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愉妃小傳(上)

bookmark

她的一生,寵也好,辱也罷。歸根結底,不過是這六樁事。

從第一樁事開始的那一天起,便註定了她的一生,不會有太多愛、太多恨,卻會有太多怨、太多不甘,還有……太多不得已。

——序言

【第一樁事·進宮】

大燕朝隆慶十八年立春。

數十輛馬車齊齊停在硃紅的宮門前,每輛車上都走下七八個最多不過十三四歲的小姑娘,穿着同樣的淡青色交領襦裙。

有人張望着眼前大門,竊竊私語地問同來的夥伴:“這就是皇宮?”

另一個小姑娘搖一搖頭:“纔不是,這是避暑的行宮。我爹說了,皇宮在錦都,梧洵和祁川的,都是避暑行宮。”

頭一個小姑娘就眨一眨眼問她:“你爹怎麼知道?你爹去過?”

“我爹是讀書人,有官職的。”後者揚一揚頭,稚嫩的聲音有幾分傲氣,“我本是上家人子的,我爹不肯我進宮,才讓我來參梧洵的採選。”

胡夕冉在旁邊默不作聲地聽着,她這才知道,原來同是參選的家人子,也有上家人子與中家人子之分。皇宮這個地方,大約真的像年前從宮中衣錦還鄉的宮女所說的,高人一等,便是不一樣的日子。

十二歲的她,尚不清楚如何才能“高人一等”,卻知道要結交這“高人一等”的人。她低着頭走上前,微笑有些怯意:“這位姐姐……不知如何稱呼?”

“我叫儀錦。”那位上家人子倒也不是目中無人,聽有人問也答得爽快,夕冉朝她一福:“儀錦姐姐,夕冉的家就在梧洵,但小門小戶沒學過什麼規矩,日後有勞姐姐多加提點。”

聽她這番話說得大大方方,不似小門小戶出來的姑娘,又誠懇得很不像在自造身世騙她,儀錦打量她半晌,友好地伸了手:“既然同日入宮,一切好說。”

行宮中也分六尚局,但入宮的頭一個月,新家人子都是一起學禮數的。夕冉和儀錦住在同屋,隨意地了起日後還要在宮中待上數年有什麼打算。

儀錦美目一揚,笑得神秘兮兮:“你知道麼?這裡不是皇宮,但皇室每年夏天也會來的,若能想法子到明正殿去,讓陛下看上了,不說去做嬪妃,就算是做御前宮人,也是前途無量的……”

儀錦說着,壓低了聲,又道:“這裡必定與皇宮差得多了,同是六尚局,這裡連六尚女官也不設,說到底皆歸宮裡那六位管轄。若要在這裡熬到出宮,真是白來一趟。”

夕冉沒吭聲,她忽然覺得,跟大她兩歲的儀錦的志向比起來,她那點“高人一等”的想法實在上不得大臺面。她想得只是有朝一日能在行宮的某一處宮室裡當個管事宮女,管好手底下的人、偶爾也有些賞賜,爲自己攢些嫁妝到了年齡出宮嫁人去。御前?六尚女官?她連想都不敢想。

一個月後,她和儀錦一起被分到了行宮中的尚儀局。儀錦說得沒錯,行宮尚儀局不設尚儀女官,品秩最高的是從四品的四司。

那陣子儀錦過得頗是沒精打采,因爲她們都是從九品少使,宮娥中的最末等,想進明正殿、混到御前,不知什麼時候纔有機會。

“真不知我爹怎麼想的,我明明可以進宮直接做女官、嬪妃去,他非要送我來這種地方,還花了那許多錢去疏通,到底圖什麼?”儀錦有過這樣的抱怨,末了還加上一句,“你說她是怎麼想的?”

我怎麼知道……胡夕冉難免腹誹,然後溫言安慰儀錦,“彆着急啦,姐姐不是才十三歲?聽說待上三年,起碼也是正八品恭使。候在明玉殿外的宮人,有不少是這個品秩。”

儀錦這才略安了心,長嘆口氣安心練着沏茶。

總有些誘惑會日日盤旋在人的心頭,直弄得人魔障了,想不顧一切地去得到心中所想。

夏初,皇家儀仗浩浩蕩蕩地進了梧洵行宮。當日晚上,原該和夕冉一同值夜的儀錦告訴她:“今日我不值夜了,我和初裳姐姐調了明天的班。”

初裳?夕冉一愣。初裳是從五品女史,在明玉殿侍奉的人。

她不知道儀錦花了多少錢和心思去疏通這些,只知道那天晚上,儀錦興奮得在牀上輾轉反側幾乎一夜未眠。

她能理解儀錦的高興,若真能到御前,日後就真是風光無限了。可在黑暗中,她總有些隱隱的不安。

御前的事情,儀錦做得了麼?

同樣是那個衣錦還鄉的宮女曾告訴過她:“在宮裡,最春風得意的御前,最難過的也是御前。平日裡過得再呼風喚雨,一個不慎就能把命丟了。”

所以夕冉覺得,那個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還是一輩子都不要接觸的好。

她的擔憂是對的。

儀錦在御前當了一天值,到深夜纔回了尚儀局。進院子的時候,連屍體都涼了。

夕冉驚恐地望着眼前,腳像生了根一樣,挪也挪不動。

儀錦死的時候應該很平靜,面上沒有痛苦的表情,身上似乎也沒有什麼傷痕。

“是被賜死的。”送她回來的宦官說,長長一聲嘆息,“這丫頭挺聰明,會說話會辦事,陛下還親手賞了個鐲子。可耐不住皇后娘娘從昨晚到了行宮就大病了,她的名字啊……和皇后娘娘犯衝!”

所以她在傍晚時分被皇后傳了去,沒有太多的解釋或者罪名,就被賜下了一杯死藥。

胡夕冉只覺得儀錦命太不好,但這之間究竟可能有多少的暗爭她想不到,更沒有想到她會有朝一日置身其中。

儀錦沒了的日子,她過得安分極了,同日入宮的其他小宮女也都過得安分極了。

攀龍附鳳,要不得。

與其去爭那些榮寵,還不如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好歹還能平平安安地出宮。

十一歲的胡夕冉,清楚的看到儀錦那已沒有溫度卻緊緊攥成拳的手中,握着一枚玉鐲,那樣好的成色,她們誰也不曾見過。

那是儀錦用命換來的。

大燕宮女名冊載:中家人子胡氏夕冉。隆慶十八年春,入梧洵行宮尚儀局,位少使,秩從九品。

【第二樁事·得幸】

大燕朝採選三年一度,總會有一些宮女趕上一些不同尋常的事。譬如隆慶十八年入宮的這一波,便趕上了皇帝病重。梧洵行宮覺不出什麼,錦都宮中卻亂成了一團。

隆慶十九年,帝崩,六皇子賀蘭宏晅繼位,尊其嫡母姜氏頤瑾爲皇太后、生母趙氏知妍爲帝太后,冊太子妃蕭氏雨孟爲皇后。改年號永昭,次年爲永昭元年。

時過兩載,再來梧洵行宮的天子大駕中所坐之人已非昔年帝王。

這兩年來,胡夕冉做事做得好,在同次入宮的宮女中晉升得算是很快的。在夏天到來之前,已位至從七品常侍。皇室前來避暑的時候,行宮的大監將她調去了明正殿外侍候。

那是她極不想去的地方。她依稀記得她曾勸過儀錦安心做事,總有一天能到那個地方,而儀錦沒有聽她的。

所以她只能慶幸,還好只是在殿外。

在她的心裡,天子的大殿,必定是規矩極嚴的地方。可大駕到後的第一日,她就看到三個宮女模樣的人,大概和她相仿的年紀,有說有笑地往殿裡走。她知道皇帝此時就在殿中,生怕她們這樣出了岔子,便上前攔住了她們,又覺從服飾上看這三人該是品秩高於自己的,盈盈一福,低聲道:“幾位姑娘,陛下在裡面……幾位這樣喧鬧仔細觸怒聖顏啊……”

那三人一怔,互相望了一望,同時一笑,爲首的一人道:“有勞姑娘關心,無礙的。”就不再多理她,提步就進了殿。

便有年長的宦官過來將她拽到一邊,白了她一眼道:“多管閒事了不是?那三位是御前的女史。”

“女史?”她訝異地一愣。梧洵女官中也有女史,起碼二十出頭的年紀,那三位分明只有十三四歲。

“是。宮人們私底下統稱一句‘御前三然’,就是這三位。潛邸隨進宮的,旁人比不得。”

“御前三然?”她又是一愣,這什麼叫法?

“晏然、怡然、婉然。”那宦官不免又白她一眼,頗是無奈,“虧你連這也不知道,這些事得多打聽着點,免得得罪了人死都不知道怎麼死。如今的御前,除了鄭大人和方尚儀,就是這三位最說得上話了。剛纔跟你說話的那個姑娘是晏然,過不了兩年方尚儀放出宮去,這尚儀的位子啊……指不定就是她的。”

她從來不知道宮裡這些有歲數的宦官們是從哪裡打聽來的那麼多事,總之從嬪妃到得臉的宮人,他們都能知道得一清二楚。所以她對於這些宦官,一直以來頗是佩服。

夕冉鬆了口氣,總還算知道得不晚,若不然一不小心得罪了人,她便是下一個儀錦。

她後來慢慢看出了那三人在御前混得多麼得臉,行宮裡的所有宮人,哪怕是品秩遠高於她們的六尚局四司女官,見了她們也都不約而同地讓出道去讓她們先走。

但這些,都不及她在殿裡見到的情景讓她錯愕。

那天在殿內服侍的一個宮女病了,要她頂上。在門口候着罷了,沒有太多跟前的事,她便沒有推辭。到了中午,看見晏然從外面進來,額上細密地汗珠一片,氣息也有些不穩。她看見皇帝擡了擡頭,隨口問晏然:“大中午的,這是幹什麼去了?”

“和怡然比着放風箏。”

皇帝聞言淡問:“哦,誰贏了?”

“必然是奴婢贏了。”晏然很是得意,“怡然氣得不行,眼下回屋喝綠豆湯去了。”

皇帝“嗤”地一笑,拿起桌上的一碗綠豆湯遞給她:“你也消消暑。今晚設家宴,你還歇不了。”

只見晏然笑眯眯地接過綠豆湯飲了一口,歪着腦袋問他:“奴婢讓婉然替了行不行?”

皇帝一聲長嘆:“留你何用……”

夕冉沒由來地想起儀錦,儀錦若是侍奉在這一位的御前,大概橫豎都不至於丟了性命吧。

很多時候,人生的轉折來得太突然。夕冉若是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她那天便不會去尚儀局給宮中來的五名家人子送賞賜了。

那晚的家宴也是因這五名家人子而起,她們都是皇太后特地挑了來的,說是家人子,其實就是獻入宮中的美女,日後要得幸爲妃的人。

千里迢迢冒着酷暑從錦都一路趕來,今晚會是她們頭一次面聖,目下只是暫時在尚儀局中歇息。

踏進尚儀局的大門,夕冉就見兩名宦官在院子裡低語着,皆是滿臉的焦灼,彷彿遇到了什麼萬分棘手的事。

“這都什麼事兒啊,錦都送來五個人,到了梧洵,少一個……皇太后問起來,你我誰都擔待不起。”

另一人也一手心一手背無奈地一擊:“可不?甭說皇太后,今晚要是陛下問上一句,咱也立時三刻沒命。”

家人子丟了一個?夕冉一怔,沒有多管閒事,只上前問道:“兩位大人,請問……新來的家人子在哪一間?”

二人嘆一口氣給她指了路,她將東西送到後便回了明正殿。晚宴的事不用她出力,她就徑自回房歇下了,

申時末刻,有人敲開了她的房門。

她一看,是大監鄭褚,連忙一福:“中貴人。”

鄭褚“嗯”了一聲,問身後之人:“是她嗎?”

二人齊齊道:“是是……有勞大人。”

鄭褚短短一嘆:“你們看着辦吧,尚儀局那邊,我會處理。”

她識出這二人便是下午時在尚儀局中的二人,她將他們請到屋中,不明就裡:“不知兩位大人……有什麼事?”

二人對視一眼,其中一人嘆息道:“今兒個在尚儀局的話,姑娘大抵也聽懂了。皇太后給陛下送來的五個家人子少了一個,我們沒法交代。”

那人說到此便停了話,另一人接口道:“姑娘既已知道了,便正好找姑娘頂上。話不傳六耳,姑娘若答應便答應,若不答應我們自可找別人去頂這個空子,但爲了不讓姑娘說漏了嘴,就只能……”

胡夕冉出了一身冷汗,不覺間驚怒交加,冷然道:“兩位大人應該知道這是欺君的大罪,家人子入宮,一切都有名冊可查,尚儀局無緣無故地少一個人大人覺得會無人知曉?我若得幸入了宮,大人覺得皇太后會看不出蹊蹺?”

“這就用不着姑娘操心了。”對方的語氣更冷更生硬,“鄭大人目下已經去尚儀局改名冊了,至於得幸入宮……還真未必輪得到姑娘頭上,陛下看不上眼的照樣是留在梧洵做事。我們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想不得那麼周全了。”

胡夕冉拗不過也無路可走。欺君之罪日後許是死路一條,可兩人說得明明白白,她若不答應,現在便是一死。

其他四人都去了宮宴,她是因“旅途勞頓,身體略感不適”爲由才未出席。宮宴散去後她便與那四人相會,一道進入明正殿拜見聖駕。

這是她第一次離當今聖上這樣的近。她感覺到他的視線緩緩划過來,就如小刀劃在臉上,完全沒有她那日見到他看晏然時的溫和。末了,他煩不勝煩地說:“怎麼來的怎麼送回去。”

她不知道皇帝一直以來與皇太后的不合,心中一震,另外四人也都顯是一顫,礙於禮數保持着跪姿一聲也不敢出。

“陛下……”鄭褚在旁一愣,連忙壓着聲出言勸道,“陛下,您知道這是皇太后的意思,您好歹……留一個也行啊。”

“她已下詔封了不少嬪妃了。”皇帝形容冷厲不已。鄭褚在旁猶自陪着笑:“所以,陛□邊多這一個不多、少這一個不少,何不再給皇太后個面子?”

皇帝的視線再度凌厲地掃過面前的五位佳人,最後停在胡夕冉面上,略微緩和了幾分:“就她了。”

胡夕冉倏然僵住。

這種僵硬在長湯賜浴時也未能緩解半分。她怕極了,欺君,這是會牽連她全家的大罪……

要如何纔好,可要自己招了求他寬恕麼?

在宮人的服侍下,她重新回到明正殿,在再次看到他的那一瞬間終是支撐不住,無力地跪倒在地:“陛下……”

他轉過身,居高臨下的狐疑地打量着她:“怎麼了?”

“奴婢……奴婢……”她根本掩飾不住心中的恐懼,話未說出,已驚得哭了出來。皇帝大致猜到了她在怕什麼,俯身扶起了只穿着一襲絲質中衣裙的她,含着笑又問了一次:“怎麼了?”

“奴婢……”她強忍回去眼淚,不敢擡頭,不知是如何鼓起的勇氣,喃喃向他道,“奴婢不是皇太后送來的人……”

“朕知道。”皇帝瞭然而笑的聲音讓她驀地驚住,猛然擡起頭望向他,他說,“朕知道你之前在殿外侍候,對你有些印象。就爲知道你不是皇太后送來的人,留的纔是你。”

大燕朝永昭年間嬪妃玉牒載:梧洵行宮常侍女官胡氏夕冉,永昭元年夏得幸,冊采女位,秩從九品。

【第三樁事·回宮】

三個月後,胡夕冉隨聖駕一道返回錦都。

三個月前的事仍歷歷在目。她記得那天早上醒來,她仍舊很怕,說不出的恐懼包裹着她全身,那是她有生以來最無助的一天,她很想留住他,因爲她不知是否會有人來找她的麻煩,她想求他保護她。

可是他,是帝王。

他在她額上輕輕一吻,告訴她說:“朕還有事,你接着睡。”就轉身離去,沒有半點不捨得。

一刻之後,大監鄭褚進來傳了他的旨意,冊她爲采女。

采女,屬散號,秩從九品,最末等的宮嬪。宮女得幸,初封大多是這個位份。

又過一刻,有宮娥魚貫而入,在榻前朝她一福,喜滋滋地道:“恭喜采女小主,奴婢服侍小主更衣。”

她定睛一看,是晏然。

她任由她們擺弄着,聽到晏然對她說:“晉封第一日,小主一會兒要拜見皇后娘娘去。”晏然從鏡中瞧了她一眼,繼續笑道,“小主也不用怕,皇后娘娘是很好的人,不會爲難小主什麼。各位娘娘和娘子中倒是難免有幾位難處的,小主不理就是了,千萬不能跟她們爭起來。”

她一句句記下這些話。不與高位爭執,日子照舊平淡,三個月,很快就這樣過去了。

但眼下坐在馬車中往錦都而去的她,心中還是忐忑不已,皇太后……會知道的,會知道自己以她送進去的家人子的名義得了幸晉了位。那是皇帝的嫡母,是她決計開罪不起的人啊!

後來的事情證明,她的擔心太多餘了。大約是皇太后不在意,抑或是有人爲她擋下了這些麻煩,總之長樂宮沒有給她什麼氣受,她一顆心也就放了下來。

她被遺忘得很快。或者說,在她回錦都之前,就已經沒什麼人記得她了。皇帝不來見她,一衆嬪妃也就懶得找她的麻煩,就連每日晨省昏定也沒有什麼太多的話說。

很快,到了永昭三年,又是一年採選。新家人子的入宮,新佳人的爭奇鬥豔,註定意味着一陣子的不平靜。

她所住的錦淑宮,住進來一位新封的美人,夏氏文蘭,官宦小姐,正經的上家人子。美人秩正六品,再晉一階便是位列二十七世婦的容華。

她本就位低,多向一個人見禮也沒什麼,只是這位夏美人太刻薄。她明明已毫無聖寵,夏美人還是嫌她礙眼,時時刁難,又是同住一宮,她躲也躲不過。每每還要笑臉相迎着,日子過得實在糟心。

近身服侍的纏枝給她出主意說:“小主在梧洵時不是就見過如今的尚儀和宮正麼?何不求求她們去?她們是在御前能說得上話的人,總能讓小主過得舒坦些。”

她毫不猶豫地搖頭拒絕。她要拿什麼求她們?

她每日面對着夏美人的刁難,從應付到迫不得已的討好。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不知不覺間變得與她一樣的刻薄,學着她去巴結瑤昭儀。果然,瑤昭儀的“施捨”使得夏美人不再對她那樣步步緊逼。她無意識地動着越來越多的心思去爭、去鬥,待她自己有所察覺時已收不住手。

她已變成了自己入宮時最不願去做的人,攀龍附鳳。

沒準哪天就會丟了性命。

御前尚儀晏氏得幸了,這件事一度在宮裡掀起了好大的波瀾。

同樣是宮女出身,晏然從前甚至還在奴籍,卻一舉坐到了從七品瓊章的位子上。晨省昏定時,位在她之前。

她第一次感到了那樣的不服。

她覺得,上家人子位比她高,是她家世不好,可如今一個奴籍之人,憑什麼壓到她頭上?她好歹還是中家人子的出身。

所以當她聽說晏然和她一樣一朝得幸後失了寵,聽說晏然被傳去長樂宮、之後毫無理由地被下旨遷到錦淑宮的時候,心裡一陣快意。

錦淑宮比晏然先前所住的瑜華宮,偏僻多了。她必是觸怒了聖顏。

“究竟是個奴籍出來的下作坯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有什麼用,連瑜華宮也不願留你,你還指望陛下多看你麼?”

她不知道自己爲何會說出這樣刻薄的話,刻薄得連她自己也心生厭惡。對方明明是在她受封之初給過她忠告的人,那句忠告在很多時候讓她忍下了心中的怨憤,免去了無數的麻煩。

她本該心存感激,可這感激到底壓不過心中的嫉妒與不甘。

晏然沒有理她,自顧自地往前走。夕冉只覺心底一陣被看不起的怒意升騰,她憑什麼?就憑她位份高上兩品麼?

她還當自己是從前的御前尚儀麼?

“倒不如死了這條心,將那些珠釵布料省下來打賞下人,好歹日子好過些,還省得作踐了那些好東西!”

她的嗓音在憤怒中變得有些尖細,極是刺耳地傳入晏然的耳中也傳入她自己的耳中。

面前這淡藍色的身影頓住腳步,脊背挺得很直,頭也沒回地還了她一聲冷語:“胡采女這話錯了,家人子也好,曾在奴籍也罷,今日到底是陛下的宮嬪,女德自不可廢。看來采女自幼沒學過這些,我勸采女回去內修吧,沒的丟了陛下的臉。”

晏然本無意拿陛下出來說事,卻正好觸了她心頭的痛楚。無寵,是她這些日子所有委屈的根本緣由。偏偏晏然從前又是御前尚儀,這樣的話自她口中說出,在夕冉聽來格外地譏諷。

好像每一句話都不受自己的控制,好像自己是個在深宮中變得尖酸不堪的毒婦,她疾步上前擋在晏然面前,冷聲地喝罵:“你算什麼東西,也配來訓我!你若不是在御前待了幾天哪有今天的位子,好自爲之就是了,時時拿陛下出來壓人簡直滑稽!”

話音未落,她已然後悔了,無論現在是否一樣不得寵,晏然到底比她高出兩品。若是一狀告到皇后那裡,皇后便是秉公辦事,也定是自己的錯。

晏然微蹙着眉頭細細地瞧了她半晌,俄而一聲輕笑,轉身施施然離去。就好像她是一個譁衆取寵的怪物。

她根本不在意、根本不屑於同她爭執。

她覺得她敗得徹徹底底,她爭不過那些新得封的上家人子,也爭不過這位在奴籍八年的新瓊章。

她不知道被遺忘了將近兩年的自己爲什麼會再度得幸,那麼突然,讓她受寵若驚。她被小轎擡進了成舒殿,她從來沒進過的地方。可她首先想到的居然是……她又獲寵了,晏然尚是無人問津。

那個晚上她在暗自的攀比中過得如夢似幻。

第二日清晨,猶是鄭褚進來宣旨,晉她從八品良使位。

仍是小主。

這次是怡然帶着宮人進來服侍她更衣盥洗了。怡然不似晏然當初那樣與她說笑,低垂着眉眼將一碟子首飾放在妝臺上,道:“這是靜婕妤娘娘昨晚送來的,賀小主晉封。”

昨晚?賀晉封?在宮中有些時日的她自然一下就能聽懂這話是什麼意思,她一刻前剛剛得以晉封,理應不該有人提前預料到。

所以這一切都是靜婕妤的安排,她要去謝恩。

可她與靜婕妤素未有交集,揣着滿腹的疑問,她進了荷蒔宮漣儀殿向靜婕妤行大禮,輕聲曼語壓下自己心中的忐忑:“臣妾錦淑宮瀾曳齋良使胡氏見過婕妤娘娘,娘娘萬安。”

免禮賜座上茶。靜婕妤招待得很是寬和,冷漠的話語卻毫不留情地一點點點醒她。

“晏然和陛下是怎樣的情分,你以爲陛下會和當時忘了你一樣轉眼就忘了她麼?”

“你真以爲她在宮裡無依無靠?從陛下到御前宮人到本宮都還是肯護她的,她不同你計較,那是她大度。莫說是你,就是你們良玉閣那位夏美人,若跟她爭起來也沒有勝算。”

“但你放心,她根本沒想跟你爭這些,你給她個清淨,那些不堪入耳的話,別再讓她聽見。”

最後,靜婕妤對她說:“若不是晏然來央本宮在陛下面前爲你說說好話,本宮幾乎忘了你是誰。”靜婕妤眉目間的嘲諷與傲氣都是清晰可見地呈現在她眼前,讓她覺得無地自容,低着頭沉默地聽着,“該去謝誰你該心中有數。晏然她能助你一力便同樣能讓你永無翻身餘地。良使小主好自爲之。”

夕冉早已看清在宮中有寵無寵的日子差別有多大,也知道這個翻身的機會來得不易。懷着五味雜陳的心思去向晏然道謝,一字一句都說得忐忑不已,甚至有些顛三倒四。

“人各有志,良使你是個不服輸的,但我只想活得平平靜靜。你不必奇怪我爲什麼幫你,我只是忌憚良玉閣那位罷了,她事事跟着映瑤宮,我怕對我不利。偏偏你是個直性子,她想做什麼定是要通過你來做,自己避得遠遠的。與其出了事拿你頂罪,還不如趁早讓你知道你跟的是什麼人。”

晏然說出這樣一番話。宮中幫人,果然都是有所圖的。

夕冉驀地明白自己爲何會如此討厭晏然、爲何會事事與她攀比,回思起來,夏美人的旁敲側擊實在太多了。每一次都巧妙地敲在她的痛處上,每一句都讓她愈加地容不下晏然。

可她居然就這麼自然而然地順着夏美人的話去了,真是傻得透徹。

但……人各有志?夕冉怔了又怔,她依稀記得,她的“志”並不是如此啊……

大燕朝永昭年間嬪妃玉牒載:采女胡氏夕冉,永昭三年四月,晉良使位,秩正九品。

作者有話要說:下半部分半個小時後就發出來了~~~~

大家看到藜蘆的真相之後……不要太驚訝……

025.生辰148043.嫌隙146061.茶話158076.紛亂143173晏公子和怡然(中)92162流年記(3)【皇帝和晏然】064.難辨16610614210986055.霍寧054.發落流年記(2)【皇帝和晏然】104165071.說情121018.半夏060.梧洵147072.做戲116長歌臨夏161010.崛起114126060.梧洵118楚晗小傳(上)176158010.崛起037.冬時84080.交易101131154131062.百轉13193或翻第五章~~~115154047.奪子062.百轉122169036.荷韻1108786128056.往事91晏公子和怡然(下)152076.紛亂061.茶話075.冤魂120164033.中秋061.茶話064.難辨051.馮氏128靜妃小傳(下)16013777愉妃小傳(上)2楔子·忽生變170127117135034.雪恥067.起落055.霍寧流年記(3)【皇帝和晏然】060.梧洵17694015.相爭82078.再會93晏公子和怡然(下)04.明示053.問罪05.玉穗048.主位
025.生辰148043.嫌隙146061.茶話158076.紛亂143173晏公子和怡然(中)92162流年記(3)【皇帝和晏然】064.難辨16610614210986055.霍寧054.發落流年記(2)【皇帝和晏然】104165071.說情121018.半夏060.梧洵147072.做戲116長歌臨夏161010.崛起114126060.梧洵118楚晗小傳(上)176158010.崛起037.冬時84080.交易101131154131062.百轉13193或翻第五章~~~115154047.奪子062.百轉122169036.荷韻1108786128056.往事91晏公子和怡然(下)152076.紛亂061.茶話075.冤魂120164033.中秋061.茶話064.難辨051.馮氏128靜妃小傳(下)16013777愉妃小傳(上)2楔子·忽生變170127117135034.雪恥067.起落055.霍寧流年記(3)【皇帝和晏然】060.梧洵17694015.相爭82078.再會93晏公子和怡然(下)04.明示053.問罪05.玉穗048.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