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美同林強生和林香說了一番建立電器企業的倡議之後,獲得了林強生的贊同,這也正是他想做的,進入家電這個下游產業,正是東星集團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是他制定的發展策略。
隨着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國內的家電市場仍然有較大空間。再有隨着國內銀行銀根收緊,中上游產業將會在未來一些年很是被動,將要迎來一波比較強勁的優勝劣汰。
想要獲得穩定的資金流,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進入市場,在背後甘做功臣已經不能滿足東星集團的發展需要了!
但是林強生也向王光美提出了一個問題,說道:“目前工業新區的土地利用率很高,建設家電企業需要龐大的基地,市裡有什麼規劃?”
王光美露出了笑容,作爲新上任的省發改委副主任,又留過學見識過國外發達的經濟市場,雖然已經四十歲出頭,但王光美卻覺得自己的人生纔剛剛開始。
改革開放之後,憑藉着叔伯輩的關係讓他實現了出國留學的願望,與很多留學人員一樣,開始王光美也是的準備要留在國外發展。
但是,不回國的代價是相當大的,而且他的專業,在國外並不如何佔優勢還不如回國更有前途,王光↖美自己也相信國內是有發展的,這才毅然回國。
果然,回來之後憑藉關係,再加上他的背景和留學經歷,王光美如願以償的平步青雲,直接坐上了省發改委二把手的位置上。
83、84年的中國,正流行着老將下馬新人上位的風潮。這個時期“老人們”退居二線的呼聲很高,再加上有中央領導人帶頭,把位子讓給年輕人的風潮強勁,藉着這個機會王光美沒費什麼周折的就升到了副廳級。
一個火箭式提拔上來的幹部,王光美難免受到了一些非議和懷疑,爲了證明自己。也爲了做出一些成績,他迫不及待要在任上做出一番大作爲,建設他王光美的發展模式!
如果沒有林強生,沒有東星集團,王光美或許也就沒有這麼多的想法,但是眼前的年輕人和他的東星給了其很大的啓發,給了他這個可以向上邁進一步的機會!
王光美也研究過林強生和東星集團的發展史,他發現,一切都是從林強生倡導的工業新區開始的。東星集團在一片荒地上從無到有,幾年間發展成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製造業企業。
雖然濱城工業新區不似沿海一帶,有那般優良的交通環境,有港澳臺僑胞的經濟實力爲依託,但是工業新區竟然也能夠發展得很好,一躍成爲了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同沿海特區享有同等待遇,這一切都離不開林強生和東星集團!
但前提是。想要發展就必須有一塊自己的地盤,想要搞他自己的模式就要有一個試驗場。這個地方不能是林強生的工業新區。
王光美已經有了計劃,並且也付出了行動,他對林強生和林香說道:“這方面我已經有了些想法,而且已經向省裡做了彙報,獲得了上級的肯定!
省裡規劃,將在濱城西郊。也就是工業新區的南部,開闢出一大塊工業用地,建立經濟開發區,初步計劃闢建12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
我們計劃,這個經濟開發區將以興辦工業和科技開發項目爲主。建設項目的起點要高,以促進濱城工業結構調整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技術改造,努力吸引像你們東星集團這樣的優秀企業,逐步發展成爲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帶動省城乃至全省的經濟發展!”
聽完了王光美的介紹,林強生向林香點了點頭,這個人的辦法倒是可行,西郊是一大片破落的城鄉結合部棚戶區,他早就有心想要對這片區域改造。
於是林強生對王光美說道:“王副主任,我對您這個計劃很感興趣,關於建設電器企業興創品牌,我們也有這個想法!”
王光美喜悅的說道:“那太好了,正好我們不謀而合啊!”
林強生伸出手去和王光美相握,說道:“希望我們兩方合作愉快,也希望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儘快開展起來!”
王光美臉上的激動表情一閃而過,他重重的和林強生握了握手,說道:“林先生,我代表省發改委歡迎您的支持,我本人對您和林香女士,以及東星集團,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感謝!
您放心,經濟開發區會馬上開始規劃建設,我也希望它能快點羅成!”
王光美似乎很極其額,他着急的說道:“兩位,我就不陪你們了,我得馬上回省裡覆命,找領導要政策啊!”
林強生和林香點了點頭,相視一笑,王光美歲數年輕,從政時間不長,還沒有養成官場油滑的性格。
他們發現,這個人辦事說話頗爲爽利,能當場給出自己的意見,並且馬上執行,雙方交流起來十分輕鬆,相談甚歡。
送走了王光美,姐弟兩人繼續考察着家電企業,與商家們見面交談,瞭解廠商和品牌。
雖然地處東北,東星集團只是在本省和吉遼兩省做了宣傳,但也仍然吸引了不少的電器經銷商,尤其以南方特區省份出身的銷售代表最爲活躍,他們也是參加各地招商會最爲積極的一羣人。
八十年代中期,老百姓對家用電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這個時期國內的家電企業技術匱乏,工藝落後,大部分只能走進口散件組裝的發展模式。
國家按計劃審批進口零配件,不可能隨便任由企業生產,並且對來件組裝產品還要徵收“特別消費稅”,一臺14~18寸的電視機就要徵稅500~600塊錢!
恰逢此時,國內的家電需求爆發式增長,龐大的需求和高額的產品利潤,從而促使催生了一大批家電企業的擴張和建設。
據東星市場調查,改開以後全國各地市政府、企業,大力引進家電生產線,短時間內,在全國範圍一批大中小型的家電企業紛紛上馬,幾年間各地共建成了100多家彩電生產商!
這些企業規模不大,產能大多隻有三五萬臺,但幾年間國內的電視機產業卻走完了西方社會數十年的發展道路!
冰箱類商品作爲奢侈品也日益的進入了人民的生活中,1978年,中國冰箱產量僅2。8萬臺,零售量約2萬臺;到了1984年年產量爲54。74萬臺。
人民羣衆被長久壓抑的購買力得到了釋放,產生了龐大的消費慾,供需緊張狀況使中國家用冰箱的生產發展速度很快,各地爭先建立生產企業,重複引進,1984年全國就有冰箱生產廠多達116家!
有數據表明,國內正在上馬或已經上馬,或者加緊上馬的電視機、冰箱生產線,在今年就會集中式的大爆發,1985年的電視機產量將突破1600萬臺,迅速超過美國。冰箱年產量將在今年突破150萬臺,加上進口產品,零售規模將達到220萬臺,更不用說比這兩樣產品更好生產的洗衣機、電風扇等產品的數量了。
這個年代,電視和電冰箱一樣幾乎成爲中國普通家庭現代化的代名詞,任何品牌的電視機和冰箱都非常緊缺,“琴島利勃海爾“、“美菱“、“新鄉飛利浦,新飛“……
場館內的廣告橫幅鋪天蓋地,這裡有一大批市民耳熟能詳的名牌冰箱產品,如北。京雪花、天。津可耐、蘇。州香雪海、長。沙中意、滁。州揚子、杭。州西泠、南。京伯樂、廣。東容聲、萬寶、上。海雙鹿、上菱等,真可謂是羣雄逐鹿,羣雄並起啊!
看着這些家電品牌,連林強生和林香都有些激動,他們頭一次發現國內的家電產業是如此的精彩!
而林強生看在眼裡卻是另一番感受,這些本土品牌,民族品牌,在幾十年後又有多少留存世間,還在家電產業中拼搏,那時候這其中相當多的品牌早已隕落,沉寂消失,但在80年代它們卻有着一段最輝煌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