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郭恪有來頭(兩章合一)

“鄭,怎麼會是你”

崔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死黨,居然是來俊臣的人。

可事實就擺在面前,鄭自己也承認了,由不得他不信。生氣、憤怒、失望、還有一種被好朋友親手背叛的心痛,瞬間瀰漫在崔的心中。

他紅着眼睛,死死盯着鄭,“我說你小子怎麼在長安正當着差呢,卻非要請假和我一塊兒回定州,給崔大哥通風報信呢!原來你小子就沒安好心。鄭,你藏得挺深啊,虧我還當你是生平摯友!你…你…我打死你!”

說着話,崔拔腿猛然向前衝,顯然要上前跟鄭玩兒命。

“崔,不得放肆!”

城下,來俊臣一聲斷喝,“鄭書辦如今是我來俊臣的人,你若敢動一根手指頭,我便讓你嘗上一嘗我手中的十八般酷刑,讓你後悔來到這個世上!”

“我……”顯然,剛剛入仕同在長安當差的崔,對來俊臣這個大唐第一酷吏,而且眼下正當紅的陛下寵臣,還是有點犯怵。聽對方一聲厲喝,便立時蔫了。

而此時斗笠下的崔耕也是頗爲驚詫,他萬萬沒想到,出賣自己行蹤的人,居然是整天跟在自己屁股後面大哥長大哥短的絲青年鄭。

趁着空檔,他努力搜索起腦海中史上所載的鄭此人。

以前是太沒把這個人畜無害的絲青年當回事,現在仔細一搜索,頓時把腸子都悔青了!

鄭,唐朝詩人,素有文采,五姓七望之一滎陽鄭氏中的庶出子弟,這沒錯!

入仕之後,曾出任過殿中侍御史,中書舍人、太常少卿,累遷吏部侍郎,甚至在景龍三年,即武則天之後的唐中宗時期,還出任過宰相,這都沒錯!

但崔耕卻忽略了鄭入仕後的發家史。

歷史上曾有人精簡概括過鄭此人的仕途,入仕之後,鄭在政治上依附於武后、韋后及酷吏,且始終忽東忽西於朝廷上層。

這句話用大白話講,就是鄭進入仕途之後,先是和酷吏集團打得火熱,進入了武則天的視線,接着又各種訕媚武則天,得到了重用。最後武則天退位,唐中宗繼位之後,鄭更是各種迎~合韋后,甚至爲韋后歌功頌德連寫了十首詩,節操散盡,卻官至宰相。

當然,鄭在歷史上的下場也是悲劇的,再過十幾年,也就是唐中宗的景龍三年二月,升任宰相;六月,因貪贓貶爲江州司馬。翌年色結譙王李重福陰謀叛亂,預推重福爲天子,然後自任右丞相,不久敗邙,被誅。

……

失策了,也失算了,崔耕說真心話,他從一開始就沒太在意這個一臉絲氣的青年。依照歷史原有的發展軌跡,如今是他剛剛入仕的階段,正是與來俊臣等酷吏集團眉來眼去,打得火熱的時候啊,正是來俊臣的爪牙之一啊!

沒想到啊,這小子居然藏得這麼深,以至於自己都看走了眼。

不過事已至此,再懊悔也沒鳥用,他擺了擺手,道:“崔兄弟,算了,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說完,他將頭上的斗笠摘下,衝城下喊道:“不錯,崔某就在這裡!來俊臣,你我雖從未謀面,卻也神交已久啊。沒想到你一直都把鄭釘在我身邊,手段果真高明!”

“呵呵,鄭大人已經答應,做我麗競門的總書辦了。從今往後,本官的文書都由鄭先生草定。你崔二郎又能給他什麼前程?識時務者爲俊傑嘛!”來俊臣冷笑道。

崔耕微微一笑,道:“來俊臣,奉勸你一句,你收鄭爲己用,恐怕敗亡之日指日可待啊!本官粗通像人之術,此人黴運罩頂,妨主至極,站在誰那邊,誰就必定沒什麼好下場!”

他這話可不是危言聳聽,而是鐵一般的事實。

歷史上,鄭先爲來俊臣羅織文狀,來俊臣被斬首。後投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這哥倆被亂刀砍死了。接着又投靠武三思,武三思也被亂兵殺死。最後,他還不死心,又投靠了譙王李重福,準備起兵造反,結果不但主子被殺,自己也身死族滅。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位就是官場上的明燈,他跟着誰,誰指定倒黴。他投靠哪位炙手可熱的大人物,這位大人物必定離死不遠。

不過來俊臣自然是萬萬不信的,他大笑道:“崔二郎,休得危險聳聽,本官要是信這些東西子虛烏有的東西,還敢辦下那麼多通天大案?”

旋即,他面色一肅,道:“陛下命本官捉拿定州長史崔耕歸案,姓崔的,你是想抗旨不尊,還是束手就擒?”

城下的孫彥高得意道:“崔長史,你難道想讓整個博陵崔氏爲你陪葬嗎?識相的話,還是主動出城,下麗競門大獄吧。想必來大人會給你一個公道的,哈哈!”

河內王武懿宗,大周第一酷吏來俊臣,再加上身後這近萬大軍……

孫彥高此時自信滿滿,他很肯定崔耕這次就算有通天手段,也萬難翻盤!

正在這時

遠方煙塵滾滾,馬褂鑾鈴之聲陣陣作響,爲首一人頂盔冠甲罩袍束帶,劍眉虎目,英武不凡!

他策馬狂奔,不迭高聲道:“陛下只是讓爾等查案,可沒說讓你們構陷忠良。某倒要看看,誰敢動我的二郎兄弟!”

“閃開!閃開!”

說時遲,那時快,眨眼間這支騎兵已經衝到了三人的近前。

領頭的那名將軍翻身下馬,咧嘴一笑,露出了一排細密的銀牙,道:“看來本侯爺來得不算太晚,河內王、來少卿別來無恙乎?“

來俊臣顯然認識來人,也知道對方的背景,竟頗爲忌憚地說道:“這不是伏遠侯嗎?下官勸您,還是少管閒事爲好。”

“閒事?哼哼,這可算不上什麼閒事。”

將軍虎目生威,沉聲道:“想當初本侯承蒙崔二郎不棄,稱我一聲大哥。既然如此,那本侯就是他一輩子的大哥。誰想動我兄弟,就得先過了我這一關!”

這話說得斬釘截鐵,毫無迴旋的餘地,即便以來俊臣的威風赫赫,都不由得一滯!

來俊臣不由冷笑道:“伏遠侯這話託大了哈,難道陛下想動崔耕,您還敢攔着不成?!”

年輕將軍寸步不讓,慨然道:“若崔二郎無罪,即便陛下要動他,本侯也當據以力爭!”

眼看着雙方越說越僵,大有一言不合就撕逼開打的架勢,武懿宗自然出來打起圓場,“伏遠侯,來少卿,都是自己人,何必爲了一個小小的崔二郎壞了和氣?有話好好說嘛。”

“哼,自己人?河內王,咱們倆是自己人,但是他……”將軍一指來俊臣,“他和本侯不是自己人!另外,某家也勸你,離姓來的遠一點!”

說着話,他從袖兜中掏出一封書信,扔到了武懿宗的手中。

上官婉兒、武三思、武承嗣、武攸宜、武攸暨、太平公主李令月,御醫沈南……一個個親筆簽名,展現在武懿宗的面前。

看罷之後,武懿宗心中罵起了娘,他知道崔耕是上官婉兒的頭號馬仔,也知道崔耕通過四海商號,拉攏瞭如此衆多當朝權貴做了商場盟友。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崔耕惹出瞭如此滔天大禍的情況下,這些人還肯力保於他!

孃的,本王到底該站哪邊呢?

武懿宗沉吟半晌,突然將手中書信撕了個粉粉碎,打了個哈哈道:“本王只是奉命輔助來大人,做不了主的。有什麼事,伏遠侯和他說吧。”

來俊臣面色不佳地說道:“陛下讓本官徹查崔二郎投降突厥一案,伏遠侯莫非想抗旨不遵不成?”

“哪裡?本侯要遵的正是陛下的旨意!”

隨後,將軍衝着城樓上高呼道:“崔耕,若是信的過哥哥的話,就下來吧!”

“來了!”

崔耕答應一聲,快步下了城牆,然後一路小跑來到那將軍的近前,道:“郭大哥,小弟這一百多斤,可就交給您啦!”

年輕將軍並非別人,正是崔耕的結義兄長,當年在武榮折衝都尉的老上司郭恪郭奉先。

郭恪狠狠包樂一把崔耕,笑道:“一切有我!”

隨即,他面色一肅,朗聲道:“河內王武懿宗、司農少卿來俊臣、定州長史崔耕聽旨!”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敕曰,朕聞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其言善之善矣。今有定州長史崔耕者,出使突厥……”

這份聖旨大致講:崔耕是否在突厥被公主招親了,這事兒不好說。要是崔耕真的變節了,那當然是誅殺全族,以儆效尤。要是沒變節呢,朕也不能擅自誅戮忠臣。所以,此案必須慎之又慎。所以現命司農少卿來俊臣爲主審,河內王武懿宗、伏遠侯郭恪爲副審,聯合審理此案,勿枉勿縱,不可妄動私刑。

唸完聖旨後,郭恪大手一揮,公事公辦道:“來人,將定州長史崔耕拿下!”

“是!”

頓時,身後有四個兵丁上來,拿出繩子要捆崔耕。

來俊臣當然知道郭恪想搞什麼花活,出言阻道:“就算有陛下的旨意在,此案本官纔是主審,崔耕應該由我的人帶走才合適吧?”

郭恪裝模作樣地把聖旨拿出來又看了幾眼,道:“哦?是嗎?可這上面也沒說崔耕應該由主審帶走啊?”

“你……”來俊臣氣急。

“我怎麼了?”郭恪突臉色一變,怒斥道:“姓來的,別以爲你是主審,本侯是副審,我就差了你一截。你仔細想想,論官位,論親貴,論功績,你哪點配與某家相提並論!識相的話,趕緊給我閃在一旁。”

“你是在威脅我嗎?”來俊臣自恃聖眷正濃,自然不懼。

郭恪沒說話,猛然間一揮手!

他身後的騎兵們馬上就鋼刀出鞘,大叫了一聲,道:“殺!”

郭恪所部都是跟着郭恪在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前些日子還在趙州與突厥二十萬大軍血戰,以微弱兵力擋住了突厥大軍的攻城。

這一聲喊,不單單是整齊劃一,更有一股視死如歸的殺氣!

來俊臣自然知道硬碰硬,他佔不到郭恪的便宜,反而還要吃虧。他琢磨了一下,很快展顏一笑,道:“既然伏遠侯有意,那把崔耕暫時交與你又如何?以後的日子還長着呢。下官告辭了!”

說完了,翻身上馬,帶着幾個伴當遠去,鄭見勢不妙,也緊緊跟上。

武懿宗三角眼亂轉,衝着郭恪一抱拳,道:“本王兩不相幫,以後崔耕的案子,我不管了!”

言畢,也帶着部分人遠去。

唯獨留下定州刺史孫彥高,尷尬地杵在原地,最後乾笑一聲,道:“如果伏遠侯沒什麼吩咐的話,下官告退?”

“孫刺史請便!”郭恪對他就沒那麼客氣了,聳聳肩,說道:“另外,本侯勸你一句,這攤渾水,你姓孫的攙和不起。”

“下官不敢,下官不敢!”

孫彥高灰溜溜地帶着大隊人馬遠去。

郭恪一使眼色,手下四名軍士就將崔耕的綁繩鬆開,紛紛致歉道:“崔長史,對不住了哈!”

“無妨,無妨!”

崔耕來到郭恪的近前,豎起了大拇哥道:“行啊,連武懿宗和來俊臣都要賣你三分面,郭兄威武!”

郭恪淡然道:“武懿宗怕的是朝中衆多的達官貴戚,本侯不過是狐假虎威罷了。”

崔耕道:“此地並非講話之所,要不兄長隨小弟移駕黃城村,我們坐下詳聊?”

郭恪道:“這個自然,走,我與二郎徒步進村。”

手挽着手,哥倆一起進了城。

……

……

黃城村內,博陵崔氏的年輕子弟們,都對眼前這位新鮮出爐的伏遠侯極爲熱情和倍感興趣。

酒席宴間,甚至有不少崔氏族人開始打探起趙州一戰的細節來。

郭恪對於自己這次以少勝多的戰役,自然也是極爲自豪的,難得的一改往日的鐵皮臉本色,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崔耕趁着他說得起興,趁機問道:“郭兄,您到底是什麼什麼身份,現在總該對小弟說個明白了吧?”

“好吧,這也不是什麼秘密。”郭恪道:“若是按輩份來說的話,某應該叫當今天子一聲姨奶奶。”

崔耕驚哦了一聲,道:“這麼說,郭兄還是皇親國戚了?”

郭恪將杯中酒一飲而盡,道:“是的。而且,論起與陛下親近來,恐怕當今天下還真沒幾個人能超過我。這也是託祖上庇佑,這事兒得從五十多年前說起……”

郭恪講道,武則天有兩個哥哥,即武元慶和武元爽。還有兩個姐妹,姐姐叫武順,一個妹妹叫武佩。

武元慶和武元爽就不用說了,對武則天非常不好,以至於武則天登基之後,對這兩位哥哥進行了慘烈的報復。

姐姐武順剛開始和武則天關係不錯,不過後來,她和李治通姦,武則天心懷嫉妒,將其暗殺了。這個武順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韓國夫人,她和李治通姦的事兒,可是世人皆知,她還有個非常出名的兒子,叫賀蘭敏之。武順沒有好下場,自然而然,她的女兒賀蘭氏和兒子賀蘭敏之,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兄弟姐妹中,唯一和武則天無冤無仇的,就是這個妹妹武佩了。

武佩嫁給一個叫郭孝慎的人,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可惜好景不長,兒子郭智出生之後不久,夫妻二人就在一場暴病中,雙雙撒手人寰。

郭智在郭家族人的照料下長大,可他跟父親的命運一樣,都屬英年早逝,兒子郭恪出生不到一年,他就得了一場重病,駕鶴西遊了。

所以郭恪正是武佩的孫子,武則天正是他的姨奶奶。

崔耕聽後,暗道,郭恪果然沒吹牛逼啊。論起與武則天的親近程度來,恐怕也只有太平公主以及李顯和李旦才能穩勝他一籌。

至於武三思和武承嗣?別看這個又是封了王爺有絲毫封了國公爺,但他們的老爹和武則天可是有着解不開的冤仇。

更關鍵的是,他們都沒郭恪有真本事啊!

趙州一戰,以少勝多,抵擋突厥二十萬大軍,朝野震驚,揚名天下啊!這是大周朝廷冉冉升起的一顆將星。

武則天登基爲帝,爲何要頻頻清洗軍中高級將領?還不是怕武氏家族掌握不住軍隊嗎?

如今有郭恪這個武家的後輩坐鎮,女皇陛下自然欣喜也安心!

郭恪如今父母早逝,郭姓又非大族,對武則天而言,他就是武氏家族自己的人啊!

難怪來俊臣都要懼他三分。

崔耕一念至此,不由寬心道道:“今後兄長罩着,看來這場官司小弟也是有驚無險了!”

“呃,這個就難說看。”郭恪搖頭苦笑道:“賢弟啊,我和上官舍人費盡心力,才從陛下那裡討來了這個差事。不過,你這事兒懸吶!”

“兄長此話怎講?”崔耕心裡一咯噔。

郭恪道:“來俊臣此次並非無的放矢,而是他手裡確實攥有你通敵賣國的證據啊!”

第1591章 真正的叛徒第996章 地乃家族根第415章 同是有情人第922章 二郎擔虛名第1653章 輕取第一題第773章 駙馬王同皎第447章 大意入彀中第1489章 西方有盟友第1306章 前夫來發難第270章 官司鬥長安第781章 二張好凶威第582章 女皇病初愈第546章 新神換舊神第135章 各方神妙算第610章 崔英再獻計第1273章 功夫在詩外第1185章 敗績誰負責第1441章 原是兒媳婦第1629章 王家消夏宴第1000章 反哺一行僧第1615章 華宅秘密多第1531章 第三強國立第120章 齊誇崔二郎第1464章 劫富難濟貧第335章 雞蛋和鴨蛋第369章 右遷著作郎第430章 海闊憑魚躍第319章 二使前後至第1424章 令光難瞑目第056章 老曹真威武第084章 驚險城門口第1802章 光庭有悍妻第1506章 名將豬隊友第1496章 站前總動員第1447章 給貓戴鈴鐺第303章 啓程定州行第114章 進駐泉州港第894章 揪出幕後者第1707章 幸運橘諸兄第1741章 天坑驟然現第1107章 李旦計連環第356章 賽修倫示好第697章 節外生枝中第396章 隨手幫賢宦第058章 慌者亂如麻第183章 忽悠侯思止第1192章 貴女而賤男第1318章 三妹報恩忙第563章 流言全成真第715章 主動來投案第847章 王府祈晴會第1428章 二郎分雙雄第1244章 人比人得死第1190章 天兵下凡來第1120章 心生平蠻策第478章 二郎挽狂瀾第1175章 崔耕的算盤第342章 禍從天上來(兩張合一章)第258章 陰差加陽錯第1368章 美景與羣狼第459章 女皇親賜婚第764章 原來有內情第1787章 危起受降城第860章 處幽蘭之室第867章 三方齊求親第311章 吟出啓蒙書第057章 聚豐隆銀號第1174章 還是得談判第1508章 千蕊要報恩第585章 人心有向背第668章 金山與銀山第217章 秀芳有手段第490章 今朝來鬥寶第922章 二郎擔虛名第681章 灞橋談判中第1472章 真文換假文第1774章 芥蒂一掃光第1383章 餘波仍嫋嫋第240章 監鑄方丈鏡第1065章 神犬似流光第1041章 佛寶不起眼第728章 漕運終完成第430章 海闊憑魚躍第878章 禍從四方來第1244章 人比人得死第1076章 全賴紹京果第1394章 大唐奇公主第281章 終得強臂助第1294章 亂花迷人眼第261章 幾樣小手段第315章 輩份任爾挑第291章 此乃沈御醫第012章 深夜入狼穴第1661章 過河慢拆橋第1197章 二郎度夜錢第904章 宴請劉幽求第014章 御用貢酒商第687章 詠蓮芙蓉樓第1236章 今朝爲虎父第154章 嶺南崔青天
第1591章 真正的叛徒第996章 地乃家族根第415章 同是有情人第922章 二郎擔虛名第1653章 輕取第一題第773章 駙馬王同皎第447章 大意入彀中第1489章 西方有盟友第1306章 前夫來發難第270章 官司鬥長安第781章 二張好凶威第582章 女皇病初愈第546章 新神換舊神第135章 各方神妙算第610章 崔英再獻計第1273章 功夫在詩外第1185章 敗績誰負責第1441章 原是兒媳婦第1629章 王家消夏宴第1000章 反哺一行僧第1615章 華宅秘密多第1531章 第三強國立第120章 齊誇崔二郎第1464章 劫富難濟貧第335章 雞蛋和鴨蛋第369章 右遷著作郎第430章 海闊憑魚躍第319章 二使前後至第1424章 令光難瞑目第056章 老曹真威武第084章 驚險城門口第1802章 光庭有悍妻第1506章 名將豬隊友第1496章 站前總動員第1447章 給貓戴鈴鐺第303章 啓程定州行第114章 進駐泉州港第894章 揪出幕後者第1707章 幸運橘諸兄第1741章 天坑驟然現第1107章 李旦計連環第356章 賽修倫示好第697章 節外生枝中第396章 隨手幫賢宦第058章 慌者亂如麻第183章 忽悠侯思止第1192章 貴女而賤男第1318章 三妹報恩忙第563章 流言全成真第715章 主動來投案第847章 王府祈晴會第1428章 二郎分雙雄第1244章 人比人得死第1190章 天兵下凡來第1120章 心生平蠻策第478章 二郎挽狂瀾第1175章 崔耕的算盤第342章 禍從天上來(兩張合一章)第258章 陰差加陽錯第1368章 美景與羣狼第459章 女皇親賜婚第764章 原來有內情第1787章 危起受降城第860章 處幽蘭之室第867章 三方齊求親第311章 吟出啓蒙書第057章 聚豐隆銀號第1174章 還是得談判第1508章 千蕊要報恩第585章 人心有向背第668章 金山與銀山第217章 秀芳有手段第490章 今朝來鬥寶第922章 二郎擔虛名第681章 灞橋談判中第1472章 真文換假文第1774章 芥蒂一掃光第1383章 餘波仍嫋嫋第240章 監鑄方丈鏡第1065章 神犬似流光第1041章 佛寶不起眼第728章 漕運終完成第430章 海闊憑魚躍第878章 禍從四方來第1244章 人比人得死第1076章 全賴紹京果第1394章 大唐奇公主第281章 終得強臂助第1294章 亂花迷人眼第261章 幾樣小手段第315章 輩份任爾挑第291章 此乃沈御醫第012章 深夜入狼穴第1661章 過河慢拆橋第1197章 二郎度夜錢第904章 宴請劉幽求第014章 御用貢酒商第687章 詠蓮芙蓉樓第1236章 今朝爲虎父第154章 嶺南崔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