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榮所說的,乃是一個關於遼東民心的問題。一般來  寒冷,莊稼每年的生長期較短,造成了莊稼的單產較中原爲低,於是若要養活相同的人口,在遼東就需要比在南方更多的土地,而單位土地上投放的勞動力減少,反過來又使得田畝間的精耕細作成爲不可能,又加劇了這樣的情形。

正常的條件下,一旦人口膨脹的速度超過了田地所能承載的限度,就會發生戰亂,無論是中原還是塞外,其實每次改朝換代的根本原因都是這一點。然而對於塞外的民族來說,除了內部動亂消化這種人口膨脹的壓力之外,他們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向更爲富饒的南方中原進行劫掠,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作爲代價,來換取糧食和金錢。

當然,塞外民族甚衆,也很少能團結起來,因此那些不能和中原接壤的民族,自然就會去向較爲富庶的民族進行劫掠,通常這種現象,隨着經濟發達程度越往北越低,則呈現出越是北面的民族就越會向南侵 略。 如最近發生的女真攻遼戰事,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此種現象落到後世人的眼中,往往會去從表面觀察,於是看上去,就是生活南方的人們較爲腐化墮落,而北方的民族則強悍勇武,甚至有人很抒情地說什麼北方民族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南方人的基因中注入新的活力云云。其實全是放狗屁,無非就是窮人搶富人而已。光腳的不怕穿鞋地,戰死總比窮死強吧?而農耕文明所能創造的剩餘價值較 少,養活一支職業軍隊的成本過高,於是每每被這些不怕死的北方窮鄰居們給拖垮,演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悲歌,直到工業文明的時代來臨,軍隊的職業化不再成爲社會的巨大負擔,這一切纔算結束。

當時的人們,如宗澤、花榮等人。自然不會有這樣地視野,但是身當其境,作爲遼東民衆的領導人,他們卻也發覺了遼東所蘊涵的動亂因素。前幾年遼東大災的時候。餓死地人成片成片,而郭藥師等部落由於得到了高強從南方運去糧食的接濟,得以渡過難關,並且隨之壯大起來。可以說今日遼東常勝軍之盛,其實都是由於他們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經濟實體在支撐。

然而,隨着北地戰事的連年不決,遼東既沒有大地戰亂。又能夠吃飽飯,這樣一塊土地自然吸引了四方災民的涌入,而高強出於削弱女真戰爭潛力的需要。又對於這種災民採取來者不拒的態度。因而短短數年之中。遼東地人口膨脹到了一個極爲可怕的程度。十三萬戶這個數字,放在中原並不算多。大宋朝現今全國戶口超過一千兩百萬戶之多,按照遼東常勝軍治下的土地計算,人均擁有地土地甚至兩倍於大宋。

但是放在遼東,這些土地就遠遠不足以養活這許多人口了,更何況遼東還有大片大片地沼澤,根本不能用來種莊稼。前幾年災荒之時,還可以單純發放糧食,或者募工作役,來進行安撫,然而這兩年日子好過了些,人總不能光吃飯,這地少人多地矛盾就日益突出。

偏生遼東這塊地方,四面都沒處發展,北面是如狼似虎的女真,西面契丹人自己都吃不飽飯,而且一直在打仗,也沒人敢去,東面更不用說,女真和高麗人在鴨綠江邊好容易劃定了勢力範圍,大家都守好自己地一畝三分地,哪容他人窺伺?

百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墾殖新地,自然就要訴諸政府,也就是常勝軍高層。然而很不幸的,常勝軍並沒有權力決定向外征伐事宜,一切都得遵從南方那位高相公的意旨,偏偏這種狀況又不好對下面的兵民明 說,於是這一年多來,郭藥師和花榮等人爲了穩定境內的局面,安撫民心,同時鎮服蠢蠢欲動者,已經傷透了腦筋,今次對於大宋的宣撫,衆人這般情緒高漲,箇中也有這種“總算到頭了”的情緒在內。

向在場諸將徵詢之後,宗澤總算是瞭解的情況的嚴重性,如今的遼東看似是一片平靜樂土,其實由於許多百姓和屯兵自行向外墾殖擴張,邊界上已經發生了無數大小衝突,對手則分別爲契丹人,女真人,高麗人,凡是能得罪到的人,遼東全都得罪了一個遍。這還是旅順口由武松的黑風軍把守,遼東人過不得關,否則的話,這股風都得吹到隔海相望的大宋登萊去。

“宣撫明鑑,因有高相公嚴令,我等皆不得以軍馬向外征伐,逢着百姓有與周邊諸國爭競事,亦往往不好相助,他們卻有甲兵爲恃,故而年來我遼東之民向外拓殖土地屢屢被拒,甚至有成村的百姓在外被人屠殺者,我兵不得出,只能坐視,爲之痛憤扼腕者不知凡幾,軍心爲此生變者亦有之。”花榮想起自己親眼目睹,北邊瀋州邊境一村百姓被

殺的盡絕的慘狀,牙齒咬得咯吱亂響。

宗澤方沉吟不語,他從朝廷來,自然知道大宋目下對於北地的策 略,乃是主張和議者居多,新近收復燕雲的大功,好似已經滿足了朝廷上下的渴望,在這個時候,很難允許遼東向外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在這種前提下,要想安撫遼東這七萬驕兵悍將,就好比是那一條麻繩去捆住一頭飢餓的猛獸一般,繩索被掙斷只是個時間問題,而到時候第一個受到這猛獸攻擊的,很有可能就是用麻繩去捆住他的人。

如果沒有外部勢力的干擾,單單是處理內部問題的話,這問題還不算如何棘手,大不了是用兵力強行移民,將多餘的人口遷往雲中和臺灣等地。然而有女真這樣的強鄰虎視一旁,這些措施所激起的民憤。大有可能被女真從中利用,從而煽動遼東兵民反抗大宋地朝廷,一旦亂 起,則兵連禍結,不可了局矣。

閉上眼睛只是一瞬,但宗澤業已將這其中的種種利害大致想的通 透,當他睜開眼時,已然是成竹在胸:“諸將所言,某已盡知。若論遼東之情勢,既然亂事將作,作於內不如作於外;既然戰事必不可免,則戰於內不如戰於外。只是遼東四戰之地。西可以伐契丹,北可以伐女真,東則有高麗,甚或可以跨海入倭。諸公以爲何者當伐?”

此言一出,諸將齊齊一怔,臉上俱有驚訝之色,原來他們雖然滿腹牢騷怨氣。卻也沒指望現下就能有個解決手段,想不到宗澤當真是從善如流,張口就說要開戰。

郭藥師爲難道:“現今我遼東方歸大宋。民心未安。若要驟議征伐。誠恐軍心未定……”

宗澤見他們神情,已知就裡。笑道:“郭節度莫要心焦,現今遼東既然是大宋疆土,自當遵奉朝旨,不可自行征伐。某之所以問諸公者,乃是探諸公心意,既然遼東之勢,非得對外一戰可平,則以徵何方爲 上?諸公深悉遼東情勢,必能熟論箇中利害,某以此條具朝廷,廟堂始可定策。”

衆人都是在一方自大慣了,極少有這種和中央官僚機構打交道的經驗,是以纔會有所誤解。待得宗澤解說透徹,方纔明瞭,郭藥師便笑 道:“如若單是對外劫掠,自是以徵契丹爲上,方今女真已經兵伐遼國上京,契丹朝不保夕,倘若我兵從乾顯向中京、遼西,燕雲兵再出五 關,三方併力之下,遼國不亡何待?取了遼西大片田地,自可容我遼東之民居住。適才那放言之張暉,其家便在來州,地近榆關不遠,故而其人甚盼我大宋得能攻取遼西,讓這廝可以衣錦還鄉去。”

衆人皆微微笑了起來,宗澤亦爲之莞爾,卻搖頭道:“方今我大宋適與契丹定盟,重修兄弟之好,正遣使去命女真罷兵,故而契丹爲不可徵。張刺史若是思念家人時,可速速申文於我,待我行文向遼國關取,若到今歲終時,兩國之間便不可再行遷移。”

聽說契丹不可徵,諸將俱都沉默一時,過得片刻,大忭方道:“既是如此,那高麗貧瘠,倭國太遠,則惟有徵女真矣,取了他曷懶甸路,與即開州等地,我民便好營生。前此我遼東之民無地者,多在彼處邊界拓殖土地,每每被女真人以越界驅趕,甚或加以殘殺,彼時我兵不得朝廷旨意,不能輕出,今日卻好報仇雪恨。”

其實遼東的百姓也和女真人一樣在亂世中生存下來,哪裡會是束手就擒的良善之輩?女真殺過來,他們便也殺過去,常勝軍大兵不能妄 動,女真的主力其實也不敢輕出,於是報到明面上,便是一些小小的衝突,雙方都在指責對方越界擅動刀兵,宣稱自己則是謹守疆土,不曾逾越。私底下則各方均派遣小股精兵猛將,在邊界上進行巡視,一遇到了就殺的不可開交,其狀頗有些象後世地冷戰。

宗澤初到貴境,自然不曉得內裡許多曲折,聽得大忭這般說時,亦覺有理,遂道:“既是如此,女真確有可徵之道,然我朝與女真素無瓜葛,卻有些少交誼,前次女真使者兀室往汴梁時,雖不能與大宋定盟,卻也甚獲優待。彼等現今在保州開口岸,已有商旅往登州市舶司登岸與大宋市易,算來也是盟邦。”

衆人一聽,心裡正有些發涼,這也不能打,那也不能徵,莫非就讓遼東這麼亂起來?或者要讓遼東常勝軍的刀槍,揮向自己治下無以聊生的百姓?

卻聽宗澤話鋒一轉道:“雖然如此,然女真既有犯界之舉,便可以此相責。況且如今我朝正遣使曉諭女真罷兵,我意女真新近得志於契 丹,又知契丹恨之切骨,恐非一紙詔書可定。若再責以遼東之事,只恐兩國間必有一戰,那時便是諸公用武之時。”

讀書人的彎彎繞,(更新最快://.1??6. n)又涉及到外交政策

武將其實是似懂非懂,只不過聽說與女真必有一戰, 奮,郭藥師當即道:“宣撫相公端地了得,我等皆聽相公號令便是,只今須得我等如何做?”

宗澤亦已有了計較。便喚諸將近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吩咐了一遍,衆人牢牢記下了,看看天時不早,便各自返去將歇。

次日天明,宗澤早早起來,輕裝簡從往各營去撫慰。這些都是諸大將攜來的親信兵馬,算得上是遼東最爲精銳地士卒,又是新近得了大宋的犒賞,正是所謂地蜜月期。見到宣撫相公拄着一支黎杖前來探營,都是歡呼相迎。宗澤所到之處人頭涌涌,這蘇州的百姓雖說是漢人爲多,卻也是數百年不知中原王化。對於他們來說,這位新任的宣撫相公就代表着中原的朝廷了。

所幸宗澤顯然沒有辜負這樣地期望,憑他的氣度才幹,所交接者只是寥寥數語。便大多服膺,餘衆看在眼中,也俱都點頭讚歎。對於剛剛投奔的南朝大宋。又多了幾分信心。

如是者三日。蘇州關下諸將漸漸散去,各回本營預備幹事。首先是從各營抽調精兵猛將。漸次向南方蘇州關內移去,到得彼處,由韓世忠等大宋軍將教以大宋軍紀等事,將之整編爲大宋官軍。好在這遼東常勝軍地起家將帥有一多半都是中原地兵將,行伍間事遵循地正是宋軍的傳統,因此整編起來也不爲難。

另一方面就是抓女真地生口,諸將遣兵在邊界上巡哨,但見有落單的女真人,俱都捉了起來,隨各處羈押。遼東與女真交界處長達幾百 裡,北起銀州(今鐵嶺市)南到開州(今鳳城),這條線上一時間狼煙四起,女真在邊界附近墾殖的謀克戶紛紛逃竄,走的不及便吃捉了去。

這股風一刮起來,女真那邊不是吃素地,不多時便發覺了遼東常勝軍的這種異動。只是國主阿骨打正親征在外,大將雄兵盡皆從龍而去,國中諸事決於國相撒改,便是粘罕的父親。他一面飛報阿骨打定奪,一面遣使向遼東常勝軍質問,哪曉得一開口就弄錯了對象,現今人家已經不是遼東常勝軍,而是遼東宣撫司了,身旁這個原本只是和南朝暗地裡勾結的鄰居,搖身一變,成了大宋地一片疆土了!

問題的嚴重程度立刻升級,撒改原本已經集結起來,預備反擊對方在邊境的挑釁行爲,現今也只好偃旗息鼓。他也曉得事態地嚴重,如今女真正傾舉國之力攻打遼國,若是在這時候和大宋開戰,憑女真現今這點國力,哪裡能是宋遼兩個大國合力地對手?況且保州地自由市新開不久,撒改等南路女真人業已從此間的貿易中嚐到了甜頭,有些猛安謀克戶都不再從徵,轉而去向深山老林要財富去了,想要象以前那樣在短時間內動員大軍,難度亦爲之增加。說到底,女真也只是個剛剛形成國家地落後民族,其社會組織程度嚴重落後於中原,諸完顏治理國家,更多的還是依賴於引導民心,方今剛剛近秋,還沒到女真人習慣性外出劫掠的時候,想要迅速動員大軍的話,單憑那單薄的女真國家,當真力有不逮。

然而撒改第二次派遣的使者,雖然到達了蘇州,卻仍舊沒有見到宗澤的面,這位名爲烏林答贊謨的使節,從駐守蘇州關的守將口中得知,宣撫司業已遷往遼陽府了。等到烏林答贊謨風塵僕僕趕到遼陽府時,宣撫司衙門是找到了,宣撫相公卻不見蹤影,一問方知,宗宣撫公車到 任,往各地去視察民情去了,要問去往何處,幾時歸還,宣撫司的押司是一問三不知,烏林答贊謨無法,只得兩手空空回報撒改。

這麼來回一折騰,時間已經到了九月下。且說馬擴在蘇州關別過了宗澤,一路疾行趕過常勝軍地界,到了女真境界中,亮出南朝使節,鹹州兵馬司都統婁室不敢怠慢,情知撒改在南路道遠,國中又無重臣主 事,只得命人護送馬擴一行往阿骨打軍前去。

馬擴原是慣了隨軍征伐,聽說要他到軍前去,卻也不以爲意,當下便與一隊女真兵馬同行,沿着潢水向西,而後再折向北,一路上幾經艱辛,終於在遼國寧州附近,趕上了女真大軍。

這一部乃是阿骨打親弟吳乞買所率,是爲大軍殿軍。聽聞南使到 來,吳乞買便教相見,待見是馬擴時,不禁大笑:“也力麻力,別來無恙?”

馬擴與他廝見了,便問:“不知國主現在何方?某攜了緊要國書,須得即刻請國主拆看。”

吳乞買搖頭道:“早十五日,國主大軍已離此間,取道往遼國上京去了,這當口只怕已將上京攻下也!”

@!!

()

第9章 浪子第三十章第38章 夜襲(下)第32章 戰情第20章 至尊第九章第12章 龍遊第43章 新軍第24章 傷逝第13章 幫源第16章 交易所第25章 掛帥第76章 換酒第十章第11章 出使(上)第18章 唐猊第二十一章第六十四章第12章 燕京(下)第6章 意外(下)第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十四章第三十一章第四十三章第13章 夜話(二)第五十四章第四十四章第2章 交易(上)第39章 脫困(上)第13章 機密第18章 召見(上)第8章 東瀛(下)第9章 索索(上)第十一章 下第三十五章第1章 孟州第八章第24章 傳訊(上)第19章 應伯爵第四十一章第10章 捉姦第十一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四)第53章 偷襲第22章 括田(下)第65章 招安第3章 籠絡(上)第7章 錢法(下)第三十二章第二十二章第33章 下第二十四章第26章 對箭(上)第21章 官逼第24章 決然第15章 賣刀第三十五章第十四章第6章 建策(上)第四十八章第三十三章第1章 下第23章 金蓮第11章 連環馬(上)第38章 夜襲(下)第2章 下第6章 意外(上)第二十七章第九十一章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上)第7章 射殺(上)第二十一章第2章 買賣(上)第33章 董平(上)第十五章第20章 張青第16章 變數第五十六章第四十五章第23章 災起(上)第五十三章第九十六章第11章 衆僧第60章 賭箭第36章 泯恩仇(下)第39章 練兵第七十九章第八十九章第8章 龜頭(下)第十一章第29章 佈局(下)第27章 欲見第7章 授書(下)第4章 易相第四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2章 買賣(上)第三十七章
第9章 浪子第三十章第38章 夜襲(下)第32章 戰情第20章 至尊第九章第12章 龍遊第43章 新軍第24章 傷逝第13章 幫源第16章 交易所第25章 掛帥第76章 換酒第十章第11章 出使(上)第18章 唐猊第二十一章第六十四章第12章 燕京(下)第6章 意外(下)第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十四章第三十一章第四十三章第13章 夜話(二)第五十四章第四十四章第2章 交易(上)第39章 脫困(上)第13章 機密第18章 召見(上)第8章 東瀛(下)第9章 索索(上)第十一章 下第三十五章第1章 孟州第八章第24章 傳訊(上)第19章 應伯爵第四十一章第10章 捉姦第十一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四)第53章 偷襲第22章 括田(下)第65章 招安第3章 籠絡(上)第7章 錢法(下)第三十二章第二十二章第33章 下第二十四章第26章 對箭(上)第21章 官逼第24章 決然第15章 賣刀第三十五章第十四章第6章 建策(上)第四十八章第三十三章第1章 下第23章 金蓮第11章 連環馬(上)第38章 夜襲(下)第2章 下第6章 意外(上)第二十七章第九十一章第28章 最長的一夜之韓世忠(上)第7章 射殺(上)第二十一章第2章 買賣(上)第33章 董平(上)第十五章第20章 張青第16章 變數第五十六章第四十五章第23章 災起(上)第五十三章第九十六章第11章 衆僧第60章 賭箭第36章 泯恩仇(下)第39章 練兵第七十九章第八十九章第8章 龜頭(下)第十一章第29章 佈局(下)第27章 欲見第7章 授書(下)第4章 易相第四十五章第二十五章第2章 買賣(上)第三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