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煙霧彈

元2016年7月11日,北京時間下430。

隨着日本外相在兩個小時前發表了措詞強硬、暗示爆發軍事衝突可能性的外交聲明之後,全世界新聞媒體的注意力都鎖定在了共和國外交部身上。

兩個小時的沉默,足以讓守候在外交部新聞發佈中心外的記者心底發涼。

過去大半年裡,共和國與日本發生了數次衝突,幾乎每次都是共和國率先發表措詞強硬的外交聲明,以日本做出重大讓步收場。聯想到去年安理會大會上,共和國否決了擴大常任理事國規模的提案,滅絕了日本的入常夢想。幾乎沒人懷疑,共和國將再次揮起大棒,給日本一點顏色看看。

在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宣佈召開新聞發佈會之前,幾家知名電視臺都做了分析評論。

CNN的觀點最爲激進,認爲共和國的態度將更加強硬,不但不會做出絲毫讓步,還會趁此機會收復釣魚島。

幾家歐洲電視臺的評論要相對溫和一些,認爲爆發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

最引人矚目的是日本共同社發表的兩篇社論。

在其中的一篇社論中,重點分析了中日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以及由此產生的嚴重後果。按照該社論的分析,中日戰爭會對兩國經濟產生災難性的影響,不但處於水深火熱中的日本經濟將遭受重創,正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中國經濟也將遭受滅頂之災。在此情況下,除非局勢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雙方不會輕啓戰端。該社論還闡述了因爲偶然因素爆發戰爭的可能性,着重強調即便爆發戰爭,也會因爲日本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以及共和國不具備與美國直接抗衡的能力,只是一場小規模的局部戰爭,不會演變成中日之間的全面戰爭,更不會發展成世界大戰。

因爲共同社是日本的官方媒體,所以可以從這篇社論中看出日本的官方態度。

如同其民族本性一樣,日本既希望從衝突中獲得好處,又害怕承受慘重損失。整篇社論都在強調“美日同盟”的重要性、闡述美國對中日衝突的巨大影響。這讓人不得不相信,日本政府嚴重缺乏自信,支持其強硬態度的信心來自美國。

另外一篇社論着重分析瞭如果爆發軍事衝突。雙方可能採取地戰略戰術。

與前一篇社論完全不同。這篇出自某位日本海上自衛隊退役佐官地社論充滿了自信。甚至自大自滿。

按照社論分析。雙方將主要動用艦隊與航空兵。地面部隊參戰地可能性爲零。

在艦隊決戰方面。擁4直升機驅逐艦、8艘防空驅逐艦、24多用途驅逐艦。編成四支“九十艦隊”地日本海上自衛隊擁有絕對地兵力與戰力優勢。如果交戰對手是共和國地東海艦隊。一支“九十艦隊”就能取勝。兩支“九十艦隊”則能獲得完勝。

空中作戰方面。擁有24架F-2200多架F-15-2戰鬥機、十多架預警機地日本空中自衛隊能夠在23個小時之內擊敗共和國地空中力量。奪取戰場制空權。擊潰共和國海上艦隊。

該社論最終得出地結論是。日本海自與空自能在3小時內殲滅敵人!

表面上看,這篇社論說得不無道理,可深入分析就能發現問題。

日本海自退役佐官強調了日本軍事力量的優勢力量,故意迴避了弱視力量。暫且不論共和國東海艦隊的數十艘海面戰艦是不是擺設、南海艦隊與北海艦隊會不會參戰、共和國海軍航空兵與空軍的數百架先進戰機有多強的作戰能力,單看雙方潛艇兵力,日本就差得太遠了。

共和國海軍至少能夠調動六艘攻擊核潛艇、十幾艘常規潛艇,日本海自僅有十多艘常規潛艇。雙方的兵力規模不在一個級別上,作戰能力更不在同一水平上,日本海自差得太遠了。算上神出鬼沒、在一年前幹掉了印度海軍的“殲擊者”號核潛艇與兩艘航母的“劍魚”號全電動潛艇,日本海自的水下戰力沒有任何勝算可言。

作戰經驗方面,雙方也不可同日而語。

共和國海軍與空軍剛剛參加了第四次印巴戰爭,大批官兵、特別是航空兵飛行員經歷了戰火的考驗,獲得了實戰經驗。日本自衛隊的官兵數十年沒上過戰場,即便訓練強度在世界上數一數二、每年參加數次大型軍事演習,但是訓練與演習不但無法讓官兵接受戰火的洗禮,也無法取代實戰產生的錘鍊作用。

無論中日間會不會爆發戰爭、最終的勝負如何、會產生哪些影響,共同社的社論只具有有限的參考價值,共和國的態度才具有關鍵作用。

445,黃國巍步入新聞發佈會場。

,今天只是新聞發佈會,外長不接受任何提問。”

隨着外交部發言人宣佈會場紀律,黃國巍走上前臺,新聞發佈會比預定時間提前十分鐘召開。

“大家好,我是共和國外交部長黃國巍。”簡短的開場白、嚴肅的語氣、穩重的神態,黃國巍沒讓到場記者失望。“幾個小時前,我國民間人士在釣魚島遭到日方野蠻炮擊。我代表共和國國務院,強烈譴責日方的野蠻、血腥與暴力行徑,要求日方嚴厲懲處有關人員,給我國政府、我國人民一個交代。”

會場的氣氛緊張起來,記者紛紛將鏡頭對準黃國巍,期待外長的下一句話。

“自古以來,釣魚島就爲我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早在明朝永樂年間,該島就屬於中國,在歷史文獻中有明確記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釣魚島隨同臺灣列島歸還中國。根據《聯合國大陸架公約》,釣魚島理應爲臺灣島的一部分。日方長期侵佔釣魚島,驅逐我國漁民,野蠻對付我國公民,製造國際事端,引發國家紛爭。長期以來,我方本着與日本發展睦鄰友好關係、和平解決爭端的原則,數次提出合理要求,均遭到日方蠻橫拒絕。在此,我們要求日本遵守《波茨坦公告》、遵守有關國際公約,做出明智的選擇。我方願意與日本就領土領海爭端進行切實的、深入的、開誠佈公的談判協商,通過和平方式解決雙邊爭端,化解矛盾與衝突。我方希望日方能夠尊重中國人民的感情,考慮中日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共同解決矛盾,發展友誼。”

黃國巍的話剛落音,會場就炸堂了。

片刻的沉默後,上百名外國記者首先起身提問。

“外長先生,能具體說明貴國的態度嗎?”

“外長先生,這是否表明貴國願意做出重大讓步?”

“外長先生,該聲明是否表明貴國準備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

“外長先生,貴國是否放棄了軍事手段?”

……

“各位,這是新聞發佈會,不是記者招待會,請各位遵守會場秩序。”

新聞發言人擋住記者的時候,黃國巍從側門離開會場,鑽進了外交部大樓。

共和國的外交聲明只能用“出人意料”來形容。十分鐘之內,全球數十家知名電視臺輪番報道了相關新聞。十五分鐘不到,網絡上出現了詳細評論。半小時後,《泰士報》率先在頭版頭條刊登最新報道。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西半球所有在上午發行的報紙都做了相關報道。

戰爭,還是和平?

下午530,也就在外交部發表聲明後不到半個小時,共和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發表了一條消息。

爲了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共和國海軍東海艦隊與相關作戰部隊進入戰備狀態。

戰爭,還是和平!?

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就算是最有資格的軍事與外交評論員都無法解讀共和國外交部與國防部先後發表的兩則聲明。

一時間,衆說紛紜,東海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美國總統羅迪克在吃早飯的時候看了相關新聞報道,聽取了CIA~任局長納伊德的簡報。

對這位高舉“反恐大旗”的美國總統來說,東海局勢遠沒有外界傳聞的那麼簡單。

通過軍事偵察衛星網絡,CIA與美軍聯合參謀部掌握着共和**隊的一舉一動。東海艦隊傾巢而出、南海艦隊正在集結、北海艦隊也做好了出港準備,超過20艘潛艇悄悄離港,部署在大陸東部與東南沿海地區的作戰飛機多達300。

這是簡單的防範措施嗎?鬼才相信。

東京時間晚上8,日本首相小澤接到了羅迪克打來的熱線電話。

幾個小時中,這位上任後沒有太大作爲的日本首相如坐鍼氈。收看了相關新聞報道,聽取了官房廳長官的情況介紹,小澤更是如芒在背。

幾年來急轉直下的中日關係讓小澤不得不相信,共和國元首是絕對的鷹派領袖。一年前的南亞戰爭讓小澤不得不重新衡量共和國的軍事實力,對日本的國防力量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兩則含義完全相反的聲明,讓小澤寢食難安。

接到羅迪克的電話,日本首相才鬆了口氣。“美日同盟”是日本的基本政策,只要美國肯拔刀相助,就沒有什麼值得擔心。

此時,一架遠程海上巡邏機正以每小時650米的速度向釣魚島方向飛去。

今日30更,殺上更新狀元榜第一位置,

第29章 穩定因素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6章 試驗部隊第22章 用心險惡第32章 差距第19章 遷都問題第5章 區別對待第6章 會錯意第100章 杯弓蛇影第26章 殲滅戰第6章 顛倒是非第66章 來龍去脈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80章 歸隊第40章 窗戶紙第37章 風起雲涌第56章 由海向陸第86章 戰前動員第36章 黃金搭檔第12章 搭臺唱戲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9章 安全基石第6章 一路走好第68章 文化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20章 修憲第70章 針鋒相對第3章 暗流第27章 新總統第43章 軍事政變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98章 東衝西突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84章 海上決戰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91章 契機第60章 造勢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21章 思想工作第64章 繼續前進第88章 開門紅第30章 布控第36章 捨身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133章 高地第88章 虎將虎軍第43章 戰爭問題第55章 外太空作戰第48章 說服工作第95章 前程第30章 推倒重來第48章 兩片天第41章 埋頭做事第48章 轉折契機第23章 何去何從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83章 民族主義浪潮第81章 微妙關係第35章 主動迎戰第152章 聯合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13章 暗中支持第1章 時過境遷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25章 權力交接第5章 軍火貿易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27章 統一步調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88章 公開較量第54章 中堅力量第57章 胸懷大志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79章 純步兵第70章 替代方案第69章 轉移重點第85章 正規戰術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79章 利益同盟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16章 聯合指揮部第6章 會錯意第54章 外交鬥爭第4章 你情我願
第29章 穩定因素第59章 沒有硝煙的戰鬥第6章 試驗部隊第22章 用心險惡第32章 差距第19章 遷都問題第5章 區別對待第6章 會錯意第100章 杯弓蛇影第26章 殲滅戰第6章 顛倒是非第66章 來龍去脈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56章 最後的機會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110章 決戰部署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80章 歸隊第40章 窗戶紙第37章 風起雲涌第56章 由海向陸第86章 戰前動員第36章 黃金搭檔第12章 搭臺唱戲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9章 安全基石第6章 一路走好第68章 文化第36章 無聲的決戰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20章 修憲第70章 針鋒相對第3章 暗流第27章 新總統第43章 軍事政變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142章 合縱連橫第34章 民族資本家第98章 東衝西突第39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84章 海上決戰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91章 契機第60章 造勢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21章 思想工作第64章 繼續前進第88章 開門紅第30章 布控第36章 捨身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133章 高地第88章 虎將虎軍第43章 戰爭問題第55章 外太空作戰第48章 說服工作第95章 前程第30章 推倒重來第48章 兩片天第41章 埋頭做事第48章 轉折契機第23章 何去何從第94章 大清洗的徵兆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83章 民族主義浪潮第81章 微妙關係第35章 主動迎戰第152章 聯合第123章 遊戲規則制定者第13章 暗中支持第1章 時過境遷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25章 權力交接第5章 軍火貿易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27章 統一步調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88章 公開較量第54章 中堅力量第57章 胸懷大志第130章 搶先攻擊第159章 成功一半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79章 純步兵第70章 替代方案第69章 轉移重點第85章 正規戰術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79章 利益同盟第106章 無敵空降兵第16章 聯合指揮部第6章 會錯意第54章 外交鬥爭第4章 你情我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