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藏兵(下)

扈成見二人神色鄭重,也慌了神,忙道:“衙內,許總管,小人當日在河北大名府,一接到梁山要出兵消息就直奔家中,彼時梁山兵還沒出水泊,消息是石三爺在山上佈下的暗樁用急信發出。小人,小人委實不知河北滄州之事。”

高強臉色就沉了下來,心說本衙內下了偌大功夫,派石秀整頓各地的市井無賴,江湖人物,就是圖個情報便捷,想不到事到臨頭,這個也不知道,那個也不曉得,白饒啊!“扈成,速傳消息出去,叫石三郎星夜來此地見我,再調河北滄州道上的消息,將此事打探明白,明天此時,本衙內要有個準信!”

扈成慌即答應了,飛奔出去傳訊,這李家莊也備有信鴿,可與北京大名府、東京汴梁通消息。

這邊高強在屋裡轉來轉去,越想越是頭大。柴進可不是一般人,此人素來在江湖上有小孟嘗的美名,所謂的輕財仗義,又加上他周朝遺子的身份,歷來包庇綠林好漢,在綠林道上好大名聲。像這樣的人,梁山上受過他恩惠的必然不少,再加上此人又是爲梁山提供鹽貨的人,一旦被祝家莊告發落入官府之手,必定激起梁山衆人的極大憤慨,之所以宋江都無法壓制住此次出兵,在這裡算是得到了答案。

可是一個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而且還不是一個:柴進哪裡來的鹽貨供給梁山?要知道,即便是對於江湖人來說,販私鹽也是一個極爲封閉的圈子,等閒人是混不進去的,要爲梁山這麼大一個山寨提供鹽貨,柴進絕對不是此道的新手。那麼,在梁山與柴進搭上線之前。柴進的私鹽買賣是怎麼作的?誰是他的上線?誰是他的下線?

“……這聽着怎麼有點耳熟?像傳銷似的……”高強忽然走神了一下,又想起一個事來:“柴進被捉,那時武松在不在他莊上?這事他又摻和了多少?哎呀哎呀,頭痛頭痛……”越想頭緒越多,高強不由得有些心煩意亂起來,恨恨地一拍桌子,罵了聲:“賊廝鳥!”

許貫忠曉得這事裡頭複雜,不過眼下沒有確切的消息,也急不得。只得勸解了兩句,高強這才勉強壓住了心緒。在屋裡轉了半天。憋出一句話來:“飛報本州和齊、兗兩處兵馬,儘速趕來,遲則不及!”

按下高強在李家莊裡等候消息不提,那李應出去之後。安排莊客牽羊擔酒,迤邐望獨龍崗前而來。梁山此番大舉前來,動用的賊兵不下萬人。也派了兩路偏師把守。

看守李家莊大路的嘍兵約有五百多人,頭目叫做張榮。此人乃是梁山本地漁民出身,算起來乃是王倫時期的梁山元老∥江上山之後,發覺此人勇力過人,人也剽悍講義氣,因着晁蓋曾經火拼王倫的緣故,對晁蓋很有些不滿。於是加意栽培提拔,此次命他獨守一路。也有歷練的意思。

張榮迎着李應一行,問明瞭來意←是個義氣爲重地人,所謂的義氣,其中也包括了對於搶劫對象地某些處理規則,例如這種送上門來地肥羊,應該由自己的老大來處理。因此在笑納了李應的若干孝敬之後,便即放行,派了兩個手下引路,又將消息送往中軍。

李應過了這一關,再行數裡,見前面道旁立起一座營寨,足有十畝方圓,放眼望去但見刁斗森嚴,旗幡招展,一派肅殺之氣,不由得暗吃一驚,心道:“這宋江果然有些能爲!但看這營盤的氣勢,已然有了大軍模樣。”

進了營盤,一路數個轅門,都有人盤查,張榮派來地引路人出示令牌,又對了口令,這才放行。到了中軍大帳,有人報了進去,不一會傳出號令,用了一個請字。

李應硬着頭皮進帳,只見帳中兩排交椅,高高低低坐着十來個頭領,背後都有認標旗,人人全裝慣帶,殺氣騰騰;當中一個桌案,後面坐着一個大頭領宋江,見此人臉黑如石炭,其貌不揚,穿着一副鎧甲倒是雪亮,背後插兩杆認標旗,上書“山東及時雨,梁山呼保義”,面前桌案上擺着令旗令箭,場面上一派大將風度。

李應當下不敢怠慢,大聲報了姓名來意,宋江還沒答話,一個頭領已然大笑起來:“李莊主卻還識得厲害,只是區區一些酒肉,就能打發我梁山衆好漢不成?”餘衆也多大笑不止,只有上首的一員白麪少年頭領面帶微笑,卻不出聲。

李應看看宋江,那黑臉上也沒什麼表情,不曉得到底是什麼打算,還是用言語點一下:“小人素知梁山好漢大名,自不敢如此輕慢,只是山寨若是缺糧時,只消一封書信到來,小人自當支吾辦理,今番大軍到此,不知有何用意,是以前來相問,區區酒肉,只是犒勞衆好漢而已。”眼睛彈了彈宋江,又道:“古語云,脣亡齒寒,我獨龍崗與梁山有比鄰之誼,若是自相殘殺,豈不是親者痛,仇者快?”

衆頭領一聽這話,都鼓譟起來,卻見宋江在中間一擡手,頓時大帳內鴉雀無聲,李應暗自心驚:這宋黑子好大威勢!只聽宋江曼聲道:“李大官人,若念着比鄰之誼,原本不該這般刀兵相見,勞煩李大官人遠來犒軍,宋江感懷。只是那祝家莊欺我梁山太甚,將河北滄州柴大官人陷在官府之中,山寨衆人不忿,因此興兵問罪,卻與李大官人無干。”

李應聽這話頭,便即放心,曉得宋江這是在向自己說明出兵緣由,雖然李應和扈成都是爲高強效力的,祝家莊和高衙內可沒什麼關係罷?而且祝家莊這次與官府勾結,又告發柴進,樣樣都犯了綠林道地大忌,梁山若是不痛加討伐,只怕難服衆心。

他還沒說話,宋江左手一個披髮頭陀已經站了起來,手扶戒刀往李應面前一站,喝道:“李大官人,我梁山不興無名之師,此來只因祝家莊欺人太甚,壞我夥中義氣。李家莊只需置身事外,萬事皆休,若是要仗着三莊聯保,想要一試我梁山兵威,先問過某家手中戒刀!”說着將戒刀刷的抽出半截,一道亮光閃過,端的殺氣驚人,引來兩旁衆頭領一陣叫好。

李應心中卻是暗驚:“想不到衙內的師弟,武松竟然在此!”

第16章 劉公島(上)第13章 黑殺第20章 究問(上)第三十三章第五十三章第十九章第24章 鹽務(下)第5章 齟齬(下)第22章 括田(上)第4章 出走(下)第5章 太學(二)第12章 燕京(下)第五章 上第40章 結局(上)第1章 孟州第五十八章第14章 行路第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8章 學術第13章 易安第二十章第14章 二帝(上)第2章 下第20章 歸去第九章第31章 故人來(下)第八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79章 鴻門第三十八章第四十三章第五十七章第61章 死戰第37章 邀援(上)第5章 齟齬(上)第19章 應伯爵第2章 風起第20章 北望第十二章第五十三章第八章第44章 暗戰第六十七章第5章 圖謀第7章 射殺(上)第六十五章第2章 交易(下)第3章 回京(下)第72章 談判第一章第35章 武松(下)第九章 下第4章 太學第8章 奪權(上)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33章 詭譎(上)第四十二章第25章 掛帥第29章 談兵(上)第14章 狹路(下)第6章 問心第36章 關撲(下)第5章 見童(上)第26章 絕情第7章 三論第20章 張青第19章 鐵牛(上)第26章 點將第八十二章第六十八章第15章 轉仕第二十七章第17章 降服第27章 躍躍第19章 鐵牛(上)第3章 豪奪第11章 出使(上)第39章 脫困(下)第28章 解勸(上)第24章 婚俗第10章 曾頭市(下)第二十五章第31章 故人來(上)第五章 上第三十章第十四章第十四章第21章 驚變第三十二章第3章 豪奪第17章 拔刀(上)第二十九章第九十二章第16章 變數第十九章第3章 上第23章 災起(下)
第16章 劉公島(上)第13章 黑殺第20章 究問(上)第三十三章第五十三章第十九章第24章 鹽務(下)第5章 齟齬(下)第22章 括田(上)第4章 出走(下)第5章 太學(二)第12章 燕京(下)第五章 上第40章 結局(上)第1章 孟州第五十八章第14章 行路第十二章第二十四章第8章 學術第13章 易安第二十章第14章 二帝(上)第2章 下第20章 歸去第九章第31章 故人來(下)第八十五章第二十七章第79章 鴻門第三十八章第四十三章第五十七章第61章 死戰第37章 邀援(上)第5章 齟齬(上)第19章 應伯爵第2章 風起第20章 北望第十二章第五十三章第八章第44章 暗戰第六十七章第5章 圖謀第7章 射殺(上)第六十五章第2章 交易(下)第3章 回京(下)第72章 談判第一章第35章 武松(下)第九章 下第4章 太學第8章 奪權(上)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上)第33章 詭譎(上)第四十二章第25章 掛帥第29章 談兵(上)第14章 狹路(下)第6章 問心第36章 關撲(下)第5章 見童(上)第26章 絕情第7章 三論第20章 張青第19章 鐵牛(上)第26章 點將第八十二章第六十八章第15章 轉仕第二十七章第17章 降服第27章 躍躍第19章 鐵牛(上)第3章 豪奪第11章 出使(上)第39章 脫困(下)第28章 解勸(上)第24章 婚俗第10章 曾頭市(下)第二十五章第31章 故人來(上)第五章 上第三十章第十四章第十四章第21章 驚變第三十二章第3章 豪奪第17章 拔刀(上)第二十九章第九十二章第16章 變數第十九章第3章 上第23章 災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