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萬歲晚睡玩完睡(上)

高拱如風雷般的聲音,震得大殿嗡嗡作響,也震得衆官員久久無語。

他這‘八弊’總結的太好了,毫不留情的,便將當今官場上,那言必孔孟、道貌岸然的光鮮畫皮,徹底揭開。露出來的,是生滿膿瘡、醜陋不堪的真相。其實在場官員哪個不知?哪個不曉?只是正應了海瑞那句話——人人皆知,但人人不言

不僅不言,反倒因爲他揭得太狠、太不留情,而對高拱十分反感,認爲他這是故作驚人之言,其實不過指桑罵槐,在新君面前非議元輔大人

“高閣老這樣說有意思嗎?”馬上就有御史何以尚,出聲嘲諷道:“你說的八弊確有其事,但一來哪有那麼嚴重,二來,既然是積習,哪是你能說改就改的?還說不是什麼大動作難道天下還有比改變積習更難的嗎?我看閣老最擅長的,也不過是空談而已”因爲他參加過‘元旦跪門’,蹲過詔獄……雖然沒有吃到廷杖,稍有遺憾,但依然自覺本錢大的不得了;又因爲他們能出獄復職,皆是徐階的功勞,所以何御史十分感念首輔大人的恩情,馬上和高拱頂起來,且口氣相當的衝

高拱卻不把他放在眼裡,冷笑道:“你個錘子知道什麼,敢對本座這樣說話”

“你……”何以尚無比憋屈,但按照規矩,他這種御史確實不能當面反駁輔臣,有意見必須以奏疏的形式,遞交通政司上達天聽。在嚴嵩時代,這一條被嚴格執行,然後通政司又被趙文華把持,所以才造成了天聽閉塞。徐階當政後,吸取到嚴嵩禍國的教訓,十分注意保護言路。言官們也是給點陽光就燦爛,變得生氣日壯起來。

尤其是經過‘跪門事件’的洗禮,他們的氣勢更足了,新君初朝前三天,吏科都給事中胡應嘉等,便上書言道:‘考前代宰相升堂議事,必使諫官隨入,而國朝之制,令六科輪班於殿廷左右紀錄聖旨,蓋亦前代遺意。乞恢弘舊典,此後朝會,必命科道隨入,凡有奏事不忠者,聽其面折是非,或退而參論。”徐階向來是重視言官的,於是票擬曰:‘準其隨班上朝,凡二品以下可面彈是非,以上則退而參論。’也就是說,在朝會上,言官可以當堂就彈劾言辭失當的三四品官員,而大學士和九卿正堂犯了錯誤,則只能回去寫本,走流程彈劾了。

現在高拱就拿這個堵他們,言官們還真被憋住了,但那邊徐階發話了,道:“言官言官,不能言事還叫什麼言官?既然當年先帝允許科道上朝,就是允許他們在朝堂上發言。高閣老,咱們應該鼓勵他們暢所欲言,而不是不讓他們說話,您說是嗎?”

高拱哼一聲道:“國家大事,豈是無知小輩能明白?”

“呵呵……”徐階面上掛起不鹹不淡的笑容道:“不過老夫也做此想。高閣老所說的八弊,確實存在,但似乎遠沒有你說的那麼嚴重吧?”

“就像適才下官所言,這八弊‘其染無跡、其變無窮’,遂使大明染病,但等閒尋之莫識其端,而言之不得其故。這並不意味其弊尚輕,反而更爲可憂。”高拱從容對曰:“因爲人之患病,若是受病有形,則可循方而理;但若乃膏肓之症,難以語人,則起居之常、若無其患,則會積之甚久,病之甚深,此盧扁惶惶不敢言醫,而夫常人猶以爲無恙也。”

這話說得煞是文雅,但還是毫不避諱的將發問者,打入‘等閒、常人’一列,令徐階剛剛舒展開的皺紋,又是一緊。雷禮便哂笑道:“這麼說,高閣老比扁鵲還能,可以活死人、藥白骨嘍?”

“醫者有抉腸滌胃之方,”高拱自信道:“而善治者有剔蠹釐奸之術高某不才,卻知道雖然‘八弊’深重,但大事猶有可爲,關鍵是主事者能不能下決心去做”可見高閣老也深通講話的藝術,始終把握着話題,誰也拐不跑。

“那你倒說說呀?”見他不接自己的茬,雷禮有些惱火道。

“其實沒什麼玄妙的”高拱大聲道:“夫舞文無赦,所以一法守也貪婪無赦,所以清污俗也”頓一頓,聲音更加洪亮道道:“崇忠厚則刻薄者消;獎公直者則爭妒者息;核課程則推諉者黜;公用舍則黨比者除;審功罪則苟且者無所容;核事實則浮言無所受”說着朝隆慶帝深深施禮,聲如悶雷道:“陛下,爲臣已在奏疏中建議:‘照此八法施行,有能自立而脫去舊習者,必賞必進其仍舊習者,必罰必退使人迴心向道而不敢有梗化者奸乎其間,而八弊庶乎其可除矣。’”

“這便是八弊的醫治之道。”高拱轉身朝着徐階,朝着百官,赤子之情溢於言表道:“只要我們能依照此道,除去大明這個病人身上的大蠹,然後徐徐調養,必可漸漸痊癒八弊既除,則百事自舉,終可使大明恢復強盛””

他的自信心,洋溢在皇極殿中,深深感染着許多人,大家都是久歷宦海的老臣,本不會被人的豪言壯語輕易打動,但高拱的長篇大論,對形勢的分析有本有源,即指出沉痾痼疾所在,又十分有針對性的提出糾正方法,讓許多人在激賞之餘,也對這看似粗豪的高大鬍子刮目相看——此人似有救時之才啊

沈默是其中之一,原先他欲暗中結好此人,不過是從權謀出發,但現在,他發現必須重新認識此人了,因爲這個高拱如果真能知行合一,哪怕只把一半豪言壯語變成現實,就足以和自己形成良好互補了。

沈默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他的長處在權謀算計、在於爲人處世之道,在於對現實存在的矛盾,有清醒深刻的認識,這是他兩世爲官帶來的優勢。但同樣也因此有了老官僚的通病——就像徐階一樣,只願任恩,不願和人結怨

這一世,他已經出仕十多年了,做得最多、最認真的一件事,不是什麼開海禁、也不是勵工商,而是抓住一切機會廣交朋友。舉個最明顯的例子,十七歲時,他受命巡視海防,便與一大票文官武將相交甚歡,這些人裡有湯克寬這樣的粗人,趙文華這樣的貪官、譚綸這樣的儒將、張經這樣的高官。更不可思議的是,他們中還有相互看不上眼的、甚至互爲仇敵的,卻無一例外,都將他視爲朋友,一提起沈拙言來,全都說不出個‘不’字。

其實他的秘訣說來很簡單,不過是‘滿面春風、和氣生財’、‘以己度人、投其所好’、‘寧肯吃虧,不願結怨’、‘得饒人處且饒人’、‘朋友多了好辦事’,一些官場必備的處世哲學,說來人人都懂,但真能做到實處的,卻沒幾個。

因爲人總是要經歷一個血氣方剛、寧折不彎,到成熟世故、外跡渾然的過程,往往是年輕時自以爲卓爾不羣,到老了纔在現實面前低頭,可已經把大好時光蹉跎,沒有了成功的資本。

但沈默不然,他是二世爲人,重新把人生走一遭,雖然兩世隔了五百年,但都是仕途,自然也沒什麼不同。正是因爲早早就通明瞭爲人處世之道,並始終貫徹執行,他才能在官場上節節高升、春風得意……

如果只滿足做一個成功的官僚,那他真的已經很完美了,但他偏偏不是爲了做官而做官,他上輩子就厭倦了爾虞我詐的官場。人生短暫,平淡是真,如果不是因爲那該死的使命感,他會選擇耕讀經商、悠遊山林,碌碌無爲,但快樂真實的過這一輩子。

可他偏偏知道在這個歷史的大轉折點上,哪個民族能走上正確的道路,它就能一躍登上天堂,直到五百年後,還在享受這份榮光;誰要是在這場競爭中掉了隊,必然漸漸墜入地獄,直到五百年後,還在爲此付出代價——所以他不得不將自己作爲祭品,擺放在歷史的祭壇上。從此以後,只能將自我的東西壓在心頭,爲了那遙不可及的目標,在這污濁虛僞的官場上,攀登、攀登……

登頂的過程不用人教,一個官僚的本能就足以應付。

問題是登頂以後怎麼辦?難道繼續執行原先的處世標準?只是那樣的話,做到極限恐怕就是徐閣老第二……沈默雖然對這個老師意見不小,但他心中,深以爲此翁乃整個明朝,乃至千年以來最會做官的一位,有太多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了。

但沈默也很清楚,哪怕徐階在政治鬥爭中獨佔鰲頭,也不能說明,他就是這個超級大國的合適領導者——他固然已升到了一人之下的高位,但在專制的官員體系中,爬到高位而掌控了國家權柄的,不一定就是最優秀的政治家。甚至很可能,那僅僅是一個權術高手,甚至就是個庸常的官僚。

能坐到這個位置上,和能不能勝任是兩碼事兒——國家的經濟、民生、軍事如何統籌?體制固疾源於何處?如何拔除腐敗以起衰振惰?最優秀的政治家,必須要要對這一切瞭然於胸,並有最佳的步驟來規劃,以合理的方式來實現。

而行政官僚只懂得人際關係,論起如何固寵、如何安插親信、如何拉幫結派、如何明爭暗鬥,自然是個中好手,但不幸的是,這也是他們的全部本領。大國如果由這樣的行政官僚來掌舵,其結果固然是超級穩定,可像明朝這樣一艘積貧積弱、內憂外患叢生,行在佈滿暗礁與岔道的歷史長河中的大船,就意味着漸漸沉沒,意味着可能會觸礁、更可能駛入歷史的岔道。

這正是沈默的焦灼所在,因爲他至今沒有脫離行政官僚的範疇,並且不知如何完成這次至關重要的蛻變。現在看到高拱,他突然感覺有了希望,好好觀察這個人,謙虛的向他學習吧,肯定會有收效的。

頭一次,沈默收起了對高拱缺乏鬥爭技巧的偏見,開始敬重起這個大鬍子來了……

這次早朝進行的分外冗長,日近中午,大臣們仍然在興致勃勃的一本接着一本,隆慶皇帝卻已經支撐不住了,他早就飢腸轆轆、腰痠背痛。不知什麼時候,他的上身已經靠在椅背上,彷彿癱坐在御榻上一般。皇帝兩眼發直的望着下面這些,年齡足夠當他父親,卻仍然精力充沛、吵得面紅脖子粗的大臣們,心中陣陣哀鳴道:‘怪不得父皇幾十年不上朝,原來是這樣的煎熬……’

還是徐閣老見皇上淵默無語,又顯得十分疲倦,這才道:“皇上累了,今兒就先到這兒吧,沒有來得及上的本子,通政司收一下,稍後送呈皇上御覽吧。”

衆臣意猶未盡,但見皇帝果然支撐不住了,便才怏怏的把手中奏本交上,然後在鴻臚寺官員的指揮下,恭送皇帝退朝。

列班走出皇極殿,潛邸的大太監孟衝過來,先走到高拱面前道:“高閣老留步,皇上有請。”又走到沈默面前道:“沈師傅,您也有請。”兩人趕緊應下,便出了隊伍,在衆官員羨慕嫉妒恨的目光中,來到了緊挨着乾清宮的西暖閣。

到了暖閣門前,沈默站住腳,因爲這裡是禁內,按規矩,外臣是不得擅入的,至少也得等孟衝通稟後再說吧……

高拱本要邁步進去,但見他站住,只好硬生生止住腳步。孟衝請他們進去,沈默卻微笑道:“勞煩公公通稟一聲吧。”

“那,好吧……”孟衝雖然應下,心裡卻覺着他多此一舉。

待那太監走遠了,高拱突然小聲道:“江南真是謹慎啊。”

沈默輕笑一下,微聲道:“這是什麼地方?多少眼睛盯着?難道閣老想爲對頭提供炮彈?”

沈默這一句,顯然不是就事論事,而是另有警示的意味。高拱多聰明的人啊,聞言心中一緊,感愧道:“多謝江南提醒,確實不能孟浪。”他不由想到上月先帝病重,自己每日出入西苑,與滕妾行敦倫之事,還把值房中的個人物品拿回家,結果引來了胡應嘉要命的攻擊。以前高拱一直認爲,這是徐階看自己不順眼,所以指使人深文陷害而已,但現在看來,顯然是自己露出破綻在先。蒼蠅不叮沒縫的蛋,要是本身作爲無可指摘,那胡應嘉就是想陷害也無處下口。

雖然只是再簡單不過的一兩句對話,但兩人的關係,卻在無形間親密多了。

不一會兒,孟衝復又出來請進,兩人這纔跟着他進入了東暖閣,一進去便看到迎面的牆上高懸了一塊黑板泥金的大匾,上書‘宵衣旰食’四個清瘦飄逸的大字,顯然是先帝的手書。

匾下襬着長長一排大書架,上面書籍盈架、卷帙浩繁,三十年沒有人翻動過。前些日子天好,剛剛經過細細的打掃翻曬,等待新的主人來展閱。

書架前是碩大的几案,但隆慶皇帝沒有坐在案後,而是躺在一張鋪了明黃軟墊的金絲搖椅上,看到兩人進來,皇帝疲憊的笑笑道:“二位先生來了,朕是累壞了,實在沒力氣起身了。”

兩人連道‘惶恐’,皇帝指一指下手擺好的兩張几案道:“這早朝真是熬人骨髓,二位先生都餓壞了吧,咱們邊吃邊說。”

兩人又謝過,才走到那兩張長几後,東西昭穆而坐。

坐定後,高拱安慰皇帝道:“大臣們憋了幾十年,難免興奮了些,不是常態,皇上不要擔心。”

隆慶有些好笑的看看自己的高師傅,心說就數您老說得最歡了。當然他不會讓老師尷尬,便微笑着點頭,道:“朕知道了……”

兩個宮女攙着隆慶坐起來,又有兩個拿靠墊擱在他身後,讓皇帝坐得舒服。然後四個小太監端着一張長案穩穩放在皇帝面前,上菜的宮人便如穿花蝴蝶般,將各色精緻御膳便流水價送上來。

同樣的膳食也擺在沈默和高拱面前,不一會兒就將兩條長几擺得滿滿的,望着琳琅滿目的菜品,兩人有些眼暈。倒不是他們沒見過世面……沈默就不用說了,高拱也是世宦大家的公子,高幹子弟的幹活,就是排場再大點,他也不至於大驚小怪。

令兩人難以接受的是,隆慶在裕邸時,哪怕後來儲位穩固、不缺花銷了,也一直堅持每餐四菜一湯,哪怕是逢年過節,也不過是增加幾道葷菜。絕不肯鋪張浪費,所以一直給外界,以裕王性喜節儉的印象。

怎麼一當上皇帝,就變成這樣了呢?

今天的……

正印

第722章 絕命書(下)第297章 常羨人間琢玉郎第558章 理解萬歲第228章 春天來了……第387章 斷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下)第579章 兇手(上)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828章 在腳下(下)第192章 凱旋之後第149章 皈依我佛第245章 秋闈之同考官第105節 畫屏(下)第888章 好吉利(下)第800章 多事之秋(中)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852章 鄉愿(下)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中)第203章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第873章 隆慶皇帝(上)第243章 峨眉齊參天第514章 這個老師不一般第814章 真相(上)第753章 鴻雁幾時到(上)第808章 意外(中)第392章 隱患第287章 沈拙言第836章 三雞報曉(上)第190章 兩戰兩勝!第624章 愛第163章 鐵柱隊長第881章 火中取栗(中)第40節 巧匠(上)第575章 醫病第301章 走下神壇的皇帝第101節 小三元之縣試案首(中)曲終人不散江上數峰青後記之二上下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511章 夜談第317章 百花仙酒的威力第92節 最後一課(中)第194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734章 陽(上)第788章 過年(中)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803章 皿字號(中)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485章 喪心病狂第573章 抉擇第680章 定江王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680章 定江王第37節 海水不可斗量(上)第807章 審訊(中)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上)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上)第24節 把事鬧大(下)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下)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866章 氣象(下)第915章 崩潰(中)第565章 暴風驟雨前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來了(上)第747章 平定上第579章 兇手(上)第782章 凱旋(下)第618章 欲罷不能第318章 轉機第96節 縣試(下)第420章 將軍的妻子與煩惱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中)第47節 河中除樹(中)第457章 東風起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中)第455章 扶乩第486章 歸航第435章 不請自來第379章 海筆架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779章 戰正酣(上)第743章 制勝之道中第204章 封建婚姻害死人第624章 愛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630章 濮議之爭第723章 正月(上)第847章 來客(下)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上)第94節 縣試(上)第812章 逼宮(下)第488章 綁架第187章 抓鳥第826章 會面(下)第883章 神鞭(中)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743章 制勝之道中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848章 索南嘉措(下)第807章 審訊(中)第473章 撤軍
第722章 絕命書(下)第297章 常羨人間琢玉郎第558章 理解萬歲第228章 春天來了……第387章 斷第756章 文章憎命達(下)第579章 兇手(上)第767章 《登極詔》(上)第828章 在腳下(下)第192章 凱旋之後第149章 皈依我佛第245章 秋闈之同考官第105節 畫屏(下)第888章 好吉利(下)第800章 多事之秋(中)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852章 鄉愿(下)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中)第203章 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第873章 隆慶皇帝(上)第243章 峨眉齊參天第514章 這個老師不一般第814章 真相(上)第753章 鴻雁幾時到(上)第808章 意外(中)第392章 隱患第287章 沈拙言第836章 三雞報曉(上)第190章 兩戰兩勝!第624章 愛第163章 鐵柱隊長第881章 火中取栗(中)第40節 巧匠(上)第575章 醫病第301章 走下神壇的皇帝第101節 小三元之縣試案首(中)曲終人不散江上數峰青後記之二上下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511章 夜談第317章 百花仙酒的威力第92節 最後一課(中)第194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734章 陽(上)第788章 過年(中)第740章 龍南縣(下)第803章 皿字號(中)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485章 喪心病狂第573章 抉擇第680章 定江王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680章 定江王第37節 海水不可斗量(上)第807章 審訊(中)第757章 除夕——月窮歲盡之日(上)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上)第24節 把事鬧大(下)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下)第43節 第二道題(上)第866章 氣象(下)第915章 崩潰(中)第565章 暴風驟雨前第829章 高老三又回來了(上)第747章 平定上第579章 兇手(上)第782章 凱旋(下)第618章 欲罷不能第318章 轉機第96節 縣試(下)第420章 將軍的妻子與煩惱第752章 君子意如何(中)第47節 河中除樹(中)第457章 東風起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中)第455章 扶乩第486章 歸航第435章 不請自來第379章 海筆架第110節 順之心隱(中)第779章 戰正酣(上)第743章 制勝之道中第204章 封建婚姻害死人第624章 愛第827章 路在何方(中)第630章 濮議之爭第723章 正月(上)第847章 來客(下)第721章 五路財神殿(上)第94節 縣試(上)第812章 逼宮(下)第488章 綁架第187章 抓鳥第826章 會面(下)第883章 神鞭(中)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743章 制勝之道中第884章 百年大計(下)第848章 索南嘉措(下)第807章 審訊(中)第473章 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