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下

原來別的不說,現今西北大軍的糧草,多半都是川陝當地自行籌買,秦鳳、延安等處設官糧市,由官吏會同當地士紳,聯合訂立糧價,以此向民間收購。由於西北各路缺乏銅錢,支付時多半使用川陝發行的鐵錢,大宗的則給券支付,如鹽引,茶引等,客商持此可到京師或者四川、東南等產茶鹽地換取貨物,或者直接出售套現。

只是這種制度卻難以防止各種舞弊行爲,因爲中小農戶的糧食缺乏儲藏手段,他們又需要將糧食儘快變現,換取錢財去繳納各種賦稅,這便給了當地大糧商以可乘之機。他們與官吏串通,將官糧收購的價格壓低,而自己則以較高的價格在外面收購,等到官方的糧食收購完不成,被迫提高收購價格時,再將手中囤積的糧食賣出,其間利潤可達數倍。

“東南每年所發行茶引,朝廷可得數百萬貫收入,可是這些茶引到了陝西邊市,卻只能換得六十萬石軍糧,官糧的價格,比東南各地收購糧食要高出四五倍。有這樣的黑幕,那西北軍糧怎麼能不教朝廷發愁?”許貫忠淡淡的說着,眼中卻是精光迸射,顯然心中憤恚。

高強卻幾乎聽的呆了,在現代也曾聽說糧食倒爺的厲害,想不到咱們的老祖宗可一點也不差呢!

不過,話鋒一轉,許貫忠又道:“今次衙內將這西北軍糧大任盡數攬到肩上,貫忠以爲實乃利國利民的大好事,首先一家專斷,便絕了西北官商勾結舞弊的後路,衙內本人根本不離京城,那邊的消息得的沒這麼快,貫忠便從此下手。定了個上房抽梯的計策。是如此這般……”

原來許貫忠就從這種官糧收購的黑幕中得到啓發。他此來京師,自己從東南運了五萬石米,又事先教石秀在京畿各處收購糧食,也已囤積了十餘萬石,現在存放在西京河南府。

“衙內,我等到了西北邊地,由石三郎麾下地客商將東南地米糧各處交付,稱說高衙內大通錢莊財雄勢大。從東南運來百萬石軍糧援助軍中。須知那西北大軍不過三十萬。百萬石軍糧足夠一年征戰所需,這消息一經傳出,米價定然大跌,三四月間正是青黃不接,糧商收購地糧食恰好可賣高價。被這麼一衝,勢必急於出手,我這邊分遣人手四下收購。不旬日便可低價收得百萬石軍糧。”

燕青聽到這裡,也笑了起來:“貫忠這條計策。端的妙極,想那些糧商手中,少則數千斛,多則萬斛,交易數目如此之大,我大通錢莊的白銀正好派上用場,只需數船銀子運出,便可了結此樁收購。”

“不錯!我還可將銀在京師換取鹽引茶引,到陝西這些券也派上用場,亦可用來當地購糧支給大軍,總算起來,恐怕不需五十萬貫,便可完成此案。”

高強拍手稱妙,真是難者不會,會者不難,百萬石軍糧到了許貫忠這樣聰明人手中,就跟變戲法一樣的簡單:“此計大妙!更有一樁好處,沿邊軍糧不用收購,今年這川陝的銅錢調運便省卻許多,更加有利於朝廷在這幾路發行錢引,替代之前的鐵錢和交子,誠爲國家和百姓的幸事!”在富庶的東南,因爲錢荒而鑄行當十錢,其危害已經是他親眼目睹了,可見長期使用鐵錢的川陝,其受害程度又有多麼深重。

他這句話說出,許貫忠和燕青卻一起肅然稱是:“衙內時刻心懷國家,小人等敬佩。”

高強連連擺手,其實身爲一個統治階級既得利益地受益者,關心國家是最理所應當的事,許多人以爲上位者都是糊塗蛋,只知道吃喝享樂,榨取民脂民膏,又怎知道經營偌大國家的辛苦?

幾人商議已定,便差人去叫石秀來,要商議細節,這邊許貫忠又將東南大通錢莊和應奉局各事向高強稟告,一連串的數字報將出來,其氣勢可以與超級計算機相媲美,聽的高強頭昏腦漲,總之東南無大事,自己儘可放心,放手而爲可矣。

說罷東南之事,許貫忠卻將話題一轉,說起山東來:“衙內,當初咱們設計那船隊地規劃,小人想以山東梁山泊爲一箇中轉,東瀛船隊可到此地歇腳,轉輸貨物,山東河北的財貨也可不必擠那運河綱運,直接由此處登船出海。可如今梁山泊被山賊佔據,此事難行,如何是好?”

說起來,這件事高強也是挺煩心的。當初捧了宋江起來,各處造勢,這山東及時雨地名號甚是響亮,無論官民綠林,多半都知道了這麼一號,至於如何個了得法,自有各處好事之徒添磚加瓦,不需操心。

可宋江雖然出了名,對梁山泊的控制卻不是那麼嚴密,相反晁蓋等人上了山以後,仗着梁山泊地水勢,反而立起山寨,作威作福起來,平素幾個頭領帶着數百小嘍囉,駕着漁船四出劫掠,周邊官民都叫苦不迭,左近數十里幾乎沒了什麼人煙。宋江雖然得了高強的號令,想要設法在梁山建立船隊的中轉基地,可是卻一直沒辦法擺平晁蓋等大小頭領,別的不說,只這麼大數目的金銀進出,就是考驗這些江湖好漢最重視的“義氣”二字了——黑吃黑,還是講義氣?這是個問題呀!

高強將這些難處說了一遍,許貫忠悶頭不語,其實當初高強執意要收宋江,許貫忠就有些保留,如今事情進展不順,也是與此有關。

燕青見氣氛忽現沉悶,他卻是心思快捷,立刻笑道:“衙內,貫忠,此事卻也好辦。”

“如何?”高強忙問。

“那梁山泊水賊鬧的兇鬧得大了,官兵不敢正視,閒雜人等不能靠近,也有利我船隊與此中轉,做些不那麼需要見光的事,倒也不是壞事。如今的難題,是單單靠這宋江,無法挾制梁山賊寇,說到底還是咱們在那梁山上無人,以小乙之見,不如就讓那宋江入了賊夥,就便取了梁山大權,這梁山不就從了衙內了?早晚有用時,許他個招安,又可博一個前程,光宗耀祖,洗脫了這賊名,豈非美事?”

第五十九章第21章 招降(上)第五十八章第16章 遺篇(上)第五十六章第23章 翻覆第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3章 林沖第三十一章第23章 災起(下)第34章 來投第二十四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四)第2章 時勢第6章 心結(上)第24章 傳訊(上)第17章 夜襲(下)第26章 私鹽(下)第三十三章第37章 底定(下)第16章 暗香第1章 清溪銀(下)第18章 東坡第二十九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四)第四十二章第七十一章第46章 錦囊第四章第29章 談兵(上)第17章 降服第12章 連心第33章 詭譎(下)第八章第6章 面斥第四章 下第60章 賭箭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43章 新軍第14章 二帝(下)第十八章第2章 風起第九十七章第3章 林沖第四十五章第八十四章第四章第24章 傳訊(上)第四章第34章 上第27章 結盟(上)第2章 上第3章 羽翼(下)第三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一章第二十八章第八十五章第六十五章第17章 嚐鮮第7章 大名第39章 脫困(上)第九章第14章 二帝(上)第12章 燕京(下)第19章 殺巧第2章 黑白第六十一章第28章 鬼臉(上)第33章 董平(下)第6章 心戰(下)第八章第22章 括田(下)第37章 底定(下)第五十三章第28章 宋江第2章 言政第二十六章第1章 燕青(上)第13章 右京(上)第37章 底定(下)第5章 驚變第二十二章第21章 追失(上)第七章 下第2章 交易(上)第2章 上第35章 受降(上)第十三章第16章 演武(上)第4章 述職(下)第三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59章 吳用第12章 聖女第30章 練兵第16章 試軍(上)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第五十九章第21章 招降(上)第五十八章第16章 遺篇(上)第五十六章第23章 翻覆第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3章 林沖第三十一章第23章 災起(下)第34章 來投第二十四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四)第2章 時勢第6章 心結(上)第24章 傳訊(上)第17章 夜襲(下)第26章 私鹽(下)第三十三章第37章 底定(下)第16章 暗香第1章 清溪銀(下)第18章 東坡第二十九章第36章 最長的一夜之方氏一門(四)第四十二章第七十一章第46章 錦囊第四章第29章 談兵(上)第17章 降服第12章 連心第33章 詭譎(下)第八章第6章 面斥第四章 下第60章 賭箭第30章 最長的一夜之石秀與方七佛(下)第43章 新軍第14章 二帝(下)第十八章第2章 風起第九十七章第3章 林沖第四十五章第八十四章第四章第24章 傳訊(上)第四章第34章 上第27章 結盟(上)第2章 上第3章 羽翼(下)第三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一章第二十八章第八十五章第六十五章第17章 嚐鮮第7章 大名第39章 脫困(上)第九章第14章 二帝(上)第12章 燕京(下)第19章 殺巧第2章 黑白第六十一章第28章 鬼臉(上)第33章 董平(下)第6章 心戰(下)第八章第22章 括田(下)第37章 底定(下)第五十三章第28章 宋江第2章 言政第二十六章第1章 燕青(上)第13章 右京(上)第37章 底定(下)第5章 驚變第二十二章第21章 追失(上)第七章 下第2章 交易(上)第2章 上第35章 受降(上)第十三章第16章 演武(上)第4章 述職(下)第三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59章 吳用第12章 聖女第30章 練兵第16章 試軍(上)第十七章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