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第一次試射

錢軍長見飛龍還需要一段拉昇的時間,好奇的問:“你們這個導彈有穿透能力嗎?”

因爲根據黃院長和葛森的介紹鷹擊-1的用途爲攻擊固定的地面目標和移動目標。而典型的地面目標包括裝甲車和地面工事等防禦型,故錢軍長有此一問。

葛森這個時候沒有時間回答,陳東風替他解釋:“首長,現在戰鬥部還沒有裝備,所以這次試射是沒有這項測試。不過鷹擊-1如果是攻擊地面工事或者裝甲車的話,通常採用穿甲或侵徹戰鬥部(也就是半穿甲彈),爲達到最佳的穿透能力,一般要求導彈採用大落角攻擊方式。所以這次我們的測試的目的之一就是驗證鷹擊-1的彈道控制方式。”

說到這,趁着有時間,陳東風索性就把鷹擊-1的特點再對來觀摩的同學和軍方首長再詳細敘述下:“鷹擊-1是電視指令制導,關鍵在於鷹眼對地面目標和導彈運動軌跡的監控,需要對地面目標,導彈體和鷹眼視線建立三個座標系,其中的難點就是在於鷹眼是不斷運動的。目前由於飛龍上面還沒有電子陀螺經緯儀,所以只能靠地面的參考物來計算視線目標。所以你們有看到,剛纔木桶上的秸稈上有個紅色的十字架就是我們座標系的參考物。”

“那移動目標怎麼辦?”錢軍長插了一句。

“那就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確定具體的參考物了,一塊岩石,一棵樹都是可以的。不過考慮到移動物體的速度遠小於鷹擊-1的0.5-0.6馬赫的速度,移動目標不做無規則運動的情況下是基本可以100%命中目標,無規則運動的情況下,再考慮到控制信號有0.2-0.5秒的延時等問題時,所以命中率會大幅下降。這個目前是電視指令的缺陷所在,如果可以使用電視尋地控制方式的話,對於移動目標的命中率要高很多。”

真在陳東風的話音剛落,楊韋的聲音響起:“飛龍高度達到5000米。”

陳東風聽到飛龍高度已經達到預期,也就暫停了繼續解釋,轉而對楊韋說:“飛龍朝目標位置繼續飛行,等目標出現在視界後,進行圓周飛行。森哥氣動鷹擊-1的外部啓動系統,準備發射。”

“好的,正在調整。”楊韋調整飛龍飛行姿態,進行平飛。

沒有一會,楊韋就彙報:“鷹擊-1出現,準備進行圓周飛行。”

楊韋調整飛龍進行圓周飛行後,不需要陳東風說什麼,葛森立即建立鷹眼視線的三維座標系,並且按下了LT-3的點火按鈕。等到LT-3的轉速達到預設值後,葛森立即按下發射按鈕讓鷹擊-1從機翼脫落。

一會後,楊韋的聲音響起:“發現鷹擊-1,其外部燈光顯示正常。”

由於鷹眼是黑白攝像,黑白照片的特點決定了鷹擊-1的顏色和起外部燈光必須要有強烈的色差,而色差最大的莫過於黑白了,所以鷹擊-1是通體黑色,起外部燈帶是白色,成列的鑲嵌其外部。

“建立鷹擊-1彈體座標系,測量出彈體的矢量速度。”葛森在鷹擊-1進入到鷹眼視界後,開始着手另外兩個座標系的建立。

“控制鷹擊-1的的彈體保持水平,準備進行水平轉向實驗。”陳東風見葛森已經完成了三座標系的建立,開始按照計劃進行試飛任務。

由於此時的轉向力是重力的法向力(垂直關係),所以轉向的效率最大。這裡需要測試的就是,十字尾翼在轉向的時候保持彈體穩定的能力,需要根據實驗的結果來改進水平穩定控制的閉環PID系統。

葛森測試了四組數據後,按照試射計劃下一步是測試鷹擊-1的轉向力與重力非法向的情況下的轉彎能力。由於鷹擊-1內部沒有陀螺儀系統,需要鷹眼的配合才能控制其飛行姿態。

此時的鷹擊-1的地面投影早就已經超出地面的木桶,鷹眼的視界範圍爲半徑1公里的區域,如果等目標進入鷹眼視界再發射,那麼導彈就需要進行180度的大轉彎,對於燃料是一個很大的浪費。故按照飛龍項目組的設計,在楊光的二次圖像處理髮現目標,建立目標的座標後,再進行超視距發射。

轉彎技術說簡單也簡單,就是往轉彎方向施加相反的力,說複雜也複雜,複雜在對轉彎的精確控制。需要精準的通過控制4個轉向噴口的開閉時間,來穩定轉彎方向。

葛森和陳東風對鷹擊-1的制導方案是常用的比例引導制導方法中的追蹤法。追蹤法能使導彈在目標機動時也能很好地實施攻擊。簡單來說追蹤法就是使導彈的飛行方向總是對準目標,在導彈實施尾追攻擊時,此法簡單有效。當然對於地面固定目標來說,追蹤法同樣適用。

不過追蹤法在在縱向制導轉向中會由於重力的作用而影響實際轉向能力。爲消除重力的影響,葛森和陳東風引入重力補償,當加在制導指令上的重力補償指令超過重力影響時,稱之過重力補償,這樣可以更加精準的控制縱向轉向。

“森哥,注意高度,現在鷹擊-1的高度已經在3000米了,立即調整鷹擊-1的方向,對準地面木桶目標。”陳東風在旁邊提醒說。

此時葛森已經採集了多組數據,把鷹擊-1轉的翻來覆去,不亦樂乎,已然像是忘記了最終要把導彈打到地面木桶中。此時陳東風的話倒是提醒了他。

“收到,立即調整方向,準備減速降落。現在速度400km/h,高度3000m。”葛森立即開始調整。

“高度2200m,速度500km/h,位於木桶上方,準備開啓最大減速模式。預計24S後達到地面,落地速度40km/h左右。”葛森根據經驗判斷到。

“立即開始減速。把LT-2的4個內噴口開度調到最大。”陳東風催促着葛森。

另一邊,清涼山,楊輝舉着望遠鏡看到上空出現了鷹擊-1的身影,立即打開步話機說:“鷹擊-1位於目標上面。”

“收到,我們將於20s後接觸地面目標,請務必確保附近無人員在附近。”陳東風回覆。

“已經確認目標附近無人,可以降落。”

楊輝彙報完後,對旁邊的陳暇等人說:“注意,要減速降落了,不知道1m的秸稈可否接得住它。”

“望遠鏡,我看看。”陳暇和其他同學爭先恐後的搶着不多的幾個望遠鏡觀看。

20幾秒轉瞬即逝,楊韋在鷹擊-1接觸秸稈是報告最後的接觸速度爲34km/h。葛森和陳東風擊掌相慶,減速方案完全符合葛森預想的10m/s的接觸速度。

第二十八章 航模首飛 試飛成功第一四五章 賽後第三十八章 夜訪嬸嬸 合作外貿第三十二章 到達金陵 遊城半日第一零三章 最後的準備2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一一七章 特殊採購第一三四章 抵達第二十八章 航模首飛 試飛成功第六十五章 修改方案第五十九章 飛龍啓動 工廠對接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一四二章 賽前2第一四七章 有償服務第二十四章 開始試製 齊頭並進第一三五章 電風扇第十一章 大一結束 計劃開始第一零三章 最後的準備2第一二二章 出人意料的變化第二十九章 試飛大綱 全部完成第十四章 瘋狂模式 鯨吞虎噬第三十二章 到達金陵 遊城半日第十八章 核心機完成 繼續前行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二章:慰問連連,從頭開始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二十三章 院長再請 準備試製第一二一章 夜戰第一三四章 抵達第一二一章 夜戰第一零八章 傳音2第一零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一三四章 抵達第八十二章 考察飛龍第六十七章 鷹擊和鷹眼第一百四十八章 感受工程藝術之美第七十八章 飛龍首飛第一二一章 夜戰第七十三章 微波信號第一三二章 鵬城消息2第十一章 大一結束 計劃開始第九十七章 驪山軍演3第七章 機械加工 任重道遠第六十五章 修改方案第四章雞肋雞肋 食之?棄之?第九章 院長有請 侃侃而談第六十章 飛龍航發 開始測試第一四零章 故人第一四七章 有償服務第二十七章 院長三招 整機裝配第六十八章 鷹擊動力裝置第六十七章 鷹擊和鷹眼第一一二章 請君入甕第一五三章 IBM代理商第一四三章 賽前3第九十五章 驪山軍演1第五十一章 返回金陵 明竹歸來第一二七章 支援2第十二章預計不足 裹足不前第三十三章 董明竹 竟是嬸嬸?第三十八章 夜訪嬸嬸 合作外貿第一四九章 客座教授第四十二章 新的計劃 ‘飛龍’在天第三十六章 內部商議 籌劃外銷第八十九章 第一次試射第九十章 實彈試射第一三六章 新型電機第七十章 LT-3測試第一三五章 電風扇第一三五章 電風扇第一三九章 布爾戈斯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四十章 列車臥談 籌劃生產第一五三章 IBM代理商第一五三章 IBM代理商第一二四章 結束第四十三章 飛龍初議 設計不易第一二九章 不輕鬆的會議第四章雞肋雞肋 食之?棄之?第二十章 外形結構 協作完成第一四一章 賽前第一二四章 結束第六十章 飛龍航發 開始測試第八十二章 考察飛龍第三十章 特技設計 飛行訓練第二十一章 控制系統 進退維谷第一四五章 賽後第一五六章 方向第六章 組團複習 團隊初成第一三二章 鵬城消息2第十八章 核心機完成 繼續前行第一二七章 支援2第四十二章 新的計劃 ‘飛龍’在天第五十一章 返回金陵 明竹歸來第一三三章 前往鵬城第四十一章 全校合力 遠方來電第三十一章 院長帶隊 奔赴金陵第六十五章 修改方案第九十四章 偵察演習2
第二十八章 航模首飛 試飛成功第一四五章 賽後第三十八章 夜訪嬸嬸 合作外貿第三十二章 到達金陵 遊城半日第一零三章 最後的準備2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一一七章 特殊採購第一三四章 抵達第二十八章 航模首飛 試飛成功第六十五章 修改方案第五十九章 飛龍啓動 工廠對接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一四二章 賽前2第一四七章 有償服務第二十四章 開始試製 齊頭並進第一三五章 電風扇第十一章 大一結束 計劃開始第一零三章 最後的準備2第一二二章 出人意料的變化第二十九章 試飛大綱 全部完成第十四章 瘋狂模式 鯨吞虎噬第三十二章 到達金陵 遊城半日第十八章 核心機完成 繼續前行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二章:慰問連連,從頭開始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二十三章 院長再請 準備試製第一二一章 夜戰第一三四章 抵達第一二一章 夜戰第一零八章 傳音2第一零二章 最後的準備第一三四章 抵達第八十二章 考察飛龍第六十七章 鷹擊和鷹眼第一百四十八章 感受工程藝術之美第七十八章 飛龍首飛第一二一章 夜戰第七十三章 微波信號第一三二章 鵬城消息2第十一章 大一結束 計劃開始第九十七章 驪山軍演3第七章 機械加工 任重道遠第六十五章 修改方案第四章雞肋雞肋 食之?棄之?第九章 院長有請 侃侃而談第六十章 飛龍航發 開始測試第一四零章 故人第一四七章 有償服務第二十七章 院長三招 整機裝配第六十八章 鷹擊動力裝置第六十七章 鷹擊和鷹眼第一一二章 請君入甕第一五三章 IBM代理商第一四三章 賽前3第九十五章 驪山軍演1第五十一章 返回金陵 明竹歸來第一二七章 支援2第十二章預計不足 裹足不前第三十三章 董明竹 竟是嬸嬸?第三十八章 夜訪嬸嬸 合作外貿第一四九章 客座教授第四十二章 新的計劃 ‘飛龍’在天第三十六章 內部商議 籌劃外銷第八十九章 第一次試射第九十章 實彈試射第一三六章 新型電機第七十章 LT-3測試第一三五章 電風扇第一三五章 電風扇第一三九章 布爾戈斯第九十二章 三營來訪第四十章 列車臥談 籌劃生產第一五三章 IBM代理商第一五三章 IBM代理商第一二四章 結束第四十三章 飛龍初議 設計不易第一二九章 不輕鬆的會議第四章雞肋雞肋 食之?棄之?第二十章 外形結構 協作完成第一四一章 賽前第一二四章 結束第六十章 飛龍航發 開始測試第八十二章 考察飛龍第三十章 特技設計 飛行訓練第二十一章 控制系統 進退維谷第一四五章 賽後第一五六章 方向第六章 組團複習 團隊初成第一三二章 鵬城消息2第十八章 核心機完成 繼續前行第一二七章 支援2第四十二章 新的計劃 ‘飛龍’在天第五十一章 返回金陵 明竹歸來第一三三章 前往鵬城第四十一章 全校合力 遠方來電第三十一章 院長帶隊 奔赴金陵第六十五章 修改方案第九十四章 偵察演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