將斯大林的錯誤的方面形式化,同時從根本上拋棄了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方面的內容,這一切必然遭到蘇聯黨和政府以及國際運動內的斯大林主義者的反對。對外,他放棄了一直信奉列寧的‘戰爭與‘觀爲主要指導思想。他提出了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和平過度;和資本主義陣營展開和平競賽、與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溫和的“三和”路線。

面對中國一系列的“入侵”,蘇聯中央委員會主席團特別會議進行了3天,研究其對策。

會議的第一天晚上,赫魯曉夫把安德羅波夫找到自己的辦公室個別的徵求了一下他對中蘇領土爭端的看法及解決辦法。安德羅波夫認爲,“中蘇這兩個社會主義大國的戰爭是不可取的,它必然會導致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全面崩潰,這不符合蘇聯的利益。中蘇雙方還是應該通過談判來解決這個問題,丟卒保車是必要的。赫魯曉夫讓安德羅波夫從社會主義陣營這個方面,全面的分析一下,中蘇這兩個大國之間的戰爭對國際事業以及對蘇聯的影響。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和平解決中蘇邊界問題,維護社會主義陣營尤其是華沙組織統一的方法……

隨後他又找到了現任國民經濟委員會主席的布爾加寧,瞭解了布爾加寧的想法:“中蘇戰爭影響蘇聯經濟發展和建設那是肯定的啦,如果戰爭的規模延續到蘇聯的歐洲部分,會造成蘇聯經濟的全面崩潰。蘇聯就是打贏了,蘇聯也會象現在的英國那樣從此淪爲二,三流的國家。而且現在看取勝的把握微乎其微。如果中蘇兩國能通過談判很好的解決這個歷史遺留的領土問題,劃出一些土地,爭取到中蘇之間的友好相處,不管從那個方面來說都是利大於弊。赫魯曉夫指示布爾加寧說:“那你就以國民經濟發展和蘇聯的國計民生的這個角度,分析一下戰與和兩個方面哪個更有利蘇聯的經濟發展,哪個更有利於蘇聯人民的福祉,哪個更有利於蘇聯的長治久安。”

與靠最基本食品勉強維持的蘇軍和千百萬蘇聯人靠微薄的口糧過着半飢半飽生活相比,在克里姆林宮的餐廳中就是另一番景色了。餐桌上離奇的豐盛讓除了這個“人民公僕”之外的人歎爲觀止。桌子上擺滿了各種食物和飲料。紅魚子醬,黑魚子醬,薰鮭魚,淡水鮭魚,鱘魚,烤乳豬,乳綿羊和乳山羊,填餡火雞,成堆的蔬菜和水果,成堆成堆的烈性酒和各種葡萄酒,冰激凌蛋糕這裡無不體現出蘇聯社會主義社會物質的極大的豐富。

在克里姆林宮赫魯曉夫專用的小餐廳裡,赫魯曉夫一面慢慢的“嘎嘣,嘎嘣”的嚼着紅魚子醬,聽着朱可夫對中蘇雙方軍事力量對比的分析:“剛纔我說的這些情況,僅是我所瞭解的中國核裝備情況,所以我認爲和中國進行核戰爭除了把蘇聯毀滅之外,不會有其他別的結果。如果我們和中國進行一場常規的戰爭,前提設定在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不動手的情況下,當然這種設定是不科學的。不管美國和北約怎麼說,他們不動手的可能性沒有。這不是美國的哪個領導人個人的性格的問題,這是由帝國主義的本性所決定的。只要中蘇雙方有一方露出了敗象,他們就會象惡狼一樣的撲向失敗的一方,這一點是毫無異議的。但是我們還是把中蘇的戰爭設定在這個不成立的假定條件下。否則我們連戰的想法都不能有,但就是這樣根據我和幾個將軍們推演的結果也是沒有勝算的可能。”朱可夫拿起了桌子上的一杯白葡萄酒一飲而盡,然後用刀熟練的切了一小塊薰鮭魚放在了嘴裡慢慢的品嚐着,然後他用餐巾象徵性的在嘴脣上蘸了蘸說:“如果我們和中國現在動手只能是自取其辱,得出這樣的結論,作爲一名軍人這是十分痛苦的,但這個結論是最接近實際的。”

赫魯曉夫放下了手裡的叉子,把盤子向裡推了推,也喝了一口白葡萄酒說:“我們在亞洲的近100萬軍隊真的那麼不堪一擊嗎?”

“現代化戰爭數量的多少已不是主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質量,早在51年中美發表聯合公告之後,斯大林就不斷的增加在亞洲的駐軍。1951年以前,我們在亞洲地區的駐軍爲30個師左右,其中在蘇中邊境地區15個師,現在我們在亞洲地區特別是蘇中邊境地區猛烈增兵,使靠近中國東北地區的蘇聯遠東軍區成爲我們16個軍區中唯一擁有20個師以上的最大軍區,亞洲地區的蘇聯陸軍也逐步增加到了50個師,各型軍用飛機5000架,還有太平洋艦隊,100多枚洲際導彈和一些中程導彈,總兵力接近100萬人。而中國這些年雖然不斷的進行各種戰爭,但他們的軍隊始終保持在250-300萬之間。瀋陽軍區,北京軍區,新疆軍區,這3個與我們臨近的軍區總兵力也在100萬左右,再加上這次新成立的遠東兵團三個集團軍30萬人,中國設在北方的總兵力130萬左右。從人數上他們多了30萬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的質量,人員尉官以上軍官有70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其中很多都參加過1-4年長短不等的軍校學習。裝備上,他們有1000多架飛機左右,數量上比我們少了80,但從外蒙這次空戰的情況上看,質量之高就不是我們數量上能比的,他們從發現到擊毀我們的飛機僅用了三分鐘。而我們連他們的飛機什麼樣都沒見到。”說到這兒,朱可夫這個打了一輩子仗的蘇聯元帥不由長長嘆了一口氣“哎,這種質量上的差距,數量再多除了多給蘇聯增添些孤兒寡母外又有什麼用呢?還有就是之間的坦克差別,從印度到這次外蒙還沒有聽說他們的坦克有一輛被擊毀的記錄”

赫魯曉夫看着望天長嘆的朱可夫元帥說:“我能理解你憂國憂民的情懷,這樣吧,你把這些情況在這次的中央委員會主席團特別會議上和那些木頭腦袋的斯大林路線的擁護者們說說,

從軍事戰略戰術角度分析一下中蘇戰爭的勝算有多大,預測一下戰爭中蘇聯人民所要付出多大代價,全面的論證一下這場戰爭的走向和結果。

“請進,蘇斯洛夫同志,赫魯曉夫同志還在辦公室裡等您”赫魯曉夫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十分崇敬的看着這位“的清教徒”,爲他推開了赫魯曉夫辦公室那沉重的大門。

“蘇斯洛夫同志,請坐”赫魯曉夫指了指自己辦公桌前面的椅子說:

“謝謝”蘇斯洛夫摘下了頭上戴着的圓型列寧帽,向赫魯曉夫點了一下頭後坐在了赫魯曉夫的對面。

赫魯曉夫看着這個曾當過自己大學老師,寫文章時喜歡引用列寧的言論以加強力量、自恃清高,與物質至上的思想格格不入,私心泯滅着的聖人說:“蘇斯洛夫同志。我今天把你請來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加拉罕對華宣言》的內容,我知道你對此事極爲精通。

“哦,”蘇斯洛夫輕輕的應了一聲後,略思片刻說,兩次《加拉罕對華宣言》前後有些矛盾的地方,但總的來說列寧當時還是主張廢除沙俄和清朝政府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的,前後的矛盾主要是,《加拉罕第一次對華宣言》中寫道:“蘇維埃政府把沙皇政府從中國人民那裡掠奪的或與日本人、協約國共同掠奪的一切交還給中國人民以後,立即建議中國政府就廢除1896年條約、1901年北京協議及1907年至1916年與日本簽訂的一切協定進行談判。而在第二次規劃宣言》第一條寫道:“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宣佈,以前俄國曆屆政府同中國定立的一切條約全部無效,放棄以前奪取中國的一切領土和中國境內的一切俄國租界,並將沙俄政府和俄國資本家階級從中國奪得的一切,都無償地永久歸還中國。”

“真不愧爲是馬列主義的活字典”赫魯曉夫看到蘇斯洛夫毫不費力的準確的說了兩次《加拉罕對華宣言》的要點,不由的讚歎道。接着問道:“現在中國人又提出了這兩個《宣言》,你對此怎麼看呢?”

“對於這個問題,說實話,我回答起來,心情複雜,也很矛盾的,站在俄羅斯民族利益的立場講,我希望我們的地盤越大越好,佔得資源越多越好。但站在一個國際者的立場上,就其沙俄政府所獲得這些土地的性質上來講,沙俄政府的行爲肯定是帝國主義的掠奪行爲。赫魯曉夫同志,你知道,16世紀中葉以前,沙俄是個地地道道的歐洲國家,與中國本不接壤。後來沙俄不斷擴張,侵佔了廣闊的西伯利亞,才與中國邊境相鄰。從中國清朝順治年間以來,沙俄已深入了黑龍江流域,在那兒強佔大片土地。1685年,清朝派軍包圍俄軍盤踞的亞克薩城,雙方發生了武裝衝突,沙俄軍隊以失敗告終,沙俄政府請求停戰,後中俄雙方經過歷時14天的談判,於1689年9月7日簽訂了《尼布楚條約》。該條約規定:中俄兩國以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爲界,以北以西屬俄國,以東以南歸中國。額爾古納河以西原屬中國的尼布楚地區歸屬爲俄國領土。雅克薩城歸中國所有,俄國修建的城池拆毀,居民遣回俄國。雙方定約之後,准許互通貿易。《尼布楚條約》簽訂後38年,也就是1727年,正值中國的清朝雍正年間,中俄又簽訂了《布連奇斯條約》和《恰克圖條約》,規定了兩國的中段邊界。這個時期兩國的邊界基本上是沒有大的衝突發生。但後來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攻至北京近郊,火燒圓明園。清朝廷非常惶恐,咸豐皇帝也倉惶的逃到了熱河。此時俄國乘機。”

第252章 挽救大兵第201章 履行防務義務第35章 搗巢行動之轟炸金浦機場第350章 沒事別惹事,有事就是麻煩事第308章 奪寶奇兵第353章 亞洲版的門羅主義第54章 總理視察(二)第213章 主和派在行動第202章 血染草原第3章 回到62年前第153章 大起義第54章 總理視察(二)第182章 中緬邊界問題第201章 履行防務義務第279章 解放軍遠東艦隊教導學校第228章 蘇聯的噩夢第88章 大國政治二第238章 “摧毀者”PK“蘇T55”第76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四第25章 善後處理第152章 別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第165章 紅頭阿第332章 大炮表決的結果第201章 履行防務義務第63章 金日成密訪北京第73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一第280章 特殊的教育改造第62章 對日索賠第103章 空中擒敵(一)第286章 和平舉措第270章 塔城反擊戰第281章 蘇聯民族解放陣線第24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百一十一章第337章 中美博弈(二)第90章 大國政治(四)第162章 美國之行第274章 蘇聯游擊隊第81章 遭襲第一百一十三章第143章 崛起的中國第48章 震驚世界(四)第166章 奮起反擊第89章 大國政治三第202章 血染草原第12章 密談:核武器第314章 民族精英第349章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第359章 “狼”論第210章 奇襲第200章 千里突襲第215章 中蘇的抉擇第162章 美國之行第336章 中美博弈第262章 赫魯曉夫的“止損”第258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270章 塔城反擊戰第232章 人肉盾牌第314章 民族精英第一百一十三章第103章 空中擒敵(一)第70章 中國的核心利益第84章 百業待舉一第217章 外蒙圖瓦的改造第19章 驗收一第287章 震撼世界的天安門大閱兵第68章 破冰之旅二第320章 金融帝國第300章 新加坡的未來第326 再起風波第312章 二駿回家第124章 兵臨城下2第285章 赫魯曉夫的家宴第105章 牛刀小試第103章 空中擒敵(一)第198章 飛豹突擊隊第78章 關鍵是船一第209章 特戰小分隊第319章 強勢的中國第263章 抓捕行動第277章 戰俘改造第174章 薩克蒂加大橋第90章 大國政治(四)第76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四第293章 中國能源安全第224章 撒網第230章 東線出擊第54章 總理視察(二)第354章 外交是國家內政的延續第187章 懷仁堂講座第128章 進軍臺灣第330章 這種感覺真好第272章 停火進行時第308章 奪寶奇兵第一百零八章第71章 中美關係備忘錄一第59章 百年血恥二第68章 破冰之旅二第332章 大炮表決的結果第105章 牛刀小試
第252章 挽救大兵第201章 履行防務義務第35章 搗巢行動之轟炸金浦機場第350章 沒事別惹事,有事就是麻煩事第308章 奪寶奇兵第353章 亞洲版的門羅主義第54章 總理視察(二)第213章 主和派在行動第202章 血染草原第3章 回到62年前第153章 大起義第54章 總理視察(二)第182章 中緬邊界問題第201章 履行防務義務第279章 解放軍遠東艦隊教導學校第228章 蘇聯的噩夢第88章 大國政治二第238章 “摧毀者”PK“蘇T55”第76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四第25章 善後處理第152章 別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第165章 紅頭阿第332章 大炮表決的結果第201章 履行防務義務第63章 金日成密訪北京第73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一第280章 特殊的教育改造第62章 對日索賠第103章 空中擒敵(一)第286章 和平舉措第270章 塔城反擊戰第281章 蘇聯民族解放陣線第24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一百一十一章第337章 中美博弈(二)第90章 大國政治(四)第162章 美國之行第274章 蘇聯游擊隊第81章 遭襲第一百一十三章第143章 崛起的中國第48章 震驚世界(四)第166章 奮起反擊第89章 大國政治三第202章 血染草原第12章 密談:核武器第314章 民族精英第349章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第359章 “狼”論第210章 奇襲第200章 千里突襲第215章 中蘇的抉擇第162章 美國之行第336章 中美博弈第262章 赫魯曉夫的“止損”第258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270章 塔城反擊戰第232章 人肉盾牌第314章 民族精英第一百一十三章第103章 空中擒敵(一)第70章 中國的核心利益第84章 百業待舉一第217章 外蒙圖瓦的改造第19章 驗收一第287章 震撼世界的天安門大閱兵第68章 破冰之旅二第320章 金融帝國第300章 新加坡的未來第326 再起風波第312章 二駿回家第124章 兵臨城下2第285章 赫魯曉夫的家宴第105章 牛刀小試第103章 空中擒敵(一)第198章 飛豹突擊隊第78章 關鍵是船一第209章 特戰小分隊第319章 強勢的中國第263章 抓捕行動第277章 戰俘改造第174章 薩克蒂加大橋第90章 大國政治(四)第76章 艱難的索賠之路四第293章 中國能源安全第224章 撒網第230章 東線出擊第54章 總理視察(二)第354章 外交是國家內政的延續第187章 懷仁堂講座第128章 進軍臺灣第330章 這種感覺真好第272章 停火進行時第308章 奪寶奇兵第一百零八章第71章 中美關係備忘錄一第59章 百年血恥二第68章 破冰之旅二第332章 大炮表決的結果第105章 牛刀小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