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心急

送走了高楨,趙琇就有些神思不屬地,早飯也沒能好好吃,草草吃了碗小米粥,揀了塊江米糕吃了就算了。

張氏見狀就忍不住嘆氣:“吃飯的時候就好好吃,胡思亂想些什麼?難不成是世子方纔跟你說了什麼話?”

趙琇臉一紅,連忙道:“沒有,他挑了畫就走了。”

張氏忍不住抱怨:“世子真是的,你們一年一年地大了,不比從前年紀還小,常在一處,別人只當你們投緣,不會說什麼閒話。如今他也是當家立事的人了,很該守禮些纔是。雖說是通家之好,但該有的規矩還是要有的。若實在有心,就把該辦的事早日辦了,名份早定,他再來找你,我也不會攔着。否則總是這樣,說來就來,也沒個忌諱。我不忍心說什麼,可將來見了太后,又怎麼好意思?”

趙琇的臉紅得快要滴出血來了,連忙轉移話題:“祖母真的誤會了,世子其實……剛纔有說兩件正事,我正不知該怎麼辦呢。汾陽王和太妃馬上就要進京了,世子說太妃大約要進宮陪太后娘娘小住,咱們家要不要早點上門問個安呢?”

張氏果然被轉移了注意力:“真的?我也算着他們該到京了。再不來,都快趕不上新年大朝了。既如此,就打發個人到城門口盯着,汾陽王與太妃一到,我們馬上遞了帖子過去。至於是不是上門問安……既然太妃可能要入宮去住,那我們還是先問問太妃的意思吧。若是她實在沒空閒,我們自然不好打擾,等太妃出了宮再見也無妨。”

至於太妃入宮期間,王府裡就只有汾陽王了。她們是女眷,沒理由上門,要問安也是趙瑋去。不過趙瑋如今有差事在身,倒是需要稍稍避個嫌,還是不去的好,遞個帖子問候一聲。也就罷了。

趙琇其實早就得高楨面授機宜,知道該怎麼應對汾陽王母子入京之事,此時提出來,不過是轉移張氏注意力罷了。自然是隻有笑着附和的份。至於到時具體如何行事,依張氏的吩咐去辦也不要緊,反正還要看太妃的意思。

趙琇又跟張氏提起了鍾家二房進京的事:“我想世子本是有心照應他們母子的,可惜鍾大姑娘又跑出來礙事。世子不耐煩見她,便連鍾家二房的人也不見了。我心裡想。世子既有意擡舉鍾家二少爺,如今他不方便,我們幫一把又有何妨?只是鍾家名聲不佳,我們家也不必跟他們明着來往。想那鍾二少爺受惡客打攪,也不知能不能靜心讀書。他家離京已有兩年,處境正艱難。咱們家別的事幫不上忙,卻可以請王府的人遞個話,讓他到書館裡去看書,如何?不管是多看幾篇名家大作,還是多認識幾個飽學之士。都對他有好處。眼下正值臘月,新年裡書館的人也少,他去了,也可以安安靜靜多看幾本書。”

張氏聽了也連連點頭:“這樣也好,只別叫鍾家二爺以外的人知道是我們家的意思就好。那鍾大姑娘當年真真是聲名狼藉,虧她也好意思再次出現在京城裡,又擺出這一副不知羞的模樣。虧得她當年也是京城裡有名聲的官家閨秀,怎的連一點廉恥都沒有?若真要請王府的人給鍾家二房遞話,還得提醒鍾家二爺一聲。有這樣一個姐姐在他家,當心傳出些什麼閒話來。連累了他的名聲。他若真有心科舉入仕,需得謹慎些才行。”

趙琇便打發人給廣平王府的王總管遞了信,王總管心領神會,就趁着送東西的機會暗示了鍾雅越一番。鍾雅越來京後。一直埋頭苦讀,因擔心被人認出來,會受到恥笑,所以也很少跟外人往來,不過是見過三兩位昔日好友罷了。這幾位好友對他還好,也沒有小看了他。反而爲他中舉而高興。從這些好友口中,他聽說了明知書館的大名,早有心去見識一番,只是不知道在哪裡,又不好意思請人帶路。如今得了王府的示意,他怎會不歡喜?順便還能躲開家中某些煩心的人。

至於王總管的另一個暗示,他也明白。其實他何嘗不想擺脫那位堂姐?可她與那兩個老僕動不動就祭出鍾老太太與鍾大老爺、鍾大太太來,甚至連他的親生父親鍾二老爺,也不知聽了誰的枕邊風,寫信來交待他好生照看姐姐。有長輩與父親之命在上,他能奈何得了誰?只能避開罷了。

不過……若她只是在宅子裡鬧鬧,他可以避,但如果她行事果真影響到了他的仕途,那他就真的不能坐視不管了。高楨願意擡舉他,那也不是沒有條件的。

鍾雅緻並不知道王總管上門來跟堂弟說了些什麼,還想找機會搭個話,打聽一下廣平王父子幾時回王府。鍾雅清卻沒給她這個機會,明晃晃地擋在她面前:“那是外男,你一個修行之人,跑去見外男做什麼?你不要臉,我們還要呢!”

鍾雅緻近來總被她針對,早就煩得要死了,皺着眉頭冷聲道:“二妹讓開,我有正經事要跟王總管說,你別攔着我。什麼外男不外男的?那是王總管!”

鍾雅清嗤笑一聲:“王總管怎麼了?他又不是太監!你能有什麼正經事?別又是妄想做廣平王世子妃了吧?姐姐也打盆水來照一照自己的臉,看你配不配?!”

鍾雅緻氣得直跺腳,不想再跟堂妹說話,就要衝到外院去,被鍾雅清死死攔住。等到她好不容易擺脫了對方來到前院,王總管已經走了。

鍾雅越漫不經心地收拾着書箱,看了她一眼:“大姐姐既是修行之人,就好生在房間裡唸經吧,只當是爲你下輩子祈福了。外頭的事不是你應該管的。”

鍾雅緻忍着氣,強笑着對他說:“二弟這話說錯了,我進京來是帶着長輩的吩咐……”

“長輩們只說了讓你到我們家來過年。”鍾雅越冷聲道,“除此之外,再沒別的話。姐姐要是不想在我們家裡過年,那也無妨,我會派人把姐姐送回修行之處的。若是姐姐的僕人不聽話,我可以請王府的人代勞。姐姐覺得如何?”

鍾雅緻氣得臉色發白:“你這是在威脅我?!你忘了二叔的信裡都交代了什麼?!”

鍾雅越笑笑:“父親確實有交代,可是王爺與世子的意思也不能違呀。姐姐放心,我會向父親寫信說明原委的。有王爺與世子的吩咐。父親想必也不會責怪我。”

鍾家兩房都渴望着能與廣平王府和解,重新走動起來。若鍾雅越真的祭出廣平王與高楨做擋箭牌,鍾二老爺肯定只有附和的份。鍾老太太與鍾大老爺、鍾大太太難道還能說什麼?鍾雅緻深知他們的想法,就算再生氣。也只能幹瞪着眼。

她最終還是灰溜溜地回了房間,心裡卻在焦急無比。她如今早就不指望能做世子妃了,就算想做高楨的側室,想必也是不成的。可若她再不想個法子,難道真要她一輩子青燈古佛?庵堂裡的生活既清苦。又不自由,她只能待在一間小小的院子裡,成天粗布淄衣,敲經唸佛,洗衣做飯砍柴都要自己動手,寒冬臘月也不例外,連個服侍的人都沒有。這種日子她實在無法忍受了。無論如何,她也要求得廣平王父子的原諒。只要他們願意爲她做主,配一門親事,哪怕男方身份稍差一些也無妨。

她也萬萬想不到。自己居然有一天會委屈到了這個地步。可那又怎麼樣呢?誰叫她苦命?早知如此,當初還不如乖乖嫁給山陰侯,橫豎正室是個短命的,她就算做了側室,也不會受誰的氣。山陰侯府雖說沒有自由,可至少還有錦衣玉食……

隔日,汾陽王母子進了京。趙琇得了消息,便跟張氏說了一聲,遞了張帖子到京城裡的汾陽王府去。不過一日,汾陽王太妃就打發了兩個婆子到建南侯府來。謝過她們祖孫的好意,又想接趙琇過去小聚。至於張氏,因今日天下大雪,太妃擔心張氏身體受不了。就讓她別過來了。

張氏嘆了一聲“太妃真是太體貼了”,也沒堅持。其實她也不習慣雪天出門呢。她如今就窩在暖閣炕上,連房間門都不敢出。趙琇笑着答應了,換了一身衣裳,帶上事先準備好的幾樣禮物,便上了汾陽王府的馬車。探望汾陽王太妃去了。

太妃氣色尚好,不過比分別的時候略瘦了些。聽聞她在路上感染了風寒,趙琇還擔心地問起。太妃微笑道:“不過就是一點小小的傷風,王爺小題大做,非要我在驛館裡多休養幾日,才耽誤了行程。如今早就無事了,我吃好喝好的,精神着呢。方纔太醫纔來給我把過平安脈。若我的病還沒好,皇上又怎會放心召我進宮陪太后住呢?”

趙琇聞言也放下心來,爲她恢復健康而高興。兩人說了些分別後的事,太妃又提了她走後,上海慈賢會的一些活動,大約聊了小半個時辰,趙琇見她的大丫頭在門外晃了兩回,似乎有事要回稟,卻又不好進來,便很有眼色地提出告辭了。

太妃也沒多留,還說:“新年大朝時,想必你祖母也會進宮,到時候再尋機說話吧。無論如何,我在宮裡也不會住得太久的,等回了王府再聚。”

趙琇恭敬行過大禮,退了出來,自有王府的婆子領她出門。半路上,她遇到兩個衣着華貴的婦人從大門方向過來,猜測也是前來拜會太妃的客人,見她們盯着自己看,便笑着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就繼續往前走了。

那兩名婦人盯了她的背影幾眼,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也不多說,就先去見了太妃。

太妃其實有點累,但親戚晚輩來請安,她又不好不見,只得讓她們進來,行了禮,又坐下聊天。她問候她們的婆婆:“臨沂大長公主身體可好?”

兩位馬少夫人不約而同地說“好”,又說了些大長公主平日吃藥的話。年輕些的那位馬二夫人就忍不住問了:“太妃,方纔出去的那一位,是哪家的侄女兒?我怎麼覺得有些眼生呢?”

太妃笑笑:“這不是我們高家的女孩兒,是建南侯之妹趙姑娘。我與她祖孫二人在南邊認識,交情很好。她知道我進了京,便過來請安,真是有心。”

兩位馬少夫人又交換了一個眼色,便不約而同地沉默起來。

太妃見狀詫異:“怎麼?有什麼問題麼?”。

第561章 投誠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556章 請期第92章 實行第392章 新聞第422章 勸姐第562章 離去第397章 疑心第226章 東昇第89章 盧家內訌第400章 夜第231章 秋景第445章 米家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618章 胡姑娘第74章 意外來客第48章 盧媽第540章 計劃第606章 喊冤第498章 信第313章 許諾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582章 傳遍第413章 流言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39章 朱氏麗嬪第540章 計劃第21章 好戲第471章 傳言第430章 再召見第486章 自薦第441章 行船第493章 進展第515章 反應第99章 逃奴第551章 顧慮第2章 老姨奶奶第593章 帖子第391章 建議第175章 自薦第36章 奏本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336章 送書第336章 送書第39章 朱氏麗嬪第275章 邀請第488章 動手第599章 臂膀第251章 小病第91章 兄妹定計第251章 小病第428章 相邀第548章 關門第92章 實行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199章 對峙第86章 歸來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494章 猶豫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598章 選擇第264章 表白第379章 帝后第154章 棉襖第258章 後續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603章 勸母第345章 備宴第244章 調查第435章 人事第21章 好戲第311章 偶遇第438章 還價第469章 守歲第1章 建南侯府第351章 獨對第302章 告密第550章 喜脈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76章 察覺第396章 投契第442章 遊趣第481章 疑惑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435章 人事第387章 通信第428章 相邀第440章 出發第284章 遺案第461章 盛況第256章 借書第605章 告誡第388章 探望第413章 流言第267章 心虛第17章 小人讒言第387章 通信第110章 新太子
第561章 投誠第289章 臘八會(三)第556章 請期第92章 實行第392章 新聞第422章 勸姐第562章 離去第397章 疑心第226章 東昇第89章 盧家內訌第400章 夜第231章 秋景第445章 米家第112章 鍾家盤算第333章 破綻處處第618章 胡姑娘第74章 意外來客第48章 盧媽第540章 計劃第606章 喊冤第498章 信第313章 許諾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582章 傳遍第413章 流言第100章 宗房內鬨第39章 朱氏麗嬪第540章 計劃第21章 好戲第471章 傳言第430章 再召見第486章 自薦第441章 行船第493章 進展第515章 反應第99章 逃奴第551章 顧慮第2章 老姨奶奶第593章 帖子第391章 建議第175章 自薦第36章 奏本第432章 陰差陽錯第336章 送書第336章 送書第39章 朱氏麗嬪第275章 邀請第488章 動手第599章 臂膀第251章 小病第91章 兄妹定計第251章 小病第428章 相邀第548章 關門第92章 實行第491章 百花生日第199章 對峙第86章 歸來第206章 族人進京第119章 回心轉意第494章 猶豫第70章 趙煜的小算盤第598章 選擇第264章 表白第379章 帝后第154章 棉襖第258章 後續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603章 勸母第345章 備宴第244章 調查第435章 人事第21章 好戲第311章 偶遇第438章 還價第469章 守歲第1章 建南侯府第351章 獨對第302章 告密第550章 喜脈第141章 皇帝清醒第76章 察覺第396章 投契第442章 遊趣第481章 疑惑第296章 厚此薄彼第435章 人事第387章 通信第428章 相邀第440章 出發第284章 遺案第461章 盛況第256章 借書第605章 告誡第388章 探望第413章 流言第267章 心虛第17章 小人讒言第387章 通信第110章 新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