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遺篇(上)

詩詞氣度恢弘,大氣磅礴之處,非常人所能及。這一闕浪淘沙又恰好是在這山海關附近的北戴河所作,地點配合的天衣無縫。雖然在南朝的文人騷客看來,這首詞音律未必平順,對仗未必工整,用詞細微轉折之間多有可商榷之處,但那馬植生長於遼境,對辭賦一道的浸淫是遠遠及不上南朝了,又加上身臨其境,親身感受到詞中所描繪的景色,更被這詞中的意境帶到那思古追今的寥廓思緒中,當時那一種震撼心情,實在無法言表。

韓世忠這時年方弱冠,都沒怎麼讀過書,但這時代的人大多受過一些詞歌的薰陶,當年人贊柳永詞工,曾說“有井水處便有人歌柳詞”,大凡宋代的人,聽聽這詞的好壞,還是有些發言權的。加上這詞本身氣勢雄渾,不以章句見長,正合他武人的胃口,當即大聲叫好:“衙內好詞,好詞!”一面說,一面用力揮動手臂,卻苦於讀書不多,說不出好在哪裡。

馬植卻停了一會,才讚歎道:“今日真乃開了眼界了,原來南朝人才如此之盛,單單高副使年方弱冠,便能有如此博大胸襟!馬某原本見南朝派一個宦者出使,心中頗爲不屑,以爲南朝無人,這麼看來倒是大大錯了,望高副使勿怪!”說着施了一禮。

高強借用領袖詩詞賣弄,博得這樣的喝彩,心中得意的很,正是心情大好,怎會有什麼怪罪?況且他身爲高俅這弄臣的後人,當面雖然都是拍馬屁說好話的,背後戳脊樑的人卻不知幾千幾萬,早已習以爲常了,這馬植坦陳其事,倒顯得光明磊落,叫人生出好感來。

當下雙手相扶。說些謙遜的話,幾人氣氛融洽,比剛纔的恪於禮節,更多了幾分親熱。

韓世忠看他們聊的高興,忽然想到一件事不解,便問道:“衙內,適才聽這詞,果然是好,只是眼下二月春寒,怎說蕭瑟秋風?”

高強一愣。這問題他卻沒仔細考慮,只是原詞如此,順口就念了出來,能把原詞的“秦皇島”改成山海關,已經是急智了,本來這關眼下叫做榆關,山海關的名字是明代纔有地,也算是個歹這榆關左山右海。詞章裡攪成山海關也還說得過去;沒料到還有這個季節的問題,一時難以回答。

好在卻有人幫忙,那馬植笑道:“韓虞候,這卻是高副使用的典故。前文提到魏武揮鞭,東臨碣石。說的是後漢建安年間,魏武帝曹操北征烏丸回師到此,也曾留下詩詞一篇,叫做觀滄海,內中有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的章句,高副使便拿來用了。須知這四季更替,年年相似。倒也不必硬釦眼下。況且這秋風蕭瑟,聽上去就有些肅殺氣象。正合本詞的氣勢,若改成春風拂柳,其意綿綿,就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這一番解說下來,韓世忠聽的固然敬佩不已,高強自己也是暗暗抹一把汗,看來盜用果然不是好作的,肚子裡沒點墨水的話,盜了也不能圓謊啊!難得這位馬植馬大夫,當着遼國的官,卻博覽羣書,胸中有些才學,幫他把謊都給圓了,真是太有才了。

心中感激,嘴上也得捧人家幾句:“馬兄解說的好,小弟這詞遇到馬兄,才真是遇到知音了!”(一面這麼說,高強一面暗暗佩服自己,自己往臉上貼金,還說的這麼面不改色心不跳,我也是太有才了!)“馬兄如此飽學,可是經名師指點?”

本是一句尋常客套話,馬植的眼神卻閃爍了一下,隨即換上了職業一樣的笑容:“客居北地,早已不知中原的文采風流,只是自己尋些古書來讀而已,哪裡得什麼名師指點?高副使見笑矣!”

這話頭卻有些不對了,馬植是那位南京副留守,樞密都承旨馬人望的族侄,本身三十多歲年紀,就做到了五品的光祿大夫,離九卿之一的光祿卿只有一步之遙,可見其家族在遼國是頗爲風光地。可是聽這馬植的話頭,怎麼好似一副流落異鄉,漂泊無依的怨婦模樣?若是宋亡之後,漢人仕於金國帳下,這話倒還說得過去,眼下說來可就不大對頭了,要知道心懷敵國,往大了說就是個謀逆地大罪名。

高強心中納悶,可不敢貿然接這話茬,只得避重就輕,仰天打個哈哈:“馬兄喜好本朝文章,這便容易的緊,待小弟還朝之後,揀選本朝各位大學士的文章,編集給馬兄送來一觀便是。”

馬植也作歡喜狀,“如此生受高副使,怎麼過意?”兩人一番客套,惺惺相惜,肚子裡全不知在打什麼主意。

眼看大雨不見半分停止的意思,當天怕是走不了了,這榆關又是軍事要地,人家的駐防設施,高強總不好去參觀遊玩,只得在榆關城樓上看了會海景,與那馬植扯了一會天南海北的,便下了城樓回下處安歇。

春季北邊本來大風多雨水少,這雨下了半天,到第二天早上已經天光放晴,使節團收拾人馬,出得榆關繼續北上。

榆關以北就是中京道地境,驛道兩旁的農地漸漸稀少,而彎弓走馬的塞外胡人則明顯多了起來。當然這所謂的多,也只是相對而言,這裡地人口密度顯然和燕京境內無法相比,往往走上幾個時辰也見不到一個村落。

漸行而北,高強已經冷得有些受不了,此時還是二月春寒時節,出了長城又是一望無際地曠野,邊塞的寒風咆哮肆虐,吹得人骨子裡都透出寒意來。此間的寒冷與南邊又有不同,南邊兩浙地帶,冬天也是有雪下的,不過溼意濃重,即使厚重皮裘也擋不住一股侵人的寒氣。

這北邊卻是一味乾冷,如那日在榆關城下的大雨,之後再也未曾見到,於是南邊來人,往往覺得這寒冷不似南方的溼冷那麼難熬。可你要是因此而小覷了塞外的寒風,那就該你倒黴了,往往凍傷了手腳,凍掉了耳朵鼻子還沒什麼知覺呢。

第17章 嚐鮮第四十章第六十五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四十一章第14章 狹路(上)第八十二章第29章 馬車第三十五章第20章 至尊第九十七章第20章 歸去第38章 御筆(上)第20章 至尊第九十六章第29章 談兵(上)第四章第23章 無聲(下)第52章 審死官第十九章第九十三章第14章 狹路(下)第十章 下第二十六章第34章 上第22章 無聲(上)第十一章 下第三十六章第29章 佈局(下)第2章 言政第21章 博覽會(下)第六十五章第17章 包裝第十一章 上第8章 龜頭(上)第4章 出走(下)第29章 東溪村第34章 藏兵(下)第1章 歸來第四十七章第十二章第36章 關撲(下)第12章 夜話第18章 三問(下)第21章 招降(上)第三十三章第27章 結盟(下)第43章 新軍第46章 錦囊第15章 炒金第七章第17章 難爲(下)第24章 決然第三十章第2章 下第十五章第22章 平匪(上)第28章 鬼臉(上)第四十五章第31章 故人來(上)第18章 東坡第五十一章第22章 棒喝(上)第九章第五十五章第33章 奔襲第15章 拒戰(下)第39章 嫁禍(下)第二十四章第22章 房中第二十章第1章 下第九十七章第55章 夜行第12章 煉兵第19章 個唱第15章 頭陀(下)第十二章 上第16章 劉公島(上)第33章 詭譎(下)第12章 夜話第23章 災起(上)第32章 釘子戶(上)第12章 審李(下)第33章 詭譎(下)第14章 二帝(下)第14章 狹路(上)第五章 上第22章 無聲(上)第九章 下第35章 武松(上)第34章 戰敗第24章 鹽務(下)第15章 備荒(上)第78章 莫測第七十四章第2章 言政第五十一章第2章 叔賊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
第17章 嚐鮮第四十章第六十五章第32章 月夜金蓮(上)第四十一章第14章 狹路(上)第八十二章第29章 馬車第三十五章第20章 至尊第九十七章第20章 歸去第38章 御筆(上)第20章 至尊第九十六章第29章 談兵(上)第四章第23章 無聲(下)第52章 審死官第十九章第九十三章第14章 狹路(下)第十章 下第二十六章第34章 上第22章 無聲(上)第十一章 下第三十六章第29章 佈局(下)第2章 言政第21章 博覽會(下)第六十五章第17章 包裝第十一章 上第8章 龜頭(上)第4章 出走(下)第29章 東溪村第34章 藏兵(下)第1章 歸來第四十七章第十二章第36章 關撲(下)第12章 夜話第18章 三問(下)第21章 招降(上)第三十三章第27章 結盟(下)第43章 新軍第46章 錦囊第15章 炒金第七章第17章 難爲(下)第24章 決然第三十章第2章 下第十五章第22章 平匪(上)第28章 鬼臉(上)第四十五章第31章 故人來(上)第18章 東坡第五十一章第22章 棒喝(上)第九章第五十五章第33章 奔襲第15章 拒戰(下)第39章 嫁禍(下)第二十四章第22章 房中第二十章第1章 下第九十七章第55章 夜行第12章 煉兵第19章 個唱第15章 頭陀(下)第十二章 上第16章 劉公島(上)第33章 詭譎(下)第12章 夜話第23章 災起(上)第32章 釘子戶(上)第12章 審李(下)第33章 詭譎(下)第14章 二帝(下)第14章 狹路(上)第五章 上第22章 無聲(上)第九章 下第35章 武松(上)第34章 戰敗第24章 鹽務(下)第15章 備荒(上)第78章 莫測第七十四章第2章 言政第五十一章第2章 叔賊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