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中文版序一

中文版序一

學習TPS,振興CPS

天津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主任齊二石

大野耐一先生的《豐田生產方式》可以說是世界製造業史上的一大奇蹟,這本著作誕生以來,立即風靡全球,被奉爲圭臬。作爲豐田生產方式鼻祖,大野耐一被譽爲“日本企業復活的教父”。該榮譽至今無人能及。

日本人締造的豐田生產方式(TPS—ToyotaProductionSystem),引起了美國製造業的震驚,震撼性地衝擊了美國人塑造的“福特式生產方式”。即便是極爲低調內斂的大野耐一,對於自己這本源於第一工作現場的生產管理作品,也極爲自信,他說:“如果亨利?福特一世仍然在世的話,必定採用類似於豐田生產方式的管理模式。“本章節由藏家小說網首發””美國人在震驚之餘,開始反思和學習。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把豐田生產方式總結爲“精益生產理念”,說它“是一種不做無用功的精幹型生產系統”。美國通用汽車利用加州與豐田的合資公司,間接地學習TPS真髓;福特汽車則採取把豐田(美國)公司的員工吸引過來的策略,打造成TPS的福特版;而克萊斯勒公司則向已經TPS化了福特取經學習;德爾福——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商也實施了TPS,行業學習帶來的效果是驚人的。

在日本也是一樣,豐田生產方式正逐漸滲透到日本郵政公社、防衛廳等政府部門,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全球汽車業頂級賽事——F1大獎賽新賽季中,豐田車隊也開始引進這一方式。

我本人是從學術的角度來研究豐田生產方式的,TPS的本質應是工業工程與日本豐田文化和管理模式相結合的產物。大野耐一先生的學生原豐田公司生產調查部部長中山清孝先生也曾和我談到這樣的觀點。而大野耐一先生正是早期赴美學習到美國的IE,但他可貴之處在於能夠將美國的IE與日本豐田的經營理念進行有機的結合與創新。他的TPS體系的每一個內容:改善;準時化(JIT——JustInTime);看板管理;(包括人因素的)自動化;標準作業等都體現了上述的特點並具有很好的實踐性。豐田生產方式是提高企業生命力的一整套理念和方法的體系,《豐田生產方式》堪稱是表達豐田核心競爭力之名著,也是生產管理的標杆。豐田生產方式不僅吸納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多品種少量生產”的理念,還採納了福特公司的“徹底的合理化和成本降低”思想。也可以說TPS是將通用和福特的優點進行了有效的吸收和本土化創新。自該書出版以來,《豐田生產方式》早已經成爲國際通用的企業管理領域的教科書。

很多人,包括現在出的很多書,實際上都沒有準確總結豐田生產方式的實質,或者說沒有說透。現在,我很欣喜地看到,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豐田生產方式》出版了,這是豐田生產方式最原本的東西。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許多製造企業都一直在學習和推廣豐田生產方式,但大多往往照貓畫虎,效果不佳。現在,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走進大野耐一思想的很好機會。只有弄懂了大野耐一先生關於豐田生產方式最根本的東西,我國製造業才能夠真正吸取精華,爲己所用。大野耐一先生多次強調:“豐田生產方式是一次思想革命。”我認爲TPS絕不是簡單的照搬照抄,而是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本企業特色的管理模式的有機結合。

《豐田生產方式》的出版爲中國企業和管理界零距離走近豐田,走近TPS,走近大野耐一提供了一個學習契機。我們虛心地研究TPS,最終極的願望是將來超越豐田生產模式,創造、振興自己的CPS(ChinaProductionSystem——中國生產模式)。正如今天的豐田在TPS的支撐下,用幾十年的時間超越美國通用汽車一樣。這不僅是我作爲學者的願望,也是中國企業家和管理者,甚至整個中國製造業的願景。

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5節 前言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5節 前言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4節 原版序言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4節 原版序言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5節 前言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4節 原版序言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5節 前言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26節 從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5節 前言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
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5節 前言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5節 前言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4節 原版序言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4節 原版序言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5節 前言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15節 團隊作業高於一切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17節 究竟何謂看板第18節 流水線生產是基礎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14節 我的現場主義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4節 原版序言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30節 福特方式和豐田方式第11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2第21節 看板的靈活性第5節 前言第7節 豐田生產方式的兩大支柱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13節 徹底分析浪費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23節 正視浪費的危害性第26節 從省人化到少人化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27節 忍術式經營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22節 在需要的時間提供需要的信息第19節 向均衡化挑戰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25節 需求決定一切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3節 中文版序二2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32節 低速增長下提高生產效率第29節 兩位傑出人物第16節 從超市得來的啓示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12節 反覆問5個爲什麼第6節 因石油危機而覺醒第5節 前言第1節 中文版序一第31節 逆向思維和企業家精神第9節 個人技能與團隊協作的乘積效果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2節 中文版序二1第20節 讓看板促進工作改善第24節 挖掘一切潛力第10節 降低成本是目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