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80章浙江反攻

湖廣明軍大敗,在加上清軍攻入四川,張獻忠被殺,天下局勢再次岌岌可危起來。

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縱橫中原十多年的梟雄,折騰了天下多年,明朝曾經想盡辦法,也沒能將兩賊殲滅。

可誰能知道,清軍入關後,李自成卻被老農打死,而他死的時候,順軍還有四五十萬。

張獻忠也在豪格入川后,觀陣時被鰲拜用箭射殺,死的時候同樣還有二十餘萬大軍。

這就真是奇了怪了,李自成被打得只剩十八騎的時候,都沒死成,張獻忠數次敗於黃得功之手也沒死,偏偏一遇見清軍,就運氣奇差的死掉了。

這兩人將天下弄得糜爛,本在清軍入關後,應該擔起抗擊清軍的責任,但兩人卻先後死了,很不負責任的,又將抗擊清軍的責任交給了大明。

而這時早就被兩人折騰沒了元氣的明朝,顯然已經難以重新擔起大任。

古代征戰,取勝的關鍵,就是軍隊和糧食。

軍隊不用說,滿清已經佔據絕對優勢,糧食方面,清軍佔據兩淮和江南,而明軍佔着半個湖廣,西軍佔據四川,滿清的優勢並不明顯。

可是現在,張獻忠被殺,西軍逃出四川,四川被清軍佔據,而清軍又在湖廣大敗明軍,湖南岌岌可危,情況就嚴重起來。

若是清軍佔據湖南,天下糧倉盡入滿清之手,明朝就沒希望了。

那趙銘便只能襲擾沿海,獲得補給,返回大海,專心向南,佔據臺灣、瓊州、呂宋,休養生息,繁衍人口,發展科技,組建海軍,封鎖大陸,迫使滿清禁海,然後等待李定國兩蹶名王的機會。

若是還不行,那便再等三番之亂,艦隊直取兩京。

當然,這些都是迫不得已,明朝沒有希望後的方案。

現在,明朝內部雖然一團糟,但是隻要還有希望,趙銘就不會放棄。

此時能驅除韃虜,趙銘自然不會拖到三番之亂,讓天下蒙上胡塵。

趙銘聽了張煌言的話,知道朱以海也在努力,意圖扶住這將要垮塌的大明江山。

天下間鄭芝龍、何騰蛟這樣的攪屎棍不少,但是像朱以海這樣,雙手支撐着大明的人,也不在少數。

趙銘想了下,朱以海、張名振、鄭成功、堵胤錫,以後或許還有李定國,都會伸出手來扶住大明,他們都是值得依靠的人。

浙東之戰,過去沒有半年,朱以海被多鐸打殘後,實力還爲恢復,可是他毅然決定發起反攻,讓趙銘心頭震動。

щщщ● ⓣⓣⓚⓐⓝ● ¢O

趙銘沉吟片刻,便道:“既然殿下決議,那本帥會全力配合殿下。”

張煌言聞語臉上露出喜色,不過隨即卻以商量的口吻道:“平虜伯長江一役,曾爲浙東解圍,不過這一次,殿下希望平虜伯除了水軍襲擾外,還能發兵救援金華!”

趙銘優勢在與水軍,發兵金華,就等於需要上岸作戰,遠離海岸線。

這對於趙銘來說,其實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而堂上衆將神情也都嚴肅起來。

張煌言見趙銘的神情,知道這個要求,令金塘島衆人有些爲難。

按道理說,他代表了朱以海,完全可以強令趙銘出兵,不過朱以海對於趙銘,同樣沒有什麼約束力,所以張煌言很有分寸,沒有直接以朱以海的名義下令,而是以商議的口吻,繼續解釋道:“平虜伯亦知,浙東一戰,殿下損失慘重。這次冒險發起反攻,爲金華解圍,兵力實在不足。因此殿下希望,平虜伯能派出一支兵馬,直接救援金華。”

趙銘通過天地會,對江浙清軍部署,還算了解。

自從上次長江之戰後,洪承疇爲了防止趙銘再入長江,於沿江構築炮臺,並留有重兵把守長江沿線。

如果六艘荷蘭戰艦形成戰力,趙銘到是敢闖一闖,但是現在,以趙銘水軍的實力再入長江,恐怕難以獲得第一次入長江的效果。

在多鐸主力前往湖廣後,清軍在江南駐兵十萬,浙江有兵七萬,而除去駐守城池的清軍,博洛能夠調動的兵馬,大概在五萬左右。

這麼看來,相比於江南,浙江的清軍兵力,明顯要弱一些。

趙銘沉思一陣後問道:“這次殿下準備出多少兵?”

張煌言道:“殿下準備親征,將調集大將軍方國安,定西候張名振,昌義伯李成棟等將率軍出征,兵力約爲三萬衆。除此之外,殿下還派人去了仙霞關,請鄭國姓出軍。”

鄭成功對於鄭芝龍與隆武皇帝的矛盾,他心裡很清楚,夾在兩人之間十分爲難。

鄭芝龍與滿清使者聯絡,鄭成功並非不知,他苦勸鄭芝龍無果之後,便請命率軍來到仙霞關,把守入閩要道。

閩地多山,易守難攻,加上東面有朱以海,南面是大海,西南是兩廣,西北是贛南,都在明朝控制之下,清軍能殺入福建的道路,便只剩下東北方向的仙霞關。

鄭成功不能將鄭芝龍怎麼樣,他便決定守住仙霞關,而只要鎮守住此地,清軍就進不了福建。

浙東危機時,朱以海向福建請援,鄭芝龍沒有發兵,但鄭成功卻率領人馬出過一次仙霞關,與清軍打了一仗。

鄭成功手下都是新募之軍,出關後不久,在處州被清軍擊敗,損失很大,便退回了仙霞關。

戰敗後,鄭成功回到福州,籌備軍械錢糧,最近又返回了仙霞關,朱以海便也向他請了援。

趙銘心中盤算,如果朱以海出兵三萬,鄭成功出兵萬餘,再加上金華城守軍牽制的清軍,那他即便上岸,未必不能一戰。

官廳內,衆人議論,趙銘神情冷峻,目光如炬,他思索好一陣之後,終於道:“玄著兄,既然是殿下之意,本帥答應派遣精兵救援金華。不過,本帥尚需一些時日準備,才能出兵!”

張煌言聞語大喜,“平虜伯威名素著,清軍聞之喪膽,只要平虜伯出兵,大事成矣!”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書單推廣。)

第1028章進入印度第141章爆破城牆第685章大敗清軍第622章搜捕浙黨第431章有意撤軍第113章誣陷第1047章鳥羽合戰上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399章各自心思第709章兵臨錦州第1082章最後的機會第四章懸屍示衆第838章大莊園種植第八十一章圖窮匕見第388章孫可望稱王第530章齊聚杭州第374章高傑鎮第1018章排槍擊斃第478章沸沸揚揚第1076章兵臨勃固第336章三省會攻第264章夏完淳來島第931章東洲殖民地第1037章新世界與舊世界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949章調整國策第950章送走朱由榔第638章兵貴神速第847章股價大戰第906章周國出兵第757章投靠姜襄第929章陛下臣來救駕第889章臣想打他第492章黃海大戰下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1014章軍心動搖第860章冊封吳三桂第129章趙李會師第523章返回江東第263章兵臨雞籠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648章趙銘叫停第208章小六部第617章尋求議和第431章有意撤軍第872章席捲山東第653章闖宮第962章又沒錢了第274章佔據福京第1100章班師回朝第557章突出重圍中第835章江淮綿業第578章南進北進戰略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七十二章張名振與吳兆勝第521章政變上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178章太子使者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936章雜毛要斷寡人歸路第705章兼併朝鮮第671章禍水東引第1063章援助東籲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585章突襲彰化第220章船隊北上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452章變相科舉第十六章趙銘把妹第335章準備再戰第1023章逃出嘉峪關第722章倉惶離京第921章聲振九霄第964章技術積累第937章追擊吳三桂第709章兵臨錦州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137章浙東失陷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461章海東八道第679章傳遞消息第490章黃海大戰上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123章夏完淳第594章殲滅臺灣艦隊第602章進擊的英國第781章李成棟又叛變了第730章羣雄逐鹿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603章出兵呂宋第658章令人頭大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667章草堂相談第308章移駕湖廣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214章整編髮餉第943章廣武之圍第三十七章入太湖創業艱難
第1028章進入印度第141章爆破城牆第685章大敗清軍第622章搜捕浙黨第431章有意撤軍第113章誣陷第1047章鳥羽合戰上第九十七章沿江對持第399章各自心思第709章兵臨錦州第1082章最後的機會第四章懸屍示衆第838章大莊園種植第八十一章圖窮匕見第388章孫可望稱王第530章齊聚杭州第374章高傑鎮第1018章排槍擊斃第478章沸沸揚揚第1076章兵臨勃固第336章三省會攻第264章夏完淳來島第931章東洲殖民地第1037章新世界與舊世界第992章薩爾滸伏擊下第1013章細作稟報第949章調整國策第950章送走朱由榔第638章兵貴神速第847章股價大戰第906章周國出兵第757章投靠姜襄第929章陛下臣來救駕第889章臣想打他第492章黃海大戰下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1014章軍心動搖第860章冊封吳三桂第129章趙李會師第523章返回江東第263章兵臨雞籠第286章閩江口大海戰上第648章趙銘叫停第208章小六部第617章尋求議和第431章有意撤軍第872章席捲山東第653章闖宮第962章又沒錢了第274章佔據福京第1100章班師回朝第557章突出重圍中第835章江淮綿業第578章南進北進戰略第127章剎住降清之風第七十二章張名振與吳兆勝第521章政變上第二十三章趙銘出城第469章空間換時間第178章太子使者第1089章決戰前夜第936章雜毛要斷寡人歸路第705章兼併朝鮮第671章禍水東引第1063章援助東籲第231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585章突襲彰化第220章船隊北上第616章朱以海被困第452章變相科舉第十六章趙銘把妹第335章準備再戰第1023章逃出嘉峪關第722章倉惶離京第921章聲振九霄第964章技術積累第937章追擊吳三桂第709章兵臨錦州第387章大清必禁此物第137章浙東失陷第771章胡漢三又回來了第461章海東八道第679章傳遞消息第490章黃海大戰上第981章老毛子來了第123章夏完淳第594章殲滅臺灣艦隊第602章進擊的英國第781章李成棟又叛變了第730章羣雄逐鹿第一零六章分頭行動第603章出兵呂宋第658章令人頭大第三十二章達成協議第667章草堂相談第308章移駕湖廣第1009章誰都別想跑第214章整編髮餉第943章廣武之圍第三十七章入太湖創業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