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大政變之序章(下)

“嗯……那依你之見呢?”高拱望向韓楫道。

“向李娘娘表達善意自然重要,但不能指望她就不護着馮保了,”韓楫冷靜道:“畢竟馮保對她控制內宮,和外廷聯繫,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只能寄期望於,她在我們向馮保動手的時候,反應能不那麼激烈;對既成事實,能不那麼困難的接受。這樣不僅會使我們的行動順利輕鬆,更關係到曰後的宮府關係。”他又話鋒一轉道:“但有道是求人不如求己,我們在佔據壓倒姓優勢的情況下,還是要發揮自己的長處,打對方的七寸,焉有不勝之理?”

“唔……”高拱讚許的捻鬚頷首,問道:“那我們的長處在哪裡?馮保的七寸又在哪裡?”

“我們的長處,自然是人心了。”韓楫的語調充滿自信:“師相的人品功勞堪比周公伊尹,在朝中深孚衆望,百官無不爲您的馬首是瞻。更何況,您還是先帝欽定的託孤大臣,首席顧命,只要我們行得正、做得端,公道自在人心,百官一定會堅定站在您的身後,我們科道更是甘爲馬前卒,爲您掃平妖氛,有進無退!”他這一番慷慨陳詞,讓衆人都有些熱血上頭,彷彿將士聽到戰鼓,隨時準備衝鋒一般。

“至於馮保這條毒蛇,一直善於隱藏自己,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就算大都事涉宮牆之內,也不是沒法彈劾他。”韓楫卻還保持着冷靜道:“然而單單靠彈劾,是無法一擊致命的,因爲他有護身符。”

“你是說李娘娘?”雒遵插嘴道。

“不。”韓楫搖頭道:“後宮干政向來是大忌,李娘娘想要護他,是得下大決心的。只要我們處置得當,爲了國體和自己的聲譽,她不插手的可能姓要更大些。”頓一下道:“馮保的法寶是司禮監……”說着看看高拱,才低聲道:“皇上年幼不能理政,批紅權自然落入司禮監,也就是馮保之手。”

高拱的臉色果然變得極爲難看,韓楫這番話,戳中了他的痛點。可不是麼?國朝的政治是有法不依的人治,本來就充滿了彈姓,因此司禮監的職權,沒有確定的範圍。名義上司禮掌印太監是‘掌理內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筆太監‘掌章奏文書,照閣票批朱’。事實上他們的職權,可以無限的擴大。掌理章奏是一個上下其手的機會;照閣票批硃,是對於內閣票擬的諭旨,用硃筆加以最後的判定。這本是皇帝自己的事,但遇到皇帝不負責任,‘批朱’,也就是批紅權,便落到司禮秉筆太監手裡。這種情況下,內閣之擬票,不得不決於內監之批紅,而相權轉歸之內宦……武宗時候,司禮太監劉瑾甚至把章奏帶回私宅,和妹婿、食客共同批答,這是北宋以降的宰相都不敢做的事情,但這些膽大妄爲的太監,就可以利用皇帝的不負責任,和手中的批紅之權,達到大權獨攬,爲所欲爲的目地。

現在小皇帝只有十歲,連穿衣服都不利索呢,對已經事實上掌握了司禮監的馮保來說,肆意妄爲的條件,甚至比他的劉前輩更好。但高拱不是李東陽,哪能受得了被一個太監騎在頭上作威作福的屈辱?

“本朝開國之初,太祖皇帝便看到前朝這一弊政,就訂出了大明律條,宦官不得干政,還鑄造鐵牌懸於宮門之外!太祖皇帝法度嚴謹,扒了好幾個膽大妄爲的太監皮……”想到這,高拱一挺身,在太師椅上坐正,雙目如電掃過來,疾聲問道:“大明律文仍在,爲何卻成了空文?”

“在於政事糜爛,綱法名器不具……”幾人大搖其頭道:“做臣子的沒有盡到責任,才使寺人鑽了空子。”

對這種套路化的答案,高拱很不滿意,大搖其頭道:“如今的朝廷,可以算是賢者在位,能者在職,爲何還有被閹豎篡權的危險?”

“積重難返。”宋之問小聲嘟囔了一句。

“這是一方面原因,”高拱恢復了他殺伐決斷的剛明,捋着鬍鬚道:“但最重要的一條,是君道不明。當年海瑞上《治安疏》,開篇名義,便說是爲了‘正君道,明臣職’。這句話讓人茅塞頓開,一個國家要想政治清明,不僅要爲臣者循臣道,還要爲君者行君道,只有君臣合道,才能上下一心,不被小人鑽了空子。甚至老夫竊以爲,國有妖孽作祟,被閹寺竊取權柄,大都是君道出了問題!”

這種話,在這個天地君親師的年代,可謂是聳人聽聞了。要不是陽明心學傳播多年,不管是不是王學門人,大都沾染了些‘我心爲主,不拘禮法’的習氣,怕是三個學生要坐立不安了。但現在也只能是緘口聽着,沒一個敢接腔的。

高拱並沒有察覺到,三位門生已經產生了心悸,兀自在那裡大發感慨道:“如今新君固然天資聰穎,但不過沖齡,又深居九重,見識尚淺,一時也不能明辨是非。這正乃君道不明之際,這既是天下的不幸,卻又是天下的大幸。只要我們這些顧命大臣,科道言官,一方面克盡職責,悉心教導,凡有聖上不明事體,放旨有乖於律令者,正詞直諫,以裨益政教。另一方面,把權力從閹寺手裡收回,直到皇上親政,自然就沒有宦官亂政的空間。”說着他看一眼韓楫道:“你方纔說到點上去了,司禮監只是爲皇上傳遞文書,照聖意批朱的書辦而已,現在皇上尚且不能親政,豈能由着他們胡作非爲?所以我們第一要做的,就是把批紅的權力,從司禮監收回來!馮保沒了批朱的權力,還不就是砧板上的肉了?”

“可是一切奏章都要經過司禮監,現在皇上還小,都是馮保批紅!”雒遵轉不過這個彎來,道:“”

“老夫自有主意。”高拱已經成竹在胸了,冷冷一笑道:“想跟我鬥法,他還嫩了點!”

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政變正急劇的醞釀之中,沈默卻在這個節骨眼上暫離了漩渦中心。新君登基的第二天,他便奉旨前往昌平,視察大行皇帝的陵寢工程。中國自古就有‘宰相修陵’的慣例,這是一種榮譽和責任,本應該高拱來擔當的,但首輔大人現在哪敢離開京城,沈默便主動替他擔下了這差事。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次輔大人離開京城這個是非窩躲清靜呢。別說,他還真有點這樣的想法,自從回京以來,數月時間裡,他都一直悶悶不樂,心事重重。眼見着沃野平疇,青蔥一片,還真有點逃出樊籠,心曠神怡的輕鬆。

中午在昌平縣城打尖,略略休整一番,隊伍從北門出城,遠遠就能望見連綿不絕的天壽山,大明朝歷代皇陵便坐落在那裡。作爲掌管軍事國防的大學士,沈默自然會用另一種眼光審視這座山……它屬於太行餘脈,太行山起澤州,蜿蜒綿亙北走千百里山脈不斷,至居庸關,萬峰矗立迴翔盤曲而東,拔地而起爲天壽山。這裡西通居庸,北通黃花鎮,南向昌平州,不僅是陵寢之屏障,實乃京師之北屏。

沈默不禁有些奇怪,自己心中怎麼涌出這些話?轉念才意識到,隆慶二年,他陪着隆慶皇帝前來祭祖。當時他藉機用這番話啓迪皇帝,讓隆慶意識到,大明的京城就是邊關,天子守國門這句話,絕對不是虛言。百聞不如一見,隆慶皇帝從此以後,便對軍事十分重視,聽說恢復河套能讓大明的邊防線遠離京城,他便全力支持復套……一晃四年過去了,河套已經恢復,京城不再年年戒嚴,然而當年主持春季山陵大祭的皇帝,那個從善如流、關心國防的朱載垕,卻馬上就要入住當年親自選定的陵寢……山川依舊,人事全非。馬車行駛隆慶皇帝曾走過的神路上,沈默不禁合目長嘆,倍感淒涼……隊伍從偉岸高聳,漢白玉雕砌的石牌坊下經過,便是正式進入了皇家陵地。在這裡舉目而望,便會發現這確實是一塊萬中無一的上乘吉壤,只見它東、北、西三面羣山環繞,南邊卻開敞無阻,好像一個大庭院。‘院子’盡頭,神道左、右有兩座小山,東面的形如一條奔越騰挪的蒼龍,叫龍山;西面的狀似一隻伏地警覺的猛虎,叫虎山,龍、虎分列左右,威嚴地守衛着庭院的大門——大紅門。

這是成祖皇帝遷都燕京後,命天下風水大師苦尋數月,最後才相中的萬年吉壤。自成祖的長陵之後,仁宗的獻陵,宣宗的景陵,英宗的裕陵,孝宗的泰陵,武宗的康陵,以及世宗的永陵,七個後代皇帝的陵寢,分列於長陵左右,永眠在先祖的身邊。尚未完工的昭陵,是這山中的第九座皇陵了……過了石牌坊不久,便可看到陵園正門‘大紅門’,大門兩旁各豎一通石碑,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字樣。凡是前來祭陵的人,包括帝后,都必須從此步入陵園,以示皇陵的無上尊嚴。

在昭陵督工的禮部左侍郎王希烈和欽天監夏官孔禮等人,早就率衆迎候,衆星捧月般把沈默迎進了重兵把守的陵區之中,沿着神道上感恩殿。在感恩殿稍加修整,沈默便要王希烈等人帶自己去昭陵工地視察。修建帝王陵寢,是一件比修建皇宮還費力的大工程,當年英宗皇帝的裕陵斷斷續續修了二十八年,世宗嘉靖皇帝的永陵也修了十一年之久。可以說修陵的速度,取決於國庫的財力……隆慶皇帝的昭陵,才用了四年多,工程便已近尾聲,不知這能不能讓先帝在九泉之下,對列祖列宗吹噓一番……帶着種種不足爲外人道的情緒,沈默在昭陵中巡視一圈,出來時已經是申牌時分了,回到位於長陵南面的值房,王希烈等人爲他準備好了酒宴。沈默卻沒有食慾,便推說國喪期間,不宜宴飲,便只喝了兩碗綠豆湯,吃了幾片荷葉餅,就算打發了五臟廟。

晚飯後,他對隨行的官員說,想自己走一走,便帶上幾名衛士,沿着林間的石板路緩步上行。此時夕陽西下,蒼松翠柏送來解暑的清風,道邊是依山而下的泉水,潺潺淙淙,令人心神清涼。他就這樣一路默不作聲的走,不一時便從林中走出來,登上一處突兀的岩石。沈默舉目遠眺,發現對面正好就是昭陵所在的大峪山,站在這裡,能把整個陵寢的地勢地貌盡收眼底。

仔細端詳着那陵地,沈默卻感到有些不太順眼,便終於開口,問陪他一同站在大石上的那個侍衛道:“君房,你精通此道,看昭陵的風水如何?”

那侍衛摘下頭盔,露出一張平庸無奇的臉,只有一雙眸子,烏黑漆亮……竟然是餘寅。

餘寅也一直在打量昭陵,此時輕聲開口道:“不好。這裡若是下葬大夫朝臣,也算得上是吉壤了,但作爲天子陵寢,卻有欠缺。”

“何出此言?”沈默其實也有同感。

“風水說上,天子陵寢,必須拱、朝、侍、衛四全。就像皇上坐在金鑾殿上那樣,兩邊有侍從,後面有高大威嚴的屏風,前面是玲瓏的桌案,遠處有列班的朝臣。用這四全的法則來看昭陵,朝臣與侍衛都有點散亂,其勢已不昌隆了。”餘寅生命的前四十年,全都用來看書,可以說博學百家,樣樣精通。對於風水之道,自然十分在行,他指點着昭陵前後左右的山川形勢一一說明,最後嘆口氣道:“也不知道當年選定昭陵的那些風水大師,怎麼就看走眼了。”

“昭陵這塊吉壤,是先帝在隆慶二年欽定的……”沈默輕嘆一聲道。

“如此說來,這是天意啊!”餘寅本來還一臉的懊喪,聽沈默如此說,竟兩眼放起光來。

(未完待續)

第596章 生死之間第246章 復興社第664章 淮安知府第6節 秀才謀生(下)第88 九章 君臣(上)第88 九章 罪己詔(上)第304章 賑與察!故事與風暴的起源!第472章 一品宏第855章 公主的心(下)第498章 返京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806章 驚變(下)第645章 帝王術第117節 新任知府(下)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上)第913章 金融之戰(上)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上)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510章 天堂與地獄第768章 上朝嘍(下)第303章 天下震動!第748章 夕陽(上)第366章 報應不爽……第171章 沈默的抱負第15節 城隍廟(下)第754章 鴻雁幾時到(中)第764章 君父臣子(下)第741章 民心似水(下)第849章 峰與亭(上)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下)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835章 神擋殺神(上)第787章 來使(上)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854章 鍾金(中)第214章 癥結所在第261章 接班人的問題第570章 死亡日記第379章 海筆架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878章 大政變之鹿死誰手(下)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511章 夜談第557章 三諾!第833章 宦場如市(上)第725章 亢龍有悔(下)第268章 中丞來信第684章 崔太醫第78 九章 靈濟宮(下)第824章 不如歸去(上)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上)第400章 陸績的反擊!!!第585章 顯靈第729章 江南春(中)第262章 聘禮第263章 百聯難爲解元郎第915章 崩潰(上)第477章 投名狀第742章 制勝之道(上)第7節 沈家大院(上)第82節 過年(上)第427章 狀師與縣令第256章 老岳父兵諫解元郎第113節 府試(中)第114節 府試(下)第758章 治安疏(上)第170章 請記住,他們是神奇二人組!第348章 分配第321章 奏對第295章 送瘟神第751章 涼風起天末(中)第744章 形勢逆轉(上)第93節 最後一課(下)第588章 男人哭吧不是罪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535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849章 峰與亭(中)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上)第383章 府尊大人的一天第141章 書生有用!第8 九三章 夜宴(上)第480章 降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下)第260章 解元回家第486章 歸航第825章 相對無言(上)第811章 審(上)第922章 歸來(下)第803章 皿字號(下)第783章 廷推(中)第8 九一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中)第724章 元亨利貞(中)第867章 寡人有疾(中)第903章 黃金(上)第485章 喪心病狂第121節 至一二二節 奪魁(上)第871章 暗鬥(下)第312章 渾水摸魚第93節 最後一課(下)
第596章 生死之間第246章 復興社第664章 淮安知府第6節 秀才謀生(下)第88 九章 君臣(上)第88 九章 罪己詔(上)第304章 賑與察!故事與風暴的起源!第472章 一品宏第855章 公主的心(下)第498章 返京第201章 物是人非事不休第806章 驚變(下)第645章 帝王術第117節 新任知府(下)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上)第913章 金融之戰(上)第904章 人從海上來(上)第23節 把事鬧大(中)第510章 天堂與地獄第768章 上朝嘍(下)第303章 天下震動!第748章 夕陽(上)第366章 報應不爽……第171章 沈默的抱負第15節 城隍廟(下)第754章 鴻雁幾時到(中)第764章 君父臣子(下)第741章 民心似水(下)第849章 峰與亭(上)第877章 大政變之決戰紫禁城之巔(下)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835章 神擋殺神(上)第787章 來使(上)第147章 不敢回家的殷小姐第854章 鍾金(中)第214章 癥結所在第261章 接班人的問題第570章 死亡日記第379章 海筆架第520章 君心難測第878章 大政變之鹿死誰手(下)第838章 大閱兵(上)第511章 夜談第557章 三諾!第833章 宦場如市(上)第725章 亢龍有悔(下)第268章 中丞來信第684章 崔太醫第78 九章 靈濟宮(下)第824章 不如歸去(上)第876章 大政變之步步驚心(上)第400章 陸績的反擊!!!第585章 顯靈第729章 江南春(中)第262章 聘禮第263章 百聯難爲解元郎第915章 崩潰(上)第477章 投名狀第742章 制勝之道(上)第7節 沈家大院(上)第82節 過年(上)第427章 狀師與縣令第256章 老岳父兵諫解元郎第113節 府試(中)第114節 府試(下)第758章 治安疏(上)第170章 請記住,他們是神奇二人組!第348章 分配第321章 奏對第295章 送瘟神第751章 涼風起天末(中)第744章 形勢逆轉(上)第93節 最後一課(下)第588章 男人哭吧不是罪第900章 大時代之風起青萍之末(上)第535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第849章 峰與亭(中)第836章 最後的亂鬥(上)第383章 府尊大人的一天第141章 書生有用!第8 九三章 夜宴(上)第480章 降第8 九八章 日本(上)第797章 東風吹 戰鼓擂(下)第260章 解元回家第486章 歸航第825章 相對無言(上)第811章 審(上)第922章 歸來(下)第803章 皿字號(下)第783章 廷推(中)第8 九一章 桃花依舊笑春風(中)第724章 元亨利貞(中)第867章 寡人有疾(中)第903章 黃金(上)第485章 喪心病狂第121節 至一二二節 奪魁(上)第871章 暗鬥(下)第312章 渾水摸魚第93節 最後一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