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725章宜從衆議

bookmark

江西湖口,江北軍兵船雲集,軍帳漫野。

朱以海起兵後,久經戰陣的江北軍,一路所向披靡,連破隆武之軍。

不過,隨着戰線拉長,加上士卒疲乏,江北軍殺入江西后,便被金聲桓擋住。

這一擋,朱聿鍵便有了喘息的機會,立時以武昌爲行在,傳檄各省,起兵勤王,平定叛亂。

四月底,江北軍與贛軍大戰幾場,並未討到什麼便宜,而隨着湖廣的明軍抵達九江,江北軍想要速滅隆武朝的計劃,便基本宣告失敗了。

此時,在湖州城中,身穿龍袍的朱以海,滿臉有些懊惱。

大明君王,歷代以來,都是有骨氣的。

遠的說,當年成祖靖難,建文皇帝自·焚於南京,不說真假,此後在未出現。

再說,當年土木堡之變,英宗落入瓦剌之手,也是硬氣的很,而代宗皇帝面對瓦剌兵臨城下,亦是堅守京師。

最後,崇禎皇帝,雖做錯了許多事情,但最後還身殉社稷。

然後,自崇禎後,明朝的皇帝,似乎骨氣都被先帝們用光了。

清軍南下,弘光帝倉惶出逃,最後爲清軍俘獲,不僅死的憋屈,也丟了大明的臉面。

朱以海原以爲,朱聿鍵以中興之主自居,有點骨氣,會堅守南京城,可不想他自比宋高宗,還真如宋高宗一般,情況不對,便直接溜走了。

若是朱聿鍵留在南京,現在戰事已經結束,朱以海已經像成祖一樣,在南京登基,即皇帝位,可是現在,朱聿鍵逃到武昌,便使得朱以海的計劃落空了。

這時,朱以海負手站在地圖前,身後站着李成棟、吳兆勝、張煌言、夏完淳等人,正商議着如今局勢。

這時,朱以海呼出一口氣,背對着衆人道:“今唐藩擁楚贛、閩粵之衆,其兵不下五十萬,孤已難以速勝。”

說着,朱以海轉過身來,目光掃視衆人,不禁沉聲問道:“如今局勢,僵持下去,孤勢必衰,卿等可有對策!”

江北軍打到湖口後,一是戰線拉太長,補給不便,二是佔據南京、安慶、蕪湖等地後,兵力分散,人馬不夠用,三是,存在的器械,特別是從吳越軍處購得的開花彈,消耗太快。

這些原因,使得江北軍的攻擊,開始乏力,後續不足起來。

朱以海久經戰陣,對於自己的處境十分清楚,江北軍總體勢力,弱於隆武朝廷,若是一拳不能將隆武朝擊倒,下面就該他捱打了。

大堂兩側,衆文武議論一陣,李成棟先出班奏道:“殿下,唐藩兵馬人數雖衆,然論戰力,臣以爲不過爾爾!臣是兵力不足,若再有萬餘精銳,再從吳越藩處弄來一批火器,擊敗金聲桓易耳!”

朱以海自然知道,江北軍比隆武的軍隊能打,可關鍵,他已經是五指成拳,沒有精兵可投入戰場了。

張煌言出班奏道:“殿下,臣觀歷代聖人之興,天時與人事,二者也!今以天時觀之,唐藩既立而天下災變方興;以人事觀之,唐藩即位十二載,天下分崩離析,形勢未見好轉。且觀唐藩所用之人,皆庸碌無才,志在金銀,傾軋爭權。由此觀之,唐藩非復興聖人,非真命之主也!因此,唐藩曾有殿下,有吳越藩輔之,依然難安天下!”

朱以海聽張煌言之語,意思就是朱聿鍵並非真命天子,所以他做皇帝十二載,有朱以海和趙銘這樣的能人輔佐,依舊難成大事。

這時先說明,天命不在朱聿鍵一邊,讓朱以海安心。

張煌言頓了頓,繼續道:“殿下於大明素有大功,天下人爲之折服,且殿下軍政齊肅,賞罰明信,民皆仰之。今殿下與唐藩相爭,而民不相助,概因無名也!若有名,則英雄歸附,民心順從,一呼百萬,甘願效命君前。因此,臣請殿下,早登大位,正名份,使民歸心,立太祖之業!”

朱以海心頭一振,張煌言是讓他稱帝,與朱聿鍵抗衡。

如今朱聿鍵是皇帝,而他只是自領監國,低了朱聿鍵一頭,他的旨意和朱聿鍵的旨意同時到地方,地方肯定選擇聽皇帝的旨意。

不過當皇帝這種事情,從王莽開始,便是有劇本在的,都是需要三辭三讓,方能勉爲其難的接受地。

朱以海道:“孤起兵,只是唐藩任用何騰蛟等奸臣,欲爲朝廷掃除奸賊,並無此意啊!”

都不稱朱聿鍵爲皇帝,而稱唐藩,根本就沒把朱聿鍵當皇帝了。

夏完淳看見朱以海這麼虛僞,有點忍不住了。

如今局面,若是不迅速立起大起,爭取地方的支持,江北軍難有勝算。

朱以海話音剛落,夏完淳便出班奏道:“殿下,百姓苦韃虜暴行,思大明覆興,而唐藩即位,重用奸逆,使百姓飽受盤剝、分裂之苦。今殿下繼大位,一是爲天下百姓,順應民心,二是爲了相隨不棄之人。江北將士,衆多紳士,灑熱血,獻錢糧,攜親喚友而從殿下,所爲者何?除去大義外,自是期望攀龍鱗,附鳳翼,待成事之日,盡爲王侯。今殿下不正大位,恐相隨之衆失望,則有他謀。屆時大衆一散,殿下悔之晚矣!”

夏完淳這話,可以說,說道了衆人的心坎裡。

李成棟、吳兆勝等將,都是面露激動之色。

大家夥兒,腦袋憋在褲腰帶上,跟着朱以海造反,天下大義,黎明百姓,都扯遠了。

現在並非對抗滿清,而是朱姓之爭,大家就是奔着,朱以海能登基做皇帝,博個從龍之功,好封王封侯。

朱以海本還想推辭,聽了夏完淳之言,不禁道:“孤將思之!”

“殿下,唐藩必敗!天下大事,在於殿下,宜從衆議!”張煌言當即拜倒,叩首道。

大堂內衆人見此,立時紛紛拜倒,“殿下,宜從衆議!”

朱以海胸口起伏,臉色逐漸潮紅,這一刻,他其實期盼久矣。

“好!孤就從了衆卿之意,正大位,更年號,繼承大統!”朱以海振臂揮拳,意氣勃發。

當下,衆人商議,登基事宜,並決議封賞趙銘,金聲桓,高一功等人,進行拉攏,以便獲取更多支持,瓦解朱聿鍵的統治。

第153章崇明種田下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1084章西歐大同盟第366章驚聞噩耗第124章趙博安一入長江第1104章善政被阻第886章再議攻城第一零九章朱聿鍵的困境第422章濟爾哈朗第379章裡應外合第280章突襲安平第751章西清危機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165章宣旨使者第292章還不跟本王跑第376章東南士紳第639章浙軍兇猛第297章清軍潰敗第382章援兵來了第305章天意如此第758章關中合戰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204章震動江浙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八十章魯王危機第364章佈告天下第994章兵臨海蘭泡第378章重組東林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562章南北議和第920章驅民出城第782章建武末路第1036章逆城市化第180章浙江反攻第897章煤山第368章清軍撤軍第628章收復杭州第162章有海盜第330章招商船運公司第988章雙面間諜第826章淮南礦脈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964章技術積累第193章甕城陷落第一零八章趙銘被抓第893章北京城破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614章安撫華僑第1020章河東名門的隕落第376章東南士紳第926章金陵冬之陣中第259章再次交戰第239章漢化派第433章信心崩潰第五十九章清軍炸營第621章圖謀浙江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八十三章攻杭事敗第530章籌劃伐周第1090章趙鐵棒第779章視察澳門第565章和議影響第530章齊聚杭州第165章宣旨使者第187章氣煞我也第801章傅上瑞投清第331章軍火生意第385章擴軍備戰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628章收復杭州第三十七章入太湖創業艱難第466章接管朝鮮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八十三章攻杭事敗第347章人心惶惶第566章下南洋第408章諸將不滿第833章送子入質第746章廈門海戰第466章接管朝鮮第548章張煌言諫言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408章諸將不滿第299章國士無雙第829章國有企業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前面一章已經修改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274章佔據福京第678章風起遼東第六十一章逃出生天第899章雲集南京第612章呂宋海戰中第549章驚聞噩耗第703章政變下第346章馬光輝投降
第153章崇明種田下第1017章萬馬衝鋒第1084章西歐大同盟第366章驚聞噩耗第124章趙博安一入長江第1104章善政被阻第886章再議攻城第一零九章朱聿鍵的困境第422章濟爾哈朗第379章裡應外合第280章突襲安平第751章西清危機第843章棉花大豐收第747章桂王朱由榔第165章宣旨使者第292章還不跟本王跑第376章東南士紳第639章浙軍兇猛第297章清軍潰敗第382章援兵來了第305章天意如此第758章關中合戰第856章接見孫可望第204章震動江浙第532章朱以海的心思第八十章魯王危機第364章佈告天下第994章兵臨海蘭泡第378章重組東林第206章東海的使命第562章南北議和第920章驅民出城第782章建武末路第1036章逆城市化第180章浙江反攻第897章煤山第368章清軍撤軍第628章收復杭州第162章有海盜第330章招商船運公司第988章雙面間諜第826章淮南礦脈第二十四章突圍求援第964章技術積累第193章甕城陷落第一零八章趙銘被抓第893章北京城破第八十二章魯王君臣第614章安撫華僑第1020章河東名門的隕落第376章東南士紳第926章金陵冬之陣中第259章再次交戰第239章漢化派第433章信心崩潰第五十九章清軍炸營第621章圖謀浙江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八十三章攻杭事敗第530章籌劃伐周第1090章趙鐵棒第779章視察澳門第565章和議影響第530章齊聚杭州第165章宣旨使者第187章氣煞我也第801章傅上瑞投清第331章軍火生意第385章擴軍備戰第611章呂宋海戰上第628章收復杭州第三十七章入太湖創業艱難第466章接管朝鮮第481章彈劾多爾袞第八十三章攻杭事敗第347章人心惶惶第566章下南洋第408章諸將不滿第833章送子入質第746章廈門海戰第466章接管朝鮮第548章張煌言諫言第十二章城中暗流第408章諸將不滿第299章國士無雙第829章國有企業第五章神秘黑衣人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前面一章已經修改第475章收降李本深第八章常山趙子龍第274章佔據福京第678章風起遼東第六十一章逃出生天第899章雲集南京第612章呂宋海戰中第549章驚聞噩耗第703章政變下第346章馬光輝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