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惟政和六年二月十八日,高強正在宛平城西盧溝河邊

要問他在作什麼?高衙內正在作一件讓他自己都覺得極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修盧溝橋!這橋的名字,對於當世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都是刻骨銘心,七七事變不就叫盧溝橋事變麼,此地一聲槍響,揭開了八年抗戰的序幕,中國亦因此而走上了近代革命的最後一段旅程。你說,這修盧溝橋是不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不過呢,眼下他卻正爲了一件事犯難,盧溝橋上到底要刻多少石獅子?對於建橋本身,常勝軍與燕京的官吏都沒有什麼意見,這盧溝河水深流急,兩岸每年都要修幾次浮橋爲渡河之用,如今燕京歸宋,與南方的聯繫勢必更加緊密,眼前便有無數人馬軍需等要經過河兩岸,因此修一座永久性的橋樑,乃是勢在必行。

左企弓等燕地官員顧慮燕京新附,民力不厚,初時是建議如大宋黎陽所建的三山浮橋一般,修一座永久浮橋,高強卻執意要建石橋,並且說出了一大堆道理,其實真實的理由只有一個:高衙內很想在自己手上建成那座記憶中的盧溝橋!在高強承諾了不會強行徵發燕地人民服工役,而會採取支給錢糧招募工匠的辦法之後,衆人的意見也就趨向一致,造石橋!

造石橋的技術,在當時業已不成爲問題,大宋朝就有趙州橋這樣的全拱石橋,這盧溝河雖然較爲寬闊。但多拱橋地技術難度其實是小於單拱,即便是燕京本地,亦可招募到足夠技術水平的工匠建造。方今隆冬季節,正好乘時施工,時機上也還使得。

問題就在於,一切商議好之後,高強卻非要在橋上刻石獅子,而且要數不清的那麼多!這下不但是燕京新降的官吏們相顧苦笑。連常勝軍和參議司的諸人也都摸不着頭腦了。凡事必然有個說道。這橋上刻獅子,取個吉利也就罷了,數目麼儘可挑選,爲何要數不清?

實則是高強自己跑去現代的盧溝橋上數過,數來數去數不清,此時怨念發作,就想要給後人們也來一個數不清。可是這理由實在說不出口←對於堪輿風角等學問又不甚了了,說不出道道來,到最後只得咬牙堅持,定要刻數不清的獅子,衆人也只得依他。後來衆人議論一番,也就釋然,原本高強的奇思妙想就許多,倘若這座橋上地獅子當真數不清。未嘗不是爲燕京添一座名勝。

此橋地建設卻不是單獨地。而是整個燕京規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自收復燕京全土之後,高強便立即着手規劃燕京的建設問題,首要的當然是外圍五關的防禦。以及燕京周邊的軍事佈置。其中,居庸關的修建已經走到了前面,其餘五關之中,紫荊關從位置上來說屬於後方,可以不着急,榆關、鬆亭關和虎北口則皆有舊時城垣可循,只須依樣加固,量添若干守備即可。

對於燕京周邊,高強首先是將宛平城定爲燕京衛城,常勝軍大營即設於此城,行政上不屬於燕山府治下,而是升爲宛平軍,直屬樞密院管轄。此處扼守南北通道,一旦盧溝橋建成之後,更是聯結南北地管道,只須有此城在手,就不愁燕京會飛上天去,亦有監視燕京這個新附大城的含義在內。

除此之外,燕京的守備則留給將要成立的燕山府去操心,高強的常勝軍是野戰編制,可不能拿來浪費在地方守備上,這燕京素來號稱人馬勇勁,錢糧廣盛,若是連這點守備功夫都作不來,太也浪得虛名。

當日定下了盧溝橋建設的大略,此事便交由燕京降順官吏與剛剛趕到燕京城中的石秀一同負責。高強正要回燕京,种師道關於土木之變的急報便到了,害得高強對着信報上地土木二字發了好一會愣。

“這真是,方修盧溝橋,又聞土木堡,本衙內創造歷史地本事未免太大了些……好吧,現在還沒有土木堡,這地方只是叫土木而已。”收拾心神,高強頗覺有些無奈,原本他殫精竭慮,就是爲了限制與遼國之間衝突的烈度,若是蕭乙薛果真能率軍退避三舍,將奉聖州等州郡相讓的話,燕雲十六州全土便盡數收復,與遼國之間大可在此基礎上重新商議盟約,然後就可以坐觀遼國和女真拼死廝殺,衙內退休享福地好日子大概也就不遠了。可如今……

看看种師道的奏報,攔截人戶一萬八千戶,丁壯五萬人,馬三萬餘,牛羊不計其數……這當中有多少是蕭乙薛的舊部,今已無從查證,就算是契丹人自己來了,恐怕也是鬧不清楚。這攔截人戶也就罷了,那童貫將蕭乙薛的殘兵一舉殲滅,而且是在已經說好了讓道放人的情況下,這樑子可就結的大了。倒不光是殺了一萬多兵

,高強這邊和耶律大石、蕭幹二將一戰,殺死的契丹這個數字只多不少。

關鍵在於,放走蕭乙薛之兵,乃是一個姿態問題,高強要藉此向遼國傳達的信息是,我這裡真的不想打下去,不如大家就此收手吧?可是被童貫這麼一打,遼國就算再是艱難,也不敢再相信大宋的和平願望了,天曉得你是不是有意欺詐!

“死太監,這點小事都辦不好……”若非旁邊有諸多降人看着,高強真想破口大罵童貫一番,好不容易纔按捺住了心火,只作若無其事狀,命人傳令給种師道,叫他將已佔的居庸關外州郡交卸給童貫西軍之後便即回師,而後自己率隊回了燕京城。

進了憫忠寺的臨時官署,身邊沒了外人,高強立時摘下假面具,指着西面大聲喝罵,把童貫及其西軍罵了個狗血淋頭。罵到興起時,險些將歷史上童貫在宋金戰爭中的窩囊作爲盡皆當作罪狀。幸好腦袋裡還有把門地。及時收住了。

衆人見他火大,都不敢來勸,到底是耶律餘睹故國關情,此事又危及宋遼邦交,由不得他不關心。當見高強收口不罵了,要緊上前道:“相公息怒,此事已然。發怒亦是於事無補。爲今當務之急。須得遣使塞北〉明重修盟好之意……”

“你說的倒容易。如今叫本相如何取信遼國?倘若貴主索要土木之變地主謀者,以告慰此役被殺地契丹將士,難道要本相與童貫自己捆了去臨潢府受死?”高強氣急敗壞。主因還是因爲此事不易收拾,若是遼國因此而受了刺激,定要和大宋爲敵到底,那麼大宋北疆勢必從此兵連禍結,就算是聯結女真人把遼國打平了。也不過是換過女真爲患而已,說不定還要加上蒙古人——別看此前蒙古人不顯山露水,那是因爲他和契丹同種,在契丹治下老實的很,歷史上一旦換了女真統治之後,這些漠北的民族一個個都不安分,逼得女真竟要築界壕以抵禦其侵襲,說是界壕。其實從今天的考古所得來看。和長城也差不多少了。

想到有可能要同時與女真和蒙古敵對,外加西邊還有西夏未平,高強頭皮都炸了。這形勢之惡劣,比之大明朝滅亡的時候還要糟糕咧!當然塞外不曾一統,異族地實力也不會如此強盛,但是若是就這麼放任不管,以爲收復燕雲就萬事大吉的話,幾十年後這惡夢般的局面便極有可能成真——沒記錯地話,鐵木真好象四十多年以後就要出生了吧?當然了,要是本衙內帶來地蝴蝶效應足以讓這廝生不出來,那亦是一場大功德,對於蒙古人不是啥好事,對於別地民族那可是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餘睹見高強如此說,亦是爲難,想想天祚地脾氣,說出這樣的話來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此事雖難,總好過任憑局勢惡化下去,大宋只有和女真聯手,打得遼國萬劫不復爲止,他這個亡國之臣置於何地?思慮再三,總算被他想出一個補救的辦法:“相公不妨先遣還燕京一役所俘契丹宗室,如蕭德妃、大石林牙等人,並送與大遼錢糧若干,稍以爲償,則足見誠意,萬事亦可徐徐商議。”

高強想想也只有如此了,不過這批俘虜雖然是他抓地,他可沒權力擅自放了,總得經過朝廷允可,送糧亦最好是經由三省共議,否則要是落個資敵的罪名,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當下便即寫了札子,命人以金字牌六百里加急送往京中,隨即下令各軍與各有司皆安本位,加快燕地部署,大概此札子一上,他自己不久也要進京去了。

到得三月中,种師道率軍迴轉宛平城駐紮,從河間府到此間的各條通道亦已建立,以張叔夜爲安撫使的燕山路安撫使司開始運作,朝廷並採納高強地奏議,以劉彥宗爲知燕山府事,左企弓則招入朝中爲官,其餘燕京降人大小授官有差,多半都是在燕山路安撫使司幹事,亦有調入內地爲官者。常勝軍亦開始分拆,有願留下戍守燕地的予以甄別,補充進燕人兵員之後加以整訓,用爲戍邊之軍,餘衆則陸續踏上歸程,將要回返大名府大營去——這並不全是因爲顧念常勝軍的主要兵員家鄉在此,而是出自大宋“守內虛外,強幹弱枝”的一貫戰略。

諸事粗定,漸漸上了軌道,高強便即率領本部牙兵,帶着一衆高級俘虜,並耶律餘睹、蕭特末兩個羈留之人,大張旗鼓地回程汴京去了,同行者尚有被招入京城敘官的左企弓、李處溫等燕京降人,此外箱籠車輛亦有不少,乃是此役的戰利品和燕京土產若干。

途中經過河間府,但見已有鐵軌馬車川流不息地北上,車上載着大半都是糧食,另有銅錢絹帛等,料

了活躍燕地的經濟,便於此地儘快與大宋各地接軌。旅,有許貫忠在汴京調度博覽會地資源,高強自是放心,也不大去理。不過這一套對於左企弓等降人來說卻是新鮮之極,他們雖然是世代書香,終究局處燕地。又在契丹治下,其國中許多地區甚至還處於易貨交易的階段,對於商品流通地認識尚且比不上南方的士大夫,更遑論和高強這樣的超時代理念相比了。

這一路行來,但凡見到些不明事物,譬如錢引,譬如應奉,譬如錢莊等等。左企弓等人照例都要問一問高強。而高強有意炫耀。亦不厭其煩地一一作答,而後在衆人驚訝兼讚歎的目光和話語中飄飄然好久,乃是旅途之中樂事之一。不過,最大的樂事還不在於此,而在一路上官民對於平燕功臣的吹捧和讚頌,這種全民馬屁的陣勢,可不是等閒人能享受的!

於是且行且樂。高強只覺得身在雲端,深深體會到古人所說“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地寓意。只是到得大名府,此間乃是常勝軍久駐之地,留在當地地軍屬數萬人遮道迎迓,各個喊着自家行人地名字,感謝高強出兵順利,神速平定燕京。並不爲別的。只爲這麼一來士卒死傷便少,後方少擔些心事。

這些人都是軍屬,當地官吏衙役也不好驅逐。外加看熱鬧的人越聚越多,等到艱難行至翠雲樓下時,道路已經被擠的水泄不通,也不知誰叫喊一聲,都要高相公出來說話,當真是一呼百應,到後來盡是一片呼喊高強的聲音。

眼見衆情難卻,高強只得由衆人簇擁着上了翠雲樓,站在三樓飛檐下向大衆揮手致意,只這麼一揮手間,大衆已是山呼海嘯地叫好,幾萬人仰着脖子往上看,那場面何其壯觀?

這些人當中軍屬佔了多數,其擁戴之心出自赤誠,高強身在三樓高處,卻也看得分明,一時頗有些感動,正要說幾句話時,身後忽然有人悠悠道:“衙內,可知功高不賞,情深不壽?”高強聞言,大喜回頭,叫道:“貫忠,你怎的在此?”

人叢一分,只見多時不見的許貫忠從翠雲樓後進走了出來,依舊是一襲青衫,雖然如今他手中握着半個中國地商事大權,渾身上下卻不聞一絲銅臭之氣。衆人亦多有識得許貫忠的,紛紛以禮廝見。

許貫忠來到高強身邊,淡淡笑道:“小人本在京中預備迎候衙內回京,只是近來耳中頗有些事情煩心,又聽聞衙內一路緩行,小人等候不及,只得出來此間,道左相迎。豈料今日萬衆相擁,道路不行,差幸衙內上了翠雲樓,否則小人竟不得與衙內相見矣!”

“京中有事?”再聯想到適才許貫忠出場所說的那兩句話,高強大腦中已經接近沸騰的血液迅速冷卻下來:難道說,已經有人造我的謠言了?

二人相交日久,許多事亦不須明言,只這麼眼神無聲的交流之間,彼此皆已深知心事。高強向許貫忠微微點了點頭,便即回身,向樓下雙臂一振,示意大衆稍息,那聲浪方纔漸漸平息←提起丹田之氣,一字一句都傳出老遠:“大宋子民聽真!此番收復燕雲,全賴祖宗威靈,朝廷運籌帷幄,州縣饋餉轉輸,將士陣前血戰,方有此大勝,本相不過躬逢其盛,何功之有?”說罷,亦不待樓下衆人迴應,當即向西南方汴京所向,雙膝跪倒,高呼萬歲三聲。

這時正所謂振臂一呼,萬夫皆應,樓下衆人見高強如此,亦皆隨同向南高呼萬歲三聲,而後方漸漸散去。

高強擦了擦汗,命人就在這樓中招待隨行諸人,自己捉着許貫忠來到後進僻靜所在,劈面就問道:“京中究竟何事?”

左右無人,許貫忠也不再賣關子,壓低了聲音道:“衙內,可知今上已於今春立太子?”

這事乃是朝廷大事,高強雖然身在前敵,卻也得悉,趙是於是年春上元節前,昭告天下,立長子趙桓爲太子,亦即歷史上的宋欽宗。當然這位太子現在的命運大約要好上許多,至少不大可能再被捉到北地去當三十幾年地俘虜了。

見高強點頭,許貫忠複道:“太子得立次日,便有一名使者來到博覽會中,見到小人時,說道乃是奉了嘉王楷之命,待衙內得勝回京之後,想要向衙內學習理財之道。”

“嘉王楷?”只聽見這個名字,高強心中登時一緊。怕什麼來什麼啊……自己無心政爭,對於這最爲敏感地立儲一事,從來都是置身事外,不想你不去惹人,人要來惹你!第十三部完

第24章 決然第十章第六章 下第3章 上第七十一章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24章 傳訊(上)第33章 上第五十二章第七十九章第23章 錢荒(下)第八章 上第21章 追失(下)第三十一章第41章 立志第36章 反掌(下)第三章第30章 結合第五章 下第二十七章第40章 結局(上)第29章 東溪村第十章第75章 洗錢第18章 謀定第12章 龍遊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下第1章 下第四十八章第27章 水軍第6章 首告第39章 嫁禍(下)第39章 嫁禍(上)第7章 蔡京第7章 射殺(上)第12章 誤闖第28章 解勸(上)第22章 括田(上)第23章 花榮(上)第27章 心痛(下)第三十三章第3章 下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十五章第四十七章第五十一章第五十章第七章第34章 來投第三十九章第13章 機密第23章 錢荒(上)第3章 邀約第2章 交易(上)第26章 种師道(下)第二十九章第19章 殺巧第71章 託夢第15章 夜探(下)第2章 風起第十一章 上第四十一章第5章 見童(上)第五十五章第十五章第四十五章第35章 武松(上)第六十章第8章 龜頭(上)第17章 嚐鮮第9章 傑肯(上)第二十六章第71章 託夢第40章 遠人第十章第6章 意外(上)第20章 危機(下)第八十三章第24章 婚俗第34章 戰敗第3章 羽翼(下)第44章 暗戰第3章 林沖第17章 難爲(上)第14章 二李第五十二章第17章 翠屏第57章 陳規第九章 上第26章 思見第六章 上第九十三章第6章 意外(上)第十章第3章 上第1章 燕青(下)第五十六章第三十章
第24章 決然第十章第六章 下第3章 上第七十一章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24章 傳訊(上)第33章 上第五十二章第七十九章第23章 錢荒(下)第八章 上第21章 追失(下)第三十一章第41章 立志第36章 反掌(下)第三章第30章 結合第五章 下第二十七章第40章 結局(上)第29章 東溪村第十章第75章 洗錢第18章 謀定第12章 龍遊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下第1章 下第四十八章第27章 水軍第6章 首告第39章 嫁禍(下)第39章 嫁禍(上)第7章 蔡京第7章 射殺(上)第12章 誤闖第28章 解勸(上)第22章 括田(上)第23章 花榮(上)第27章 心痛(下)第三十三章第3章 下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十五章第四十七章第五十一章第五十章第七章第34章 來投第三十九章第13章 機密第23章 錢荒(上)第3章 邀約第2章 交易(上)第26章 种師道(下)第二十九章第19章 殺巧第71章 託夢第15章 夜探(下)第2章 風起第十一章 上第四十一章第5章 見童(上)第五十五章第十五章第四十五章第35章 武松(上)第六十章第8章 龜頭(上)第17章 嚐鮮第9章 傑肯(上)第二十六章第71章 託夢第40章 遠人第十章第6章 意外(上)第20章 危機(下)第八十三章第24章 婚俗第34章 戰敗第3章 羽翼(下)第44章 暗戰第3章 林沖第17章 難爲(上)第14章 二李第五十二章第17章 翠屏第57章 陳規第九章 上第26章 思見第六章 上第九十三章第6章 意外(上)第十章第3章 上第1章 燕青(下)第五十六章第三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