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

對隆慶皇帝的態度,徐階自以爲很有把握,於是也不跟高拱辯論,便緩緩道:“既然高閣老和老夫各持己見,那就恭請上裁吧。”說着朝御座上拱手道:“不知皇上對這三件事的聖意如何?”

見所有目光都望向自己,隆慶有些慌亂了……徐階和高拱的爭執,他大體聽明白了,前者是以恢復皇家的聲譽、提高皇帝的威信爲出發點;而後者,則是以國家和臣民爲出發點,考慮的可能更深遠。更重要的是,他相信高師傅不會害自己,但徐閣老也是一片好心啊,這時候該聽誰的,不該聽誰的,真讓他無從判斷。

但他畢竟是三十歲的長君了,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千萬人的命運,尤其是國家如此危難之際,萬一要是因爲自己一句話,造成不良的後果,豈不是罪莫大焉?

隆慶的心裡糾結成了一團。雖然師傅們教給他很多治國的道理,但真到了這時候,卻完全對不上號。到底要如何應答呢?他不由額頭見汗,攏在袖中的雙手早就溼透了,心裡卻越想越不知所以然,枯坐在那裡一聲不吭,完全把下面人當成大白菜。

高拱畢竟是陪伴皇帝十幾年的師傅,見隆慶不說話,馬上反應過來,自己的學生不知所措了,便出聲爲他解圍道:“先帝御極多年,通達國體,故而可以請上裁。然而皇上今天才剛接觸政務,還未熟悉國事,元輔便請聖裁,未免太難爲皇上了”這話其實有些讓皇帝難堪,換成誰、說哪個皇帝,都可能會惹煩;可偏偏高拱這樣說隆慶,就沒那麼多顧忌。

本來大臣們聞聽此言,都驚得失色,便有言官想站出來指責高拱目無君上,誰知龍椅上的隆慶皇帝,卻如蒙大赦道:“高閣老說得對,朕還不熟悉政事,還是先不要亂拿主意的好。”說着笑笑道:“諸位愛卿都是經驗豐富的能臣,你們議吧,朕聽着就是……”皇帝想明白了,徐階是碩德元老,一直對自己保護有加,高拱更不要說,在他心裡就像父親一樣,如果不信任他倆,那滿朝文武還有可信的嗎?既然如此,就任由他們去爭論好了,不是有那麼句話,說‘理不辨不明’嗎?辯着辯着就明白了,

從一個,事事皆要上裁的老闆,換成這麼個謙遜到甘爲聽衆的皇帝,這讓徐閣老感到十分不習慣。

但他不會像高拱那樣,有事兒擺在臉上,有話掛在嘴上。甭管心裡怎麼想,他絕對不會表現出來,更不會去對皇帝指手劃腳,便拱手道:“既然皇上讓微臣議,臣便遵旨,”說着輕咳一聲道:“老臣以爲,高閣老所論謬矣,其它先不說,單說那登極賞軍之事,乃是正統元年創下的先例,以後各帝,相沿未改。到先帝時,因是外藩入繼大統,遂決定賞軍數目倍於以前。今皇上登極,禮部和兵部聯奏內閣,仍倍賞三軍,乃是子承父制,有何不妥?”頓一頓道:“況且越是國家不安,就越要穩定軍心,現在新君登極,天下百萬官兵都翹首以待,等着皇上的賞賜呢,如果突然把相沿百年的舊例停了,官兵必然心生怨懟……如今邊患內亂不斷,正指望着官兵保家衛國呢,多加犒賞還來不及,焉能將本該有的賞賜,再行剝奪?”說着語重心長道:“高閣老拳拳憂國之心,本官能夠體會,但現在討論的,是一國大計方針,應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而不能只算經濟賬。”

雖然徐階說得有禮有節,但高拱還是能聽出,這老東西諷刺自己目光狹隘,還沒資格討論國家大事。不由哼一聲道:“閣老稱英宗故事爲祖制,恐怕不妥。能稱爲祖制的,不過是太祖、成祖二朝的典故,但洪武、永樂年間,是沒有登極犒賞三軍之說的,這纔是真正的祖制。”說着嘆口氣道:“如果犒賞一次,真能讓將帥無不感念皇上的恩澤,永遠記着元翁的美意,那我也是贊同的。但元翁須知,就算是按照世廟的舊例,勒緊褲帶,拿出四百萬兩白銀,但我大明軍隊兩百萬;加上空額,在冊的更是超過三百萬,再加上一層層剋扣盤剝,真正能分到每個士兵手裡絕對不會超過一兩。”

“難道因爲這不足一兩銀子,官兵們就不效忠皇上了?”高拱的脾氣火爆,說着說着,不自覺就語氣刻薄起來,道:“所以我說,犒賞的意義不大。況且不能一味任恩,更要考慮實際情況。閣老應該也知道,距離年底還有一個季度,太倉中就已經沒有可支配的餘銀了。本官已經算過,就算把宮觀、採買的錢全省下來,也不過八十萬兩,就是全用來犒賞也不夠啊內帑空虛,從何支之?難不成閣老點石成金,能把土坷垃變成銀子發下去?”

這時郭樸也放聲道:“有司明知內帑空虛,還要妄揣上意,渾然上報,這樣的風氣,必須要殺一殺才行”

“這個二位不必操心,”見對方要二對一,戶部尚書高耀馬上幫腔道:“老夫自有安排。”

“無非就是從市舶銀中出”高拱冷哼一聲道:“但閣老想過這樣的危害嗎?就是因爲年年寅吃卯糧”說着沉聲道:“要真是從下年的收入中,下年的一切財政安排又泡了湯,明年朝廷又只能無所作爲諸位大明朝滿目瘡痍,只爭朝夕!是一年也耽擱不起了”

“那你說如何向天下官兵交代”徐階這邊的朱衡又站出來道。

“把話跟官兵說清楚,”郭樸高聲道:“也讓他們明白國事之艱”

“那樣的話,朝廷的顏面何在?”黃光升開腔道。

“是朝廷的顏面重要,”高拱這邊,工部侍郎李登雲出聲道:“還是大明的興亡重要?”

“不要總把國家危難掛在嘴上”徐階這邊,也有侍郎站出來應戰道:“治大國如烹小鮮,要真是依着你們下猛藥,大明才真要亡了呢”

爭吵越來越激烈,已經從最初的大學士單挑,發展到九卿雙打,繼而侍郎、言官們也加入進來,你一言我一語的混戰起來。到後來情緒越來越激動,完全聽不清哪邊是哪邊了,只聽到一片言辭激烈的對罵聲。

金殿上的隆慶帝目瞪口呆,看着御階下引經據典、滔滔不絕、唾沫橫飛、語速越來越快的大臣們,自己竟完全插不上嘴。這並不是件稀奇的事兒,因爲朝堂上的官員分兩種,一種是久經風雨、德高望重的老臣,一種是因爲勸諫嘉靖,經過詔獄加持的言官們,無論哪一種,都是些強悍到常人難以招架的存在。

現在這些人掐開了,隆慶帝要麼有比他們高的智商,以理服人;要麼拿出皇帝的威嚴來,以勢壓人。但他雖然不笨,思維卻真不夠機敏,完全跟不上這幫子牛人;而他又很清楚,如果自己貿然動用皇帝的權威,壓制這些臉紅脖子粗的傢伙,肯定會從聽衆變成被攻擊對象。

他都已經料到了,那些不要命的言官們,肯定說自己‘濫用權威,塞責言路、有失開明、殊爲無體’之類的,與其到時候被罵成三孫子,還不如不開口。

只是看着下面這幫殺氣騰騰、就差要動手的野蠻人,隆慶不由從心底發出一聲感嘆:‘原來當皇帝,真是個苦差事……’

沈默一直冷眼旁觀,但心裡其實是向着高拱的,甭管高肅卿的主張,是不是摻雜着私心。但毫無疑問,他更爲國家和百姓着想。相比之下,徐閣老頗有‘一切唯上、只知任恩’之嫌……對一般官員來說,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大多數時候,決定你對錯榮辱的,往往不是國家和百姓,而是那個‘上’只是若堂堂內閣首輔,也光顧着討皇帝歡喜,還有誰能爲國家說話?

難道光指望海瑞那樣的死諫嗎?那未免也太殘酷激烈了吧,終究不是政治的常態。

歸根結底,還得有人爲百姓說話,而從高拱的態度看,顯然比徐階更有這個意願。當然,也不排除這是他的一種反對手段,不能僅憑着這一場爭論就下結論。

“肅靜、肅靜……”鴻臚寺官大聲呵斥起來,卻對情緒激動的官員們毫無用處。

“諸位,安靜”眼看着朝堂變成菜市場,徐階不能不說話了。還是閣老的話有作用,至少他這邊的人全閉嘴了,一個巴掌拍不響,高拱那邊的也不吭聲了。

“諸位不要再爭了。”徐階的語調依舊語重心長,但帶着宰相的不容置疑道:“高閣老的話,很實在理,但我輩位在中樞,每做一事,皆關乎大局,切忌就事論事。目下新君登基,天下人的期盼都很高,如果因爲我們的吝嗇,而使天下人對陛下失望,那是幾百萬、幾千萬都買不回來的。這不僅僅是帑銀多少之事,實在關乎新君聖威,我輩不可不慎重待之。”頓一頓,又換上一副和顏悅色道:“有道是‘人心向背定成敗’,什麼時候人心都是最重要,大家緊緊手,拿出這筆銀子來,爲隆慶改元開個好頭,後面或是改革也好、或是推行新政也罷,都會事半功倍的。”

“閣老說得太好了。”他這邊的官員紛紛出聲附和道:“這錢確實花得值”

那邊高拱卻不說話了,他的幫手們不摸行情,也不敢亂開腔,一時間東風壓倒西風,戰局呈現一邊倒。

“閣老還有本要上奏?”見高拱不說話,鴻臚寺官望向徐階道。

徐階點點頭,便從袖中掏他的第三本,誰知老頭兒腿腳慢了點,竟讓人搶了先,不用猜,也只有高拱敢這麼幹。

“陛下,臣有本奏”只見高拱高舉着奏本,重新鬥志昂揚的出班道。

徐階也不能說:‘你丫滾回來,老子先上’只得無可奈何的站住,讓高拱先拔頭籌。

高拱的聲音繞樑半天,也不見隆慶迴應,未免有些尷尬。站在龍椅下的馬森,趕緊小聲提醒道:“皇上,皇上……”

“哦?”隆慶也不知神遊哪裡去了,身子一點點的都快溜到龍椅下面去了,聽到馬森叫自己,趕緊做正身子道:“要下朝了嗎?”大臣們頓時面色怪異。

“還沒呢,高閣老有本,”馬森把嘴朝下面努努,小聲道

隆慶定定渙散的目光,果然看見高拱在哪兒,把個奏本高舉過頭頂,趕緊道:“拿上來呀。”一着急,把那什麼‘例言’都忘了。

待馬森接過奏本,高拱才放下兩條痠麻的手臂,一邊強忍着捏捏胳膊的衝動,一面沉聲稟奏道:“啓奏陛下,如今大明痼疾纏身,內則吏治之不修,外則諸邊之不靖,軍力積弱財貨虧乏,正需要羣臣任勞任怨,爲革舊布新不計譭譽,絕不能只知任恩,不體認時艱?”

這時,所有人都偷偷望向徐階,果然見向來喜怒不形於色的老首輔陰沉着臉,顯然被高拱那近於當面責罵的無禮言語氣壞了。其實能把烏龜神功修煉到大成的老首輔激怒,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要知道當初多少人諷刺他是嚴嵩的小妾,後來又說他是青詞宰相、甘草國老,徐閣老都只當是春風拂面,從不和他們一般見識,但高拱那句‘只知任恩’,卻刺痛了徐階的心,確實觸到了徐階的軟肋。所以,高拱的話一出口,金鑾殿中的氣氛立刻怪異起來。

但徐階這時候沒法開口,有失宰相的身份啊好在他的馬仔衆多,工部尚書雷禮冷笑連連道:“高閣老好大的口氣,莫非舉朝只有你一個忠義之士,難道元翁所陳的幾條都不是辦法?”

“首輔大人的提議固然金玉滿堂、皆大歡喜,但只是一味的任恩,”高拱輕蔑的看他一眼道:“光靠甘草,沒有苦口良藥,是治不了大明的病的”

“這就是高閣老糊塗了。”雷禮笑道:“在下懂點醫理,知道重病人不能下猛藥,否則非但不能治病、反而會要命。須得先用溫藥調養,待筋強骨壯了,再下猛藥不遲。”說着朝徐階拱拱手道:“元翁的主張,正是要溫養人心,徐徐圖之,這纔是救國的王道啊”

衆人聽了不由連連點頭,但高拱卻冷笑連連道:“我也知道,目前不宜做什麼大動作。吏治不修可以以後整飭,諸邊不靖可以以後攘定;兵不強財不充也可以等以後。但有一痼疾不除,就是用多少溫補良藥,也全都餵了狗,不會起到預想的作用。”

這話引起了衆人的好奇心,一時安靜下來,聽他發言道:“諸位想過沒有,其實世上大多數問題,都有解決之道,也不難爲主政者得知。但爲何朝廷頒佈的措施,總是收效甚微,甚至越治越亂呢?”

衆人心裡是有同感的,作爲中央官員,他們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經再好也抵不過歪嘴和尚,這確實是行政之千古難題,都想聽聽他的見解,是不是真的高呢?

“依本官之見,天下之大患,在於積習之不善而所謂‘積習之不善’,無非是二百年來陳陳相因,習慣成自然的陋規惡俗。本官將其總結爲‘八弊’,分別是官場中的‘執法不公’、‘貪賄、不恤名節’、‘不敢任事’、‘嫉妒’、‘無效率’、‘黨比掣肘’、‘因循塞責’、‘浮言議論’,正是這八種積習,導致朝廷士風不正、公論不明。而官吏不以爲恥、反以爲榮,並以之爲聖法恆談,父昭其子、兄勉其弟,唯恐不能化而入也。其染無跡、其變無窮,遂使天下之病重矣。”

百官聽得面色發白,高拱之言,錐心刺骨,讓他們渾身難受……

隆慶卻覺着很有道理,只是高拱所說的內容,已經超出他的理解範疇,也不是那些‘例言’可以回答的,再說他估計百官聽了不會舒服,也沒法出言支持高拱,只能默不作聲,反正也沒人敢問他,到底聽懂了沒有。

“正因爲積習若斯,導致朝廷上下、大小衙門,盡是一些只知貪婪固寵、桀驁不馴的官棍當道。這些人久側官場、利慾薰心。擅長逢迎鑽營,素不以民瘼在心,既不畏公議,又不知廉恥,一切皆以本人的官、財二運爲至高利益。”高拱打開話匣子,越說越氣憤道:“這些人以言不出口爲淳厚;以推奸避事爲老成;以圓巧委屈爲善處;以遷就苟容爲行志;以柔媚卑馴爲謙謹;以虛默高談爲清流卻以論及時事爲沽名,憂及民憂爲越分”

“這種人當官,居上位以矯亢刻削爲風裁;官下位以逢迎希合爲稱職,置朝廷法度於虛設,視民生疾苦如無物,看清廉持正爲異類,麻木渾噩、嫉賢妒能,只知道中飽私囊、拉幫結派,於國民只有害處沒有益處”

“前者斗膽違法未遭懲罰,則後者即襲之以爲例,最終竟爲大衆見怪不怪,反以爲是理所當然。結果上下積習,相安無事,這種人越來越多,雖辯說無以喻其意,雖刑禁無以挽其靡這纔是天下之病根所在”——

分割——

今天的,恩恩……高拱是個很重要的人物。

[奉獻]

第8 九六章 丁憂(上)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上)第632章 火了第911章 俠之大者(下)第189章 箭在弦上第863章 藩籬(中)第783章 廷推(中)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786章 爭執(上)第874章 賓天(中)第918章 驚變(中)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333章 把愛全給了我第49節 鬥呂(上)第799章 人人自危(上)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中)第401章 大幫派與大地主第676章 歸鄉(上)番外篇十年四第731章 囚徒困境上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中)第214章 癥結所在第748章 夕陽(下)第849章 峰與亭(下)第515章 儉以養德第65節 較量(中)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中)第579章 兇手(上)第503章 玉碎第806章 驚變(下)第753章 玉芝壇(中)第126節 東南一盤棋第874章 賓天(中)第627章 結果第750章 天下熙熙(中)第806章 驚變(上)第428章 海瑞的反攻!第697章 連環鴛鴦陣!第760章 較量(五)番外篇十年一第921章 君(中)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第340章 傳說中的殿試第791章 春寒料峭(上)第866章 氣象(上)第四五二章第768章 上朝嘍(中)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上)第249章 哥考得不是鄉試,哥烤的是自己第216章 無間道第541章 請罪第496章 富可敵國第795章 不如歸去(上)第183章 來自巡按的邀請第909章 閹寺雄起(上)第276章 龍虎鬥第532章 化解第885章 大婚(中)第783章 廷推(中)第78 九章 靈濟宮(上)第855章 公主的心(上)最終章天下下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下)第221章 喝完油湯茶,弟兄們抄傢伙第871章 暗鬥(上)第68 九章第407章 冤大頭第591章 結束吧,委屈求全的時代……第695章 若雨第919章 殺(上)第二一九章第321章 奏對第406章 投獻成風第691章 搭橋第593章 大耳賊第771章 尚書(上)第431章 三英戰呂布,還是打不過第883章 神鞭(上)第262章 聘禮第206章 願君得一有情人,白頭不相離第785章 內閣(上)第366章 報應不爽……第240章 國家罪人第332章 報捷報捷再報捷!第783章 廷推(中)第445章 祥瑞第534章 古往今來第一衙內第73節 包賺不賠的營生(上)第775章 多事之秋(下)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下第874章 賓天(下)第786章 爭執(上)第567章 算無遺策?絕不存在!第803章 皿字號(上)第731章 囚徒困境上第825章 相對無言(下)第783章 廷推(中)第278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中)第112節 府試(上)
第8 九六章 丁憂(上)第794章 最後的午餐(上)第632章 火了第911章 俠之大者(下)第189章 箭在弦上第863章 藩籬(中)第783章 廷推(中)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786章 爭執(上)第874章 賓天(中)第918章 驚變(中)第842章 千騎卷平岡(下)第333章 把愛全給了我第49節 鬥呂(上)第799章 人人自危(上)第879章 大政變之勝負轉頭(中)第401章 大幫派與大地主第676章 歸鄉(上)番外篇十年四第731章 囚徒困境上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中)第214章 癥結所在第748章 夕陽(下)第849章 峰與亭(下)第515章 儉以養德第65節 較量(中)第875章 奇怪的沉默(中)第579章 兇手(上)第503章 玉碎第806章 驚變(下)第753章 玉芝壇(中)第126節 東南一盤棋第874章 賓天(中)第627章 結果第750章 天下熙熙(中)第806章 驚變(上)第428章 海瑞的反攻!第697章 連環鴛鴦陣!第760章 較量(五)番外篇十年一第921章 君(中)第769章 早朝早吵朝朝吵(下)第340章 傳說中的殿試第791章 春寒料峭(上)第866章 氣象(上)第四五二章第768章 上朝嘍(中)第860章 大明順義王(上)第249章 哥考得不是鄉試,哥烤的是自己第216章 無間道第541章 請罪第496章 富可敵國第795章 不如歸去(上)第183章 來自巡按的邀請第909章 閹寺雄起(上)第276章 龍虎鬥第532章 化解第885章 大婚(中)第783章 廷推(中)第78 九章 靈濟宮(上)第855章 公主的心(上)最終章天下下第916章 朕的江山朕做主!(下)第221章 喝完油湯茶,弟兄們抄傢伙第871章 暗鬥(上)第68 九章第407章 冤大頭第591章 結束吧,委屈求全的時代……第695章 若雨第919章 殺(上)第二一九章第321章 奏對第406章 投獻成風第691章 搭橋第593章 大耳賊第771章 尚書(上)第431章 三英戰呂布,還是打不過第883章 神鞭(上)第262章 聘禮第206章 願君得一有情人,白頭不相離第785章 內閣(上)第366章 報應不爽……第240章 國家罪人第332章 報捷報捷再報捷!第783章 廷推(中)第445章 祥瑞第534章 古往今來第一衙內第73節 包賺不賠的營生(上)第775章 多事之秋(下)第742章 經略大人的心思下第874章 賓天(下)第786章 爭執(上)第567章 算無遺策?絕不存在!第803章 皿字號(上)第731章 囚徒困境上第825章 相對無言(下)第783章 廷推(中)第278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749章 狸貓變老虎(中)第112節 府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