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得到了老太后的鼎立支持,秉承國不可一日無君的慣例,在對內表明了不對那些異己的皇家叔伯清算舊賬之後,延安郡王終於成爲大宋皇家內定的官家,和以往的皇帝相比,他也只差沒有進行正式的登基儀式而已。
延安郡王終於如願以償,有驚無險的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
總算是得償心願的延安郡王卻沒有那種得勝之後的狂喜,更是沒有作爲天子應有的自豪。
雖然他這個皇帝很快就要正式的登基,成爲大宋名正言順的官家,但是包括他自己在內的許多人都知道,這個皇帝最多算是禮儀性質的,並沒有多少的實權,即便是任命從五品的官員也要得到太皇太后等人的首肯。
他費盡心機的來的這個皇位充其量不過是個擺設兒,雖然皇宮內外朝廷上下都是天子之禮,但是延安郡王這個還不是皇帝的皇帝卻是心中有數,現在大宋真正的官家,真正的掌權者並不是自己,而是延福宮的那位太皇太后和資政殿上以司馬光爲首的那幾個老頑固。
先皇的尊號已經上來了,延安郡王甚至是看也沒有看就表示贊同,老太后和那些大員們還在左右的細細研究那幾個文字,看看是不是能夠準確而又充分的表達出先皇之功業。
在延安郡王看來,作爲大宋的官家,先皇明顯是勉強合格的而已。先皇“不治宮事,不是遊幸”生活也算不上是奢靡,也算是守成之人,但是大宋需要的是開拓之君,而不是守着祖宗的家業過日子。那尊號因爲委實的可笑,說什麼“紹天法古”,真是笑死個人的。先皇兩次變革祖宗法度,也算是法古?只不過先皇缺少帝王當有的魄力。不敢開罪那些官僚世家,這才把好端端的新法弄地不倫不類終於夭折;說什麼“運德建功”就更是無稽之談了,先皇數次興兵討伐西夏,不僅沒有尺寸之功,反而是損兵折將大敗而歸……
先皇的許多心思或許的好的,奈何缺少敢爲天下先的魄力,爲朝廷中的那些老朽所束縛。終於是一事無成。
延安郡王早就自己總結出先皇的成敗得失,起碼他個人認爲這些自家閉門造車總結出來地經驗教訓是十分客觀的。
“哼,若不太皇太后垂簾聽政,我定然是要把司馬光蘇軾那杆子傢伙貶到蠻荒之地。再把勇於變革的王安石請了回來,富國強兵,徵遼伐夏,成千古未有之大事,建萬事不拔地基業……”
一味意淫的延安郡王也知道自己想的太不靠譜。所有的這些想法只能深埋在自己心底,因爲太皇太后以及司馬光等人已經在爲徹底的廢除新法做準備,窮十年之功費萬千之力辛苦建立起來地新法基礎眨眼之間就要灰飛煙滅。
太皇太后甚至要自己任用那司馬光爲宰輔之臣。還是說司馬光謹小慎微最是老成持國。新法黨的失敗必然要帶來舊法黨人的崛起,延安郡王對於類似這樣地任命也是有心理準備的。最叫他不能接受的是,老太后和朝廷一致的贊成把蘇軾調回,甚至一致贊同委任其爲龍圖閣學士與天子侍讀,更是授予中書舍人之權限。如此一來,延安郡王不僅要每天見到那大鬍子的蘇軾,更是要對這個經常無禮的傢伙做出請教學問的模樣,更爲甚者。就是尋常的聖旨也要這個一臉大鬍子地傢伙來起草。
儘管這一切都不遂心意,延安郡王又能如何?有職無權的皇帝甚至是連自己的嫡系也沒有的,只好一一的應允。
延安郡王把這些看成是強加在自己身上地枷鎖,恨恨的暗暗下定心思,終有一天。終於有那麼一天,是要叫這些老傢伙好看地。
“萬歲的想法是好的。只是……只是有些太急了的,事關重大,還是從長計議的好……”文肝文定之已經是稱呼延安郡王爲萬歲的了,雖然沒有行君臣之禮還是如尋常日裡的那般以淺禮相見,給人的感覺卻是不同,畢竟萬歲這個稱呼不是甚麼人都可以當的起的。而且一向以隱在暗處精心謀劃見長的文定之也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
以前潛在陰暗之處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那也是形勢所迫逼不得已,如今延安郡王已經是成爲大宋的皇帝,文定之也算是擎天輔國的首擁之功,自然是要更加的大氣一些,少一些陰柔狠毒的暗算,更多一些光明磊落的穩重之見:“萬歲根基尚是淺薄,朝中軍國大事尚且是要以來太皇太后及司馬光等。這些人雖是迂腐冥頑,終究是穩妥厚實,其作爲亦是嚴謹沉穩,萬歲不妨先行隱忍,待到時機成熟再行胸中大計……”
延安郡王雖然是急於的展開自己的宏大抱負,也不是不知道深淺,強忍着壓抑下許多不切實際的念頭坐下:“來,來,來,文武兩位先生實乃我之臂膀,孤王能夠身登大寶兩位居功甚偉。朕如今還只是個無權的皇帝,也拿不出什麼像樣的封賞。兩位先生是朕之心腹,想來也能夠體味朕之難處,待到他日大權再握,定是封侯拜將絕不吝惜。來,先滿飲杯中,以爲慶賀……”
二人皆是其心腹,那武膽武洪也不客套,當即便是坐在延安郡王對面,便欲舉杯,忽然發現文定之使個眼色,急急的起身行禮:“萬歲乃是萬成之尊上天之子,小人如何能夠與萬歲同席而飲?萬歲盛情小人實不敢當……”
延安郡王確實是變化很大,已經開始稱孤道寡了的,在文武二人心目之中,已經和延安郡王有了許多的隔閡,再不如以前那般的親密無間無話不說。
君臣的名分已定,如何還能再如以前那般?
文定之乃是人情世故的老手,自然明白這裡頭許多的彎彎繞繞。作爲帝王,首先是一個帝王。然後他纔是一個人。若是還如以前那般的親密,絕對是十分危險地事情,文定之早就提醒過武洪的。
延安郡王也是個精明的,看二人神態便是明白箇中緣由,心中沒有來由的一陣酸楚,嘆息一聲道:“是文先生的意思吧?何必如此?豈不是生分了許多?兩位先生助我甚多,快快坐了吧。”
文定之武洪二人有些扭扭捏捏的側着身子坐下。神色極是不安。
看二人如此,延安郡王知道自己和他二人之間是真的生分了,有意緩解這種尷尬地氣氛,親手持壺爲二人斟盞:“文先生吶,你的心思我是佩服的。卻不應當用在這裡,來,來,同飲此盞。”
武洪極是豪爽的一飲而盡,文定之卻是沒有動作。面無表情的說道:“萬歲實不應與我等飲這杯水酒地,也實是我貪心了的,哎。自古成敗帝王之事……”
那武洪當即警覺,自己知道延安郡王太多的底細,如今他終於成了皇帝,難保自己不成爲下一個韓信。想想方纔自己飲了那杯水酒,心中大駭……
延安郡王先是一個愣怔,旋即仰天大笑,笑聲震動屋瓦極是癲狂,竟然有許多於他年紀不相符的蒼涼無奈:“哈哈。文先生下面是不是要說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是不是要說大漢高祖皇帝?哈哈……”
已經是笑出了淚水的,延安郡王劈手拿過文定之面前地盞子一飲而盡,亮出空空如也的盞子給文定之看:“文先生是不是疑心這酒中被我下了封喉之毒藥?哈哈,毒藥吶毒藥……文先生是不是還給自己安排了萬全的退路?哈哈……哈哈……”
飛鳥盡而良弓藏,狡兔死後走狗烹。是千古不易地道理。精於計算的文定之如何能夠不知,延安郡王曾有許多不光明的事情都是自己知道的。在他登基稱帝的前夜實在是要把這些東西統統毀滅的,還去做那光明正大的天子。若是易地而處,若是文定之是延安郡王,必然是要在酒中下肚,鴆殺知道太多的心腹。
看延安郡王悲憤地飲下酒漿,文定之就知道自己想的錯了,惶恐的連滾帶爬的跪拜:“文某……學生……我確是誤會了萬歲的,臣心當誅,願請萬歲罪責……萬歲!”
延安郡王急急地拉扯文定之起來,坦誠而言:“文先生這是做甚?你我名爲君臣,實在是至交之師友。史上太多誅殺功臣之例,也難怪文先生見疑,文先生知我甚至深,難道真的相信你我是那過河拆橋之人麼?”
“臣萬死……”
“說什麼萬死不萬死,死一回我也是捨不得地,”延安郡王把了文定之的臂膀:“文先生實在再世之孔明的吶,如何能失?哈哈,這樣也好,你們君臣把心中的疑竇說的開了方能赤誠相見再無隔閡,罷了罷了,不說這個了。朝廷裡的那些老傢伙實在是……我欲再次啓用王安石,文先生以爲如何?”
“王安石之新法雖每多瑕疵,不過是觸及天下士大夫之切身利益,故而爲天下人所不喜,再就是所用非人,所以那新法實行起來未免走了味道。”文定之有些惶恐的說道:“萬歲有了先皇的前車之鑑,只要在新法和士大夫之間找到調和之處,大刀闊斧的啓用新人,我大宋國富民強之時指日可待……”
文定之確實是說到了點子上的,這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
王安石的新法之所以爲頑固派所竭力反對,歸根到底還是觸動了大地主大官僚們的利益,只要竭力在其中尋找平衡點,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實施。
但是世間之事,每多不如意的。
延安郡王比神宗皇帝更是熱衷於革新法度,更是急於求成,文定之之言深得其心:“武先生可去金陵一遭,告知那王安石,要他精心等候三幾年,待我掌了權柄……”
“萬歲……”武洪終於說道:“王安石已是……六日前王安石已死在金陵……”
“如何?王安石怎麼就是死了?可是有熱加害?”王安石的死訊對於馬上要登基的延安郡王是個不小的打擊,急急詢問。
“非是有人加害,王安石之子病重不治,安石憂慮而死!我是剛剛得到的消息,向來明日朝廷裡也會知曉的。”
王安石竟然死了!一心一意改變祖宗弊端,一心一意做了和延安郡王和神宗皇帝一樣的富國強兵夢想的王安石竟然已經死了!
王安石的變法之夢由來已久,在英宗時代就曾經提出,卻不爲所重,萬幸終於迎來了神宗朝,宋神宗大爲賞識並且鼎立支持之下開始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奈何阻力太大,大到了就是皇帝本人也不得不一再退讓的地步。而新法本身更是有這樣那樣的瑕疵,新法幾度起伏几度成敗,終於垮下。更爲賞識王安石的延安郡王雖是有愈加急切的變法之心,奈何時間不等人,歷經磨難的王安石根本就來不及再等待一位賞識他的君王出現了。
無論王安石的新法是好是壞,他變法的出發點卻是好的,沒有人會否認這樣點,及時是王安石的那些政敵們。
“王安石死了?!哈哈,朝廷裡的那些老朽終於終於如願了,他們終於可以安睡了,哈哈,也不知道他們會怎麼編排新法的吶!”延安郡王此時的心情只能用悲憤來形容:“我卻不會叫他們安穩的,王安石死就死了,新法還是要行的,哈哈,還是要行的,我大宋積貧積弱便是法度之弊端。如今遼人扣邊,夏人虎視,再不變法我大宋遲早是要敗亡。文先生有沒有法子要我能掌實權?”
“萬歲的吶,且不可操之過急,且先等前方安穩再徐徐圖之。到那時候那些老朽也所剩無幾,萬歲再行千秋之事……”
“我要做千古的帝王,要徵遼伐夏,要成我大宋千古未有之輝煌局面……”
文定之微微的一個嘆息!
延安郡王的理想是好的,也很有銳意進取的心思,但是他太過於急功近利了,比當年的神宗皇帝更加的急躁。且不說新法能不能實施,光是掌握實權的問題就非朝夕之間可以解決。
延安郡王終究是太年青太功利了,根本就不能把從權和隱忍做的更好。如果他不能把各種複雜的矛盾和朝廷裡盤根錯節的關係理順,實難成事,甚至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萬歲敢作敢爲確是不錯,但此事實不宜操之過急……”文定之苦勸,看這個新的皇帝終於穩定了些,這才說道:“萬歲如今所欠缺的還是經驗和時機……”
文定之說的不錯,延安郡王的理想最多算是紙上談兵,他的理想很大,但是他的能力很小,強要爲之,則……
“文先生所言,我如何能夠不知?然我大宋已是內憂外患,如何還能再等?”延安郡王大聲問道。
“哎,既是萬歲執意如此,除非以非常手段——奪權!”文定之唰的打開摺扇,搖晃幾下有猛然合上,猛的砸在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