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二次革命

江場被稱爲”古只海戰,的海決戰,可以說是次孫戰鬥。

從海上作戰的戰術範疇來看小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兩個重大轉折點。

第一個轉折點就是大口徑電磁炮登上海戰舞臺,成爲海戰利器的“馬爾代夫海戰”。雖然在這場戰鬥中。受射程等次要因素限制,配備了大口徑電磁炮的水面艦艇的表現並沒不是完全令人滿意,但是實戰結果已經證明,以大口徑電磁炮爲代表的超遠程火力打擊的時代已經到來。海戰將進入一個由火力投送決定勝負,而不是由航空兵決定勝負的時代。接下來的幾場海戰中,主力艦登上了海戰舞臺,並且以“五分鐘表演”征服了海洋,讓稱霸海洋一百多年的航母淪爲配角。

短短几年,驚人的技術進步就讓主力艦的戰鬥力達到了登峰造極的

不得不承認,戰爭對科技發展有着無與倫比的推動效果。說得不客氣一點,很多在平時想都不敢想的技術,在戰爭期間不但可以想,而且很快就會變成現實。舉個最爲簡單的例子,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誕生的核武器。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交戰雙方對勝利的瘋狂追求,以和平時期正常發展速度爲準,即便再過一百年,也不見得能夠製造出可以實戰使用的原子彈。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恐怕沒有任何一個政治家會相信能夠製造出可以摧毀一座城市、甚至毀滅整個人類的炸彈。與原子彈相似的還有其他很多對人類文明產生了重大影響的技術,比如抗生素、比如電子技術、比如計算機等等,這些都與戰爭有關,而且最初都是爲戰爭服務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電力革命也與戰爭有關。

第三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是由電力革命引發的人類社會生產結構大調整的直接結果,是老牌帝國與新興大國爲了爭奪人類文明主導權所產生的直接對抗。

這種影響,深入到戰爭的各個層面。

垂直起降運輸機的出現、以及在戰場上得到廣泛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地面戰爭的面貌與戰術,讓地面部隊不再依靠公路、鐵路等基本交通線,受地理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可以更加靈活自由的行動完全顛覆了傳統的地面戰術。

當然,這種影響也體現在了海軍身上。????這就是以電磁炮爲代表的能量武器。

如果沒有電磁炮,海戰戰術很有可能倒退一百多年。

重要的是,技術進步不會因爲某種戰術得到驗證而停下來。當某種具有革命性的技術取得突破之後。戰術必然發生重大變化。這就如同內燃機的出現,讓人類首次獲得了飛上天空的能力,從而讓航空兵成爲戰場主宰,航空戰術決定了一切一樣。第二個重大轉折點就來自一次技術革命。

量子通信技術!

作爲一種基礎技術,量子理論與相對論幾乎同時出現,而且從一開始就是矛盾,即在量子理論主導的微觀世界中,光速並非信息傳遞的最快速度。

自從量子理論得到證實,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就沒有停止過相關的研究。幾乎所有量子理論學者的最大夢想就是能像原子彈那樣,將量子論從理論變成現實。比如在刀世紀。世界各國就花了很大的力氣,希望能夠將量子理論變成現實,研製出所謂的量子計算機,從而突破電子計算機的限制,獲得更加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

量子理論並不高深,要變成現實卻非常困難。

與相對論比較就能發現,量子理論只能用在微觀層面上,而人類控制微觀層面的能力顯然不如控制宏觀層面的能力。

這也正是原子彈比量子計算機更加容易製造的集因。

當然,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沒有足夠巨大的、大到能夠由量變引起質變的投入。

要知道,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話,原子彈也不可能在 喃年爆炸,並且以此而改變人類歷史。

能達到引起質變的投入,只能打一場規模浩夫的戰爭。

當然,在戰爭爆發之前,共和國與美國就在量子領域投入了鉅額科研經費。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早在引世紀出年代初,也就是電力革命初期。共和國就在國家物理實驗中心設置了一個專門的實驗室,並且以國家科研的方式,爲量力理論的使用化提供乓額科研經費。到鬆年的20多年間,用在相關領域的研究經費高達數千以元,只是取得的成果非常有限。

歸根結底,還是投入不夠。

這一情況,在喲年得到了改變。

在戰爭威脅面前,科研經費不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當時共和國軍隊面臨着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即強制電磁干擾系統在全球擴散,使的衆多精確制導武器變成擺設,如果不能找到不受電磁干擾的通信手段。並且使之實用化,共和國軍隊就得回到機械化時代,依靠機械力與人力來大贏第三次世界大戰。毫無疑問,這北足不可能的事情。或者說會因此而付出極爲慘重的代價照…

新的通信理論是現成的,即量子理論,只是實用化的難度非常大。

從洶年開始,隨着共和國啓動戰爭準備工作,用在量子理論研究上的科研經費增加了幾十倍。更重要的是,這一年,共和國當局採納了物理實驗中心的建議,把量子理論應用研究的重點由量子計算機轉到量子通信。

這麼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量子通信更加簡單。

從理論上講,可以把微觀粒子的狀態分成高能態與低能態,而這兩種狀態就相當於電子計算機裡的開關電路,也就是二進制中的 和0。如此一來,只需要通過控制微觀粒子的能量狀態,結合量子理論,就能將信息瞬間傳遞到另外一個或者幾個同態量子上,達到無間隔傳遞信息的目的。因爲不依靠電磁場傳遞信息。所以這種通信手段不會受到電磁干擾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微觀粒子的狀態是無法模仿的,所以量子通信系統在理論上能夠做到絕對保密。

總而言之,量子通信有着非常光明的發展前途。

當然,這也符合共和國軍隊的胃口,畢竟軍隊最需要的不是更快的計算機,而是安全有效的通信手段。

問題是,獲得2個以上的同態量子是最大的技術難題。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共和國的數千名頂級科學家用了十多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直到出的年,也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第四個年頭裡,才通過加速器,首次獲得了一對同態量子,並且將其成功分離,由此證明了量子通信理論的正確性。

萬事開頭難,開起頭,也就不難了。

因爲在大戰期間,所以量子通信技術上首先就應用在了軍事上。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種“遙控戰鬥機”????因爲量子通信不受速度限制。能夠即時傳遞信息,所以遙控戰鬥機的反應速度不比有人駕駛慢。量子通信在理論上不受干擾,因此不會出現通信受阻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量子通信系統的信息傳遞速度是電磁通信的幾百倍,理論上甚至能夠達到無限,所以遙控戰鬥機不會出現通信帶寬的問題。

當然,光有一種先進的通信技術,無法帶來先進的武器裝備。

作爲一種發 時代的戰鬥機,除了採用量子通信設備來傳遞遙控信息之外,還集成了幾乎所有用得上的先進技術。比如,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具備空天作戰能力的戰鬥機。說得準確一點,就是在不犧牲大氣層內作戰能力的前提條件下,具備完善的軌道作戰能力,能夠像軌道飛行器那樣執行作戰任務。又比如。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完全採用動力升力技術的戰鬥機,即沒有氣動升力結構,也就沒有機翼、沒有能夠產生升力的機體,也就不需要爲了提高升力而採用特殊設計,而是完全根據作戰目的,即所執行的作戰任務來設計機體,使其作戰效能最大化。

在衆多技術中,最突出的,還是被稱爲“意識遙控”的控制技術。

所謂的“遙控”絕對不是那種拿着遙控器來控制在幾千千米、甚至上萬千米外作戰的意思。要知道。如果採用傳統的控制方式,即靠四肢來控制,通信技術早就不是問題,真正的瓶頸在人類的神經系統上。即人的反應速度跟不上作戰要求。正是如此,在小互等衆多所謂的高機動戰鬥鬆上,需要採用生命輔助系統,用藥物、電流等等方式來刺激飛行員的反應神經,使飛行員的反應速度提高好幾倍,甚至好幾十果沒有這些技術,有人駕駛的戰鬥機早就被無人駕駛的戰鬥機取代了。

可惜的是,有機體的反應速度畢竟有限。

爲了最大限度的發掘遙控戰鬥機的潛力,就得改變這一局面,使控制武器裝備的人類不再是武器裴備性能的制約者。

唯一可行的就是“意識控制技術”

所謂的“意識控制技術”就是直接收集控制者的腦電波,並且對腦電波進行分析,搞清楚控制者的意圖,然後由裝備來執行這些意圖。因爲“意識控制技術”屬於電磁領域,技術跨度不是很大,在大戰爆發前就已成熟,只是受應用範圍、可靠性等等因素影響,直到大戰爆發後好幾年,纔在小丑上得到應用。問題是,在沒有可靠通信技術的情況下,不的不把意識控制系統做成全封閉式,以免受到電磁干擾的影響。也就是說,飛行員仍然得呆在戰鬥機上,而飛行員的身體承受能力自然成爲了戰鬥機機動能力的短板。即便使用了抗荷服與能夠提高機體承受能力的藥物,人類也最多隻能承受力多個的過載,而這也是麼等最後一代有人駕駛戰鬥機機動性能的極限。

“意識控制”加上“量子通信”就成了“意識遙控”

因爲控制戰鬥機的人員(不在戰鬥機上,自然不能稱其爲飛行員)留在了後方,所以戰鬥機的機動能力不再受人類機一小盧能力限制,可以儘量提是如此堡控戰鬥機才知蹦 升力結構。原因很簡單,傳統的氣動飛行器中,主要提供升力的部分、比如機翼的承受能力都比較差,算得上是結構上的缺陷。要想盡量提高飛行器的機動能力,就得像把飛行員留在地面上那樣,去掉這些結構缺陷。

受此影響,第一代遙控戰鬥機與傳統意義上的飛機,甚至是小丑這種離經叛道的戰鬥機截然不同。

如果從形狀上看,用“飛行的鴨蛋”來形容遙控戰鬥機也不爲過。

從理論上講,球形是三維空間中最佳的承力體,即在利用最少材料的情況下,能夠承受最大的外力。如此一來。爲了提高飛行器的過載能力,就得儘量提高飛行器的結構承受能力,能把飛行器設計成球形,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問題是,飛行器在高速飛行的時候會產生氣動阻力。特別是在大氣層底部,氣動阻力甚至是飛機器承受的主要外力,所以不能採用絕對的球形結構,卵形結構更能適應大氣層內飛行。

當然,如果不考慮大氣層內飛行。球形纔是最理想的外形。

母庸置疑。這絕對是一種最不像戰鬥機的超級戰鬥機,而正是這種戰鬥機,徹底改變了海戰的面貌。

這種最大過載超過 四個,能夠以每小時四萬千米的速度飛行的戰鬥機,能夠在任何情況下輕而易舉的撕開艦隊防空網,甚至能夠在艦隊的防空系統做出反應之前,將攜帶的炸彈投到目標上。

如果不考慮成本,甚至能夠將遙控戰鬥機變成遙控炸彈。

事實上,共和國海軍確實有這樣的打算。

如此一來,大口徑電磁炮那點射程就算不了什麼了。

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不考慮返航,遙控戰鬥機能攻擊世界上任何角落裡的目標,而電磁炮的最大射程也不過功多千米。正要交戰,主力艦在見到目標之前,就被遙控戰鬥機投下的炸彈幹掉了。

當然,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主力艦。而是整個海軍。

只要解決了限制遙控戰鬥機作戰半徑的次要技術問題,海軍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都是個問題。即便海軍有存在下去的必要。畢竟人類的技術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到其他星球上大規模殖民的地步,大部分人還得在地球上生活,也就離不開海洋,離不開海運,但是在海面艦艇都成爲擺設的情況下,有必要保存的也就只有在水面下活動,暫時不會受到嚴重空中威脅的潛艇了。

問題是,在勁3年,第一代遙控戰鬥機仍然得受很多限制。

最大的問題。就是作戰半徑有限。

受此影響,第一代遙控戰鬥機沒有編入天軍,而是編在了海軍的戰鬥序列裡面(開發經費由天軍與海軍共同承擔)。雖然這種自重不到歹噸、不需要跑道、也不需要彈射器就能起飛的戰鬥機幾乎可以部署在所有大型戰艦上,但是共和國海軍仍然將這種戰鬥機部署在海上基地上,而且把控制人員放在了本土的海軍基地裡。

這麼做,除了安全因素之外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密,因爲當時共和國海軍對外宣稱的是無人戰鬥機,而不是遙控戰鬥機,更沒有宣佈是“意識遙控”戰鬥機。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無法迴避的,那就是第一代遙控戰鬥機的控制系統相對複雜。包養與維護都比較麻煩,加上網網裝備部隊,之前僅在支援波多黎各的戰鬥中使用過,所以部署在本土的軍事基地更加合適。

當然,新式裝備帶來的最大變化還是在戰術上。

美國海軍並不知道,共和國海軍已經擁有了能夠直接打擊數千千米外的手段,也就沒有做任何相應的準備工作。

因爲共和國海軍向加勒比海派遣了8支主力艦隊,協同作戰的航空艦隊主要搭載刃這類傳統戰鬥機。在美國海軍看來,海戰仍然是主力艦的舞臺,而不是航空兵的舞臺。在排兵佈陣的時候,美國海軍始終盯住那些主力艦隊,沒有留意部署在委內瑞拉北部海域的海上基地羣,更沒有把那些之前只在對地支援中有過出色表現的“無人戰鬥機”放在眼裡。自然沒有做任何相應準備。

別的不說,美軍派去掩護主力艦隊的戰鬥機,根本無法攔截遙控戰鬥機。

這場海戰的結果,自然可以想像。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場海戰即是海軍的巍峰之作,也是海軍的喪鐘。

用戰後的評價來說,“古巴海戰”之後,海軍再無存在的必要,人類文明正式向太空時代邁進,戰爭也正式進入空天時代!

新書《亂世英雄》已上傳,書號口繳猶,請兄弟們多多支持。

《國策》將在!!月第完本,保證日更旦四字,希望兄弟們諒解。

爲《亂世英雄》預求口月月票!(未完待續

第30章 戰略要地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77章 增兵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49章 精小強悍第83章 中東攻略第100章 老謀深算第30章 影子戰士第54章 被動選擇第24章 金融風波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23章 問題累積第16章 關鍵決策第68章 奇蹟第28章 新思維第98章 齊心協力第16章 救人第37章 專多能第3章 餘熱第112章 神出鬼沒第49章 保留第40章 天降奇兵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47章 漫長的發展道路第37章 鋌而走險第35章 發展方向第13章 煙霧彈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32章 差距第64章 繼續前進第35章 奇兵第10章 新人報到第29章 心態第112章 神出鬼沒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91章 來勢洶洶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29節 虎口奪食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78章 聯合抗華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97章 殊途同歸第64章 龍出昇天第21章 一劍封喉第27章 新總統第108章 鬥爭第33章 戰爭降臨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59章 戰場求生第43章 軍事政變第48章 誰綁架誰第84章 王牌軍的實力第45章 部署第81章 因勢利導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20章 做文章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41章 一鍋端第41章 大鬧龍宮第6章 一路走好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52章 死灰復燃第3章 餘熱第25章 差距第85章 靈活戰術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36章 先進理念第17章 養虎爲患第86章 戰前動員第42章 正面交火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76章 強將弱兵第35章 奇兵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23章 說客第3章 攻心爲上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60章 絕不拋棄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36章 割裂第23章 手到擒來第153章 機會第15章 未來之眼第17章 養虎爲患第30章 棋子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50章 籠中的惡魔第112章 熱點話題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109章 持續消耗戰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21章 重大遺漏
第30章 戰略要地第176章 棘手問題第77章 增兵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49章 精小強悍第83章 中東攻略第100章 老謀深算第30章 影子戰士第54章 被動選擇第24章 金融風波第1章 頭腦與靈魂第23章 問題累積第16章 關鍵決策第68章 奇蹟第28章 新思維第98章 齊心協力第16章 救人第37章 專多能第3章 餘熱第112章 神出鬼沒第49章 保留第40章 天降奇兵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47章 漫長的發展道路第37章 鋌而走險第35章 發展方向第13章 煙霧彈第117章 南方決戰第32章 差距第64章 繼續前進第35章 奇兵第10章 新人報到第29章 心態第112章 神出鬼沒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91章 來勢洶洶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29節 虎口奪食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78章 聯合抗華第74章 毀滅性轟炸第97章 殊途同歸第64章 龍出昇天第21章 一劍封喉第27章 新總統第108章 鬥爭第33章 戰爭降臨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59章 戰場求生第43章 軍事政變第48章 誰綁架誰第84章 王牌軍的實力第45章 部署第81章 因勢利導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20章 做文章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41章 一鍋端第41章 大鬧龍宮第6章 一路走好第21章 動盪的根源第52章 死灰復燃第3章 餘熱第25章 差距第85章 靈活戰術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66章 最後的努力第36章 先進理念第17章 養虎爲患第86章 戰前動員第42章 正面交火第126章 低空霸主第76章 強將弱兵第35章 奇兵第102章 全面升級的擔憂第61章 未來軍事力量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23章 說客第3章 攻心爲上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113章 拋磚引玉第128章 黯然離去第60章 絕不拋棄第120章 空降兵出動第136章 割裂第23章 手到擒來第153章 機會第15章 未來之眼第17章 養虎爲患第30章 棋子第2章 白宮新主人第50章 籠中的惡魔第112章 熱點話題第139章 指揮藝術第109章 持續消耗戰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21章 重大遺漏