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防以重門

陳、羅二人聽那邊的工兵一片大亂,說什麼挖出了“人頭、西瓜”,知是有異,便率衆過去查看。此時天色將明,下了一夜的大雨也已停了,地門是在山陰處,地勢高燥,流水周旋,雨停後便無積水再涌過來,但地上被工兵們挖得坑窪不平,除了稀泥便是污水,繞過幾條施工的土溝,陳瞎子分開人羣往內一看,也是大爲詫異,不禁“咦”了一聲,暗道“怪了”。

原來在地下十幾尺深的地方,有許多西瓜一般的東西,也都有枝蔓藤葉,只是全深埋土中,瓜皮上凹凸起伏像是人臉,臉上點點斑斑的似有血跡,若是不知情的,冷不丁看見,難免會以爲是土裡的“人頭”。

羅老歪用腳踏破一個,裡面瓜瓤殷紅如血,濺出好多的紅汁,也不似尋常的西瓜瓤子,便低聲對陳瞎子說:“陳總把頭,兄弟在湘西做過一陣送屍販私的勾當,山區裡古怪雖多,卻不曾見過此物,如今挖到了不知是吉是兇?”他雖是殺人如麻的軍閥頭子,做慣了欺心的生意、瞞天的勾當,可畢竟是舊社會的底層出身,對冥冥之中的事情還是有幾分懼意,覺得挖出人頭般的瓜來,絕不是什麼好兆頭,故此一問。

陳瞎子從土中抱起一瓜,看了許久,才道:“弟兄們有所不知,世上只有冬瓜、西瓜、南瓜,可爲何沒有北瓜?實則也並非真就沒有,只是絕少有人知道。因那北瓜僅生在夷洞的窮山惡水之地,故此又喚做屍頭蠻,是死者怨氣所結,常產自地底,世上從不多見,如今挖出來的,就是泥土中的屍頭蠻。”

早年間有種講頭,凡是屈死之人的鬼魂都往下走,比如吊死鬼腳下的地中,都會有一段黑炭;而被砍了腦袋的屍體地下,則會生出人頭瓜來,是臨死前一股怨氣難滅,結而成物,一般在刑場和古戰場裡纔有,挖墳掘墓卻很少見到此物。陳瞎子遍識世間方物,雖是認得,卻難斷吉凶。不過瓶山附近本就是古時戰場,七十二洞的苗人曾被屠戮無數,鎮在瓶山下的亡魂定是怨念沖天,所以在地下挖出屍頭蠻也並不奇怪,反倒說明山腳下陰氣深重,離那墓門已不遠了。

羅老歪雖是目不識丁殘暴成性的軍閥,可也知道有些時候不能單憑槍頭子說話,如今那些工兵見挖出異物,各個膽戰心驚,必須穩定軍心,以免開小差的逃兵越來越多。他眼珠子轉了兩轉計上心來,又將一個人頭瓜搬出泥坑,口裡念道:“橋歸橋,路歸路……衣服歸當鋪,東海哪吒都不怕……最怕年輕守空房啊……”他想把當年做送屍匠學來的那套咒語,假意念幾句來超度冤魂,以便讓工兵們心中安穩一些,別耽誤了盜墓的大事。

那些套口多年不用,早就生疏了,只好順口瞎說,不料羅老歪剛胡言亂語了沒幾句,他捧着的那顆屍頭蠻,像是活了一般,突然從他手中滾落下來,隨即滾上了土坡。

羣盜和一衆當兵的無不駭異,羅老歪更是被嚇了一跳,當場一屁股坐倒在泥水裡。在旁的陳瞎子手快,早把手中的小神鋒揮出,將那屍頭蠻一刀砍做兩半,原來瓜中有條烏黑的蜈蚣,貪圖陰涼寄身瓜內,此刻已在利刃下被斬成了兩截。蜈蚣體內有指甲蓋大小的明珠數十,這東西叫做蜈蚣珠,不可近人口鼻,但身上有疥癬毒痂的,用之在患處反覆摩擦,可以拔毒,是種難得的藥材。

羅老歪以爲是夜明珠,忙讓手下把地底的屍頭蠻悉數挖了出來,挨個刨開來檢驗,卻再無所得,不禁發了一場脾氣,也沒心思再做他的道場了,喝令工兵接着開工,今天不挖出瓶山古墓的墓門,就他奶奶的不準停下來歇息。

工兵掘子營的軍卒,多數都是大煙鬼,挖了整整一夜,早就筋疲力盡哈欠連天,有幾個實在支持不住犯起煙癮來,當場癱到了泥地上,就被立即拖到林中斃了。這殺一儆百的辦法果然有效,其餘的只好接着大鏟大鋤地開挖。

有話就長,無話就短,這一挖直挖到晌午時分,果然在那片生有屍頭蠻的地下深處,挖到一座氣度宏偉的大石門。

原來恰好昨天夜間風雨雷電交作,陳瞎子那套聽風聽雷的法門正得施展,在雷雨中聽得地下回響不絕,斷定了墓門就在山腳,只是埋得極深,一路挖下去必有所獲。要是尋常盜墓的賊人,都無這等聽穴尋藏的本事,否則就算把着幾百名工兵累吐血了,也不可能這麼快挖到墓門。

羅老歪大喜,吩咐給挖到石門的工兵,每人犒賞二兩上等的福壽膏。說着話,已和陳瞎子率領羣盜走了過去,推開那些累得東倒西歪的工兵,只見暗青色的石門分作兩扇,都有三人多高,橫處也是好寬,猶如一座緊閉的城門。深埋地下的石門極是厚重,怕是不下三五千斤,門縫間隙處都澆灌的鉛水鐵汁,澆鑄得嚴絲合縫,想用鋼釺子來撬都沒地方着力。古墓地宮甚大,雖然那偏殿沒有什麼珠寶玉石,可按照當地傳說,當年道君皇帝供奉神仙的珍異之物,都藏在大殿的一口深井中,羅老歪貪心大盛,想及此處,只覺得喉嚨發乾,連嚥了幾口唾沫。

這時有眼尖的盜夥發現石門上鑿有古字,撥淨泥土一看,卻不認得,卸嶺羣盜都是綠林響馬,雖然其中也不乏有些肚中有墨水的,可畢竟學問淺薄,認不出刻了些什麼古篆。但這好奇心是人人皆有,越是看不明白,越想知道是些什麼內容,以往盜發了不少古墓,還真沒見過墓門上有字的,這不合葬制。

這夥人裡只有盜魁陳瞎子是飽學之人,常以滿腹經綸典故自居,當此便被羣盜請至前面,看那石門上的古篆。只看得一眼,陳瞎子心中就猶如十五隻吊桶打水,動了個七上八下。原來墓門上的一行大字,並非什麼碑刻篆書,而是一道墓主對發丘摸金之徒的詛咒。墓裡埋的雖是蒙古人,可盜墓的向來都是漢人,所以這些字都用漢字刻成,是碑上的篆體,卻不是古篆,內容是對膽敢動此陰宅的盜墓者,做了許多怨毒陰損的詛咒。

陳瞎子做的是卸嶺魁首,平生專發各地古墓巨冢,向來都不相信盜墓會遭報應的這些鬼話,但站在墓道的大石門前,心中竟自覺得好生異樣,不祥之感油然而生,隱隱感到這門後的幽冥之中,埋藏着巨大的危險,一旦破門而入,等待衆人的將是一場噩夢。有道是“蒼天在上不可欺,未曾舉動先思量,萬事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盜墓的勾當幹得多了,縱然是橫行天下的卸嶺巨盜,也難免會有心裡發虛的時候。

可開弓哪有回頭箭,數百雙眼睛都盯在陳瞎子身上,也不容得他有些許猶豫畏懼,這些念頭只是一轉,他便指着那墓門對羣盜說:“試讀碑上文,乃是昔時英……這都是墓主的名諱官爵,刻在石門上正是那些西域番子的習俗,我等不必少見多怪。”

羣盜聽罷連連點頭,在心中暗挑大拇指。羅老歪笑道:“果然還是陳總把頭有見識,這些鬼畫符的鳥字,我就認不得半個。”說完點手喚過工兵營長:“來呀,快給老子準備炸藥,轟平了這番人的屌門!”

卸嶺盜墓自古便是長鋤大鏟,挖開一墓就搗毀一墓,從不顧慮些什麼,當即留下二三十名通曉埋設炮眼的工兵,讓他們在墓門上鑿出孔來炸門。那青石巨門堅硬厚重,一鑿子下去只留一個白點,這種活不是一時片刻就能完工的,其餘的趁機到林子裡吃飯睡覺,養精蓄銳等着進墓倒鬥。

到得下午,最後幾個炮眼的爆破聲響徹羣山,幾千斤的墓門終於被炸開了,只見墓門裡隆隆不斷地冒出許多煙霧,只到玉兔東昇方停。羣盜料定墓道里的晦氣都已被山風吹盡,進去一探,叫了聲苦,原來墓道深處,都被石條堵死,那些石條都大得出奇,小的也有兩百來斤。墓道里卻不好用炸藥強行爆破,只好再派工兵在石上鑿出牛鼻孔來,以粗索拴了,趕着騾馬向外強行拖拽,正所謂“牛牽馬拽,無所不用其極”。

這一來頗耗時間,又費了一晝夜的力氣,急得羅老歪抓耳撓腮,陳瞎子卻早知道這種“斬山爲槨、穿石做藏”的元代古墓就應如此,若沒這般佈置,這幾百年來豈不早就被人盜空了?於是沉住了氣,指揮羣盜一步步地發掘,等把條石都運出去,又鑿破了內側的一道石門,長長的墓道才暴露在眼前。從這些巨石墓門的材料構造來看,都是拆了瓶山上的道觀殿宇,將那些石階石樑堵塞了墓道,防止盜賊,而這段入口處的墓道,離地宮的冥門尚遠,不知還有多少門戶,其間少不了有些機關佈置,當即吩咐衆人,都須放仔細些,萬萬不可大意了。

羣盜一隊隊列在門前,有的揹負了臨時運來的草藥袋子和石灰,用來對付墓中潛藏的毒蟲毒蜃;也有的拖着一架架蜈蚣掛山梯,用來在古墓地宮裡面逢山搭梯,遇水架橋;最前排的每人舉着一大捆稻草,中藏九層皮革,上面都淋透了水,另外羣盜都攜有藤牌,用來遮擋墓中的伏火暗箭;羅老歪手下的部隊也都吸足了大煙,槍中子彈上膛,只等首領一聲令下。

陳瞎子見幾百號手下站在墓道前,不免生出得意之情,這陣勢雖然比不得當年幾十萬大軍挖掘漢代帝陵,可也算得上是可觀。眼看已屬日落西山的卸嶺之盜,如今在自己的帶領下儼然已有中興之象,胸中豪氣頓生,便朗聲對衆人說道:“咱們也不是天生的響馬賊寇,只因當今世道大亂,與其在水深火熱裡苦熬,還不如到綠林道中當回英雄好漢,做出些掙氣的舉動來,也好教世人刮目相看。這墓道後的地宮裡,都是殉葬的金銀財寶,此等明器當真是墓中古屍之物嗎?試問哪一件不是他們從民間搜刮得來?生前受用了,死後還要擺在身邊一同朽爛,難道真以爲頭頂上那個老翁沒有眼睛嗎?如今正是天道循環,我等取之乃是替天行道,這便叫做一報還一報。諸位兄弟,能舉非凡之事的必是豪傑,常言道,膽大能得天下,小心寸步難行,都放開膽子跟我倒鬥去也!”

羣盜應和一聲,跟在盜魁身後進了墓道,羅老歪也拔出槍來,邊走邊替陳瞎子補充了幾句,叫道:“向前的個個有賞,退後的……難免要吃老子的槍子兒。我操他祖奶奶,那些屌般的明器一件別留,都給老子搬回帥府去!”

陳瞎子善會看人面相,知道羅老歪雖然是個急性的活閻王,可他也是綠林道上混出來的,極是講義氣,又兼以後盜墓還得指望陳瞎子,想來不會做反水之事。此時他這盜墓成癮、窺屍有癖的軍閥頭子要跟隨前往地宮,自然無妨,不過守在墓門外的一部分手槍連軍兵,都由羅老歪的一個副官統帥,雖說是他的親信,可也不大讓人放心。他老謀深算,便命紅姑娘帶着一夥卸嶺盜衆留下,以免突生變故。

羣盜用黑布蒙了面,一發擁進墓道。最前邊的一排,是那些舉着整捆長稻草、腰上掛着鴿籠的盜衆,後邊專門有人挑燈照明、火燭、馬燈一應俱全。這墓道原本是煉丹仙殿前的穹頂甬道,古道寬闊平整,能通馬車,兩邊每隔十數步,就都有華表般的石柱,約是一人高矮,原是放置燈盞照明之用。

最近山中雨水多,墓道里面略有滲水,在寂靜黑暗的遠處,發出滴滴答答的響聲。墓門閉得久了,晦氣難以盡除,衆人又擔心這段墓道里有毒蟲機關,所以推進得格外緩慢。每向前一段,就在牆邊的燈柱上留下燈火照明,見到牆壁上有裂縫的,就立刻用石灰堵住。

如此攢行了三四百步,墓道逐漸變寬,但羣盜人多,仍不免覺得呼吸侷促壓抑,燈火也由於空氣不好,顯得十分昏暗。盡頭是道硃紅的磚牆,像城牆般砌嚴了墓道,並不見頂,下面有個圓拱形的城門洞,兩扇帶有銅釘的城門閉合得並不嚴密,門環卻被鐵鏈鎖了。啞巴崑崙摩勒抄起開山斧,上前幾斧子劈下去,就砸斷了那些鎖鏈。

陳瞎子擡手指了指前面,命人用蜈蚣掛山梯頂開銅釘門,幾名盜夥將四架長梯探出,前端頂到門上落力推動,兩扇大門隨着嘎吱吱吱的鏽澀聲響,被緩緩推了開來。盜衆們凝神屏氣,都盯着這道墓門,不知裡面是何光景。可這道墓門剛一洞開,就聽裡面發出一個女子淒厲的尖叫,這女人的慘叫聲在攏音的墓道里聽來格外驚心動魄,羣盜腦瓜皮緊跟着都是一陣發麻。

第七章 起死回生(2)第三十一章 行屍走肉第九章 鐵馬幫(2)第二十一章 逆襲(4)第二十七章 荒島求生(1)第二十八章 龍獺(上)第四章 林家草堂(1)第十章 打字機第五十三章 卸嶺盜魁第五章 三虎同行(2)第六章 鬼葵(1)第一章 翻身鳳凰(2)第十三章 黃皮子(8)第二十一章 兇鐵(下)第十一章 詭絲(1)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5)第十四章 騰雲駕霧第六章 鬼衙門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2)第五章 黑匣子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上)第二章 酉水墓(2)第四十一章 湘西屍王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1)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2)第八章 無盡神道(2)第四十九章 感染擴大第二十三章 登島(2)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4)第十二章 墳冢(1)第二十五章 柱之神殿第八章 絞繩(下)第十九章 猛狗(3)第五章 墳頭村(1)第四十九章 珠母海第二十四章 真實的惡羅海城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2)第十三章 雪山金身木乃伊第十七章 甕城第三十七章 蛇窟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1)第四十九章 秉燭夜行第三十七章 觀山盜骨圖第十八章 龍骨第四章 小鎮裡的秘密第七章 起死回生(3)第四章 老熊嶺義莊第三十章 鬧鬼(上)第八章 絞繩(下)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1)第四十章 有筋無骨(下)第三章 五宗大供第二十六章 球蝦第五章 食人蟻(5)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四十七章 水膽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1)第四十一章 布萊梅樂隊第十二章 滅頂之災第二十五章 柱之神殿第十三章 吊死鬼(4)第十七章 甕城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4)第一章 地仙村古墓第二十八章 龍獺(下)第三十八章 天目第二十八章 龍獺(下)第十四章 九龍回頭棺(4)第十六章 屍油河(2)第十四章 九龍回頭棺(3)第六章 鬼葵(1)第十四章 失蹤(下)第四十六章 金井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3)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3)第三十三章 武候藏兵圖第一章 琉璃廠(上)第八章 青溪防空洞第十六章 古城庫斯科(1)第七章 起死回生(4)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十七章 潮汐(下)第十五章 歐文教授的研究報告(2)第十八章 畫壁(3)第三十六章 燒餅歌第五章 黑匣子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4)第九章 鬼打牆(1)第十七章 聞香玉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3)第二十八章 強敵第二十四章 錦鱗蚦第二十章 地覺(4)第三十七章 觀山盜骨圖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1)告別鬼吹燈的日子第二章 賊頭(3)第二章 黃皮子墳(下)第九章 鬼打牆(5)
第七章 起死回生(2)第三十一章 行屍走肉第九章 鐵馬幫(2)第二十一章 逆襲(4)第二十七章 荒島求生(1)第二十八章 龍獺(上)第四章 林家草堂(1)第十章 打字機第五十三章 卸嶺盜魁第五章 三虎同行(2)第六章 鬼葵(1)第一章 翻身鳳凰(2)第十三章 黃皮子(8)第二十一章 兇鐵(下)第十一章 詭絲(1)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5)第十四章 騰雲駕霧第六章 鬼衙門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2)第五章 黑匣子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上)第二章 酉水墓(2)第四十一章 湘西屍王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1)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2)第八章 無盡神道(2)第四十九章 感染擴大第二十三章 登島(2)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4)第十二章 墳冢(1)第二十五章 柱之神殿第八章 絞繩(下)第十九章 猛狗(3)第五章 墳頭村(1)第四十九章 珠母海第二十四章 真實的惡羅海城第二十一章 蟒腹升棺(2)第十三章 雪山金身木乃伊第十七章 甕城第三十七章 蛇窟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1)第四十九章 秉燭夜行第三十七章 觀山盜骨圖第十八章 龍骨第四章 小鎮裡的秘密第七章 起死回生(3)第四章 老熊嶺義莊第三十章 鬧鬼(上)第八章 絞繩(下)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1)第四十章 有筋無骨(下)第三章 五宗大供第二十六章 球蝦第五章 食人蟻(5)第三十六章 獻王墓第四十七章 水膽第二十六章 撫仙毒蠱(1)第四十一章 布萊梅樂隊第十二章 滅頂之災第二十五章 柱之神殿第十三章 吊死鬼(4)第十七章 甕城第二十四章 瘋狗村遺址(4)第一章 地仙村古墓第二十八章 龍獺(下)第三十八章 天目第二十八章 龍獺(下)第十四章 九龍回頭棺(4)第十六章 屍油河(2)第十四章 九龍回頭棺(3)第六章 鬼葵(1)第十四章 失蹤(下)第四十六章 金井第一章 翡翠雙篆梅花箋(3)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3)第三十三章 武候藏兵圖第一章 琉璃廠(上)第八章 青溪防空洞第十六章 古城庫斯科(1)第七章 起死回生(4)第二十五章 滇王墓(1)第十七章 潮汐(下)第十五章 歐文教授的研究報告(2)第十八章 畫壁(3)第三十六章 燒餅歌第五章 黑匣子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4)第九章 鬼打牆(1)第十七章 聞香玉第八章 古平崗老宅(3)第二十八章 強敵第二十四章 錦鱗蚦第二十章 地覺(4)第三十七章 觀山盜骨圖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1)告別鬼吹燈的日子第二章 賊頭(3)第二章 黃皮子墳(下)第九章 鬼打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