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歸來

過後趙瑋在外面打聽了一下,原來汪東昇在西北鎮守多年,一直做得不錯,雖然與趙玦關係曾經很好,但近幾年也很少再來往了。謀逆之事,他就沒有參與的動靜,親近穎王那邊的一名西北將領,平日還跟他有些矛盾。綜上所述,汪東昇就成了新皇與朝臣眼中可以信得過的武將。

穎王與朱麗嬪的雙重叛亂,因爲洪文成與趙玦的存在,牽連了不少軍中將領。無論遼東、西北還是各地駐軍,都有武將被牽連在內。幸好大部分只是中下層的武官,而且人數不算太多,纔不至於造成軍隊大動盪,但也足夠讓人膽戰心驚的了。遼東邊城可以算是其中的重災區,接連有好幾位不同級別的文武官員落馬。清人會選擇在今年秋天南下入侵大楚,其實也是瞅準了這時候的遼東邊城防守空虛。若不是有範本章這位原廣平王府親衛長坐鎮大局,出人意料地把清兵打垮了,後果也許會不堪設想。

新皇不是個心存僥倖之人,江南遇險讓他更加認識到,發現了別人的敵意卻不及時加以防範,只會讓自己陷入危險。因此他馬上就開始調兵遣將,從其他地區調來信得過的武將補充到遼東的缺口上。西北平靜多年,又還有其他將領鎮守,只調走一個汪東昇,影響不大。再從其他省份調來另兩名將領,湊成三個人,恰好能補上遼東三個空出來的軍職。不過,並不一定是三個人都要調到遼東去。禁中也有忠於皇室的武將,也許會派一個過去,順便充作帝王耳目。而外地調來的人之一剛好補上這個缺。至於三個人中,哪兩個要去遼東,哪一個要留守京中,還未有定論。根據路上的距離,這三人都已經各自出發了,應該會在臘月前抵達京城。他們還帶了家眷和許多行李,趕路速度自然會慢一些。

說來倒也巧。這三名將領多少都與趙老郡公有些聯繫,汪東昇是他舊部之子,也算是他的舊部。還受過他的撫養之恩,另兩位,一人是他舊部的親兄弟,另一人則是武舉出身。剛好那一屆武舉。是趙老郡公做的主考官。

張氏聽了孫子的回稟後,沉默了一會兒才說:“那日聽汪家管家的口風,他們似乎很篤定,江東昇會是留京的那一個。”

趙瑋想了想:“那孫兒再去問問魯叔。他在禁中當值,消息想必比別處靈通些。”

張氏點點頭:“這樣也好。說來自打老郡公去世後,汪東昇就沒再跟咱們這邊來往了,跟趙玦那邊似乎也在明面上斷了聯繫,還有其他老郡公的舊部們。都曾寫信跟我提過,說汪東昇如今待他們也冷淡得很。連年禮都不送,別人送了禮去,他們雖回了禮,可都是些尋常物件,還連封問好的信都不捎,直接讓送禮過去的家人帶聲好就算了。舊日故人裡頭,就只有兩人還跟他每年通信,四季年節走禮。那兩人,正好一人在五城兵馬司,另一人在大內當值。”

趙琇聽了,心裡不由覺得,這個汪東昇也挺有心計的。其他人都斷了聯繫,只留下這兩個通信對象,在五城兵馬司的那位可以讓他知道京中形勢,在大內的那一位,則可以透露皇帝與朝廷的動向,他就算遠在西北,也不會對朝中的格局一無所知。

那麼他家管家篤定自家主人會留守京中,莫非也是得到了什麼內部消息?

又過了兩日,趙瑋從魯雲鵬處探聽到一點內部消息。新皇如今對範本章十分信任,決心再調人過去填補遼東邊城缺口時,一定要先徵求他的意見,不會調個與他唱反調或是處不好的人。範本章是廣平王府親衛長出身,新皇本就自幼與他相熟,對他是素來信任的。他本人家世不顯,姻親平平,在朝中除了廣平王,就沒跟任何勢力有所勾連,而廣平王又是皇室公認的新皇擁護者。比起其他高級將領,範本章無疑更值得信任。他本人的能力又出衆,有軍功,有威望,更重要的是,在邊城數年,他已經不顯山不露水地收服了趙家舊部,直接把這一支軍中力量給收歸到皇室手中。

趙家舊部雖然有洪文成這匹害羣之馬,但參與謀逆的人並不多。洪文成會生出謀逆之心,原因除了他本人的野心之外,也是因爲他失散多年的親妹妹陰差陽錯地進了穎王府做丫頭,後來又被穎王收了房,做了侍妾。他爲了這個唯一的親人做出了錯誤的選擇。但其他趙家核心舊部,沒有一個犯糊塗,參與到謀逆中,只有兩名四五品的外圍將領受到了牽連,但因爲涉足不深,最後只是革職了事。原本趙郡公的人馬,很大程度上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如今趙家當家人是趙瑋這個少年,又是從小讀書識字,打算要走科舉仕途的,與舊部們幾乎沒有親近的來往,將來接手這部分勢力的可能性不高。新皇平順地接手了這支力量,自然是意外之喜。

新皇希望派去遼東的人不會與範本章產生矛盾,同樣的,也不希望派去的人跟趙家舊部產生矛盾,因此纔會特地挑選與趙家有舊之人。趙家舊部的忠誠可信,範本章本身就是皇室的人,再派一個禁中武將去輔佐他,便可保萬無一失。新皇可不希望,守將們在提防外敵之餘,還要分心應付內部的權利鬥爭。

汪東昇出身趙家舊部,但在趙玦的事情上,他與其他趙家舊部有所矛盾,近十年來又與後者疏於來往。如果新皇因爲這個原因,不打算派他去遼東,也是可以理解的。

張氏聽了孫子的話後,就嘆了口氣:“皇上用心良苦。我得給遼東那幾個人都寫封信去,讓他們好生輔佐範將軍。聽朝廷命令行事,禦敵於國門之外。”

趙瑋與趙琇對視了一眼,都順從地應了一聲。然後一人奉上信紙,另一人磨墨,侍候着張氏寫起信來。

其實他們都清楚。從他們離開建南侯府,南下回老家奉賢的那一天起,就已經不可能再接手祖父留下來的那支力量了。與其被皇室猜忌,還不如乖乖擺出謙恭的態度,趙瑋的才幹。本來就不在行軍打仗上頭。

趙瑋看着祖母寫信,腦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算算時間,差不多是在廣平王救起他們祖孫三人。送還奉賢老家時起,範本章就離開了廣平王府親衛長的職位,北上遼東任職邊將。難不成當時廣平王就有意讓他去籠絡趙家舊部嗎?當時廣平王還是皇儲的大熱人選,他這麼做。是不是也打算將趙家舊部收歸皇室呢?

不過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就很快被他拋到腦後去了。就算廣平王真的這麼做了,也不是壞事。當時繼承祖父爵位的是趙炯,如果沒有範本章,趙家舊部被趙炯父子利用來做了什麼大逆不道之事,豈不是壞了祖父一世英名?趙家更有可能大禍臨頭。廣平王當年的安排,實在是用心良苦,不僅僅是救了他們祖孫三人而已。如此大恩,他還有什麼可猜忌的呢?

信寫好就很快發了出去。轉眼間就進了九月。沒過幾日就是重陽佳節了。柱國將軍府的曹老夫人讓人送了帖子到趙家來,邀張氏祖孫三人重陽去曹家在西山的莊子小住。順道賞秋景,品嚐菊花糕、菊花酒,還可以去西山禮佛。

張氏大爲心動,但還免不了要問趙琇與趙瑋的意思。趙瑋笑道:“祖母做主就是,聽起來似乎很有趣。”趙琇也覺得出去玩玩也好,不過她還想知道,高楨重陽節怎麼過?便派人給他捎了封信。高楨回信說,重陽節照皇家慣例,是要登景山觀秋景的,他們父子又要進宮去了。

趙琇便對張氏嘆道:“廣平王父子倆雖然很受太后皇上重視,但每逢過節都要進宮去,參加那些大典儀式,也怪慘的,連清清靜靜吃頓飯都不行。”

張氏瞪了孫女一眼:“不許胡說。這是太后與皇上的恩典,王爺與世子都聖眷極隆,怎麼會慘呢?”

趙琇抿着嘴笑而不語。

曹家定了九月初八一大早就出發,兩家約好在德勝門外會合,如今已經是初六了,趙家人得先準備行囊。到時候祖孫三人預定要在西山住上三四日,到了九月十一日方纔回城,要預備的東西不少。

就在趙琇祖孫三人忙亂之際,汪東昇一行人也抵達了京城。汪東昇擡頭看向前方高高的城牆,心中一陣激動。離京十幾年,他終於又回到了家鄉!

汪家管家早就在城門外等候多時,見到主人來了,激動地迎上去請安問好,又說:“房子都打掃乾淨了,也預備下了酒菜,就等將軍、老太太、太太、少爺們回來呢!”

汪東昇點點頭,說:“你辛苦了。”

那管家眼圈紅了:“小的不辛苦,將軍和老太太、太太、少爺們路上才辛苦了。等回了家,先好好洗洗,吃飽喝足,歇上一夜,明兒還要去給老太爺上香呢。”

汪東昇感嘆道:“十幾年沒回來看過父親了,如今我衣錦還鄉,父親在九泉之下,不知會不會感到欣慰?”

這時從後頭女眷的馬車那邊跑來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廝:“將軍,老太太問,是不是管家來了?前些日子送去侯府的東西,趙老夫人可收了麼?”

管家頓時面露難色:“這……”他悄悄地看了汪東昇一眼:“小的好說歹說,趙老夫人就是不肯收,說是在京中做官,開銷比西北大,讓將軍留着自個兒用。小的沒辦法,只好把東西都拉回去了……”

汪東昇衝那小廝擺了擺手:“去讓老太太安心,我會盡快帶着禮物去給趙老夫人請安的。這些年多有怠慢之處,我定要去賠個不是。”

小廝領命去了,老太太聽了回報後,沒說什麼,也沒再派小廝過來跟兒子說話。

汪東昇知道母親心中不豫,只能讓人通知妻子過去安撫,自己則下令家人趕車入城。但他本人卻示意管家湊近了自己,壓低聲音問:“趙家小長房那邊……如今是個什麼境況?你可曾打聽過?”

“是。”管家小聲回答,“趙家大太太帶着五個孫子孫女,還有玦大爺的妾室小錢姨娘,如今就住在前門大街外頭張善家衚衕裡,房子是租的。當日他們在大牢裡,是趙老夫人命小侯爺把幾個小的贖出來了,其中玦大爺嫡出的湘姐兒出來後,又籌了銀子,把大太太給贖了出去,只留下小錢姨娘。後來是演哥兒把小錢姨娘在流放路上贖回來了。小侯爺給了澤哥兒一家文房鋪子,每月給五兩銀子工錢,此外再不管別的。近日演哥兒也進了鋪子,每月領三兩工錢,因此他們日子還算勉強過得。不過最近房東要收回房子,要他們搬走,兩廂里正鬧着呢。看情形,澤哥兒是打算要退一步了,已經在永光寺附近租了房子,只是大太太還不肯搬走。小的打聽過,那房東忽然翻臉,似乎是朝中馮御史的太太指使的,因大太太惹惱了馮太太的妹子霍太太,馮太太幫着妹妹外甥出氣呢。”

汪東昇只覺得亂七八糟的:“一個月有八兩入息,他們還只是勉強過得?”

管家的聲音更小了:“他家除了大太太與五位少爺、小姐,還有三個丫頭,四名老僕,都是舊日婢僕。大太太和湘姐兒……在吃穿用度上又講究了些……”

汪東昇頓時頭痛起來。(。)

第128章 將至第583章 告狀第595章 病倒第388章 探望第47章 不安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133章 改道第395章 偶遇第343章 醒悟第94章 招供第96章 衝突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401章 反轉第580章 不忿第394章 威脅第441章 行船第416章 起意第362章 憂慮第380章 緣由第591章 新生第105章 投資項目第429章 說客第315章 謝禮第599章 臂膀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598章 選擇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261章 告密第211章 書與茶第492章 新友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49章 碧蓮第76章 察覺第48章 盧媽第158章 追捕第549章 處置第486章 自薦第546章 無賴第512章 嘉獎第478章 害臊第394章 威脅第260章 淤青第468章 積極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574章 壯大第457章 體會第241章 小丫頭第410章 倒打第226章 東昇第600章 上任第452章 退親第472章 死纏第497章 遷移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566章 見識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590章 喜訊第498章 信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469章 守歲第345章 備宴第601章 喜訊第588章 黑鍋第611章 泄露第25章 庸醫第593章 帖子第276章 禮物第76章 察覺第556章 請期第482章 賞燈第61章 提點第515章 反應第11章 風雨欲來第232章 山居第433章 失落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40章 做戲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312章 圖書館第140章 厚臉皮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31章 回到老宅第338章 握手第88章 不甘第127章 準備第146章 平定第564章 做媒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217章 新店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393章 私會第48章 盧媽第355章 警告第266章 知不知第610章 發難
第128章 將至第583章 告狀第595章 病倒第388章 探望第47章 不安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133章 改道第395章 偶遇第343章 醒悟第94章 招供第96章 衝突第56章 管家是個技術活第401章 反轉第580章 不忿第394章 威脅第441章 行船第416章 起意第362章 憂慮第380章 緣由第591章 新生第105章 投資項目第429章 說客第315章 謝禮第599章 臂膀第291章 臘八會(五)第598章 選擇第155章 腦補少女與面癱少年第261章 告密第211章 書與茶第492章 新友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49章 碧蓮第76章 察覺第48章 盧媽第158章 追捕第549章 處置第486章 自薦第546章 無賴第512章 嘉獎第478章 害臊第394章 威脅第260章 淤青第468章 積極第129章 太子入城第64章 分析與騙局第574章 壯大第457章 體會第241章 小丫頭第410章 倒打第226章 東昇第600章 上任第452章 退親第472章 死纏第497章 遷移第131章 不速之客第566章 見識第301章 孝順孫子第590章 喜訊第498章 信第272章 太后的因果論第469章 守歲第345章 備宴第601章 喜訊第588章 黑鍋第611章 泄露第25章 庸醫第593章 帖子第276章 禮物第76章 察覺第556章 請期第482章 賞燈第61章 提點第515章 反應第11章 風雨欲來第232章 山居第433章 失落第98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66章 宗族大會(二)第40章 做戲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115章 張氏的憂慮第65章 宗族大會(一)第312章 圖書館第140章 厚臉皮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464章 搭訕招術第31章 回到老宅第338章 握手第88章 不甘第127章 準備第146章 平定第564章 做媒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217章 新店第116章 格溫妮絲第393章 私會第48章 盧媽第355章 警告第266章 知不知第610章 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