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流言蜚語

這場大雨下了一夜,翌日(8月9日)早上纔有所減緩,天空裡還是下着濛濛細雨,威風吹過,凍得人們絲絲髮冷。

一大早整個北京城宣佈解除了戒嚴,百姓們終於可以走了出來喘口氣了。可百姓到了城門口的時候卻依舊不能出城,城內的西方國家探子也沒有辦法將政變的消息傳遞出去。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能出入北京城,例如拉糞的糞農,除非間諜藏在糞桶之中逃出北京城。

百姓們一個個都走了出來,並忽然從公告上看到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消息:光緒皇帝復位了,他重新成爲了大清國的實際皇帝,而不是一個傀儡

一時之間,京城內百姓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完全不瞭解內情的人們此時忽然大悟,原來曹躍入京不是爲了防禦帝都,而是兵變啊。

有民間人士和喜歡談論天下大勢的人立即猜測起來,從招惹八國聯軍,到朝廷中的後黨紛紛自相殘殺,再到執掌重兵的後黨與八股聯軍對抗,再到支持皇后的武衛前軍天津兵敗,武衛後軍與武衛左軍從京城調往豐臺與通州抵擋八國聯軍,再到西北血軍入京城,而後一天之內包圍紫禁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救出皇帝,囚禁太后……

兵變——救出皇帝——逼迫慈禧退位!

好一招連環計,好一個新“玄武門之變”!

北京城的百姓們終於再一次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帝王人家無親情了,兒子發動兵變囚禁母親,這件事怕是隻有帝王之家才能做得出吧。

曹躍應該早就投靠了光緒皇帝,只等着慈禧的後黨自亂陣腳。

好事者紛紛猜測起來,曹躍到底是什麼時候歸順的光緒帝,畢竟整個大清都知道,清帝國的掌權者慈禧是一個多麼厲害的女人,可偏偏就是這個女人,栽倒在了兩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手中——光緒和曹躍。

民間百姓最喜歡談論的就是宮廷內的消息和新聞,尤其是北京城的百姓,見過了太多的宮廷政變和仇殺,經歷了太多的朝代更迭,因此養成了本地百姓特別愛談政治愛談朝廷的習慣。昨天晚上估計沒有幾個人睡得着,甚至很多人家將兒女們都藏在地窖裡,免得被兵禍傷害。

頻繁的大軍調動讓大家心驚膽顫,如今終於真相大白,於是有清閒的便跑到茶館裡喝茶閒聊起來。茶館這個地方最是容易被大家接受,一般什麼流言只在此醞釀發酵流傳。

北京百姓比較喜歡侃大山,這個毛病打幾百年前就有,民國出生的相聲大師侯寶林有一次在一個相聲裡說北京人說話特點就是囉嗦,一句話必須分成幾瓣,中間必須穿插鋪墊高氵朝收尾,每一個北京人說話都跟講相聲似的。

有幾個跑到茶館裡的爺們胡侃一頓,每個人都按照自己心中猜測將這幾天的故事傳得玄幻至極。

“六爺,您爲什麼曹躍敢冒天下大不畏發動兵變,投靠光緒皇帝嗎?”一個二爺一副我知道你們都不知道的模樣問道。

“怎麼?你知道嗎?”叫六爺的也存了一肚子話反問。

“那是自然!我只跟你一個人說啊,別人我都不告訴他,那是因爲一個人,恭親王鬼子六奕?。”這位二爺神秘兮兮地說道。

“啥?恭親王?他不是三年前就死了嗎?”六爺倒是沒想到他會說到鬼子六。

見到對方被自己的言論詐住,二爺頓時興奮起來,擼起袖子就說道:“當然,你還不知道吧?恭親王奕?與慈禧太后鬥了一輩子,臨死之前留下一計。”

“什麼計?”

“你知道,恭親王再怎麼說也是愛新覺羅家的男人,慈禧太后是葉赫那拉家的人,所以恭親王這一輩子就是要把天下討回到愛新覺羅家手中

。”

“廢話,這我還不知道,你說重點,恭親王留下什麼計策?”

“恭親王知道如今掌握兵權的大員要麼是縮頭烏龜,要麼就是忠於太后的後黨,沒有人敢反對太后。所以恭親王就私下找到光緒皇帝,定下一計,培養年輕將軍,讓年輕將軍取代老將們,忠於陛下。”

“是嗎?所以曹躍就是恭親王定下的人選?”

“當然了,要麼你看,怎麼三年前恭親王府上的格格和曹總督定親,你想想啊,這曹總督之前說是黃河邊上一個腳伕的兒子,還是個漢人,因爲戰功被擡籍爲鑲藍漢軍旗,做到最大了不過是個包衣奴才,怎麼有資格娶格格做老婆?”

“哎呀,你這麼一說,我也想起來了,三年前這件事還鬧得轟轟烈烈的。”

“是吧?我說的沒錯吧,恭親王雖然死了,但是他的女兒那個叫做藍祺兒的格格卻沒有死啊,這婚約還是有效的是吧?再說這曹總督,那也是一位神人,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西北、四川、新疆,兵鋒所指所向睥睨啊。他早就效忠於皇帝了,不過就是爲了隱藏自己,假裝投靠太后,取得信任,從而取得兵權。”

“原來是這麼回事兒啊……”

“說來也是別人沒能力,太后呢也不想給曹總督提拔這麼快,可是除了曹總督,還誰能打仗?看看咱們大清國,除了曹總督,怕是隻有一個聶士成聶老將軍能打仗了。前幾天聶老將軍還被義和團給打死了,天底下只剩下曹總督一個人能打仗了。太后是不得不仰仗曹總督,而曹總督見到時機來臨,提出擔任直隸總督抵抗洋人。太后這時候還被矇在鼓裡,便允許了曹總督做直隸總督,可是萬萬沒想到啊,萬萬沒想到啊,曹總督帶兵入京並不是來打洋人來了,而是發動兵變救出皇帝來了。慈禧太后祺差一招,就差一招,被光緒皇帝絕地反擊轉敗爲勝啊。”

“太精彩了!太精彩了!”

“噓……我這消息你可別告訴別人啊。”

“你放心,我一般人都不告訴……”

老百姓議論紛紛,躲在家裡的八旗禁軍們也放下心來,幸好咱們沒有抵抗,看吧,曹大將軍一進京城就兵變救出皇帝了。咱們要是抵抗了,不就是違抗皇命了嗎?這時候也沒有人追究是不是矯詔的問題了,就算是矯詔了,又能怎地?皇上已經復位,諸位該幹嘛就幹嘛吧,咱們八旗禁軍麼,還是老老實實地當差得好。

早朝的時間原本是早上六點鐘,但因爲大雨的原因,被迫推遲到了上午10點鐘,天空中的雨水才漸漸地小了,變成了綿綿細雨。

紫禁城內,慶祝光緒重新掌權的大典和早朝同時舉行。

今天一早來到殿前廣場等待的各個官員們被這種蕭殺的氣氛所感染,站在一旁不說話也不動,禮部官員安排的紅毯從天安門一直鋪到太和大殿,兩側是數萬血軍戰士組成的方陣

這兩支部隊都沒有經過戰鬥,所以依舊保持着滿員的編制,兩旅總計一萬五千人,成方陣站在太和大殿前的廣場,一眼望去,全都是黑乎乎的人影和手中緊握的帶刺刀的步槍。

當一縷陽光從烏雲密佈之中穿過,忽然照在太和大殿前場上的時候,萬鼓齊鳴一般雄壯的鼓聲響起。

隨後,也許是天空忽然通亮起來,烏雲驅散,露出了湛藍的藍天!

所有人都被驚呆了,天意,真是天意啊!

陽光灑在太和殿前廣場上,恍然之間被那一排排明晃晃的刺刀上發射的光芒照得人們睜不開眼睛。以刺刀做鏡面,以槍林做標杆,鐵血大旗和大清龍旗交相輝映,數萬軍士巋然不動,沉默之中帶着一衆澎湃的力量。

以竇那樂爲首的洋人大使們,以及京城各部官員看到這一萬多血軍士兵從早上到現在,始終站在雨中巋然不動,不禁被血軍所表現出來的紀律性和堅韌所感染。

竇那樂首先鼓起了掌,隨後其他人都開始給血軍戰士們鼓掌,甚至連宮女和太監們見到如此陽剛銳氣的戰士也忍不住鼓掌歡呼。

也許是先前的蕭殺的氛圍讓人不敢交談,這會兒鼓完掌大家反倒放鬆了下來,開始小聲地交談起來。昨日戒嚴,很多人消息封閉,着實也得不到太多有用的消息。但很快人們知道了一個驚人的消息,軍機首輔大臣榮祿昨天在遭到抓捕的時候吞鴉片自殺了。

榮祿該不該死?

對洋人來說,榮祿該死,如果不是榮祿支持慈禧,光緒早就重掌大權了。

對官員來說,榮祿該死,因爲只有榮祿一死,衆人才能將責任推給榮祿這個國之柱石。

對貴族來說,榮祿該死,是他力主將曹躍放入京城,導致曹躍輕鬆地發動了兵變。

對皇上來說,榮祿該死,榮祿從來沒有支持過他一次,哪怕只有一次。

對太后來說,榮祿該死,她不該糊塗地聽信榮祿,可是當時除了榮祿,沒有人能拿出一個主意。

對曹躍來說,榮祿該死,他擋住了自己的腳步

所以,榮祿必須死,他也恰當地死了。

榮祿死了,慈禧的時代徹底終結了,榮祿的死並不意味着對後黨的清算終結,而僅僅是開始。

昨天曹總督親自說不予追究從者,但誰要是真的相信政客嘴裡的話,誰也活不到現在了。

“宣,百官覲見!宣,各國公使友人覲見!”一個大嗓門太監高喊道。

手機閱讀:

發表書評:

第568章 香隕寒村寺第14章 獵殺馬太歲(三)第523章 六扇門是什麼第294章 止戈令第675章 英國人的新態度第55章 定邊之戰(七)第454章 新政改革(二)第349章 激戰李尼維支聯隊(二)第426章 光緒殺意,曹躍危險第760章 松花會戰(六)第744章 旅順守軍投降引發地震第771章 接觸第236章 京師風雲(二)第108章 夏普林的用處第400章 錢袋子和糧袋子第690章 偷襲伊爾庫斯克(四)第12章 獵殺馬太歲(一)第154章 鎮西北(一)第514章 78軍出發第355章 曹躍威脅清廷第164章 收服寧夏府第555章 大太監徐雁(下)第368章 兵變——血染東交民巷第631章 情報頭子的下場第832章 鷹隼1式綜合戰鬥機第537章 中國南北大鐵路第718章 皆大歡喜第674章 遼陽戰役開始第170章 絕命毒師第709章 戰鬥在哈爾濱(四)第372章 兵變——真假救光緒第370章 兵變——慈寧宮(下)第571章 反曹大計可成第588章 兩位姑娘的消息第210章 活活氣死第554章 大太監徐雁(上)第432章 魏風琛賣藥,黃然當公公第211章 賠禮道歉第611章 龍騰石油集 團第215章 聖旨到第722章 東北戰況第464章 傲慢的德國人第488章 不靠譜的中德談判第126章 武衛右軍袁世凱...第441章 反曹聯盟(中)第286章 西北開發與移民第572章 阪西利八郎第447章 減稅令與餘糧徵集令第258章 經略河西走廊第692章 偷襲伊爾庫斯克(六)第854章 宮廷政變第114章 火燒大成客棧第727章 甦家屯伏擊戰(五)第106章 洋叫花子第701章 第二軍團的戰鬥(四)第383章 皇權相權之爭第720章 第二軍團被迫撤軍第390章 右路軍奇襲天津(六)第176章 血戰烏金灘(六)第858章 帝王駕崩第764章 吃了東家吃西家第119章 否極泰來第164章 收服寧夏府第351章 激戰李尼維支聯隊(五)第775章 遭到背叛的日本人第415章 神奇的8月27日(中)第481章 渤海灣海戰(一)第231章 橫掃武衛軍騎兵第379章 敲洋鬼子竹槓第656章 世紀大騙局(上)第389章 右路軍奇襲天津(五)第290章 農民工曹躍討薪第516章 庚子禍首大審判(一)第467章 天然冰港第847章 最後一戰(十一)第137章 落後的中國金融業第849章 赴京請死第461章 巡視軍隊第370章 兵變——慈寧宮(下)第157章 鎮西北(四)第522章 霍元甲第131章 陝西武備學堂考試(一)第554章 大太監徐雁(上)第783章 日本蒙受巨大損失第209章 與袍哥發生衝突第489章 龍之懲罰第751章 蘭貴妃之死第541章 曹府緋事第296章 外國人全都不是好東西第214章 蠱惑人心第696章 第二軍團的戰略目的第840章 最後一戰(四)第670章 唐國公曹躍第570章 將計就計第22章 兇名在外第835章 殘暴的護僑軍第197章 西北銀行最大難題第618章 堆納城下的血第334章 曹躍再勤王(二)第722章 東北戰況
第568章 香隕寒村寺第14章 獵殺馬太歲(三)第523章 六扇門是什麼第294章 止戈令第675章 英國人的新態度第55章 定邊之戰(七)第454章 新政改革(二)第349章 激戰李尼維支聯隊(二)第426章 光緒殺意,曹躍危險第760章 松花會戰(六)第744章 旅順守軍投降引發地震第771章 接觸第236章 京師風雲(二)第108章 夏普林的用處第400章 錢袋子和糧袋子第690章 偷襲伊爾庫斯克(四)第12章 獵殺馬太歲(一)第154章 鎮西北(一)第514章 78軍出發第355章 曹躍威脅清廷第164章 收服寧夏府第555章 大太監徐雁(下)第368章 兵變——血染東交民巷第631章 情報頭子的下場第832章 鷹隼1式綜合戰鬥機第537章 中國南北大鐵路第718章 皆大歡喜第674章 遼陽戰役開始第170章 絕命毒師第709章 戰鬥在哈爾濱(四)第372章 兵變——真假救光緒第370章 兵變——慈寧宮(下)第571章 反曹大計可成第588章 兩位姑娘的消息第210章 活活氣死第554章 大太監徐雁(上)第432章 魏風琛賣藥,黃然當公公第211章 賠禮道歉第611章 龍騰石油集 團第215章 聖旨到第722章 東北戰況第464章 傲慢的德國人第488章 不靠譜的中德談判第126章 武衛右軍袁世凱...第441章 反曹聯盟(中)第286章 西北開發與移民第572章 阪西利八郎第447章 減稅令與餘糧徵集令第258章 經略河西走廊第692章 偷襲伊爾庫斯克(六)第854章 宮廷政變第114章 火燒大成客棧第727章 甦家屯伏擊戰(五)第106章 洋叫花子第701章 第二軍團的戰鬥(四)第383章 皇權相權之爭第720章 第二軍團被迫撤軍第390章 右路軍奇襲天津(六)第176章 血戰烏金灘(六)第858章 帝王駕崩第764章 吃了東家吃西家第119章 否極泰來第164章 收服寧夏府第351章 激戰李尼維支聯隊(五)第775章 遭到背叛的日本人第415章 神奇的8月27日(中)第481章 渤海灣海戰(一)第231章 橫掃武衛軍騎兵第379章 敲洋鬼子竹槓第656章 世紀大騙局(上)第389章 右路軍奇襲天津(五)第290章 農民工曹躍討薪第516章 庚子禍首大審判(一)第467章 天然冰港第847章 最後一戰(十一)第137章 落後的中國金融業第849章 赴京請死第461章 巡視軍隊第370章 兵變——慈寧宮(下)第157章 鎮西北(四)第522章 霍元甲第131章 陝西武備學堂考試(一)第554章 大太監徐雁(上)第783章 日本蒙受巨大損失第209章 與袍哥發生衝突第489章 龍之懲罰第751章 蘭貴妃之死第541章 曹府緋事第296章 外國人全都不是好東西第214章 蠱惑人心第696章 第二軍團的戰略目的第840章 最後一戰(四)第670章 唐國公曹躍第570章 將計就計第22章 兇名在外第835章 殘暴的護僑軍第197章 西北銀行最大難題第618章 堆納城下的血第334章 曹躍再勤王(二)第722章 東北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